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德育论文

基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人文素养教育的提升途径

来源: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作者:谢学
发布于:2021-08-26 共4104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2篇】大学生人文素养论文(优秀范文推荐6篇)
【第3篇】新时代如何提升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第4篇】平凉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及培养对策分析
【第5篇】 基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人文素养教育的提升途径
【第6篇】茶文化在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中的应用路径探讨

大学生人文素养论文范文第五篇:基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人文素养教育的提升途径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助于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养成大学生良好的德育品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没能组织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应当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活动,借鉴中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经验,达到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人文素养;

  作者简介:谢学(1979-),男,汉族,山东淄博人,硕士,常熟理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优秀传统文化时代性与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2017SJBFDY009);

  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益于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应认真分析当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问题,努力探索组织开展人文素养传统活动的策略,从而达到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质量的目标。

大学生.png

  一、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学人文教育价值

  1. 树立学生远大的理想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刚柔并济、兼收并蓄、厚德载物等特征。它是由多种知识、观念、信仰组成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有浓厚的历史积淀,而且具有博大精深的鲜明特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主要秉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理念,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优良传统。在"家国天下"意识影响下,无论中国传统文化的节日习俗文化、还是主流思想理念无不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担当意识和使命感有重要价值。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助于促进当代大学生对人生价值进行深刻的思考,帮助大学生在历史长河中正确审视生命价值、树立正确的现实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心怀远大的理想抱负。

  2. 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

  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塑造人格健全的大学生有重要的价值。"厚德载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理念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传统文化号召炎黄子孙无论是在顺境还是逆境都要力争上游,积极进取和奋发图强。传统文化还有丰富的诚信理念,可以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优良品格。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有助于促进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精神,推动学生不断汲取知识,消除重功轻利的思想,使之在实现自我的过程中不断解决人生的迷茫与困惑。借助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突破现代教育的瓶颈,进一步塑造当代大学生完善的人文精神体系。

  3. 养成学生博大的胸襟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豁达的精神,促进学生形成戒骄戒躁、胸襟豁达、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中国传统文化崇尚和谐理念,强调众不欺寡、富不侮贫、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大学生可以在优秀传统文化中充分的汲取天人合一的思想,可以在一系列的经典著作、民间故事、人文习俗中学习妥善的处理各种关系,可以用合和的眼光看待人和事。优秀的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立场,优化了终极人文关怀,逐步的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生活、人与社会的和谐。理性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大学生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大学人文教育存在的不足

  1. 人文教育重视不足

  高等教育是培养优秀人才的摇篮,大学生可以在高校自由的吸取知识,在思想与理论的交锋中不断获得思想境界的升华,大学为青年的人生插上腾飞的翅膀。如果说学理教育是专业技能的催化剂,那么人文教育则是大学生心灵的润滑剂,引导学生运用丰富的专业技能知识造福人类。但是,有些高校长期以来十分重视专业教育,强调通过专业技能的培养促进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然而,随着社会思想观念的日渐多元化,各种世界观与价值观的甚嚣尘上,以及片面课程体系的影响,使得当代大学生并未实现德智体的全面发展,甚至很多大学生受到错误思想意识的影响较大。深刻分析高校教育的问题可以发现,由于忽略了人文教育,无法促进学生思想、心理、观念的平衡发展,没能借助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开展人文教育,这在很大程度上没能达到高等教育的预期效果,造成了大学生整体人文素养低和成长速度慢的问题。

  2. 高校教育功利性强

  有些高校教育还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的倾向。一些高校教育延续了应试教育的惯性思维,在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加的当下,教育教学活动过于现实、追求实绩、急于求成,不利于达到促进大学生实现全面成长。许多高等教育从促进学生就业、推动学生考研出发,没能在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需要,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潜能,尤其在人文教育方面不能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往往直接把正确的思想观念强加给学生,客观的试题成为评价在大学生思想水平重要依据。还有的大学生追求短暂利益,没能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成长,往往忽略了接受人文教育的机会,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参与到学习传统文化的活动当中,没能在丰富的人文素养教育中养成自己良好的品格,进而影响了大学生个人道德、思想品行、价值取向的建设。由于缺乏正确的人文教育观念,致使人文教育活动开展不足,较为片面,与学生的契合度不高。

  3. 人文教育模式相对传统

  现代教育具有个性化教育的特征,转型期的高校教育处在重建与完善当中,很多人文教育未能基于学生的个性需要开展教育活动,教育渠道有限,教学方式传统,课堂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的不紧密。目前高校人文教育领域往往缺少团结协作教育、诚实守信教育、集体教育。高校人文教育往往以单一的课堂教育为主,没能通过理论课堂、校园活动与校外实践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人文教育的途径较为有限。还有的高校虽然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但是传统文化教育只体现在课程教学活动,没能形成课上课下统一的教育体系,教师不能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完善的网络文化氛围,网络空间与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结合不足,无法通过互联网渠道传承传统文化知识,没能搭建有效的优秀传统文化师生互动平台,不能给学生提供实时互动人文素养成长空间。

  三、基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人文素养教育的途径

  1. 设置优秀传统文化课堂

  高校应当开展专门的优秀传统文化课程,通过制度化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载体达到有效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首先,大学应当优化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角度设置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目标,优化课程内容,设置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标准,保证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有效性与合理性。其次,优化教学氛围,在课程编排上相应的增加优秀传统文化活动课程,根据大学生的兴趣、需要合理的设置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式,例如,根据学生的文言文基础合理设置中华典籍剖析的课程,切实增加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为代表的实践型课程,在优秀传统文化技艺实践教学的基础上促进学生主动开展弘扬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第三,适当的完善选修课与必修课的考核方式,注重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中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着力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营造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氛围,重点优化课堂教学情境,采用直观化、探究化、趣味化的方式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第四,高校还要开辟学生自主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空间,合理的组织开展一系列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社团活动,引导学生在社团、团委、学生会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各种宣传实践活动。

  2. 丰富网络传承活动

  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当具有课下课上互动的机制,在信息化时代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活动,还要开发网络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载体,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的汲取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需要。首先,构建大学生网络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渠道,利用高校自媒体、APP、校园网络的专门模块宣传展示优秀传统文化,最大限度地丰富网络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加大网络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其次,把握时政热点,跟踪学生兴趣需要,基于大数据技术分析当代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学生特长教育、学业通识教育,不断在网络端个性化地向学生推送各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资源。第三,营造舒适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氛围,转变传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式,运用网络传播的优秀传统文化应当同样具有直观化、丰富化、深邃化、多元化的特点,构建线上线下相互联系的载体,真正依托网络资源达到构建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受到良好的优秀传统文化熏陶,这样才能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满足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需要。第四,建立网络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机制,发挥教师对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指导作用,着力组织开展一些趣味性、讨论性、指导性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活动,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增加文化实践活动

  优秀传统文化用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要合理地优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借助社会资源达到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承袭活动的目的。首先,高校应当根据学生的兴趣实现社会教育资源与高校教育互动,组织开展一系列高校学生深入优秀传统文化讲习场所、民俗民族博物馆等活动,还可以把社会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资源引进到高校课程,例如在高校设置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中心等,组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技艺的学习活动。其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当取得社会机构的广泛支持,注重构建社会育人实践体系,引导学生积极到开发优秀传统文化的企业开展实践实习活动,促进学生实地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第三,还要进一步优化校园网络环境,依靠信息技术避免低劣信息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

  高校应当充分重视组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着力用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达到培养学生优良的人文素养目标。应当组织开展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增强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途径的教育教学活动,为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提高人文教育的有效性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罗志雄,路翔翎,李宝艳大学生传统价值观认同的培育逻辑[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9(12):42-43.

  [2]蔡灵芝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探索教育理论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35):61-62.

  [3]张兴海,李姗姗新时期高等院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逻辑[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1):155- 160.

  [4]范渊凯传统文化融入思修课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江苏高教, 2019(12): 146-149.

作者单位:常熟理工学院
原文出处:谢学.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研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1,35(01):69-71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