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情绪疗法在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中的运用(2)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7-01-16 共6793字
(3)原因分析
①错误的认知。第一,绝对化。自己作为全校第一的优秀学生考入 J大学,应该继续各个方面都比别人优秀。当发现自己普通话不如别人时候,觉得自己很差,产生自卑、紧张和焦虑情绪。第二,以偏概全。她发现自己普通话不如别人后,联想到自己来自农村,年龄比别人大,就开始对自己进行全盘否定,不接纳自己,一味责备,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第三,灾难化想象。一旦发现自己不如别人普通话好,就把这事想象成非常可怕的事情,并全面否定自己,进而陷入自卑、自责、焦虑等负面情绪之中。由于案主持有的不合理认知,导致她完全忽视了自己的许多优点。这些错误的认知导致她几乎不与同学来往,也不参加集体活动,并出现更加严重的负性情绪,如紧张、自卑和焦虑。
②环境因素。第一,校园环境。到省城大学的新环境后,发现同学们平时都说普通话,老师也使普通话教学,对此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无法及时调整好自己,对自己新的角色和位置评判错误。第二,生活中的事情。发现说方言时被同学笑话,产生比别人差的观念和看法,滋生自卑心理。
三、合理情绪疗法在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中的具体运用
(一)干预目标的制定
1. 具体目标
克服自卑心理,能与人有目光交流或肢体接触。
2. 最终目标
与同学有融洽的关系。
3. 近期目标
使之能够与人正常交往,多参加集体活动,变得自信起来。
4. 长远目标
完善案主的人格,使其能够生活的更好,能够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能拥有恰当的认知和信念,在不同的环境里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二)干预方案的制定
案主 Z的情况适合采用合理情绪疗法进行干预。在该案中,事件是说方言时候被同学笑话,案主的解释和评判是,不会说普通话就不如别人优秀。这样一种片面化的错误认知和非理性理念导致她自卑心理的产生。只要与人说话,她就会脸红,于是开始不想与同学交往,畏惧集体活动,日益感到孤单无助,并逐步陷入恶性循环之中。合理情绪疗法认为,必须改变她的错误认知和非理性信念,同时用放松法协助她克服焦虑和人际交往恐惧。
1. 咨询师和案主各自责任与义务
(1)咨询师(笔者)通过与案主签订协议,明确各自的责任与义务。咨询师必须遵守职业伦理道德、行业操守以及法律、法规,并践行保密原则,协助案主解决问题,完成咨询目标。
(2)案主负有的义务和责任。向咨询师(笔者)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积极配合工作,全身心参与探索咨询过程,完成咨询过程中布置的所有作业。
2. 咨询时间与费用支付
(1)依据制定的干预目标,咨询服务的频率是每周 1次,30 分钟一次,预计咨询服务4 次。
(2)费用支付。高校咨询服务对象为学生,所有咨询项目不收取任何费用。
(三)干预过程
整个服务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合理情绪疗法协助案主克服自卑心理;第二阶段--协助案主克服交往恐惧症;第三阶段--结束服务与巩固干预效果阶段。
第一阶段任务:预估和建立正式咨询关系,协助案主克服自卑心理。
第一次咨询安排在 2015 年3 月10 日。
1.第一次咨询目的
①掌握案主基本情况,进行需求预估;②建立正式的咨询关系;③签订契约,确定各自的权利、责任和义务;④分析案主的改变意愿;⑤进行咨询服务分析。
2.咨询服务过程
①咨询表格的填写,了解案主基本情况。
②与案主进行摄入性沟通和谈话,收集初步信息,分析、把握案主内心矛盾以及改变意愿的强度等。
③为案主做前测。运用 SCL-90 测量、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案主进行相关测试。
④给案主呈现测试结果,结合初步收集的信息,做出初步分析和判断。
第二次咨询安排在 2015 年3 月16 日。
①核查不合理信念是由什么引起的;②协助案主找到证据,证明自己优秀与否;③建立正确的认知和合理的信念;④引导案主做出改变;⑤安排案主做家庭作业:练习分析自己内在的错误认知和不合理信念,并与不合理的认知和非理性信念展开辩论;出现紧张、焦虑时,做放松练习。
首先通过咨询收集评估需要的基本信息,并找出是什么信念引起她的自卑心理。咨询中了解到案主的自卑不是真的不如别人,只是她自己的想法,是她自己根据“不会说普通话,年龄比别人大”在头脑里建构出“自己比别人差”的错误认知和不合理信念引起的。
其次,向案主简要地介绍合理情绪疗法(ABC 理论),找出她错误认知和不合理信念产生的根源,在于她来自农村因为说方言而被同学笑话,自己年龄比别人大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