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品,而《蜗居》则是我国的一部都市情感小说。虽然《蜗居》十分畅销,但是其地位显然无法与《了不起的盖茨比》相提并论。但是从内容方面来看,两部作品都对社会个体的异化作出了描述,而这也成为了将两部作品进行比较的基础。
一、《了不起的盖茨比》与《蜗居》中被异化的劳动
人在社会中的异化往往是由社会环境的变化引起的,在社会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力量弱小的人类很难去对抗历史潮流的发展,这就会导致社会个别个体在心理状态与行为思想等多个方面都产生异化现象。其中,被异化的社会个体进行劳动的目的不再是为了生存或者是获得成就感,而是为了具有开展炫耀性消费的实力。这种异化现象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与《蜗居》中都得到了体现。
在马克思所提出的异化劳动理论基础上,马尔库塞提出了包含自身观点的异化劳动理论,马尔库塞提出劳动分工在表面上具有着劳动报酬、劳动时间、劳动强度以及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但是事实上劳动的开展主要是为了满足劳动之外的需求,如对高消费的追求。关于这一点,《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作出了展现,而《蜗居》中则更加明显。在现代社会中,拥有一套房子往往象征着在某个区域内稳定的扎根,因此在《蜗居》中,本可以过上舒适生活的郭海萍为了能够获得上海的房子而放弃了舒适的生活并要求丈夫放弃自身本可以很光明的前途。为了实现这一奢侈的目标,夫妻两人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在此过程中,郭海萍与自己的丈夫为了能够按时还房贷,在工作之余还要做各类兼职。由此可见,工作对于他们而言已经不再是一种“目的”,而变成了为了满足某些需求的有效“手段”.因此,劳动难以带给他们快乐,反而会带给他们压力,在劳动的役使下,郭海萍与自己的丈夫陷入了生活带来的痛苦与烦恼,并且自身的性情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以前的郭海萍美丽且小鸟依人,而在生活的重压下,郭海萍对深爱自己的丈夫不断进行着训斥。在这种生活状态下,郭海萍的丈夫苏淳也从一个英俊的男孩变成了一个脑门发亮、有点弓背的男人。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身上也存在劳动异化现象。在盖茨比的生活中,怎样获得上流社会的尊重、怎样积累财富以及怎样重新获得黛西成为了自身苦苦工作、努力奋斗的目标。在这部作品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即盖茨比对尼克说自己很少在自己的游泳池中游泳。面对自身积累的大量财富,自身却没有进行使用,在此可以看出,盖茨比的劳动以及通过劳动所获的成果,不过是为了吸引上流社会特别是黛西的关注手段而已,而这种行为实质为对自身实力的炫耀。
二、《了不起的盖茨比》与《蜗居》中被异化的消费
在消费领域中,存在于劳动异化现象相似的情况。马尔库塞这样提到: “人们似乎是为商品而生活,小轿车、高清晰度的传真装置、错层式家庭住房以及厨房设备成了人们生活的灵魂。”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社会个体在消费方面会逐渐失去思考和判断的独立能力,继而成为被动的消费者。在此过程中,大众文化对社会个体的消费行为与消费观等都产生着一定的误导,因此,对奢侈品的消费并不一定能够反映出自身在消费方面的愿望,甚至这种行为与本真的消费理念是背道而驰的。这种被异化的消费实质上是为了补偿劳动异化后留下的心理空虚,因此,消费的异化往往是建立在劳动异化的基础之上的。在《蜗居》中,郭海藻作为消费异化的典型对许多奢侈品牌如数珍家,并且对于这些消费品而言,郭海藻本身简直可称之为毫无免疫力。然而对于郭海藻的男朋友小贝而言,这些奢侈品与日常生活中具有同样功能的物品而言并没有差异。因此,郭海藻对这些奢侈品的喜爱仅仅是为了满足自身的虚荣,换而言之,对奢侈品的消费不再是为了享受这些物品的功能,而是为了从消费中获得满足感。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所描述的社会更是将这种消费观当作主流消费观。虽然盖茨比在年轻时就具有着崇高的志向与追求,但是由于出身贫寒,所以盖茨比只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获得成功。但是,在此过程中,盖茨比却受到了异化消费观的影响,因此,他买下豪宅、举办派对,并将这一切都布置得铺张奢华。他的这些行为是为了引起黛西的注意,而庸俗浅薄的黛西所作出的一切选择都与自身异化的消费观有关。虽然黛西的家庭富贵,但是在经济方面并没有独立性,因此,她放弃了爱情而嫁给了金钱。虽然与自己的丈夫同床异梦,但是却舍不得抛弃丈夫带给自身在物质方面的满足。面对具有万贯家财的盖茨比,黛西不止一次地发生动摇,然而也同样是为了贪恋稳定的生活和奢华的物质享受,黛西决然地再一次离开盖茨比。由此可见,无论是盖茨比还是黛西都具有着异化的消费观,同时两人也都沦为了这种异化消费观的牺牲品。
三、《了不起的盖茨比》与《蜗居》中被异化的自由
马尔库塞认为自由是感官层次、生理层次与精神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但是面对具有更多选择机会的现代工业社会,社会个体所具有的政治反对权、意志自由、独立思考自由等都会逐渐消失。由此可见,马尔库塞认为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发展并不绝对会让人们获得更多的自由,并且有可能会让社会个体的自由逐渐被异化和丧失。在《蜗居》中,每个人都具有着属于自身的精神追求。从郭海萍身上来看,她喜欢文学,但是为了房子而变成了一位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与生活中的妇女,为了生理需求和感官需求得到满足,她毅然放弃了自身的精神需求。这种自由的异化在当前社会中普遍存在于青年一代中,“房奴”也是被房子奴役、被物质奴役的代名词。因此,如同郭海萍一样的青年们都在挣钱方面充分发挥着自身潜力,并为了获得房子而失去了很多生活的乐趣以及精神的自由。从郭海藻身上来看,在工作中,郭海藻并没有太多的选择权,为了保住工作,她需要听从陈寺福的一切命令,虽然心怀不满,但是为了生存也只能选择接受。在爱情方面,郭海藻为了获得物质享受,而与宋思明同居,就像宋思明的金丝猫一样。虽然她认为自己与小贝之间还存在爱情,但是却给予小贝一次又一次的背叛。虽然她认为精神与肉体可以分开,但是实质上她为了物质与肉体享受而放弃了包括爱情自由在内的精神自由。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完全可以凭借自身的毅力与智慧来成为一个伟大的人物,但是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盖茨比将财富当作自身的追求并逐渐走向堕落,这一切的转折点在于黛西离开自己的身边。但是无论如何,盖茨比都为了财富而逐渐失去了自身的信仰与理想,其精神自由也因此而逐渐丧失。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了不起的盖茨比》与《蜗居》对劳动异化、消费异化与自由异化等现象作出了不同程度的表现,由此可见,面对异化这一社会发展史中难以回避的问题,作家通过自身的作品作出了相对真实却具有普遍意义的反映,而文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及文学对现实生活所作出的反映,也正是文学作品自身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胡宇杰。“物化”之后的异化: 读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J]. 文学教育,2011
[2]陈波。 中国房地产价过快上涨的原因、危害及调控对策[J]. 经济研究导刊,2010
[3]李红梅。 从消费社会学看《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人的异化[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