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全球多边贸易谈判举步艰难,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僵局,到 2006 年正式终止,与之相反的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迅速,各国开始纷纷签订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全球自贸区的数量急剧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外学者对自贸区展开了理论和实证的研究,对自贸区展开各种猜想和讨论:是双边还是区域自贸区?自贸区对一国福利到底是增加还是减少?自贸区贸易伙伴如何选择等等。这些关于自贸区对某国或某地区的影响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自贸区建设是经济对外开放的一种形式,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一国或地区参与全球化的程度以及该国或地区的国际竞争力。适度的开放水平可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但是经济的过度开放会使本国陷入受外国经济影响的危机,如一旦国外发生大规模的全球性经济危机,本国就会受到创伤。那么如何进行自贸区建设也就成为一国经济对外开放时需要进行的风险防范。
根据 WTO 统计,截止到 2014 年 6 月,已有 184 个国家参与了自贸区的建设。
提交到 WTO 备案的自由贸易协定已有 585 项,其中 379 项已经生效。虽然发达国家仍然在自贸区建设过程中起着领导的作用,但是已有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参与自贸区的建设当中。目前,签订区域贸易协定(RTAs)数量最多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和美洲,签订 RTAs 数量最多的前 20 位中,最多的是智利,已到达 40个,其次分别是新加坡、日本、美国、秘鲁、中国巴拿马、乌克兰、墨西哥、土耳其、新西兰、哥伦比亚、韩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哥斯达黎加、马来西亚和中国台湾。其中,中国已签订了 23 项自由贸易协定(包括货物和服务贸易)。目前正在谈判的自贸区也还有很多,但仍然是签订 RTAs 数量最多的国家积极参与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同时,多边自贸区也正想法设法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双边自贸区和跨区域的双多边自贸区,尤其是欧盟和 EFTA.欧盟目前有 12 个正在谈判的自贸协定,其中最大型的 TTIP 协定在 2013 年 7 月启动。
欧日、欧美、韩国加拿大、韩国日本、日本澳大利亚等强强国家联合的自贸区建设趋势也越发明显。
由此可以看到,自贸区的建设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多边自贸区的同时又参加多个双边自贸区;大型的、跨区域的海上自由贸易圈正在形成;强强国家联合和更加广阔谈判领域的高档次自贸区正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起来。跨区域的大型多边自贸区当今正强势地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且这种区域一体化的形式作为 WTO 体系的补充也促进世界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由于全球多边贸易谈判举步艰难,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僵局并于 2006 年正式中止,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迅速,各国开始纷纷签订区域自由贸易协定,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成为当今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流。随着全球科技的进步和国际分工的深化,对自贸区的研究有着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2.1. 理论意义。
关税同盟理论是自贸区理论的鼻祖,之后对自贸区的研究都是建立在 Viner的关税同盟理论基础上展开的,自贸区理论的发展已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充实。当前的辐轴-轮条理论,自贸区贸易伙伴选择理论等是自贸区发展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本论文对自贸区与全球经济开放水平的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充实自贸区的理论基础,对我国经济实行对外开放和实施自贸区战略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具体来说,从先人学者的文献研究结果来看,目前的大量文献对于自贸区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对某一个或者多个具体的自贸区的贸易效应,对一国经济影响做的实证研究,或者几个自贸区之间的制度、经济利益等的比较,缺乏对全球整个区域贸易一体化情况的全局把握,只是将研究重点放在最近几年签订的或者即将签订和正在谈判的自贸区上。对于多边自贸区的贸易模式比较以及哪种贸易模式对一国的国家利益获得更多的研究较少。所以,本论文立足于对全球多边自贸区发展现状,在分析全球自贸协定的基础上,运用定性比较分析和定量模型分析的方法研究多边自贸区模式选择问题,对各国提高对外开放经济发展水平和自贸区战略布局提供指导性意见。
1.2.2. 现实意义。
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多边自贸区的同时又参加多个双边自贸区,不局限于与一个国家签订自贸协议或者只签订某项自贸协定。在这样的自贸区发展现状下,对于建立多边自贸区,双边自贸区还是区域性的自贸区对于一个国家的政策制定者来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全球自贸区发展现状和其他国家自贸区战略选择的研究对于中国发展自贸区战略也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多边自贸区的建设是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渡阶段,它以建立全球经济一体化体系为目标。在形成多边自贸区战略时,选择哪些国家作为自贸区伙伴国,哪些因素影响多边自贸区的建设,多边自贸区能够给成员国带来多少福利等这些问题都是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的。一国或者地区的开放型经济水平和多边自贸区建设有怎样的关系,他们之间的影响机制等都是值得研究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
本文主要由绪论和文章主体两大部分构成,分为五大章,其主要内容分布如下:
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说明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介绍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的方法、主要内容和框架、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第二章:文献综述部分。归纳和梳理了自贸区和开放型经济水平相关的文献,并且对其进行评述,整理了自贸区相关的理论和实证基础,为后面几章的实证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第三章:现状研究。从全球自贸区发展角度阐述全球经济开放水平,并且对全球多边自贸区的发展状况做详细分析。采取全球 19 个多边自贸区作为研究样本,对全球多边自贸区的发展现状进行总述,研究分析了这 19 个多边自贸区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国际直接投资依存度、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其中,从多边自贸区的进出口贸易增长率以及区域内贸易份额分析多边自贸区的贸易创造效应,从区域内和区域外进口额分析多边自贸区建立产生的贸易转移效应。
第四章和第五章:实证研究部分。
第四章:选取北美自贸区、东盟自贸区和海湾合作委员为作为研究对象,对这 3 大多边自贸区的人均 GDP、人口总数、对外贸易依存度和贸易创造效应进行定性分析,从中分析出多边自贸区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的影响因素。
以及分析多边自贸区和开放型经济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运用引力模型实证分析多边自贸区的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转移效应和影响因素。选取北美自贸区、东盟自贸区和海湾合作委员会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对多边自贸区的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转移效应和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研究。
第六章:结论和政策建议部分。对全文的研究做一个概括性的总结,并且基于对北美自贸区、东盟自贸区和海湾合作委员会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为多边自贸区的建设提出政策建议。
1.4. 论文创新与不足。
1.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1)从全球自贸区视角作为切入点,从全球自贸区发展现状分析多边自贸区发展水平。前人的研究以全球自贸区为研究对象的较少,一般都是将研究重点放在某个或者几个自由贸易区上。本文系统的对全球自贸区进行梳理性的分析,从全局把握自贸区的发展现状和发展阶段,从多边自贸区的贸易依存度、投资依存度、贸易增长率、区域内贸易份额这几个角度定性分析多边自贸区的贸易创造效应。
从区域内进口和区域外进口比较分析多边自贸区的贸易转移效应。
(2)研究多边自贸区和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文献较少,本文梳理了多边自贸区与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相互之间的关系,并且以北美、东盟和海湾合作委员会为实证研究对象,分析了多边自贸区和开放型经济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并且研究了影响多边自贸区贸易效应的影响因素,以及他们对多边自贸区贸易效应的影响程度。
2.主要的不足之处。
(1)部分内容研究得不够深入。
首先,在对全球 19 个多边自贸区进行定性分析时,一些多边自贸区的数据缺失,未能进行深入的分析。其中,在分析贸易转移效应时,由于数据的难以获得,分析欠深入,只能用区域内进口和区域外进口数据比较获得几个有数据的多边自贸区的贸易转移效应,而不能整体分析 19 个多边自贸区的贸易转移效应。
其次,实证分析部分还可以增加一些多边自贸区的研究,这样可以使结论更加具有说服力。最后,由于数据的不完善,导致引力模型变量的选取具有局限性,一些解释变量未能在计量模型中得到验证。
(2) 对于多边自由贸易区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分析还有待深入,从不同角度更加具体全面地反映出多边自贸区与开放型经之间的影响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