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 2020年)》把师德建设当作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明确提出:“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 聘用) 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德州市教育局自2010年始,分三步走,开展“向师德寻找教育力量”活动,让全体学校获益,促使广大教师成长,有力地推动了教育工作的快速发展。天衢东路小学《教师成长积分制管理办法》正是在此宏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一、实行师德积分制管理的缘起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纵深发展,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拉起了“体罚”等师德“红线”,敢触碰者越来越少。但“教师职业倦怠”,作为一个较为普遍的制约学校与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有统计结果显示,70%以上的小学教师从教10年,就不同程度地产生职业倦怠感。业务相对成熟是好事,但也容易使人缺少内在进取的需求; 评聘更高职称希望渺茫,让教师没有了外在现实利益的驱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绩效低下、小病大养的现象在学校出现。如果不加干预,必然会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不但不利于学校发展,离社会对教育、教师的期待也相去甚远。
以我校为例,由于过去没有较好的教师管理机制,教师干工作凭自觉性、干良心活,年终评优、考核晋职等都靠教师投票来确定,往往这样评定的结果与客观实际不符,没有体现“公平公正”,没有体现“优劳优酬”,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好与干不好一个样,大大地挫伤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学校教师凝聚力差,人心涣散,人浮于事,上进心不强,社会、学生家长对学校不满,学校没有形成团结、和谐、稳定的局面。
为引领教师明确工作目标,把握工作方向,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形成自觉工作的态势,2010年9月始,学校着手研究制定《天衢东路小学教师成长积分制管理办法》。经过教代会讨论、修改、通过,《办法》于2010年10月正式实行。六年来,我们又对《教师成长积分制管理办法》进行了8次修改,每次修改都使《办法》更加符合教师和学校发展实际,从而探索出一条激发教师自我成长内驱力的有效途径,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二、师德积分制管理的内涵和内容
( 一) 积分制管理评价的是什么
这里首先需要回答一个问题: 积分制管理评价的是师能还是师德?“教师成长积分制管理”和师德有没有关系?传统的看法是,积分制是在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业绩,业绩呈现的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所以积分制评价的是师能,与师德关系不大。照这样的推理,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个问题: 师能代表业绩吗? 一位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强就一定意味着他会有好的工作表现吗? 显然不是这样的。既然业绩不对等于师能,那么业绩等于什么?“业绩=师能+态度。”态度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尽职尽责的精神,就是教师职业道德。即“业绩=师能+师德”.现在,不妨进一步追问: 对于绝大多数教师而言,存在师能不足的问题吗? 以我校为例,现有教师157名,入职五年以上的教师,有小学高级教师以上职称的达到90%以上,更有多名省、市、区各级教学能手、优秀教师和模范班主任,师能不可谓不达标; 新来的青年教师均为985或211重点院校的研究生、本科生,他们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开阔的眼界,在招考中过五关斩六将,脱颖而出,教师的基本素质能力亦不可谓不达标。加之经常参加校本培训和业务进修,现任教师几乎人人可以胜任本职岗位。对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来讲,师能的差别甚至到了可以忽略的程度。只要态度够认真,人人可以创造好的教育业绩; 只要态度够认真,人人可以成为优秀的教育个体。也就是说,反映教师业绩大小的决定性因素在于师德,师德决定着业绩。教师成长积分制管理在表面上考评的是业绩、师能,实际上反映的是师德水平的高下。
( 二) 积分制管理的内涵
弄明白积分制评价目标的问题,我们这样界定积分制管理的内涵:
教师职业道德是内因与外因、他律与自律有机结合的实践产物。积分制管理是引领教师践行职业道德,挖掘教师潜能,激发教师自我成长内驱力,促进学校健康发展的有效载体。我们的积分制管理理念是“爱心至上,精细入微”; 我们的积分制管理口号是“在积分中让教师集聚智慧的光芒”; 我们的积分制管理追求是“构建教师主动发展平台,实现由他律向自律转变”; 我们的积分制管理愿景是“让积分管理成为教师成长的有效载体,达到激发人、凝聚人、发展人、成就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