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心理学论文

预防行人违规过街行为的有效措施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7-12 共726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行人交通违规行为心理探究
  【第一章】造成行人违规行为的潜在心理研究绪论
  【第二章】行人违规过街行为及其心理成因分析
  【第三章】行人乱穿马路行为调查与分析
  【4.1】国内外行人违规行为管理概况
  【4.2】预防行人违规过街行为的有效措施
  【结论/参考文献】我国行人违规行为治理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4.2 预防行人违规过街行为的管理措施

  4.2.1 宣传教育措施。

  行人违规是道德素质方面的缺失,然而将行人的道德素质的提升以重罚来实现,虽短时间内能减免一些违规行为,但是长时间内必然会引起反弹,因为人人都会存在逆反心理,到时候治理起来会更棘手。因此光有重罚也是枉然,行人良好过街行为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因此让行人自律,既要管理,亦要教育。

  (1)侥幸心理与从众心理的宣传教育措施。

  心理活动支配行人的违规行为,调查结果显示行人违规的主要原因就是存在侥幸心理和从众心理,而为了从根源纠正违规行为,我们就要针对行人的主要违规心理特点,进行行人违规心理干预,使其违规行为终止。

  调查结果显示,侥幸心理与从众心理是大部分违规行人普遍拥有的心理。

  侥幸心理与从众心理大体上都是对安全与法规的忽视,又行人违规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因此对这两种心理我们可以从安全教育、安全宣传与违规处罚等方面共同进行广泛的治理与宣传。

  ①增强行人安全意识。

  行人违规的侥幸心理与从众心理,都是对交通安全的忽视,因此我们就要提高行人的交通安全意识,让每一个行人为自己的安全负责。

  我们可以通过政府带头带动各媒体,由电视台、电台、报纸、街头 LED 广告屏同时做大力度的交通安全知识宣传,并配上由于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所引发的交通事故的图片及视频,如行人看四周没车随即闯红灯,但是突然转弯方向驶来一辆快速车没有及时躲闪造成了严重的交通事故,又或者行人随大流时出现的交通事故。让行人通过观看别人的惨痛经验来吸取教训,来为自我的安全负责。

  同时还可以在路口设置一些简单的、突出重点的醒目的标语,如"抢行一秒钟,危害一辈子","多一秒的等待,少十分的危险"等,提醒行人安全的重要性,增强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如果交通标语字数太多,行人一般会没有耐心阅读,也可以设计一些简笔画,选取行人极易发生交通事故的违规行为,运用简笔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符合了人们读图时代的要求,同时也为行人的违规行为作出了警示,②增加制裁措施。

  行人违规的从众心理与侥幸心理都有对交通法规的漠视,认为违规行为是有可能不被处罚,或者法规处罚只能是针对性的处罚少数人,对于大家一起违规交通法规就难以罚众,因此,就要加强交通法规的处罚,贯彻实施法规内容,斩断行人违规的思想,抹杀行人对交通法规的漠视。

  处罚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例如,要对对行人交通违法行为进行严格经济处罚,并将所得设立为专项资金,用于交通治理;发现违规过街的行人让其学习交通法规知识后,在路口手持执勤红旗维持交通秩序,直到发现另外一名闯红灯的行人后;又或者发现违规过街的行人,可通知到其单位进行通报,并与其工资效益相挂钩;让媒体定期到道路上录制行人违规的现象,并挑选出比较典型的违规案例进行电视曝光,以示惩戒。让人们对闯红灯所造成的后果有一种认知,知道闯红灯会对自己造成的不良影响和所付出的代价,让行人深刻的明白闯红灯是要付出代价的而不是你说闯就可以闯的。这样可以极大程度上减少因闯红灯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可以极大的提高国民的素质提升国家的形象。

  再者,将心理学行为矫正法应用到行人交通行为管理中。对行人违规行为的管理,除了实施有效的安全教育、与处罚措施及交通设施的完善,管理部门也可以借鉴心理学中行为矫正法原理,使之应用与行人的交通行为管理中。如,代币疗法是在一个接受指导治疗或受教育的环境中,增加被管制者过少的出现期望行为,并减少他们的不良行为。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发行一种行人违章行为记录卡片,在上面记录行人违章行为的次数,当在一定时间内达到某一个数值时,就要被罚款或被强制接受安全教育,而对在这一时间范围内没有违章的行人则给予奖励措施或加分,从而达到加强行人的交通安全意识,减少其违规行为的出现。

  ③从众心理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我们不能一味的遏制从众,也要善加利用从众的积极一面。

  在心理学中有一种现象叫"鲶鱼效应",即水池里养着一群鱼,由于缺乏外界刺激,这些鱼变得死气沉沉,容易死亡,渔民偶然把几条鲇鱼放在这群鱼里,却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由于鲇鱼喜欢挤来挤去,整个水池里的鱼都被带动起来而显得生机勃勃,所以渔民喜欢放几条鲇鱼在里面增加全体鱼的活力与寿命。因此我们要对从众善加利用,就要让活跃的鲶鱼捣乱,即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

  利用媒体,媒体紧跟网络,对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进行大量的宣传与表彰,对违规的行人起到交通安全教育的作用,也让行人知道违规不一定能带来益处,但是遵守交通规则一定是百利而无一害。同时被宣传的行人也会更有意识去遵守交通规则,也会以一种正能量传递给大家,感染大家。

  (2)冒险心理的宣传教育措施。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冒险心理在中学生违规心理中最为突出。因此针对中学生的这种心理我们可以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了解违规行为是错误的且不安全的。中学生正处于发展时期,其身心各方面还不够成熟,还没有将违规完全转变为习惯,对违规行为的态度及认知还可以进行有效的塑造,因此对中学生违规心理进行深层次地、详细地分析,不仅能够进行早期的行为干预,还能够通过教育与管制等方法来减少其成年后的违规行为。

  ①把中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列入教育大纲。

  交管部门及教育部门应积极联合共同编写统一的教材,将交通安全知识纳入到日常学习生活中,教材编写要针对学生特点,可以使用卡通形象设计制作,内容涉及中小学生违反交通法规而导致的交通事故案例,并将正确的交通行为用简洁、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学和图片来表达,提高学生对交通安全行为的正确判断力,吸取交通违规所造成的惨痛教训。

  ②开展形式新颖、内容创新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学校可以制作一些精美的展板、交通宣传单或者胸牌,把中学生应该注意的交通行为印在上面,发放给学生,让他们时时刻刻都能接受到交通安全教育。

  ③举办交通安全教育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领悟。

  首先,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在教室后面的黑板报编写一些与交通安全有关的内容,并分组定期进行更换,在一段时间之后评比出最佳的黑板报,并奖励学生,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交通安全知识的积极性,同时黑板报也每时每刻的都能提醒学生要遵守交通规则。

  其次,在节假日期间,学校及交管部门可以组织学生在马路上做临时的交通协管员,来提高学生对自己安全的责任感,在实践中学习交通安全知识,同时由学生来监督及劝导成人遵守交通规则也会更容易,且成人也会更容易自愿接受,而不会引起逆反心理。

  最后,学校或教育部门还可以多举办一些大人和孩子共同参加的活动,如自编自导的与行人交通安全有关的情景剧,又或者大人、小孩一起观看相关的影片,影片结束后再进行知识问答,让大人及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就学会了如何正确安全的行走,及要注意哪些交通安全事项。

  (3)逞能心理的宣传教育措施。

  逞能好强心理是青年人较为普遍的心理特征,一些青年人会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做出一些愚蠢的事情,进而酿成交通事故。调查结果显示主要拥有逞能心理的群体是大学生与外来务工人员两组人群,因此下面就这两组人群分别提出针对性的措施。

  ①大学生逞能心理的教育措施。

  对于大学生的逞能心理的交通安全教育措施有一下几点。

  首先,要加强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学校可以将交通安全知识做为一门课程纳入学期末考核,将交通安全与学业挂钩,不仅学生会予以重视,家长也会分出精力在学生的安全上。

  其次,充分发挥大学社团的威力,由社团组织学生编排以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为主要内容的话剧、微电影、小品、相声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教育。

  最后,由于大学生违规行为中多以逞能心理为主,故可以在红绿灯处设置醒目的标语或者广播,如"请做个有教养的女人,请做个有品质的男人"、"你最大的魅力就是遵守交通规则"等,提醒大学生做出违规行为只会适得其反,为自己的形象抹黑。

  ②外来务工人员逞能心理的教育措施。

  在上班族中有这样一群特殊群体-外来务工人员,他们除了大众普遍存在的违规心理,还有逞能心理。

  首先,在外来务工人员中,他们大部分没有或者缺乏城市生活经验,对道路交通法规不了解,对于这样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对外来人口进行简单的交通法规培训,比如在劳务市场开设免费的讲座;在社区开班夜校,发放宣传册;对外来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单位如建筑单位等进行交通安全意识培训等,以提高外来人员的交通安全意识,尽可能地减少危险事故的发生。

  其次,外来人员大多社会地位比较低下,受到的社会关注与保护较少,他们的心中对社会有诸多的不满,但同时又想要的到社会的更多关爱,因此通过违规的方式,既能宣泄自己的不满,同时又得到了别人的关注,虽然是不好的关注,因此对于他们我们就要提出相对应的措施。

  在心理学中有一种效应叫做霍桑效应,即对个人施加压力说服他去做某件事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就是使他愉快,向他显示出他正被关心着,被期待做好某件事。因此对于外来人员我们要让他们把自己内心的不满发泄出来,并且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关注,来让他们愉快地、自愿地做一个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

  对于这样我们可以在外来务工人员较为集中的单位设置心理疏导室,定期地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要有耐心地倾听他们的想法与不满。如果他们害怕自己说出不满而引起领导的不高兴,那我们可以在单位设置匿名意见箱,以匿名的形式来提出自己的意见。而单位也要认真对这些意见进行查看,如若真有可行性一定要具体实施下去,并要表彰提出该意见的人。

  同时,交管部门与用人单位还可以组织务工人员,在道路上由交警带领他们做一些行人交通管理,如劝阻闯红灯的行人、搀扶老人过马路、带领小朋友遵守交通规则等,做这些事情的前提一定要是由交警带领他们,如果由他们自己单独来做,行人未必会听劝,那么效果只会适得其反,会给务工人员带来更大的伤害。这样做既能让他们领悟到违规的严重性,也能对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以后会做更多对社会有益的事情,做一个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

  (4)省时省力心理的宣传教育措施。

  人总是希望以最小的能量消耗取得最大的工作效果,这是人类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一种心理习惯。省时省力凸显了现代背景下中国人的心态焦躁,什么都追求"快",不甘心落后于他人,所以每个人都很焦躁。行人交通违规心理中主要用省时省力心理的就是上班族,他们面对社会的压力,一切都追求利益最大化,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讲究省时省力,因此在做出违规行为的时候除了普遍存在的心理,还有省时省力心理起了一定的作用。

  对于这种心理我们可以采取措施来延长行人等红灯的耐心,想方设法在路口把行人留住,如我们可以在路口设置一个广播喇叭,在红灯的时候播放天气预报、重要新闻、娱乐热点等,让行人冒着生命危险闯红灯,不如舒服有耐性的在路口等红灯。

  同时在路口的 LED 电视上我们可以播放一些由于抢时间闯红灯、省力气不走人行横道而造成的交通事故的影片,来为行人敲响警钟,让他们意识到,你虽然节省了一点时间、一点力气,但是你有可能会付出你的生命。

  (5)依赖心理的宣传教育措施。

  行人认为在行人过街横道附近,行人有优先通行权,突出的表现为,反正机动车不敢撞人,即使听到鸣笛,或者驶近身边,也不避让,照样横越道路,尤其是老年人,他们往往存在"我是'老人'我怕谁"的错误观念,养成了不好的交通行为习惯,致使交通安全隐患大大增加。遵守交通规则是老年人保护自身安全的法宝,也是每一位老年人应尽的社会责任。

  首先,对老人我们要进一步地普及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认真做好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工作,由交警或者社区领导人组织老人在公园或者常去活动的场所举办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图片展及与老年人违规过街行为相关的短片等,详细介绍老年人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并结合典型案例、交通事故现场实录的视频,如由于老人抢行酿成的交通事故,让他们了解到闯红灯等违规行为是有可能给自己带来很大的损失。并且要向老人详细的介绍交通法律法规,让老年人更加通俗易懂,学会自我保护,提高老年人的交通安全意识。同时,还可以向老年人分发交通安全宣传材料,让老人在闲暇时间也可以多了解。

  最后,在繁忙路口,可以为老年人设有专用的安全岛。老年人在横过马路时,若发现有车辆通过,可以在安全岛上暂时歇息,等到没有车时在接着过马路,既不用站在车道旁干着急,又可以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可谓一举两得的方法。

  4.2.2 完善交通设施。

  知名时评大家童大焕说:"良好的规则和规则意识的建立,必须源于公民平等自由的参与,而不是强者的逻辑,弱者的服从".然而在不少的城市规划中存在着忽视和漠视行人交通权利的倾向,忽视了协调行人的关系,未把行人交通的便利性,舒适性,安全性放在应有的位置上,从而助长了违规行为的发生。因此,改善行人交通环境迫不容缓,对行人过街设施进行合理优化,不仅能为行人提供最大的便利,也会缓解行人违规现象。

  4.2.2.1 大力实施智能交通,完善行人交通设施。

  (1)智能红绿灯。

  从行人的角度出发,在我国大部分道路的信号灯配时都很不合理。有些路口行人绿灯过马路是会右转车辆起冲突,有的甚至还会与掉头车辆起冲突,严重的造成了行人与机动车的冲突,有的路口是行人红灯等候时间远远超过了行人的忍耐时间,超过 30s,有的甚至超过 60s,导致行人不顾生命危险与交通规则,强行闯红灯,造成了道路的拥挤,使得行人绿灯过马路也不是很安全,进而迫使行人闯红灯,不走人行横道,横穿马路等。因此,为了保障行人的安全,舒缓交通拥堵现象,可以引入智能化控制的红绿灯,根据行人流量来进行配时,行人高峰时段适当延长绿灯时长,行人少时再适当缩短绿灯时长,实行分时管理和精细化管理。

  (2)行人违章自动监控报警系统。

  对行人交通监管,若要面面具到,需要消耗很大的警力及社会成本,那么为了弥补警力,可以使用"行人违章自动监控报警系统",该体统采用图像识别和红外幕帘相结合的自动判别,系统能自动检测行人过马路的违章现象,当行人乱穿红灯时,这个系统将不停地发出友情提示,并在电子屏幕上显示不录入行人违章行为,一旦发生违章行为,即以语音和图像方式给予警示,并记录违章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图像,为公安部门对违章行为进行曝光和行政处罚提供了依据。

  (3)跑道灯。

  在夜间可视度低,往往会造成行人与驾驶员看不清或看不到人行横道,从而酿成交通事故。为了能够提醒行人与驾驶员,可以在人行横道处安置一种照明系统,这一系统通常是被用在飞机跑道上,由此被称为跑道灯。它可以在行人步入行人横道时,通电产生能量,照亮整个人行横道,使得机动车驾驶员在300 米外就能清楚地看到人行横道。所以这一系统完美的解决了夜间可视度低的问题,提高了驾驶员的警觉性,保障了行人夜间过街的安全。

  4.2.2.2 合理组织和控制转弯交通流。

  行人闯红灯现象严重,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我国信号灯配时不合理,行人等待时间过长,远远超出了忍耐时间,而对于这一现象就要合理设置行人信号灯,合理配时。

  一些交叉口除了车辆的信号灯外,还应设置行人过街信号灯。不仅有效的降低了行人闯红灯率,减少了行人的等待时间,而且机动车的延误没有明显的增加。将交叉口多相位信号控制与交通渠化优化组合,在时间和空间上合理分配交通流,使得交通流行驶有序。在行人与机动车的冲突较为严重的交叉口,可以采取改变相位制和信号配时,由二相制改为三相制或四相制,同时在该交叉口信号相位中配有行人专用相位,对左、右转弯车辆采取适当管制,尤其在老年人较多的交叉口,适当地延长行人过街绿灯时间既可以降低行人的过街延误,又保护了老年人等社会弱势群体的过街安全,体现了信号交叉口"以人为本"的设置原则。

  4.2.2.3 在现有道路上增加人性化交通设施。

  政府相关部门在交通设施建设方面应加大投资力度,要有所做为,增加一些人性化的路政设施。

  (1)遮阳棚。

  在我国四季分明,冬天下雪,夏天炎热,秋季刮风。而在交通参与者中,行人是完全暴露在外的,进而这些自然现象对行人过街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

  面对恶劣的天气,行人只会想更快的通过人行横道,从而导致了违规过街。因此为减少行人违规行为的产生,可以在交叉口处设置遮阳棚,为过街的行人遮风挡雨。

  (2)二次过街设施、安全岛。

  早期,我国面临交通堵塞这一问题,只是一味地拓宽道路,设置适合机动车流量的红绿灯配时,舒缓机动车交通拥堵,而没有考虑到行人,造成现在国内许多城市路面宽,行人过街绿灯时间短,走到人行横道一半,绿灯便变为红灯,使得行人在路中间进退两难,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等。为了缓解这一现象,可以在人行横道中间设置安全岛等二次过街措施,把人行横道分为两部分,让行人不用急匆匆的过马路或者强行通过,为行人提供了临时停留的地方,方便在下一个绿灯时再通过。

  同时,为防止夜间驾驶员或者行人看不清二次过街措施,可以采用反光材料。为行人提供了安全的,便利的过街环境,为老年人、儿童与残疾人等交通弱者提供了更大便利,保障了安全。

  (3)月牙型斑马线。

  通过调查研究统计分析得出,行人过街往往会选择斜向或者弧线路径,以便节省时间、快捷的到达目的地。而这种过街行为使得行人脱离了人行横道的保护,自身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因此可以考虑设计月牙型的人行横道,图 4-2 即为月牙型人行横道,横道线两侧采用弧线设计,相应机动车停车线可以考虑设为锯齿状。既缓解了行人违规现象,也保障了行人过街的安全。

  的指示标志,图 4-3 即为人行横道标志图,标志醒目的悬挂或放置在地面,以提醒机动车驾驶员前方有人行横道,需减速慢行,以免引发不必要的事故。这样一小小的指示标志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我国也可以借鉴国外这一经验,在人行横道处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以防驾驶员看不清或者没看到人行横道而引起与过街行人的冲突,或引发不必要的交通事故。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