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外国文学论文

中亚小说中体现的人道主义关怀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6-07 共389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苏联时期中亚小说中的人道主义探析 
【绪论  第一章】对苏联时期中亚文学和人道主义思想的再认识 
【2.1】对民间疾苦的思考 
【2.2】对女性问题的关注 
【2.3】对人情人性的书写 
【第三章】中亚小说中人道主义思想的根源探由 
【结语/参考文献】中亚小说中体现的人道主义关怀结语与参考文献


  结语

  提及中亚文学,我们脑海中会略过这样一些词:“玛纳斯”、“阿拜学”、“艾特马托夫”、“阿乌埃佐夫”……诚然,这些都是中亚文学举世瞩目的一些研究对象和文学大师。但无可厚非的是,这种认识其实是极不全面的。在众相追逐西方文学研究的当今社会,东方文学已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自不必提在亚洲文学里并没有引起过多少轰动的中亚文学。再联系到中亚经济、政治、地理、语言等一系列因素来考虑,中亚文学在世界文学研究中的地位便可想而知。值得庆幸的是,随着国际形势的改变以及世界文学研究自身的一些变化,近些年来已有不少专家学者涉足到这个领域着手对中亚文学的研究。中亚文学这块亟待开垦的处女地,它作为世界文学的一部分,逐步开始获得更多人的喜爱。本文就是以苏联时代的中亚文学为对象,对其获得突出成果的小说创作进行了一番人道主义思想的探究。艾特玛托夫曾提到:“作家不仅应该在人道主义的高级领域,例如在争取和平、反对种族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崇高使命方面看到、找出和揭示人道主义的本质,而且应该把人道主义当作人的普遍本质和本性在其日常生活中的表现而予以发现和歌颂。人道主义应该是人的自然的、不可分离的伴侣,应该像劳动需要一样自然而简单。”

  正如此言,在相关的文本研究中可以发现,中亚作家人道主义创作涉及的领域极为广泛:艰苦自然条件里民众的生存环境、生活中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及非人的待遇、残酷无情的战争、女性的弱势地位、善良美好的人情人性……中亚作家就是在对这些内容的记叙中融入了他们对人的尊严、人的价值、人的命运等的思考,进而体现了他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的人道主义思想。在此基础上深探中亚作家人道主义思想的来源可以发现,作家个人童年时期的经历以及成人以后独特的人生体验让他们进行了关于人的思考。加之作家们本就置身于中亚民族传统人道主义思想的侵染之中,曾经的那些根与血的东西在他们的文学生涯里打下了无法抹去的烙印,而在时代的洪流中,苏联文坛人道主义创作方向的引领以及俄苏文学实质性的一些影响又让他们把人放置于自己关注的中心,这些都是促使苏联时期中亚作家进行人道主义创作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需要强调的是,苏联时期的中亚作家在提出问题的时候还指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便是在遭遇逆境时,要勇敢地的面对各种困境,通过积极的行为去努力改变不幸;而苏联时期中亚作家对女性问题的关注在当时也是极为难得的,他们笔下中亚女性自强不息的形象也时刻给人以鼓舞;至于那些美好人性人情的记叙,则是更多的在展示和宣传人性、善良和仁慈,中亚作家们用文学的方式指引人们向善前行。可以说,在对苏联时期中亚小说的解读中收获了满满的正能量,而其中闪烁的人道主义的思想也将永放光辉!


    参考文献

  [1]凯尔巴巴耶夫着。王民泉等译。白金国的爱素丹[M].北京:时代出版社,1951

  [2]凯尔巴巴耶夫着。徐克刚译。土库曼尼亚的春天[M].上海:文光出版社,1952

  [3]卡赫哈尔等着。王运成译。乌兹别克短篇小说集[M].北京:时代出版社,1953

  [4]赛迪克别科夫着。叶冬心译。我们时代的人[M].北京:作家出版社,1956

  [5]萨德里丁·艾尼着。千羽卜译。布哈拉[M].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7

  [6]伊·古罗着。陆钦颐译。集体农庄的女儿[M].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958

  [8]穆坎诺夫等着。袁维衷等译。在荒地小说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9]阿斯卡德·穆赫塔尔着。衷维昭译。姐妹们[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9

  [10]朱尔菲娅·依斯拉依洛瓦着。卉妍译。朱尔菲娅诗选[M].北京:作家出版社,1962

  [11]艾特玛托夫着。力冈等译。艾特玛托夫小说集[M].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0

  [12]郭奇格、邓蜀平、宋逮等译。苏联短篇小说选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6

  [13]哈米德·古利亚姆着。季耶、大鹏译。双重身份的人[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8

  [14]木合塔尔·阿乌埃佐夫着。高顺芳译。阿拜之路[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7

  [15]现代文艺理论译丛编辑部编。苏联文学与人道主义[M].北京:作家出版社,1963

  [16]梁立基、陶德臻着。外国文学简编(亚非部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

  [17]陶德臻、何乃英着。东方文学史[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

  [18]李辉凡主编。当代苏联文学中的人道主义问题[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1987

  [19]邵伯周着。人道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3

  [20]叶水夫编。苏联文学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21]靳辉明、罗文东着。人道主义与现代化[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7

  [22]赵常庆着。中亚五国概论[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

  [23]何云波着。回眸苏联文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24]赵常庆着。列国志:哈萨克斯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5]孙壮志着。列国志:乌兹别克斯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6]马大正等着。中亚五国史纲[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5

  [27]施玉宇着。列国志:土库曼斯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8]刘庚辰着。列国志:吉尔吉斯斯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9]刘启芸着。列国志:塔吉克斯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0]胡振华编。中亚五国志[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31]陈枢卉着。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

  [32]阿地里·居玛吐尔地着。中亚民间文学[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

  [33]刘文飞。作为历史的苏联文学 [J].苏联文学联刊,1993 年第 2 期

  [34]童庆炳。作家的童年经验及其对创作的影响[J].文学评论,1993 年第 4 期

  [35]木合塔尔与阿拜学[J].民族文学研究,1994 年第 1 期

  [36]郭建新、贺元秀。同样的抗争,异样的结局--宝玉和阿拜形象比较[J].北方文学,2013第 4 期

  [37]陈爱香。论艾特玛托夫创作中的人道主义[D].湖南师范大学,2002

  [38]陈静。人道主义情怀与王安忆 90 年代小说创作[D].扬州大学,2002

  [39]赵卫。中国文学界对托尔斯泰人道主义思想的评价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

  [40]井书涛。索尔仁尼琴小说中的人道主义思想[D].山东大学,2009

  [41]彭海霞。布尔加科夫小说《狗心》的人道主义思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

  [42]袁宏松。中国传统戏曲人道主义思想探析[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

  [43]王胡达古拉。苏联“解冻”时期战争题材文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44]林俊。论邦达列夫小说的人道主义[D].海南师范大学,2012

  [45]王英权。肖洛霍夫战争题材作品的人道主义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3

  [46]Naby Eden.Transitional Central Asian literature :Tajik and Uzbek prose fiction from 1909to 1932[M]. Ann Arbor, Mich:UMI,1977

  [47]Sally Laird .Soviet literature - what has changed[J].Index on Censorship, 1987, Vol.16

  [48]Gregory Gleason.The Central Asian States: Discovering Independence[M].Westview Press, 1997

  [49]Nina Kolesnikoff .Myth in the Works of Chingiz Aitmatov[M].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1999

  [50]Rafis Abazov.Culture and Customs of the Central Asian Republics[M].Greenwood Press,2007
 

  致谢

  匆匆三年的伊犁时光恍如白驹过隙,在这论文付梓之际,我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有太多的感谢想要表达!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贺元秀教授,他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态度和高尚的师德使我受益匪浅。在我心中,他既是严师也是慈父。读研期间,贺老师时刻叮嘱学生要脚踏实地的学习、思考,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心浮气躁,在跟着导师一起搜集资料编书、做课题的过程中,我亲身体会了真正的科研生活。而我毕业论文能够顺利完成,也离不开贺老师的悉心指导,从论文的选题、构思,到撰写、修改和定稿,都无不倾注着导师的心血和睿智。在生活上,恩师的嘘寒问暖也让学生在远离家乡的天山脚下感受到了父亲般的疼爱和关怀,谢谢您一直以来未曾间断过的教诲和关照,学生将永远铭记于心!

  其次,我还要感谢人文学院的所有老师,是他们让我在师院的研究生生活丰富而充实。在论文开题时,祁晓冰老师和冯庆华老师提出了许多中肯的修改意见,给学生以很大的启发;在教学实习期间,滕桂华老师和田培成老师耐心的教导和鼓励,让我得以在师院的三尺讲台上初为人师,谢谢老师们的关心和厚爱!

  此外,我们中亚文学大家庭里另外的“四朵金花”--刘素敏、焦景丹、郭建新和陈璐,是她们无私地为我提供了中亚文学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在漫长的论文撰写过程中,我们也互相打气,真心地感谢三年来你们带给我所有的欢乐和帮助!另外,还要感谢我在师院的好姐妹李璐珂,以及在西华大学读研的闺蜜彭超君,因为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她们都给了我很多心灵上的慰藉。人生路上能有如此知己,我觉得无比幸福!

  最后,我要感谢我最亲爱的父母,是你们把我带到了这个充斥着酸甜苦辣味的独特的世界,你们的爱以及你们的支持和企盼,都成为我每一步前进的动力。谢谢多年来你们的呵护与照顾,谢谢你们包容女儿在成长道路上所有的任性,我爱你们!

  在伊犁师院读研的时光,我感受到了祖国之大,也领略到了新疆之美,我在这里收获了成长与蜕变,感谢人生中能有这样一段难以忘怀的经历。离别将近,我开始能明白王蒙对伊犁那难舍的情结了,我也爱这片土地,因为这里有不一样的塞外风情,这里有我牵挂的老师和同学,这里有我一段飞扬的青春,我想美丽的伊犁也永远将成为我心中那个遥远的第二故乡!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