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是生命科学和工程技术相互渗透、融合产生的一门新技术科学,是 21 世纪以来发展最为迅猛的高新技术之一,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医药、农业、轻工、食品等诸多领域,对提升传统产业技术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影响。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医药已同步成长为全球最活跃、进展最快的支柱产业之一。生物医药产业具有高收益、高增长、低污染、低能耗等特点,具有很强的技术复合性和产业关联性[1 -3].据 Evaluate Pharma 数据显示,2012 年全球生物技术药物产值已从 10 年前的 385 亿美元增长到 1 460 多亿美元,10 年年均增长率达到13. 65% ,以生物技术制药为重点的第四次产业革命正在兴起。与之相适应,培养创新型生物制药科研、应用和教育人才的任务显得尤为重要。
山东大学的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是生命学院生物工程专业生物制药方向学生必修的专业方向核心课,该课程着眼于现代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应用,突出生物技术与药物的有机结合,作为一门应用性强、实践性强的重要课程,具有覆盖面广、内容多、体系繁杂、学科交叉性强等特点。目前,全国各高校的生物技术制药课程建设均起步较晚,发展也不平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均是薄弱环节,尚未形成相应的特色与优势[4 -6].
协同创新,是围绕创新目标,多主体、多因素共同协助、相互补充和配合协作的创新行为。以多元主体协同互动为基础的协同创新理念,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全面而深远的影响[7 -8].我们认为,在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建设过程中,生物技术制药课程作为生物学、生物工程和药学三大一级学科专业之间的桥梁课程,教学应着眼于基础,立足于应用,引入协同创新的理念和模式,突出 “创新”在办学理念中的核心位置,强调 “科教结合协同育人”作为办学思路的重要方面[9],着重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受到严格科学思维训练、掌握生命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基于此,我们进行了相关有益的尝试。
一、基本理念
针对于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教学改革的协同创新,协同的具体研究内容是课程教学活动中各要素之间的协同,如课程与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课内与课外及校内与校外等要素之间的协调和协作,推动教学质量整体提高。创新则具有两方面含义: 一是教学内容、模式、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二是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素质的培养。总之,生物技术制度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整合教学内容,构建理论-实验教学架构,完善教学体系。
二、具体实施内容
( 一) 理论课程内容的协同创新
生物技术制药课程作为专业方向基础课,涵盖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及蛋白质工程等内容,是在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原理及技术、化工原理、免疫学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具有覆盖面广、内容多、体系繁杂、学科交叉性强等特点。相关专业知识点多面广,内容繁多,同时又不可避免地与上述相关课程相互交叉,这使得授课难度较大,如果按照各章节全面讲授,学时冗长,内容重复,会使学生感觉繁杂而乏味。我们总结了多年教学经验,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和实际教学情况,结合 2014 年新教学大纲的制定,大胆地进行了课程改革,精简内容,重点突出 “生物技术”与 “药物”的有机联系,把课程交叉部分在妥善协调的基础上予以取舍,合理分配课时比例,着力压缩交叉内容课时,要求以点带面,点到为止; 在药学相关内容的学习中,要求全方位覆盖,保证课时,尽量弥补生命科学专业学生在该方面的 “短板”; 在保证基础知识掌握的前提下,以增长知识、注重实践为目的,以前沿和进展为讲授和学习的重点,求精求新。我们认为,科研促进教学,课程的建设离不开学术的沉淀。生物技术药物领域的迅猛发展,要求授课教师必须紧紧把握学科前沿,精心选择专业关键问题,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以自身科研实践指导教学。在强调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要求任课教师联系实际介绍生物技术药物研发、申报、审批的新进展,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的实践和创新意识。
( 二) 课程组 ( 授课人员) 协同创新
2011 年 6 月,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建 “戴芳澜”精英班。这是我校在推进落实协同创新,加强校 ( 院) 所合作,整合资源,充分发挥校 ( 院) 所各自优势,在本科教学方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践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我们积极落实具体合作内容,并以此为契机,积极整合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国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教学资源,相互合作、互相协调,组建 “主讲教师-任课教师-外聘教师-实验课教师”四位一体的生物技术制药课程组。主讲教师负责课程主干部分教学,并统筹、协调任课教师、外聘教师、实验课教师的授课内容、学时安排。任课教师为校内相关学科高水平教学科研岗教师,就自身科研方向,结合教学相关章节,针对相应基础知识、学科进展和近期成果开展授课; 外聘教师为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相关学科课题组组长,在教学大纲范围内,事先协商、指定相应内容,遴选导师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要求遵循本科教学规律,既要有基础内容讲授,又要求结合相关教师科研方向,进行必要的知识拓展,讲授学科领域前沿。着重就学科前沿进展和成果进行教学,以科研促进教学。
作为 “生物技术制药”课程的协同创新教育的试点,于 2011-2012 年和 2013-2014 年春季学期,针对生命学院 09、11 级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先后邀请了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 “杰青”“百人计划”等 6 位研究员来我校开展了共计 24学时的合作课程讲授。受到该专业学生的广泛欢迎,教学效果良好。本校课程组成员与外聘遴选教师交流座谈,探讨了教学体系及教学内容的改进,分享了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