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德育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大力推动国家“十二五”规划课题——八德教育。尽管德育逐渐受到重视,但现实中也存在学校德育并没有落实或落实不够到位等现象。本文结合八德教育背景,研究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案例,并相应地提出具有建设意义的策略,以期为提高小学德育教育水平有所助益。
关键词:八德教育; 小学生; 文明礼仪;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学校德育问题。中国从古到今都是礼仪之邦,一向将德育放在教育体系第一位。在新时期,王起顺先生提出了新八德。新八德的具体内容是孝亲、尊师、友学、立志、长善、救失、守法、践行《弟子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道德标准重新理解,新八德也应有所变动。笔者将八德进行重新定义,即尊长、诚信、友学、立志、长善、救失、守法、自律。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学生在小学期间三观未完全形成,很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1]。因此,本文从学校层面对于礼仪教育进行研究。笔者选取徐州市潘塘中心小学和昆明市书林第一小学作为典型案例,从校园礼仪环境、礼仪活动成功的事例总结经验,不足的地方汲取教训。
案例一:
昆明市书林第一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关于礼仪教育的主题,学校展开了多样活动,为小学生学习礼仪提供了具体、有效的学习方式。对于礼仪教育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本研究中,将其优势分析如下:
一是重视培养学生文明礼仪习惯,教师从学生进入小学开始,就对文明用语、自我管理行为进行指导,就注重教授礼仪知识,如教育学生规范地举手、正确地敬队礼、爱惜粮食等。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尊重师长、友爱同学。由于长期的文明礼仪培育,书林第一小学的学生相比其他学校的学生对体态礼仪愈加理解,知道正确坐姿、走姿、站姿如何表现。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小学生在思想上也得到提升,逐渐开始树立正确的文明礼仪信念,培养礼仪意识。昆明市书林第一小学是从低年级起就培养学生的好习惯,效果很显着。美国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受到的影响少,可塑性强,良好的习惯很容易建立,而养成一个坏习惯,纠正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在低年级就开始实施礼仪意识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2]。
二是发挥老师的作用。首先是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引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礼仪习惯。书林一小六年级的全体师生开展了诵读国学第二课堂活动,老师和学生都穿着汉服,一起诵读经典着作。诵读经典、品读经典对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有很大益处。老师参与活动使老师既与学生更加亲近,也为学生做了榜样。
首先,学生具有向师性。在学生的生活中,会不自觉地把老师的一举一动放大模仿。罗·阿谢姆曾经说过,一个榜样胜过书上二十条教诲。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如果教师举止言谈成为学习的模范,学生会在不断模仿中形成良好道德品德。所以教师需要认识到教师这个职业具有示范性,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该直视自己的影响力,重新认识和学习礼仪教育,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良好的礼仪形象,提高素养。在培养学生时,教师加强关注学生。当学生向教师问好时,教师也需微笑温和地回应。一个微笑、一声应答会使学生获得快乐和尊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当他遇到第二个老师,也会热情地打招呼。所以尊长中的尊有前提,是相互的,教师尊重学生,犯错时会和学生道歉。学生和老师的关系平等,而不是老师高高在上的不平等的关系。学生收获一份尊重,自然而然地会从心底崇敬老师[3]。
其次,在礼仪教育体系中,通过老师的教导,促使礼仪教育活动的进行。书林第一小学以“孝礼仁爱传统美 乐学修身体强健”为主题开展了班级文化建设活动。活动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通过学习传统美德激发学生学习礼仪的兴趣。这种以班级为单位的活动,班主任成为关键。
班主任不是只管理学生学习上的事,而是管理学生的方方面面。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班主任是学生在学校里的一位大家长。如此重要的角色,教师积极了解学校的德育文化。在带领学生布置教室时,可以多多采用学生的意见,一定程度上让全班同学都可以参与其中。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教室里的一些标语。在开主题班会时,班主任需注意每周、每一节班会课都要有一个道德主题,如尊长、友学等。主题班会中不仅班主任是主角,每一位同学都是。笔者建议可以通过列举学生的不当行为和正确行为,促进学生认识和改正。在班会课结束后,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分享、思考、总结,感受与体验。
在礼仪教育活动中,学生不仅接触班主任,还有礼仪课老师以及其他教师。作为一名专业的礼仪老师,增强职业素养和学术能力是第一要务。礼仪老师需遵循教育规律与原则。在教育方面,礼仪老师应当加强与其他老师学术交流,做到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形成教学风格。其他学科的老师需要将礼仪教育作为为人师表的一种责任,教书育人不单是教会书本知识也是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重视礼仪课程,不能因为课时不够,进度没有达标从而妨碍其正常进行。
案例二:
潘塘中心小学地处徐州,建校至今70多年。潘塘中心小学在校门口的石碑背后刻有校风和学风,强调立德、明礼的必要性,要求学生树立友学、自律等品德,契合了新八德中很多的品德准则要求。校风代表一个学校的风气,在注重德育的大环境下,更有可能培养高风亮节、厚德载物的新时期人才。
潘塘中心小学的礼仪环境布置别具一格,具有一定的特色。但是笔者仍发现不完善之处,校园布置中,却存在标语泛白或遭到破坏没有人更换的现象,这不仅影响学校的整体形象,也是校方对礼仪环境塑造意识的淡薄。例如:节约用水的标志贴在墙面上,地面上却有很多水,有安全隐患,可以看出标语并没有起到警醒人的作用。在建校过后,学校不会关注标语布置,导致其出现脱落、泛白,加之学生已熟悉环境,此时标语没有发挥它的作用,这对校方和学生都是一种损失,因此,校方注重学校标语的保护刻不容缓,可通过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定期检查有无破损,做到及时维修和更换,减少这种现象。笔者提议可以组织全校师生设计礼仪文明标语,优秀作品可以选用张贴。全校参与,加强师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对于文明标语会更加爱护。此时文明标语发挥它的作用,时时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文明标语的潜移默化影响中,帮助学生养成文明礼仪习惯。
学校有关礼仪教育举办的一系列活动,形式繁多,深受学生的喜欢。德育活动不仅局限于传统形式的班会课,以往,单一的活动方式会导致小学生对礼仪教育产生抵抗心理,致使学生获取礼仪知识的渠道狭窄,其次还会导致学生误解礼仪教育,认为学习礼仪仅仅是单调的知识传播和特定行为的规范,无法做到学以致用。活动形式的多变一定程度上减少这种现象。学校展板上有一个小的板块是文明好少年的评比,里面呈现了几张学生照片,一方面,表扬文明好少年的优良品德,展现了文明好少年良好的精神面貌;另一方面,起到一个美德标杆的作用,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四有少年。身边同学成为文明好少年,更是可以激发学生争当文明好少年的热情,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向先进看齐。
相比潘塘中心小学多样的礼仪活动,某些学校只是口头宣传、号召,没有将德育工作落实到行动中,雷声大雨点小。2013年5月的一项调查显示,60%的小学生并不掌握应该掌握的文明礼仪要求。而70%的学校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主要形式是在班会课中宣讲文明礼仪要求。可见导致学生礼仪意识的缺失,学校礼仪活动不重视形式也是原因之一。因此,结合上述案例,我们对于小学礼仪教育建议如下:
在校内,学校可以举行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如礼仪知识竞赛、大型主题德育活动、主题班会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在快乐中获得知识。在活动中,造就学生尊敬师长、友善同学的高尚品德。当然,学校是礼仪教育的主要场所,但也不能忽视学校外的实践活动,学校可以与一些敬老院、养老院等联系,通过看望老人来弘扬中国尊老的传统美德。长期性不仅要求学校对于礼仪教育有韧性,也要在一个活动中坚持。在活动前,必要的活动策划宣传,活动后的反馈一个都不能少。每一次活动之后,观察活动效果,也可以发现活动中欠考虑的地方,争取改进。
另外,学校礼仪教育也需遵循因材施教,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必须采取不同的教育模式。例如:低年级小学生认知能力低,理解能力差,以感性认识为主。这一阶段的礼仪教育可以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辅助学生理解。伴随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理性认识渐渐形成,此时学校可以通过阅读优秀人物感人故事的活动,宣扬发挥长处、补救缺点、安分守己、自强自立的品质,提升小学生人格修养。
综上可知,在礼仪教育方面,学校教育是重中之重。所以,学校对于礼仪教育的重视是培育学生礼仪习惯重要前提。潘塘中心小学礼仪活动中,多多创新,开展了一些具有本校特色的活动。而昆明市书林第一小学的优秀礼仪典范更是凸显学生的礼仪教育应从低年级、小细节抓起。作为案例,相信这两所学校可以为小学德育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宋云鸣.昆明市小学礼仪教育现状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6.
[2]李春艳.小学生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5.
[3]陈远.促进小学生知行统一养成文明礼仪习惯的有效途径[C].中国名校卷(重庆卷).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