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书法篆刻论文

历代书家对钟绍京及其《灵飞经》的品评

来源:学术堂 作者:胥帆
发布于:2016-02-15 共4509字
摘要


    钟绍京(659-746),字可大,生活于初唐后期,其书师承“初唐四家”之一的薛稷,笔法精妙,风姿秀逸。《灵飞经》、《遁甲神经》、《升仙太子碑》碑阴、《转轮王经》等等都是钟绍京的代表作,其中以小楷《灵飞经》最负盛名。唐代兴国人钟绍京,系三国魏太傅钟繇的第 17 世孙。因其祖孙二人都在书法上造诣匪浅,世称钟繇、钟绍京为“大小钟”,足见二人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之高。大小钟都擅小楷,在小楷史上可圈可点。然而世人多关注钟繇及其《宣示表》,钟绍京及其《灵飞经》却鲜有人知。

  现以时间顺序,就历代书家对钟绍京及其《灵飞经》的品评加以梳理,还原两者在书法史上的真实地位,以期对后学者提供借鉴。

  一、钟绍京在书法史上的地位。

  《历代书法论文选》收录了历朝历代多位着名书法品评家对钟绍京的品评,皆为欣赏赞叹之语。

  在被多次提及中,涉及到钟绍京的逸闻趣事、其对书法的痴迷以及对其书法笔法、结构、审美、师从的品鉴分析,其在书法史上的地位显而易见。

  钟绍京工书善画喜收藏,书法、绘画、收藏都有所涉猎,书法尤其着名,历朝历代都对其书法有所赏鉴,下文以朝代先后进行具体阐述。

  唐代对钟绍京的评论多是对其逸闻趣事的陈述讲解及其书法列次排序的整体评价。唐着名书法评论家张怀瓘与其《书估》有云:“近日有钟尚书绍京,亦为好事,不惜大费,破产求书。计为数百万贯钱,惟市得右军行书五纸,不能致真书一字。”[1]

  意在讲述一个有关钟绍京的趣事,张怀瓘认为钟绍京也算是好事之徒,不惜花费巨额财力求购王羲之的真迹,总共花了几百万贯钱,却仅仅在市场上找到王羲之的五张行书,至于楷书一个字都没买到。

  别人眼中的不可理喻恰恰反映了钟绍京对书法的痴迷,也从另一个侧面看出钟氏对楷书的狂热,推崇大王,不惜重金只为求大王真书。无独有偶,唐代另一位书家蔡希综也对钟绍京的书法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于《法书论》中评价初唐各书家,如是云:“唐初……欧阳询、虞世南、陆柬之、褚遂良、薛稷,其次有琅琊王绍宗、颍川钟绍京……亦深有意焉。”[2]

  蔡希综认为钟绍京的楷书笔意深远,仅次于欧、虞、褚、薛等人,这在唐楷盛行、名家辈出的时代已经是极高的赞誉了。宋代评价钟绍京书法,除了书家排序之外,更兼及他书法的笔画、审美,以及时人对其书法的接受情况,显得更为细化。“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在其《元丰类稿》中盛赞钟绍京:“绍京字画妍媚,遒劲有法。”即钟绍京的书法妍美妩媚、遒劲有力、法度严正。同时代书家朱长文在《续书断下》列能品六十六人,钟绍京列第十五。前十四人分别为,唐高宗、唐玄宗、唐顺宗、汉王元昌、临川公主、杨师道、裴行俭、魏叔瑜、宋令文、王绍宗、王知敬、卢藏用、岐王范、李邕。这十四人中不乏帝王能臣,难免有恭维之嫌,钟绍京位列其中,实属难得。此外,还详细提到时人对钟绍京书法的接受情况,云:“钟绍京,……以善书直凤阁。武后时题诸宫殿、明堂,及铭九鼎,皆其笔也。……绍京嗜书画,如王羲之、献之、褚遂良真迹藏家者,至数十百卷,然自书微怯,不足逮前辈云。”

  记载了钟绍京因为擅长书法而受赏识被朝廷重用,武后时期各个宫殿、明堂的匾额以及钟鼎的祭祀铭文都由其书写。钟绍京极喜书画,尤爱大王、小王、褚河南等书家,家中也收藏有他们的真迹上百卷。钟绍京的书法得到了上至宫廷皇室下至平民百姓的推崇,然而他却自认为自己的书法微露怯弱之感,赶不上书法名家的真迹。钟绍京谦逊严谨的书法态度可见一斑,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是其书法造诣高深的原因之一。

  元代由于少数民族统治的缘故,对书法这种传统汉文化介绍也相对简单,对钟绍京的记载也较为简略。书法家郑杓生活于元代泰定年间,其在《衍极卷五?天五篇》中指出:“朝议郎、行左豹卫长史、直凤阁钟绍京奉相王教拓勒碑额,雍州万年县光宅镌字。”详细地保存了钟绍京奉朝廷之命镌刻碑石、摹拓碑额的记录。

  明代时对钟绍京书法的评价更加全面客观。不仅深入地论及其书法的笔法、运笔和审美,还分析其书法渊源、师法于谁。《画禅室随笔》中详细地记录了书法大家董其昌对钟绍京的评价,他认为钟绍京“笔法精妙,回腕藏锋,得子敬神髓。赵文敏正书实祖之”.充分肯定钟绍京书法的精妙绝伦,明确指出钟绍京的运笔、用锋都深受王献之的影响,还从纵向的角度进一步推断出赵文敏的楷书是其源头,这一点是前人没有的创见。此外,明代嘉靖年间书法家丰坊对钟绍京的评价也极高,在其《书诀》中记载:“昔人传笔诀云:‘双钩悬腕,让左侧右,虚掌实指,意前笔后。’论书势云:‘如屋漏痕,如壁坼,如锥画沙,如印印泥,如折钗股。'

  自钟王以来,知此秘者,晋则谢安石……唐则欧阳信本、虞伯施、褚登善、薛纯陀、薛嗣通、孙过庭、钟绍京……”与前代记载不同的是,丰坊详细论及钟绍京书法创作的具体方法。笔法上“双钩悬腕”,运笔时讲求“让左侧右”,执笔则“虚掌实指”,笔势上才能形成“如屋漏痕,如壁坼,如锥画沙,如印印泥,如折钗股”的视觉效果。并且将钟绍京与钟、王、欧、虞、褚、薛等相提并论,足见钟绍京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之高。

  清代乾隆年间书法家梁巘在《评书帖》中评价《职思堂帖》的临本:“《职思堂帖》不佳,钟绍京、赵子昂略可观。”

  认为此本不好,只有钟绍京和赵孟頫的临本还可以,将钟绍京与赵孟頫齐平。清代书法家包世臣在《历下笔谭》中如是说:“自唐迄明,书有门户者廿人。爰为续评:……钟绍京如新莺矜百啭之声。”

  梳理了自唐朝到明朝这期间,书法自成一家的有二十人,分别为虞世南、褚遂良、王家令、柳公权、薛稷、钟绍京等。钟绍京的书法就像新生黄莺的啼叫般悦耳动听、婉转柔丽,生动形象地把钟绍京位列入书法大家之中,使人更易感知。

  历代书家对书法之法的追求各有不同,钟绍京取法较为唐代书家做到了遵循钟、张、王的谨严书理又因时而变,章法严正,即“唐尚法”;宋代中期还遵循古法,末期书家多追求胸臆的抒发与阐述,虚幻飘渺无定法,正所谓“宋尚意”,较难把握,没有多少可取之处;少数民族通知的元代书法大家只有赵孟頫上追晋唐,师法大王,但以一己之力难以扭转不重书法的时风;相对于赵孟頫的境遇,钟绍京是幸运的,身处“唐尚法”浓郁的时代书风之中,又吸收先祖书法名家钟繇这种优越的家风,向上取法晋唐的基础上又加入较为灵动的遒劲美,浑然天成。因此,为历代书家拍案叫绝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对此,祝允明也有相关论断。他认为,钟繇、张芝、王羲之等人已经把书理做到了极致,后来的书家很难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只是在书法实践中遵循这些前人的法则。也就是主张上追晋唐学古法是学书的正途。从这一层面上看,钟绍京也是典范。

  二、《灵飞经》在书法史上的地位。

  小楷作为楷书中的一种特有风格,自汉末魏晋时期出现以来,适应科举考试馆阁体的要求,备受文人推崇,经久不衰。其间名家名帖辈出,钟太傅的《宣示表》、王羲之的《乐毅论》、赵孟頫的《道德经》、祝允明的《醉翁亭记》都是代表。唐代《灵飞经》出现于唐代,乃科举兴盛之时,其受统治者的重视程度自不必多言。钟绍京的小楷名帖《灵飞经》在书法史上具有无可取代的重要意义。

  《灵飞经》的内容是道经的一种。钟绍京选取道经的片段,用小楷书成《灵飞经》,包括琼宫五帝内思上法、灵飞六甲内思通灵上法以及上清琼宫阴阳通真秘符三部分。现在通行的版本是大唐开元二十六年(738)由玉真长公主奉敕校写的本子。

  根据董其昌的题跋所言,《灵飞经》是元代的袁桷举荐唐钟绍京写的。作为小楷中的精品,《灵飞经》柔美中显劲健,绮丽下含风骨,柔中带刚,绰约多姿,堪称完美之作。文师华不禁赞叹:“《灵飞经》给人以’增之一分太长,减之一分太短‘的分寸感和法度感。”

  《灵飞经》帖的艺术特色鲜明,现就此从笔法、结体、章法三方面进行总结,具体情况如下。

  一是笔法细致精妙,笔笔到位。首先,横竖两画作为字的中心被适当拉长。例如:“下”字的主笔“横”画被拉长至“竖”画的两倍,将辅笔“点”上移至横竖交界处,使整个字更加稳定、紧凑;其次,撇、捺作为主笔时有意写得丰满肥硕。例如:

  “太”字,“横”变得细长,变原来的“撇”为“竖撇”且横之上纤细横之下渐渐肥硕,从上到下是渐渐由提到按的过程,“捺”则从纤巧迅速丰硕起来,较“撇”更加雄健有力感,波磔更灵动自然;然后,笔画较少的字,为了整体美感,往往写得粗壮。例如:“玉”字,三个“横”画较为短小粗肥且长短不一、各具姿态,“竖”画粗壮有力,“点”画紧实,使笔画较少的“玉”字结构紧凑,坚实有力;再次,有些笔画尖锋起笔,与圆笔、方笔交相呼应。例如:

  “便”字,“撇”画直接切入,“短竖”从上向下像长点一样切入,起笔尖峰与收笔的圆笔对比鲜明,“短横”从左向右切入,尖峰与圆笔收尾显得更加灵动,最后一笔“捺”从左上向右下切入,先提后按,整个字显得刚柔并济,更为劲键挺拔。

  二是结体舒展,收放自如。例如:“容”字的“宀”,三个浓重的“点”呈现稳定的三角模式,“第一点”从右上切到左下、由细到粗,“第二点”较“第一点”更为平铺,从左上切到右下,“第三点”从右上切到左下、由粗到细;三点之间用纤细的“横钩”连接,变平直为抑左扬右,更显灵动;接下来的“撇”和“捺”由收到放,完成从细到粗的渐变过程,把原来的收敛变为舒放;放到极致,最后用上宽下窄的“口”字承接放笔,中间留有一定的缝隙缓冲,顺势收笔;整个字上下有秩、紧中有松、舒而不散,从收到放,再收回,又放开,最后收笔,收放自如,显得更加灵巧飞动。

  三是章法谨严。一整行最少十六个字,最多十八个字,字数大致趋同。每一竖行字字之间笔画联属,例如:《琼宫五帝内思上法》的第二竖行为“室东向扣齿九通平坐思东方东极玉真青”,共十七个字,每个字的“竖”画上下连贯,气息畅通;行与行之间,字的“横”“撇”“捺”“点”画交相呼应,左右承接,例如:第一行的“正”“二”“乙”“平”“齐”之横画与第二行的“东”之捺、“九”之钩、“平”“方”“极”“真”“青”之横,相互勾连,连接行间气势。通篇行内、行间上下左右疏密有致,错落中见整齐,气势贯通,章法自如。

  总而言之,《灵飞经》以其在笔法、结体、章法等方面的艺术特色,闪耀在书法史上。历代以来,学人对《灵飞经》的评价甚高。元代赵孟頫、明代文徵明和董其昌、清代翁同龢、当代启功等都曾受到此帖的影响。董其昌云:“既获此卷,每写经辄先展阅一过,于古人墨法笔法似有所会。”学习小楷从《灵飞经》开始,可以养成用笔严谨的良好习惯。文物出版社于 1984 年影印出版了启功先生所藏的《渤海藏真帖》之《灵飞经》初拓本,为我们提供了较好的临摹范本。

  钟绍京及其小楷《灵飞经》在书法史上的地位是不可磨灭的,值得注意的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朱关田先生主编的《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并未收录钟绍京的相关史料,也没有对其名帖《灵飞经》的介绍,不难看出,学界对其关注度还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怀瓘。书估[M].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150.

  [2]蔡希综。法书论[A].历代书法论文选[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270.

  [3]朱长文。续书断[A].历代书法论文选[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341.

  [4]郑杓,着,刘有定,注。衍极[A].历代书法论文选[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474.

  [5]丰坊。书诀[A].历代书法论文选[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504.

  [6]梁巘。评书帖[A].历代书法论文选[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584.

  [7]包世臣。艺舟双楫[A].历代书法论文选[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655.

  [8]文师华。笔法精妙风姿秀逸--钟绍京及其《灵飞经》[J].艺术广角,2013,(8):103.

  [9]钟绍京。灵飞经[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