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区域经济学论文

甘肃产业体系特征及其调整建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5-05 共3141字
论文摘要

  一、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

  我国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2008年7月,广东省作为省级决策部门,在全国最先出台《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在此决定中,将现代产业体系定义为"是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自主创新能力强的有机产业群为核心,以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等高效运转的产业辅助系统为支撑,以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备、社会保障有力、市场秩序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为依托,并具有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和可持续性特征的新型产业体系."笔者结合学者们的观点,认为现代产业体系是相对于现行的产业体系而言的,它是对现行的产业体系的优化升级.与现行的产业体系相比,它以创新为驱动力量,以循环经济为生产模式,以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为主导产业,产业间通过技术联系,横向关系更加协调均衡、纵向产业链更加完整、结构合理、互动有序.同时,现代产业体系作为人类社会大系统的子系统,其发展是以环境、资源可承载能力为前提、低能耗、低污染,与自然系统和人类生活系统处于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二、甘肃省现行产业体系分析

  (一)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经济实力仍需增强
  1952年,甘肃三次产业比为65∶13∶22,是典型的农业经济."一五"和"三线建设"时期,甘肃成为国家重化工业产业布局的重点地区,创建和迁建了一批大型重工业骨干企业,1959年,甘肃三次产业构成为32∶43∶25,第二产业首次在三次产业结构中居主导地位.1979年,三次产业构成比调整为19.1∶60.7∶20.2,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2011年,三次产业比例变为13.5∶47.4∶39.1,呈现出"二三一"格局.总体上说,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符合产业变动的基本规律,产业结构正向合理化方向演变.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甘肃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12年,甘肃省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但与其它省份相比,甘肃省经济总量依然显小,2011年,甘肃省GDP在全国排名第27位,在西北地区排名第三,仅为陕西省生产总值的40%.

  (二)工业经济占主导地位,但矛盾突出
  工业在甘肃省国民经济中历来居于主导地位,已形成了以石油化工、能源、有色冶金、建材、电力、食品医药等为主,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从2002年开始,甘肃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工业实力不断增强,已成为我国西部重要的工业核心区和能源、原材料基地.但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工业竞争力不强,2011年,甘肃省工业竞争力列西部11省区市工业竞争力综合水平第9位,处于西部省区市整体下游水平,同期甘肃省工业竞争力综合水平低于全国各省区市平均水平.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重工业是甘肃工业特色优势所在,但轻工业比重过低,甘肃轻、重工业比例为10.84∶89.16,重工业比重比全国高出17.31个百分比;二是工业资源依赖性强,但能源、原材料优势没有转化为深度加工增值的产业优势;三是产品以原材料、初级产品为主,深加工、精加工、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小;四是资金密集型特征明显,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偏低;五是国有经济比重大,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不足,导致地区经济活力不足.

  (三)农业基础加强,但现代化水平不高
  甘肃省农业发展保持稳定发展态势,2011年,粮食产量突破1000万吨,旱作农业、高效节水农业和特色农业发展快速.但农业生产条件还很落后,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对农业装备不足,农业产业链短、龙头企业少,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程度不高,现代农业仍处于准备实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没有实现整体性突破,农业和农村经济质量和效益没有得到实质性提高,与全国相比,农业与农村建设差距仍在拉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拉大,区域经济差异仍在拉大.

  (四)服务业发展较快,但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
  甘肃省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从1978年的19.3%增加到2011年的39.1%,在全国排第13位、西北地区第二位,仅低于宁夏,服务业已成为促进社会就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渠道.但是,从服务业内部结构来看,由于缺乏明确的主导产业带动,低附加值、高消耗的传统行业仍盘踞着服务业的主要地位,尽管新兴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拥有一定的升级空间,但仍呈现发展不足,未形成产业增长的主体.2011年,甘肃省金融保险、房地产业在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构成中所占比重分别为7.4%、6.8%,远低于全国12.2%、13.0%的平均水平.同时,生产性服务业和农村服务业发展滞后,影响了三次产业之间的有效互动.
  总体来看,甘肃省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具有甘肃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产业体系.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在全省产业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为产业体系向前演进奠定了基础.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和轻工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间关联度不高,先进技术应用不足,要"形成多元支撑的现代产业格局"仍需努力.

  三、加快构建甘肃省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议

  (一)改造升级传统制造业
  传统制造业是甘肃产业发展的基石,今后仍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要充分挖掘老工业基地的优势和潜力,以石化、有色冶金、装备制造、煤化工、特色农产品加工五大产业为核心,围绕增加品种、改善质量、节能降耗、提高效益,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通过技术改造项目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推进支柱产业升级换代.在各行业内,淘汰落后产品,延伸产业加工深度,建立以大型企业集团为中心、中小企业配套的企业结构,提高产业规模和集群度,拉长产业链条,构建产业间的循环体系,并形成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

  (二)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它对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引领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甘肃省结合已有的产业基础,应以新材料、新能源、生物、能源和先进装备制造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突破口,以创新能力建设作为着力点,通过技术平台解决产业重大技术问题,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增强创新主体实力,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甘肃省应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需要,积极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培育发展物流、信息、旅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在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一批综合性物流中心、建设物流信息平台,形成覆盖全省、辐射西北的地区的多功能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加强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与工农业生产相关的信息服务业务和发展面向消费者的新兴电子商务.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厚重、旅游资源富集的优势,加快旅游产业的开发与整合,推动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强省转变.努力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培育西部区域性金融中心.

  (四)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甘肃气候、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决定了不同区域农业生产的优劣势不同,生产方式差异很大,因此,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要根据生产条件的不同调整产业布局,引导马铃薯、现代制种、中药材、林果、蔬菜和草食畜等特色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并通过科技创新引领特色农业发展,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循环农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要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大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特色优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五)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支撑系统
  现代产业体系是多层次、复合型的产业体系,完善技术、资金、人才、市场等包含在内的支撑系统可以有效保证现代产业体系成功运行.因此,要构建产学研联合的技术研发平台,实现优势资源的集合与共享,促进技术开发与转化;要实现融资渠道多元化,争取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符合现代产业发展方向的产业中去;要培养更多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农民、科技人才和高级管理人员;要进一步克服地方利益争夺,打破市场分割,规范市场秩序,推进有序的市场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N].南方日报,2008-07-28.
  [2]关兵.甘肃省工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甘肃经济发展分析与预测(2013)[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3]张广裕.甘肃省服务业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J].甘肃经济发展分析与预测(2013)[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