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镇肝熄风汤中医饮片口服治疗阴虚风动型中风患者

来源:学术堂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14-07-01 共1417字
论文摘要

  笔者选择2010-01—2012-12我院脑病科收治的阴虚风动型中风患者68例,其中34例采用镇肝熄风汤中医饮片口服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脑病科收治的阴虚风动型中风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35~73岁,平均52.4岁;发病时间最短2h,最长16h,平均7.9h。对照组男15例,女19例;年龄32~71岁,平均51.6岁;发病时间最短3h,最长13h,平均7.2h。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中医病证诊断依据:平素头晕耳鸣,腰酸,突发口眼歪斜,言语不利,甚则半身不遂,舌质红,苔腻,脉细数[1];发病在24h以内;经头颅CT或MRI辅助检查明确诊断。排除标准:发病时间>2周的患者;既往有精神或意识障碍的患者;头颅CT示颅内出血;合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危重疾病。
  
  1.3 治疗方法
  
  2组阴虚风动型中风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指导外,观察组加用镇肝熄风汤中医饮片口服治疗,镇肝熄风汤主以滋阴潜阳、熄风通络为法,其中药物组成:白芍15g,天冬12g,玄参12g,枸杞子12g,生龙骨10g(先煎),生牡蛎15g(先煎),生龟板15g(先煎),代赭石30g(先煎),怀牛膝30g,当归12g,天麻12g,钩藤15g,生麦芽6g,川楝子6g,甘草6g;若痰热较重,舌苔黄腻,脉洪大,恶心,加竹沥、胆南星、贝母;若肝火偏胜,心中烦热,加栀子、黄芩;若头痛较重,加羚羊角、夏谷草[2]。上述药物,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14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
  
  1.4 疗效判定
  
  显效:言语、肢体活动等功能恢复正常,无中风后遗症;好转:言语、肢体活动等功能恢复较前明显好转,日常生活基本能够自理,有轻度后遗症;无效:言语、肢体活动等功能恢复较差,日常生活不能自理,中风后遗症明显。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2组阴虚风动型中风患者2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而对照组79.41%,2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论文摘要  
  3 讨论
  
  中风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该病症病位在心脑,与肝肾相关,多见于老年人,多因劳欲过度、饮食不节、情志所伤、气血不足等诱因所致。主要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冲于脑,脑失所养而发病,轻者中经络,重者中脏腑,中经络一般化痰通络、平肝熄风,而中脏腑则以通腑泄热为法,扶正祛邪,标本兼顾。
  
  镇肝熄风汤主以滋阴潜阳、熄风通络为法,中药物组成:
  
  白芍、天冬、玄参、枸杞子、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代赭石、怀牛膝、当归、天麻、钩藤、生麦芽、川楝子、甘草;方中白芍、玄参、天冬、枸杞子滋阴柔肝熄风;牛膝引血下行,并与当归共奏活血化瘀之力;天麻、钩藤平肝熄风;代赭石、龟板、牡蛎、龙骨镇肝潜阳熄风;麦芽疏通肝气,川楝子以清泄肝阳,使肝脏阴阳调和,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滋阴潜阳,镇肝熄风之效,治疗阴虚风动型中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镇肝熄风汤在辅助治疗阴虚风动型中风具有独特的中医优势,可有效改善卒中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中风后遗症,值得临床应用。
  
  4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102.
  [2]吴晓慧,平启年.镇肝熄风汤治疗阴虚风动型脑梗死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10(9):59-60.
  [3]沈艳莉,吴俊,何力.镇肝熄风汤加味治疗脑梗死眩晕40例[J].中国临床医生,2008,10(9):231-232.
  [4]邓根飞.活血利水方药治疗中风76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10(7):56-5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