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区域经济学论文

云南民族自治县县域经济发展失衡的警源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9-13 共6590字
论文摘要

  云南省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集地,2010 年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国土面积达 27. 67 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 70. 2%.云南民族自治地方的总人口 2 260. 1 万人,占全省总人口 4 601. 6 万的 49. 3%; 其中民族自治地方的少数民族人口 1 255. 1 万人,占自治地方总人口的 56. 3%.云南省共有 8 个自治州、29 个自治县,其中 9 个自治县位于自治州之内,是全国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云南民族自治县由于经济发展的初始条件薄弱,加上生态环境脆弱,以及不平衡发展战略对民族自治地区产生的负面影响,使其与其他地区的差距不断扩大,县域经济发展失衡现象越来越明显.同时,云南民族自治县很多与周边国家接壤,与其他国家有漫长的共同边界,这些地区由于发展失衡而产生的价值观念的摩擦、社会秩序的不确定、社会冲突和民族矛盾等问题,在比较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将会成为比较敏感的问题,国内问题将会由于外部因素的介入而进一步复杂化或国际化,这将危及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1].因此,对云南民族自治县县域经济发展失衡进行预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建立县域经济发展失衡预警指标体系,然后对各指标进行预警判断,并分析导致县域经济发展失衡的警源,最后根据云南民族自治县县域经济发展失衡的警源分析,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降低失衡效应.

  一、云南民族自治县县域经济发展失衡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预警机制的研究将解决县域经济发展失衡的度量标志问题以及不同环境中度量标志的差异性敏感程度.根据敏感程度分析: ( 1) 构成可能危害县域经济发展失衡的直接或潜在因素; ( 2) 具有累积效应、会在一定时点突破可能承受的临界值的因素; ( 3) 会对其他矛盾产生"导引"、"激活"的因素.因此,在预警指标的选取中,既要反映县域经济发展特点,又要体现敏感性要求,选择综合指标构建预警指标体系.由于民族自治县地域辽阔,民族众多,要根据县域经济发展失衡问题的表现来确定使用范围广泛的预警指标会存在一定困难.因为部分指标不可能涵盖所有民族自治县,加之社会转型期的特殊性限制,有些预警指标的时效性特征相当明显.因此,在建立云南民族自治县县域经济发展失衡预警指标体系时,还必须考虑指标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在充分考虑云南民族自治县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借鉴现有文献的相关研究成果,本文从经济规模、经济结构、经济效率、社会民生、资源支持 5 个层面构建云南民族自治县县域经济发展失衡预警指标体系,具体包含 4 个一级指标、20 个二级指标( 表 1) .

  论文摘要

  由于县域经济发展失衡预警系统是一个比较敏感的研究领域,它需要与时俱进.在社会转型期,民族自治县存在各种新旧问题、突发性与伴生性问题,它们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4],因此,针对云南民族自治县出现的各种复杂性问题,表 1 中的一些指标需要根据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更新.许多数据变动频率较快,需要研究人员采取跟踪调查法,不断观察积累.

  二、云南民族自治县县域经济发展失衡预警指标警限的界定

  "阈值"的设定是决定预警机制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当其中一项以上的指标偏离其正常水平并超过某一"阈值"时,把它当成发展失衡在某一特定期间内发生的预警信号.根据已有研究与经验和云南民族自治县县域经济发展失衡中出现的敏感性强的指标,构成反映失衡程度的预警信号,利用预警信号的预警等级进行划分,并分析预警信号传递范围以及估计会产生的相关问题.国内外学者关于预警指标的警限和警级5 级评判标准①的设定方法主要有世界通行标准法、极值-均值法和专家经验判断法等.然而,县域经济均衡发展涉及许多复杂要素,从而均衡发展标准的合理刻度难以具体化和明确化,因此,警限的确定需要在前面分析的方法上,结合民族自治县县域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5].在明确了各类警区的警限基础上,便可观察预警指标的实际值及其变动所在的区间,检测其警情和警级的发展变化.具体预警指标警限的确定如表 2 所示.

  论文摘要

  三、云南民族自治县县域经济发展失衡预警指标的警级判定

  本部分主要对 2010 年云南民族自治县县域经济发展失衡预警指标的警级进行判定.各预警指标的数据来源于《2011 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和《2011 年云南统计年鉴》,其中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按 6. 8计算.

  根据表 1 中预警指标的具体数值,结合表 2 所确定的警限,可以得到云南民族自治县县域经济发展失衡预警指标的警级( 表 3、表 4) .
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

  下面对云南民族自治县县域经济发展失衡预警指标的运行现状及其警级分布进行具体分析.

  1.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指标来看,29 个民族自治县有 3 个自治县( 峨山、新平和河口) 处于蓝色轻警区,12个处于黄色中警区,19 个处于橙色重警区.根据钱纳里工业化划分标准[7]( 表 5) ,除峨山、新平和河口 3 个自治县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级阶段,其他自治县都还处于工业化进程的起始和初级阶段.
论文摘要

  2. 人均地方财政收入

  除峨山、新平处于黄色中警区和石林、兰坪处于橙色重警区,其他 26 个自治县均处于红色巨警区,其中,西盟县人均财政收入只有 293 元.

  3. 人均固定资产投资

  除石林、峨山、河口、贡山和维西处于蓝色轻警区,其他自治县均处于中警或中警以上警区.从整体上看,云南民族自治县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水平过低,不利于调整地区经济结构和增加经济实力.

  4. 人均各项贷款余额

  云南民族自治县人均各项贷款余额非常低,指标警级主要处于重警和巨警区.金融机构贷款额过低,经济发展得不到资金保证,从而导致云南民族自治县县域经济发展速度慢,发展失衡程度严重.

  5. 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峨山、新平和漾濞 3 个自治县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比较高,处于绿色无警区,江城、金平和兰坪处于蓝色轻警区,其他自治县都处在中警及以上警区,表明绝大多数自治县的工业发展水平较低.

  6. 服务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服务经济涵盖了服务业乃至对外贸易的广阔的市场经济门类与形式,在国民经济构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服务经济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主要途径,关系到未来经济发展的走向与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从表 3 可以看出,只有西盟、河口和维西 3 个自治县服务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处于蓝色轻警区,其他自治县都在中警及以上警区,表明云南民族自治县服务经济发展落后,对县域经济的发展拉动作用不大.

  7. 非农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从产业结构上来看,随着城市化进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非农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有所提高,其中 3 个民族自治县处于绿色无警区,13 个处于蓝色轻警区,9 个处于黄色警区,3 个处于橙色重警区.

  8. 农民人均纯收入

  除石林、峨山、新平、元江处于蓝色轻警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较高,其他自治县农民人均收入非常低,并有 6 个自治县( 澜沧、西盟、金平、屏边、贡山和兰坪) 处于红色巨警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国家扶贫标准 2 300 元.云南民族自治县广大农村经济水平十分落后,绝大多数农民生活很贫困.

  9. 城镇职工平均工资

  29 个民族自治县绝大多数自治县的城镇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处于黄色中警和橙色重警区,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处于贫困阶段.云南民族自治县经济不发达,生活不富裕,需要政府制定相关的政策来刺激县域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消除民族地区社会不稳定的隐患.

  10. 城镇化水平

  从人口结构来看,云南民族自治县城镇化水平指标有非常严重的警情③.除河口为橙色重警区外,其他28 个民族自治县都处于红色巨警区.

  11. 人均消费品零售额

  从人均消费品零售额指标来看,除石林不存在警情外,其他 28 个自治县均存在非常严重的警情.禄劝、新平、景谷、孟连和贡山 5 个自治县为橙色重警区,其他 23 个自治县处于红色巨警区.这表明云南民族自治县人民的消费水平非常低,消费结构严重失衡.

  12. 每千人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数

  每千人拥有床位数是衡量民族自治县医疗条件的重要指标.从每千人拥有床位数指标看,禄劝、石林、峨山、河口为无警区,它们拥有的床位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然而绝大多数民族自治县处于中警和重警区,床位数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13. 人均常用耕地面积

  人均常用耕地面积反映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从表 4 可看出,云南民族自治县的人均常用耕地面积存在较大的警情,有 10 个自治县处于黄色中警区,10 个自治县处于橙色重警区,2 个自治县处于巨警区( 即人均常用耕地面积低于联合国确定的警戒线 0. 8 亩) .这表明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常用耕地面积逐年减少.

  14. 每万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

  中学在校学生数是衡量民族地区竞争力指数的重要指标.从表 4 的警级分布可看出,云南民族自治县经过多年的教育改革,普通中学在校生规模得到持续增加,但仍有 11 个自治县处于橙色重警区,4 个自治县处于红色巨警区.

  15. 地方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云南民族自治县地方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警情非常严重,除新平、兰坪为橙色重警区,其他 27个自治县均处于红色巨警区.地方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过低,严重制约着云南民族自治县县域经济的发展.

  16. 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

  云南民族自治县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很低,除河口外,其他自治县的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都低于省平均水平.29 个自治县中有 23 个处于红色巨警区,过低的人均储蓄率会导致县域经济发展失衡严重.

  四、云南民族自治县县域经济发展失衡的警源分析

  从表 3 和表 4 单指标预警判断结果可看出,云南民族自治县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处于初级产品生产阶段.民族自治县三次产业比例结构失衡,产业结构层次低,总体上呈现出工业经济总量偏小,工业结构以资源开发型为主.各产业的产业链条短,产业集中度低,附加值不高,导致产业规模小、竞争力弱,使民族自治县的经济总量难以迅速扩张,经济发展滞后.县域经济发展主要以农业为主,服务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较低,各自治县正处于工业化初期水平.

  云南 29 个民族自治县中 93%的自治县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低于 10%,79. 3% 的自治县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指标处于巨警区,因此,云南民族自治县县域经济发展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经济发展缺乏财政、金融支持.同时,自然资源( 如常用耕地面积) 对民族自治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也不大,很多自治县人均常用耕地面积处于重警和巨警区,其主要原因是云南民族自治县很多位于山区和边缘地区,重峦叠嶂,坝区面积少.

  由于人均收入低,贫困人口多,城乡收入差距大,导致云南民族自治县居民的消费水平低下,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指标多处于中警及以上警级.同时,自治县的消费结构层次失衡,消费结构急需升级.此外,云南 29 个民族自治县有 28 个自治县的城镇化水平处于红色巨警区,城镇化水平远低于省平均水平.由于城市的数量少,再加上城镇规模也很小,城镇化水平拉动县域经济和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不强,对县域经济增长有利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难以有效集聚,对农村地区的辐射也很弱,不利于城乡一体化发展[8].

  云南民族自治县劳动力资源数量多、质量低且分布不合理.经济上的贫困使得广大农村无力提高人口素质,导致了双重贫困的恶性循环.云南民族自治县医疗卫生水平较差,绝大多数自治县每千人拥有的医院、卫生院床位数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若突发大型公共卫生事件,现有医疗卫生水平使得政府很可能无法控制事态的发展,有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进而制约县域经济的发展.

  五、对策建议

  根据对云南民族自治县县域经济发展失衡预警判断和警源分析,为使民族自治县县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立,应通过制定相应对策来降低发展失衡效应.

  ( 一) 提高政府能力,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要充分发挥政府制定民族自治县县域经济发展规划、调控县域经济发展的能力,通过政府协调,实现云南民族自治县县域经济均衡、快速、高质量发展.

  1. 进一步提高政府调控县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在民族自治县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的能力建设应包括: ( 1) 科学决策能力,通过把握各项方针政策,制定适合民族自治县特点的各项政策,促进民族自治县县域经济均衡发展; ( 2) 适当提高民族自治县政府的财力,逐步增加自治县的财政投入,对生产要素流动起到引导作用.

  2. 制定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

  政府应通过制定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和目标,提供完善的政策环境、市场体系、协调机制,为民族自治县县域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公平、稳定和高效的环境.民族自治县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应与产业调整战略、新型工业化战略、农业发展战略等相联系,协调一致,进一步提升资源在区域内的配置效率[9],加快民族自治县县域经济发展步伐.

  ( 二) 扩大沿边开放,在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中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由于云南民族自治县很多与周边国家接壤,因此可以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沿边民族自治县的企业以多种形式在境外投资,参与对外贸易、资源开发、产业合作、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等国际经济技术合作; 加快各类口岸建设,形成边境地区多功能综合口岸体系,建立一批边境自由贸易区域,进一步扩大经贸往来和边民互市,推动国际合作中心和沿边开发区建设.依托边境口岸,改造一批以集散能源、原材料、特色产品等资源型产品为主的商品市场和物流园区,促进优势产品出口.

  ( 三) 突出地方特色,培育和发展县域支柱产业

  云南民族自治县拥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可以结合其资源禀赋,大力发展地方特色经济[11],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影响的特色资源加工和优势产业基地,通过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提高云南民族自治县的自我发展能力.在发展民族特色经济方面,迪庆州有较为成功的经验 ,香格里拉县是藏族聚居的主要区域之一,政府根据其民族人文资源特色,积极发展以生态旅游为主的特色产业,并以此拉动第三产业,此类成功个案为云南民族自治县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借鉴.同时,还要从民族自治县实际出发,通过科学谋划,统筹规划支柱产业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政策配套等问题,促进民族自治县县域支柱产业的发展,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实力和后劲,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四) 发展城镇集聚经济,提升城镇化水平

  通过城镇化推进培育云南民族自治县产业发展的各种要素和环境,孕育和发展产业集群,加强民族自治县资源整合与相关产业优化,提升云南民族自治县特色优势产业的竞争力,将地区资源优势转变成市场竞争优势,带动城镇配套产业发展.以民族自治县城镇为中心,发挥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周围地区和广大农村发展; 努力改造民族自治县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太小、第二产业就业能力不足的低级产业结构,切实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城镇化水平提高; 加大交通、通信、市政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逐步建成发达的交通网络、快速便捷的通信网络和生产要素集聚的城镇体系,发挥产业的集聚效应,加速云南民族自治县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 五) 消除体制性障碍,改善县域经济综合发展环境

  以体制上"激活"、政策上"放权"为重点,突破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为民族自治县县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发展环境[12].大力发展民族自治县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各级财政要依法确保对基础教育投入的稳步增长,不断提升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动员各方面力量,大力发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职业技术教育,重点培养初、中级技术人才,建立初、高中毕业生普遍接受职业技术培训和城乡新增劳动力上岗职业技术培训体系; 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完善社会保障体制; 深化各项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改善投资软环境; 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的条件和政策,多渠道筹措资金投入民族自治县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投资硬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娅,杨先明. 发展失衡与社会预警---以中国西部五省区为例[M]. 北京: 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

  [2]李美娟.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失衡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J]. 统计与决策,2010( 10) :53 -55.

  [3]栾金昶. 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研究[D].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2009:40 -41.

  [4]高永久. 论民族社会稳定的预警系统[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 5) :66 -69.

  [5]陈秋玲. 社会预警管理[M]. 北京: 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6]阎耀军. 超越危机---构建新的社会预警指标体系及其运行平台的设想[J]. 社会学研究,2005( 3) :12 -16.

  [7]H. 钱纳里. 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1989.

  [8]陈星,张春霞. 以县域经济为依托的小城镇发展战略[J]. 农村经济,2004( 5) :27 -29.

  [9]邱晓华,郑京平,万东华,等. 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及前景分析[J]. 经济研究,2006( 5) :4 -11.

  [10]曾钫. 边境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区位因素及其优化---以吉林省延边地区为例[J]. 经济地理,2008,28( 2) :271 -274.

  [11]陈贻娟,吴映梅,胡秀玉. 云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研究---以德宏州为例[J]. 经济问题探索,2008( 12) :118 -123.

  [12]朱孔来. 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对策研究[J]. 经济纵横,2006( 5) :46 -4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