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章 深化中俄产能合作的建议
6.1 完善双边产能合作机制。
中俄可以通过完善双边合作机制,推行企业主导、政府推动、商业运作的合作机制,来推动中俄国际产能合作。一是突出企业主导,让企业发挥更大作用,企业在遵循国际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依照商业原则,合理运用工业园区、创建合资企业、跨境投资等多种方式参与合作。二是要政府推动,政府可以通过双边交流协商,取消不合理的收费和限制,简化复杂的审批程序,对合资企业实行宽松优惠政策,推动更多企业参与到中俄的双边合作中。三是重视商业运作,重视企业获利能力和竞争力的提升,中俄产能合作不仅仅是互利共赢,更需要通过合作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在这个竞争环境中,提高自身的实力和信用,维持企业的长久发展。另外,企业也可以采用组团走出去的形式,这样大小企业就可以优势互补,共同推进,依靠团体的优势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去开拓国际市场。除此之外,还可以成立专门的产能合作委员会来负责双边产能合作事宜,定期进行产能合作会晤。
6.2 完善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模式。
在中俄产能合作的过程中,企业要发挥主导作用,主动地走出去,参与到国际产能合作中,但是企业的资金量比较小,资本有局限性,阻碍了他们国际化的脚步,因此为了更好的鼓励企业走出去,参与到国际产能合作中,就需要探索新模式,构建银行和企业合作的形式,在金融服务上给予支持。一是对国家重点合作项目提供更多的融资服务,包括定向发行专项债券,拓宽外汇储备渠道等方式来达到此目的。二是要扩大银行支持的行业领域,为企业的融资清除障碍,这就需要金融机构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发挥支援外部合作优惠贷款的作用。三是要鼓励金融机构在海外建立网点,支持境外的企业能够以境外资产、股权等为抵押来贷款,鼓励开展公私合营项目贷款业务[26].
6.3 创建产能合作跟踪服务机制。
产能合作是一项长期、全面工程,因此产能合作不仅要从前、中、后三个进展阶段进行跟踪服务,还要重视全方位、多角度的提供服务。在产能合作的前期,要靠政府牵线搭桥,密切关注国内外企业产能合作的契合点,引导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合作。在产能合作的中期,跟踪关注达成合作意向的项目,特别是对于签署合作协议的项目密切关注项目进展情况,对这些项目提供完善配套的金融、技术、人才等支持,推动项目的完成落实。在产能合作的后期阶段进行经验教训的总结与反省,发挥国际产能合作促进会的作用,通过定期开展走出去企业交流会,分享经验,探索产能合作的规律,对此后的产能合作提供更多的借鉴,从而更加推动中俄产能合作的开展。全方位的提供服务是指整合信息、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成立专门的机构,进行跟踪服务,为开展产能合作的企业适时提供援助,保障产能合作顺利开展。
6.4 培养企业社会责任,提高企业竞争力。
在中俄产能合作的过程中,走出去的企业承担着维护国家形象的责任,因此需要规范企业在俄的投资经营活动。首先,企业在遵循国际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遵循当地的法律制度,合法经营自己的投资项目;其次,还要尊重俄罗斯的风俗习惯,融入到当地人的生活中;再次,在提高当地劳动力就业的同时,要尊重当地的劳动力,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加强对他们的训练,提升他们的业务技能,重视员工的发展;最后,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追求获得经济利益,还要注重保护生态平衡。支持企业长久发展的核心是企业的竞争力,所以走出去的企业不仅要发挥自己的优势,还要吸收当地先进的技术,提升自身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为企业的长久发展注入新动力。
6.5 建立投资监管与风险防控机制。
由于中俄在经济文化政治等很多方面的制度、法规存在差异,所以走出去的企业存在着诸多不稳定因素和风险,需要建立完善的投资监管和风险防控机制,以推动中俄产能合作。第一,在进行投资之前,需要做好功课,通过本国在当地的金融机构,来了解要投资的企业,包括投资企业的信用,投资企业的资本,还可以通过法律专家和经济专家了解一下当地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第二,加强对已经投资的监管,规范企业经营秩序,防止恶性竞争,同时重视风险的控制,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降低损失,最大程度保障投资企业的安全。企业是产能合作的主体,而人才是企业的主体,这就需要我们加强人才建设,培训具有先进技术,有国际市场决策管控能力的人才,能够应对国际市场的变化,防范风险,提高企业的境外经营能力。除此,双方还应该建立一个风险化解和仲裁的机构,保证在风险发生时,有专门的机构来负责处理这些风险,将损失降到最小,将风险化解。
6.6 加强人文交流,消除误会偏见。
中俄"国家年"、"旅游年"的举办对双边人文交流卓有成效,随着中俄政治互信水平的不断提升也为进一步开展人文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政府重视双边人文交流的支持,主要表现在:第一,增加孔子学院在俄的开办,发挥孔子学院这一良好的交流平台,增进俄罗斯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第二,增加两国人员的相互往来机会,鼓励出境旅游,鼓励民间团体交流,鼓励企业考察、商人境外投资,鼓励学生出国留学等方式增加两国人民的了解;第三,搭建网络平台,优化网络资源,宣传中俄两国的特色文化,为彼此的了解提供良好的条件;第四,培养多领域人才,跨国公司的经营需要既懂专业,又懂俄语,还要懂得当地社会文化的人才,但是这种复合型的人才比较欠缺,因此可以增设俄语课程,开放俄语的教学资源,给有意愿学习俄语的同学创造条件。当然,人文交流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通过多渠道的人文交流,就可以融入到当地人的生活当中,加强对彼此的了解,消除一些不必要的偏见,促进中俄两国的产能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