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师德积分制管理的内涵与实施(3)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7-01-24 共6403字
四、实施师德积分制管理的成效
成效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 一) 加强了实干精神,让专业发展成为自我需求
积分制让兢兢业业、俯首拉车的“老实人”不吃亏。它所主持的公平正义使大家认识到: 每个人都必须对自己的发展负责,自己是自己工作的“评价员”,春华秋实,有耕耘才会有收获。在实干中,他们找到了差距,找到了方向,也感受到了幸福。教师将成长看作自身的迫切需求,自己成为自己专业发展的设计者、管理者、促进者。
( 二) 形成了协作意识,在互助分享中实现多边共赢
一是老、青教师的协作。青年教师学历高、视野开阔、活力四射,充满理想和创业的激情; 老年教师虽锐气消磨,豪情不在,但也有着经验丰富、洞察力强、驾轻就熟、事半功倍等年轻人可望而不可即的优势。“青蓝工程”让可以称得上两代人的教师拉起手来,走到一起。《教师成长积分制管理办法》中规定: 师傅要凭借经验优势发挥“传帮带”作用; 而徒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取得名次加分,学校给师傅加一半的徒弟分。这样一来,“青蓝”双方便凝聚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既有利于青年教师的尽快成长,又有益于老教师积极性的发挥。双方在共同研讨学习的过程中增进了友谊,加深了了解,起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作用。
二是个人与教研组成员的协作。《教师成长积分制管理办法》中的“教研组评价一体化”营造了教研组成员彼此间密切关联、坦诚互动的研讨氛围,催生了积极向上、和谐共生的学校文化。每位教师在进行个人利益考量的同时,也会秉持全局观念,更多地关注集体的利益。“成人者,人成之。”“利人即利己。”每一个人都因同伴们的精彩而精彩。
学校每学期都举行“竞进杯”讲课比赛,各教研组都要通过组内赛课,在十个平行班中推选一位教师代表本组参赛。一人参赛,另外九人会不会成为旁观者? 会不会因此产生不和谐的音符? 如何让教师既保持竞争又互相支撑,成为一个有向心力、战斗力的团队? 毕竟“一枝独放不是春”,学校开展任何活动的目的都在于促进教师队伍整体师德与师能的提高。《教师成长积分制管理办法》规定,凡是参加学校讲课的都要评奖赋分,参赛教师获得的奖次越高,所在教研组的教师加分比例越高。这样就保证了全体教师在研课的过程中都热情饱满、精益求精。他们在帮助授课教师不断改进授课质量的过程中,也促进了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现在,无论推选谁参赛,大家都当成自己的责任,当成整个年级组的责任。这是因为,这关乎个人与集体的成绩和荣誉。人在一起不是团队,心在一起才是团队。积分制让学校的集体生活更和谐、更愉快。
五、师德积分制管理的反思及展望
( 一) 教师成长积分制管理实施后的反思
1.教师成长积分制管理是法制,更是民主
如果说,积分制实施起初的目的是“拿起鞭子”,那么现在我们意识到,它起到的更重要的作用是“举起旗子”.它让教师从没有成长的需求走向有需求的成长,从弱需求转化为强需求。它唤醒了教师的激情并把激情转化为行动的力量,引领教师过上有意义的职业生活。所以,积分制的制定要充分依靠教师,依靠教代会,不可把积分制与教师对立,单单把它当成管人的工具。制度形成的本身就是对教师深刻而卓有成效的师德培训。
2.积分制管理办法永远是个动态的过程,有起点、没终点
从2010年10月制定《教师成长积分制管理办法》第一稿开始,至今已八易其稿,以前没有,以后也不会有一蹴而就、一成不变的《积分制管理办法范本》。具体积分操作项目会根据学校情况不同、时段不同而千差万别,但主旨不变,积分制一定要体现实实在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3.实施教师成长积分制管理,关键在于“评”“用”一致
利用积分制进行教师评价的初衷,在于激发教师的内生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评”“用”一致,让教师在阳光下同台竞技,实行利益挂钩、公开透明,让“积分榜”成为职称兑现、评优树先的重要衡量依据,确保优秀者得利益,不合格者受惩罚。倘若“评”“用”两张皮,必导致积分制管理失去诚信,有百害而无一利。
( 二) 展望: 积分制管理的意义在于为教师构筑精神的高地
尽管积分制强调利益分配的公平公正,但我们同时清醒地认识到,“喻于利”不是获得幸福的万能之钥,“喻于义”才是梦想成真的必由之路。评价的最高境界一定是无需评价。各行各业都在追求职业幸福,可以说,教师并不是享受型的职业,“为人师表”的职责定位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使命担当,注定了教师有苦、有累、有委屈。但人一旦有了理想的观照,浮躁的心灵就有了归宿,繁忙的工作就有了目标,职业的奋斗就有了意义。实行《教师成长积分制管理办法》的最终目标,还在于通过扎根积分制这片沃土,为教师构筑精神的高地。
我校将继续深化“教师积分制”师德课题研究,不断进行教育评价数字化的实践探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打造学校管理品牌,为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