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社会教育论文

日照新市区儿童社会音乐教育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7-20 共6254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日照新市区儿童社会音乐教育发展探讨 
【导言  第一章】儿重社会音乐教育概述 
【2.1 - 2.3】日照儿童社会音乐教育形式和内容 
【2.4】日照新市区学前儿童社会音乐教育调查 
【第三章】日照新市区儿童社会音乐教育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对儿童社会音乐教育发展的思考 
【结语/参考文献】市区儿童社会音乐教育事业建设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三章 日照新市区儿童社会音乐教育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第一节 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管理问题

  随着日照市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人们的教育观念也在得到不断更新,对于学习音乐的热情和需求空前高涨起来,从而引起了日照新市区“机构热”“考级热”等一系列现象的发生,然而在其繁荣发展的背后,却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儿童社会音乐考级管理混乱

  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儿童音乐考级的热潮。随着每年越来越多的琴童跻身到考级队伍当中去,队伍力量也在逐年变大。据调查,日照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作为中国音乐家协会日照音乐考级点,从起初设置音乐考级点的200人报名发展到2014年的1200多人,短短8年的时间人数翻了6倍,而且人数还在持续增长。随着考级人数的增加,考级通过率的逐年递增,随之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由于考级人数的骤增,评委对考生所弹曲目的质量要求降低,不能够严格把关,出现了有的琴童只练习了一个暑假,曲子弹得并不熟练或者考试三首曲子只弹了两首就能通过的现象,还的有的考级机构为了赚取更多的报名费,和培训机构进行合作,降低考生的考试标准,让学生“考就过”,不仅满足了培训机构的虚荣心,又为考级机构赚取了更多的报名费。

  二、儿童社会音乐教材混杂,疏于规范管理

  据调查,目前日照新市区各儿童社会音乐培训机构所使用的教材均无统一规定,完全是按照各个培训机构或者培训教师自己的习惯和意愿进行选定,是否适合儿童期各个年龄段的发展特点,是否具有科学性和适用性,均无从考究。由于学习钢琴的儿童是目前新市区各个音乐培训机构中人数最多的,所以拿钢琴教材来说,就有多种不同的版本;像使用时间比较长的《儿童钢琴初步教程》、《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拜厄钢琴基本教程》《钢琴基础教程》等,还有近几年刚刚引入的《巴斯蒂安钢琴教程》《儿童钢琴初步教程》《约翰。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孩子们的哈农》《趣味钢琴技巧》等等,他们在教材编排上均有自己地科学性和系统性,但又或多或少地存在些许问题。例如有的钢琴版本入门太快,刚开始第一节课就开始讲授五线谱,有的钢琴版本对于刚刚入门的琴童来说太难,与部分儿童的心理接受状况不相符合;还有的钢琴教材从头到尾都是密密麻麻的音符,对儿童的学习兴趣没有任何的吸引力,如何能够将这些儿童音乐教材合理搭配,科学利用,成为目前不少培训机构和培训教师所忽视的问题,从而导致了不少儿童因此“望而却步”,抹杀了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社会相关部门对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发展不够重视

  学校音乐教育作为目前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受到社会各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从学校教学大纲的制定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实施再到各种音乐教材的编纂最后到各种音乐教研会的举办,无不体现了从社会到学校各个环节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视,而儿童社会音乐教育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的的延伸和重要补充,作为提升儿童整体综合素质的有力途径,却无人问津,并没有引起社会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也没有相关的政策、法规加以科学规范,而是任其发展,看似是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价值和功能已经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和肯定,实则是儿童音乐教育的价值在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被利用化和商品化。

  第二节 儿童社会音乐教育培训机构问题

  儿童社会音乐培训机构作为目前日照新市区发展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主要力量,主要是以各种艺术培训学校和规模不一的琴行为主。据调查,目前新市区儿童社会音乐培训机构共计23家,学员共计2343人,且一直在增长。随着日照新市区儿童音乐培训机构如火如荼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培训机构商业化气息浓厚,功利性强

  目前,日照新市区的社会音乐培训机构主要是以各种大小不一的琴行和培训班为主,他们不仅有自己的一套经营模式和运营理念,还依托自己的地理位置或机构特色拥有自己的固定消费群体。他们试图通过各种各样的广告、宣传等方式获得商业利益。例如:

  (1)为了实现利益一体化,不少机构在消费者前来购买乐器的时候,会打出“买乐器赠课时”的方法,使销售培训一体化,表面是为消费者服务,让其“买琴就能学琴”,实则当赠送的课时上完之后,大部分家长一般都会选择继续在此学习,不愿意再让孩子重新换老师,无形中增加了这一部分生源。(2)另外,大部分琴童都是先选择一项乐器开始学习,确定后才会考虑购买乐器,一般像竹笛、葫芦丝、吉他这样简单且较相对比较便宜的乐器,孩子在确定学习这项乐器之初,家长一般都会为其购买;而像钢琴这样价格相对比较昂贵的乐器,即使孩子选择学习这门乐器,家长也一般不会急于购买,而是先看其发展,一般是在学习钢琴达到半年或一年左右,孩子确实喜欢钢琴且有继续学习的想法,家长才会放心购买。

  而这时部分培训机构也作出“本机构的学生在此购买乐器赠送课时”的广告,继续套牢了这一部分生源。(3)培训机构在营业时,除了固定的房租、水费、电费等固定支出之外,工作人员的工资支出成为了培训机构最大的支出。如何在各岗位工作人员在职的情况下减少开支,成为了其考虑的主要问题,而在这其中最大的支出莫过于培训老师的工资支出。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各培训机构的教师一般都是在校的相关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和教学经验各方面,课时工资比较低,拿钢琴来说,教师的课时工资一般在30-50块钱左右,而培训机构收取家长的费用却在120-150之间。从而培训机构通过这种压低教师工资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他们打着文化培训、教育培训、音乐培训的旗帜,暗箱操作,表面上是为孩子着想,让家长放心,实则是在满足自己的经济利益。

  二、儿童音乐培训机构管理有待提高,缺少人性化

  据调查,日照新市区的大部分培训机构开业时间都已有三年之久,都已经是在作为一个正在发展的、初具规模的企业,然而在机构管理方面却一直没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方案和制度措施,部分机构虽然存在却极度缺乏说服力和合理性,完全是霸王条款,以自己利益为核心,让家长和老师怨声载道。例如:据笔者了解到,新市区的某培训机构为了稳住生源和教师,竟要求老师和培训机构签订这样的合同,“在教师正常上课期间,如有学生突然出现无故不学,家长要求退还学费的情况,罚款2000元”,“该培训机构的老师不能在外从事第二份工作,不能在外私自带学生,发现一次,该月所有工资清零”,“培训机构的代课老师自从上岗之日起,月结工资,且每月都会扣取一定的押金,押金数累积到5000元为止,待该培训老师离开琴行并顺利进行交接后方返回此押金”,像这样缺少人性化管理的条款不禁让教师寒心,怨声载道,缺乏工作激情,让教师很难做到和机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拧。

  三、培训机构缺乏统一的社会市场规章制度

  儿童社会音乐培训机构作为目前儿童社会音乐教育培训、办学的主要力量,被归入民办教育的门类,目前国家对规范民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的开展都有一定的实施条例,然而对儿童社会音乐培训机构却缺乏具体的管理政策和相关的规范制度,使得培训机构在经营模式、收费标准、教师招聘与管理等各方面都是由自己决定。据调查,仅日照新市区的钢琴课时费而言,每一个培训机构都有不同的价格,从80、100、120、150元到300元不等,在这样一个面积不大的区域竟能出现各种价位的收费标准,主要是因为各培训机构竞相要价,将收费价格肆意哄抬,导致目前各个培训机构乱要价、乱收费的现象愈演愈烈。针对此种现象,寻其根源,主要是由于培训机构缺乏统一的市场规章制度,缺乏一个统一的收费标准,从而出现培训机构利益最大化,学生、家长利益难以保障的局面。

  第三节 儿童社会音乐教育培训教师问题

  据调查统计,目前日照新市区的儿童社会音乐培训机构的培训教师来源广泛,70%的教师为大学城内相关专业的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还有17%的教师主要是在校的音乐教师或艺术团体的工作人员等,他们均有一个共同点:即将培训机构的教学工作作为自己的兼职或副业,因此在其上面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并不多,其教学质量、工作态度等各方面都难以保证,因而在儿童音乐教育教学过程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以下问题:

  一、儿童社会音乐培训教师缺乏基本职业素养

  由于目前新市区的各培训机构的老师大部分都是依托附近大学城的师资力量,以在校的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为主,他们之前并没有受过相应的岗前培训和相对正式的招聘流程,所以在作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方面了解较少。在这次调查和访谈中发现,在问及“选择在此培训机构工作的原因”时,有50%的音乐老师选择了以赚取生活费为目的,且这部分教师主要是在校的学生,而当继续追问到“是否喜欢自己现在所做的培训工作”时,有50%的音乐老师回答并不喜欢这份工作,认为和孩子在一起工作没意思,只是生活所迫而已,从而我们可以了解到,部分教师并没有真正做到爱岗敬业,做到热爱自己的学生,而只是敷衍了事,赚取课时费而已;另外,由于目前新市区儿童社会音乐培训机构的音乐老师70%来自于大学城内相关专业的学生,专业知识还不够完善,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当遇到比较棘手的、或者特殊的儿童时就无从下手了,干脆换给其他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来带,自己只带听话、容易教的学生;除此之外,由于培训机构教师的灵活性太强,上课临时变换老师的情况时有发生,做不到这个老师真正属于这个学生,从而也就很难做到老师真正对学生负责,每节课45分钟的课时一般上到40分钟,或者不到40分钟就下课,还有的学生反应,上课期间作业曲目也就练了几遍,剩下时间多为和老师聊天,聊到点就下课。像这样的现象还有很多,教师不能够做到严格要求自己,摆正自己的职业位置。

  二、儿童社会音乐培训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一个好的优秀音乐老师,不仅要具有娴熟的专业技巧,还要具有丰富的音乐理论素养,因为我们培养的不是一个“技术巨匠”,而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音乐爱好者。据调查,目前培训机构的老师70%为在校学生,20%为在职的音乐教师或者专业从事社会音乐教学的工作者,在专业素养方面,由于在校音乐教师或专业从事社会音乐教学的工作者有着较长时间的教育实践经验和丰富的音乐理论知识,其专业素养各方面要远高于在校学生,课堂的驾驭能力相比在校学生更加轻松自如。例如,据笔者观摩课堂了解到,在校学生给儿童上课时,基本上是以课本上的知识为主,课本上讲什么,便让学生练什么,师生交流比较死板;而在校的音乐老师或者专业从事社会音乐教学工作的工作者在给儿童上课时,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教师能够很巧妙自如地将课程导入到这节课的主题上来,而且在整节课的课程安排中,不只是向学生灌输技巧学习,还会适时地根据上课需要给学生穿插音乐小故事,师生配合非常默契。从而,我们可以得知,教师丰富的音乐知识素养和教学经验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有直接关系。

  三、儿童社会音乐培训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待改善

  由于我们处在中国这样一个大的教育体制背景之下,所以当我们从进入学校开始,就开始采取“灌输式”教学,老师负责把这节课所要学的教学任务输送给我们,我们负责努力接受,一节课大多为“老师讲,学生听”,我们一直在这样的上课模式中进行学习,久而久之我们已形成了这样一种意识并继续下去。而当这种教学方法、上课模式碰到音乐之后呢?虽然目前的儿童社会音乐教育教学形式比较灵活,既可以一对一、一对二进行教学,也可以进行小组课教学,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自身状况因材施教,然而以老师为主导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依旧没有改变,在课堂中依旧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据笔者了解到,目前培训机构的老师上课流程一般都是:先检查上节课作业--指出问题--学习新内容--教师示范--学生练习--下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一节课中学生真正去参与体会音乐的时间很少,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听讲,完全忽视了音乐的表现力,忽视了4-1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应主要以音乐感知为主,注重对儿童节奏感、旋律感的发展,注重音乐的愉悦性、实践性、律动性和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四、儿童社会音乐培训教师的自身修养有待完善

  教师作为连接培训机构和学生家长的纽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品格、能力、修养、处事方法等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兴趣和家长的信任及进一步选择。由于新市区培训机构的老师70%为附近大学城在校的学生,受其自身经历、阅历的关系,行为处事、言行举止以及和家长交流等各方面还有失稳重,久而久之,无疑会影响到家长对老师的印象和老师在学生中的形象。

  第四节 儿童社会音乐教育学生家长认识问题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方面家长的品德、品质、言行举止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孩子;另一方面,家长的期望也会寄托在孩子身上。部分家长希望孩子通过学习音乐来提高自身修养,获得音乐乐趣;也有部分家长希望孩子通过某种方式获得自我成就感;还有……等等。从调查中了解到,虽然大部分家长的心情我们是理解的,但是在实际中也会带来一些问题。

  一、部分学生家长急于求成

  据调查,在对家长的相关调查问卷中,其中希望“教师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以什么为主要方向”时,50%的家长选择了主要以考级内容为主,附带其他教材,30%的家长选择了根据教学计划进行,循序渐进,但最终还是希望能让孩子参加考级。相比之下,后一种家长的想法还是可以理解的,而前一种家长的想法显得稍微有点急于求成,希望孩子学习钢琴能够马上参加考级,而忽视了任何学习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音乐的学习同样也是一个这样的过程,想一蹴而就,一味地把孩子当做“音乐神童”来要求,往往导致事情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使孩子丧失了在学习音乐过程中的乐趣,走向了家长美好愿望的反面。

  二、学生家长之间相互攀比

  每到傍晚或周末可以看到在新市区的街道上有许多家长携带着一些手提或肩背乐器的孩子行色匆匆,他们正奔赴在去往教师或培训机构的路上……不知道有多少家长和少年儿童心中明白去学习这些乐器是为了什么?他们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我作为一名培训机构的钢琴教师,曾经与不少家长及其子女交谈过,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家长有着攀比思想。许多家长是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学乐器,也就跟着学乐器;你的孩子学一样乐器,我的孩子就要学的比你多,学习两样、三样乐器,决不能落后于你;你的孩子今年考了三级,那我的孩子就要超过你,直接考五级、六级,为攀比而考级,为考级而考级……至于孩子学习这项乐器究竟有什么作用,对孩子成长有多少帮助,孩子的热爱程度如何,全然不顾,只是为了满足部分家长的虚荣心,为了考级而学习。

  三、学生家长缺乏对孩子参加比赛的正确性认识

  当被问及“家长让孩子学习音乐的动机”时,20%的家长是出于功利性的目的,主要是受目前社会各种综艺选秀节目和周围生活环境的影响,看着电视荧屏上的“小明星”、“小神童”希望自己孩子也能参加,看见朋友、同事的孩子天天参加活动,自己孩子也不能落后。因此,这就导致了不少孩子在刚刚踏入学习音乐的初级道路上,就被家长要求参加各种大大小小的功利性的比赛和演出活动,不容置疑多样的实践活动对孩子的身心成长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其在音乐道路上的长远发展,但是以所谓的“荣誉”、“炫耀”和“跟风”的心态去让孩子参加比赛的方法却是不可取的,这无疑会在无形中给孩子和老师造成一定的压力,让原本颇具意义的演出活动的乐趣变得荡然无存,让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

相关标签:音乐教育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