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生物学论文 > 生理学论文

静坐少动与心血管风险因素的关系探究(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9-27 共7766字

  2.4 静坐少动总时间与代谢综合征

  Ford等人对1999~2000年期间参与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Survey, NHANES)的1626名20岁以上成年人进行调查,发现与在工作之外的休闲时间里看电视或用电脑少于1 h的人群相比,看电视或用电脑时间为1 h、2 h、3 h和超过4 h的人群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分别升高41%、37%、70%和110%. 研究人员估测,如果人们将看电视或用电脑的时间减少到1 h,那么美国成年人中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可能会降低30%~35%[26]. 而Healy等人研究了达到体力活动推荐量(MVPA≥2.5 h/w)的成年人中看电视时间对代谢危险因素的影响[27]. 这一研究更加证实了静坐少动行为独立于体力活动对代谢风险的影响。 该研究表明,看电视时间与腰围、收缩压、餐后2 h血糖有显着的剂量反应关系;另外,女性看电视时间与空腹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有显着的量效关系。 这一研究提示,即使是体力活动达到推荐量的人群,减少静坐少动时间仍然是必要的。 这些发现深化了长时间久坐行为对健康的潜在不良影响, 因为这种影响可能抵消规律性中等强度体力活动的益处。

  Edwardson 等人搜索 Medline、Embase 和 CochraneLibrary数据库,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0篇横断面或前瞻性研究设计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 总结成年人静坐少动行为对代谢综合征的影响[28]. 结果显示,静坐少动时间延长使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增加73%(OR=73%,P<0.0001), 在女性中静坐少动时间对代谢综合征发生率的影响略大(OR=2.07),但男性和女性之间并未出现显着性差异。

  2.5 静坐少动总时间与慢性炎症状态
  
  上述研究显示, 静坐少动行为与肥胖、 代谢综合征、糖代谢异常相关。 但是,关于这些现象背后潜在的病理机制的研究还较为少见。 脂肪组织释放的细胞因子,尤其是参与或与炎症级联反应相关的细胞因子,如IL-6和脂联素等, 会直接参与很多慢性疾病的病理过程。

  Yates等人对2004~2007年参加英国一项糖尿病检查项目的505名受试者进行调查,首次探讨静坐少动行为与炎性因子之间的关系[29]. 研究结果显示女性自我报告的静坐少动时间与空腹血糖、瘦素与脂联素比值、C-反应蛋白、IL-6、瘦素相关,对MVPA进行校正并不会影响这种相关性; 男性自我报告的静坐少动时间仅与C-反应蛋白呈负相关,然而进一步对BMI进行校正后,这些相关性均减弱至不显着。 鉴于研究的一些局限,包括采用自我报告的静坐少动行为、 分析中被剔除的可疑数据多等, 该研究并不能直接证实静坐少动行为与慢性炎症状态之间存在相关性。 其后,一些采用自我报告静坐少动行为的研究也显示出类似的结果。 Allison等人通过问卷调查获得受试者一周体力活动和静坐少动行为的数据, 发现静坐少动时间增多与瘦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增高相关,与脂联素/瘦素比值降低相关, 而且静坐少动时间与这些炎性因子的相关性不受BMI或向心性肥胖的影响[30]. 澳大利亚糖尿病研究发现,自我报告的久坐总时间与血浆纤维蛋白原和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 女性看电视时间与纤维蛋白原也呈正相关[31].

  一些学者研究使用加速度计客观测量的静坐少动行为对慢性炎症状态的影响。 Henson等人采用加速度计客观测量受试者的静坐少动时间, 发现静坐少动行为与IL-6呈正相关,在对MVPA、肥胖和血糖进行校正后,相关性依然显着,提示静坐少动时间和低度炎症之间可能有着独立的联系[32]. 对于没有充分MVPA的人群来说,这种相关性尤其明显,提示静坐少动对慢性炎症的影响在缺乏规律运动的人群中更为明显。

  关于静坐少动导致慢性炎症状态的机制, 目前只有动物研究。 Bey等人发现,制动1天的大鼠体内,脂蛋白脂肪酶(lipoprotein lipase,LPL)活性在氧化能力最强的肌肉中降低最多[33]. 在制动4h后,LPL活性即开始下降。 随着LPL功能下降,骨骼肌清除血浆甘油三酯的速度显着降低。 不管是制动1天还是制动11天,制动组大鼠体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比对照组大鼠低20%. 静坐少动会使LPL活性降低10倍,而运动则会使LPL活性增强2.5倍。 另外,静坐少动和运动所影响的肌纤维类型并不相同, 静坐少动行为主要使慢肌纤维中的LPL活性降低,而运动则主要提高快肌纤维中的LPL活性。 LPL的基因表达随着运动而增强,但静坐少动行为则对其没有影响。 LPL直接调节脂蛋白的代谢,对血浆脂蛋白分布和区域性脂肪沉积有着核心作用, 并与心血管疾病和慢性代谢性疾病的临床预后相关。

  目前尚未见研究通过干预探讨降低静坐少动时间对慢性炎症的影响。

  上述研究显示, 静坐少动总时间过长会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升高且对多个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包括糖代谢、肥胖、代谢综合征、慢性炎症状态等都存在不利影响。 然而,以上研究普遍存在的弱点是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让受试者自我报告静坐少动时间, 尤其是关于看电视或用电脑时间。 通过这种方式得出的静坐少动时间可能存在较大的误差。 因此,加速度计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体力活动调查中, 随着对体力活动情况更加精细地了解, 静坐少动行为的累积方式逐渐引起了学者们的兴趣和关注。

  3 静坐少动间断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

  由于长时间静坐少动对人体有着明显的危害,一些学者提出是否可通过一些持续一定时间的体力活动将长时间静坐少动分割成几段时间, 从而达到减少不良影响的目的。 目前,静坐少动行为的累积方式正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由此出现了"静坐少动间断"这一概念。 静坐少动间断(break)是指一段静坐少动时间中被体力活动所打断的时间, 例如久坐中途站起来去隔壁办公室, 使用加速度计衡量则是静坐少动过程中计数值超过100 cpm(counts per minute)、且至少超过1 min的行为。

  Healy等人于2008年对168名中年人进行调查 ,发现静坐少动间断增多有利于改善腰围、BMI、甘油三酯、餐后2 h血糖,而且这种影响独立于静坐少动总时间和MVPA时间[34]. 这一研究为静坐少动间断的健康益处提供了初步的证据。 同一组研究人员纳入4757名于2003~2005年参与美国健康和营养调查(NHANES)的年龄在20岁以上的受试者, 采用加速度计客观测量受试者的日常活动情况[35]. 结果显示,静坐少动总时间对腰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甘油三酯、胰岛素、HOMA-%B和HOMA-%S存在显着的不良影响。 独立于静坐少动总时间,静坐少动间断与腰围、C-反应蛋白和空腹血糖存在显着负相关, 其中与腰围的关系尤为密切, 静坐少动间断最多的受试者与间断最少的受试者相比,腰围相差达6 cm. 糖尿病早期活动研究(Early-ACTID)报道,在新近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人群中,静坐少动间断多与降低腰围有关, 静坐少动间断最多的人群比最少的人群的腰围大约少2 cm;另外,静坐少动间断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存在微弱的线性关系, 静坐少动间断最多的人群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出约7%[36]. 这些研究结果提示, 除了静坐少动行为的总时间,静坐少动的间断也非常重要。 但这些研究没有对静坐少动间断在强度和时间上进行具体区分。

  在静坐少动总时间和静坐少动间断的基础上,Carson等人在对加拿大成年人的调查中,加入了超过20min的持续静坐少动行为这一因素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研究[37]. 研究发现 ,静坐少动总时间和超过20min的持续静坐少动行为与舒张压之间存在强烈的线性相关;独立于静坐少动总时间和MVPA,静坐少动间断与腰围、收缩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糖显着相关。

  除了观察性研究, 实验性研究也显示出静坐少动间断的健康效益。Peddie等人将70名受试者随机分为久坐组(连续坐9 h)、运动干预组(先步行30 min再连续坐9 h)和静坐少动间断组(每坐30 min步行1 min 40 s)。结果显示,对于健康且体重正常的成年人而言,规律的静坐少动间断相比于持续一段时间的体力活动, 能更有效地降低餐后血糖和胰岛素升高的幅度[38].

  关于静坐少动间断可使人体获益的机制, 有学者认为, 静坐少动会导致细胞内产生强烈的不良细胞信号,而低强度体力活动则可阻断这一通路。 肌肉不活动会抑制LPL的活性,而低强度体力活动则可刺激LPL活性的提高,从而促进血浆中甘油三酯的吸收、维持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较高水平[39].

  但关于静坐少动间断对健康影响的结果并非都是一致的。 Edwardson等人对易患2型糖尿病的115名高危人群(平均年龄32.7 ± 5.6岁)连续佩戴10天activPAL倾斜计和ActiGraph加速度计, 使用前者测量静坐少动时间和静坐少动间断,使用后者测量MVPA[40]. 研究结果显示,静坐少动时间虽与餐后2 h血糖、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呈正相关,但这种相关性在对MVPA进行校正后则不再具有统计学意义;MVPA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均呈负相关, 而静坐少动间断则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均不相关。 这一结果提示,对年轻人而言,静坐少动时间虽然与心血管风险因素相关, 但这种相关性不独立于MVPA,MVPA仍然是年轻人改善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首要因素。

  Carson和Janssen在6~19岁的美国少年儿童中 ,并未发现静坐少动间断与心血管风险因素之间存在相关性[41]. Colley等人发现,在11~14岁的加拿大儿童中,周末下午3点后的静坐少动间断与腰围负相关,但静坐少动间断与其他年龄段的男孩以及任何年龄段的女孩的所有指标都没有显着相关性[42]. 这些结果提示,对于儿童少年及年轻人而言, 静坐少动间断对心血管风险因素的影响并不大,可能运动更为重要。 另外,肥胖的持续时间及年龄与心脏代谢风险强烈相关, 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成年人静坐少动行为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具有相关性, 而儿童静坐少动行为则与心脏代谢风险相关性不明显的原因。

  4 总结

  大量研究已证实静坐少动行为与多个心血管危险因素存在独立相关性, 而且静坐少动行为并不完全等同于缺乏运动。 静坐少动间断是改善静坐少动行为对健康不利影响的有效方式, 应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通过一些轻体力活动来打断长时间的静坐少动。 在以往的研究中, 关于静坐少动间断的研究多集中于静坐少动间断的次数和总持续时间, 而少有研究深入探讨静坐少动间断的强度和平均持续时间对健康的影响。

  另外,目前国外对静坐少动行为的研究已较为细致,而国内的研究尚比较少见,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