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毒 ( HIV) 属于人类逆转录病毒属,导致的疾病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 ,是人类研究最多的疾病之一[1-7],可是自发现以来不断在全球蔓延,病死率极高[1].至今为止,仍没有药物可以根治艾滋病,也无可靠疫苗.众所周知,任何感染性疾病的发生,都以机体的免疫能力无法战胜病原微生物为致病机制.研究发现机体清除细胞内感染病原微生物( 比如病毒感染) 以细胞免疫为主,体液免疫作用甚小[4,5],研究表明机体免疫系统与被 HIV 感染的细胞 ( HIV 最主要的靶细胞是 CD4+T 淋巴辅助细胞: CD4+Th 细胞) 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艾滋病患者预后及存活期长短的关键,但究竟 HIV 是如何通过其宿主靶细胞,利用哪些免疫抑制机制,如何经历机体免疫抑制机制和免疫保护机制之间的平衡,从而抑制和攻击机体的免疫系统 ( 在抗病毒感染中最关键的是 CD8+T 细胞) ,最终摧毁免疫功能等等,尚知之甚少.由于病毒是严格的细胞内寄生生物,现有的治疗手段往往在杀灭病毒的同时对宿主产生难以修复的严重损害.目前抗艾滋病毒药物也面临着多重耐药和毒副作用的挑战,治疗的局限性进一步表明机体免疫功能重建的重要性.寻找新型、可靠和有效的免疫治疗方案,在感染早期就开始使用,并通过提高机体的 CD8+T 细胞免疫杀伤能力,从而控制病毒感染的发生与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
1 、鼠逆转录病毒导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模型概述
由于 HIV-1 的宿主范围窄,只能感染人、猩猩和长臂猿,但这些非人的灵长类动物价格昂贵,较难获得,缺乏可靠的动物模型是限制艾滋病治疗研究的主要障碍之一.故此,多年来 MuLV/Murine AIDS系统已被广泛用作非人的灵长类动物以外最有效的实验 模 型,以 研 究 和 探 索 逆 转 录 病 毒 导 致 的AIDS[8-22].这些鼠 AIDS 模型也被作为评价研究AIDS 的重要模型[8-25],并用于研发中药及其他新型AIDS 治疗方案的重要初筛模型[9,23-27].鼠白血病病毒( Murine leukemia virus,MuLV)导致敏感鼠( 新生鼠) 脾和淋巴结增大,免疫抑制和机会性感染等症状,被称为鼠艾滋病 ( MAIDS)[9].
LP-BM5 属于鼠逆转录病毒属[8],是从放射性白血病小鼠的骨髓中分离到的鼠白血病病毒.在敏感小鼠中导致的疾病症状与 AIDS 极为相似,被国内外学者称为鼠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 Murine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MAIDS)[8-22].虽然 LP-BM5 和 HIV 有显著不同,分属于人类逆转录病毒和鼠逆转录病毒,但 LP-BM5 导致的 MAIDS 与AIDS 有诸多相似之处,主要包括: CD4+Th 细胞均为两病始发的关键,随着 CD4+Th 细胞的功能逐渐丧失,逐步导致严重的 T 与 B 细胞免疫缺陷,最后合并晚期多种感染与肿瘤的发生,包括晚期淋巴瘤.
LP-BM5 可以使敏感鼠产生多克隆 B 细胞增殖、高球蛋白血症和 T 细胞功能丧失,约在感染后26 周死于 B 细胞淋巴瘤或机会性感染[9].病毒接种前或病毒接种的同时,给予 AZT 治疗可以完全保护病毒接种鼠不受 LP-BM5 感染,但对接种病毒 1 周后的鼠,AZT 只具有部分保护作用[6],这表明早期治疗是关键.本文将重点阐述免疫调节治疗鼠逆转录病毒导致鼠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重要性.我们长期以1( MAIDS) 模型,该模型是研究 HIV/AIDS 的极好的小动物模型,既方便又经济,且易于操作.MAIDS模型已被世界公认为最理想的小动物模型并广泛用于开发抗逆转录病毒的药物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许多在灵长类动物或者人类身上无法做到的实验,都可以用 MAIDS 来研究,它可作为当今最流行的各种转基因和基因缺陷型小鼠的有力动物模型.
我们的主要研究侧重在研究鼠 LP-BM5 逆转录病毒的发病机制及致病性 CD4+Th 细胞与宿主保护性的 CD8+T 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28-31].格林实验室开展 MAIDS 模型致病机理和机体保护性免疫功能的研究已长达 25 年之久[28-38].我们的早期研究发现: LP-BM5 逆转录病毒感染主要组织相容性H-2D鼠株 ( 如 BALB/c 小鼠) 时,宿主能够产生强烈的抗 LP-BM5 逆转录病毒特异性的 CD8+T 细胞反应[32,38].删除 CD8+T 细胞将使抗性 BALB / c 小鼠转变为 MAIDS 敏感型,表明 CD8+T 细胞 是抗MAIDS 的关键[32,38].相反,LP-BM5 逆转录病毒感染主要组织相容性 H-2B鼠株 ( 如 C57BL/6 鼠: B6小鼠) 时,与 HIV/AIDS 极为相似,宿主只产生不够强烈的抗病毒特异性的 CD8+T 细胞反应结果,不足以清除病毒,从而导致 MAIDS 的发生、发展、晚期严重的多重感染[28-30,33,34,37].删除 CD4+T 细胞将使敏感性 B6 小鼠转变为 MAIDS 抗性,表明 CD4+T细胞是 MAIDS 致病所需[11,12,28-30,33,34,37].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最新研究结果( 未发表) 表明在 LP-BM5逆转录病毒感染敏感型的小鼠 ( 如 B6 小鼠) ,至少在病毒感染的早期,能够检测到较强的针对 LP-BM5 逆转录病毒及 MAIDS 相关性 B 细胞淋巴瘤杂交瘤细胞株特异性的 CD8+T 细胞反应,比如: 特异性 CD8+T 细胞活化与增生,产生抗病毒和抗肿瘤特异性的细胞因子( 如 IFN-γ) ,以及抗原特异性的细胞毒 性 T 细 胞 作 用 ( Cytotoxic T lymphocytes,CD8+CTLs) ,CD8+T 细胞能特异性识别与杀伤被LB-BM5 病毒感染的细胞及淋巴瘤 B6-1710 细胞株[35,36],此项最新结果表明,在 LP-BM5 逆转录病毒感染的敏感型小鼠中,至少在感染的早期能够检测到抗病毒特异性的 CD8+T 细胞反应,但正如 HIV感染病人中,感染的早期能够检测到的 CD8+T 细胞功能皆无法战胜病毒,导致大量的 HIV 病毒复制及 AIDS 的严重发展,最终均以患者 ( 宿主) 死亡而告终.如果这些早期能够检测到的抗病毒特异性CD8+T 细胞功能能够得到及时的巩固和加强,就有可能在感染的早期清除病毒,或至少加强对病毒感染的控制,从而改变或延缓逆转录病毒所致 AIDS的发生与发展.故此,通过免疫调节治疗,增强和提高这些早期能够检测到的抗病毒特异性 CD8+T细胞功能,完全有可能控制 MAIDS 的发生和发展.
2 、CD4+Treg 细胞在鼠逆转录病毒导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模型中的作用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多种的机体免疫调节和免疫抑制机制往往是最终导致病毒性感染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免疫调节细胞 ( 又名免疫抑制细胞,CD4+T regulatory cells,Treg 细胞) 是在这些多种免疫抑制机制中研究报道最多的一种.Treg 细胞在病毒性感染疾病中大量扩增,这些 Treg 细胞起着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主要是针对 CD8+T 细胞,从而抑制了机体 ( CD8+T 细胞) 杀伤细胞内寄生的病原微生物( 抗病毒) 的能力,导致病毒性感染的发生及严重发展.因此,CD4+Treg 细胞能够抑制抗病毒特异性的 CD8+T 细胞 功能,选择性抑制Treg 细胞,能够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进而防止病毒性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在正常的小鼠 CD4+T 细胞当中,约有 5% ~10% 的 CD4+T 细胞表达 IL-2R α 链 ( CD25+) ,这些正常小鼠中的 CD25+CD4+细胞亚群被命名为天然免疫调节细胞 ( Natural T regulatory cells,nTreg 细胞)[39,40].除了 CD25+以外,GITR 和细胞毒 T 细胞抗原4( CD152,cytotoxic T-lymphocytes antigen-4,CT-LA-4) 等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曾用作识别 Treg 细胞的标记,但由于这些标记在活化的 CD4+T 细胞表面也有表达[39,40],故 CD25、GITR 或 CTLA-4 均已被淘汰掉,不再是能够特异性识别 Treg 细胞的标志.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转录因子中的 FoxP3( Amember of the forkhead winged helix protein family oftranscription) 在小鼠和人体中均被公认为是识别Treg 细胞最特异性的标记[41,42].近期,FoxP3-GFP小鼠的成功研制,迅速使关于 Treg 细胞的研究进入一个飞跃发展的新时代.该 FoxP3-GFP 小鼠可将FoxP3 基因与一个绿色荧光蛋白 ( Green fluorescentprotein,GPF) 融合,并通过流式细胞仪识别绿色荧光 GFP 来识别 FoxP3+的 Treg 细胞.
FoxP3+Treg 细胞在几种动物逆转录病毒中起着关键的抑制抗病毒特异性 CD8+T 细胞功能的作用[43-51],如小鼠的 Friend 逆转录病毒( Murine friendretrovirus,FV) 和 Feline 免疫缺陷病毒( Feline immu-nodeficiency virus,FIV)[43-46].Treg 细胞在人类慢病毒感染中也起着抑制抗病毒特异性 CD8+T 细胞功能的作用,如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C virus,HCV)及巨细胞病毒( Cytomegalovirus,CMV)[47,48].至于Treg 细胞抑制抗 HIV 病毒特异性 CD8+T 细胞的功能,有限的文献报道只局限于一些体外实验 ( invitro) ,研究结果表明 CD4+Treg 细胞能够在体外抑制抗 HIV 病毒特异性的 CD8+T 细胞功能[49,50].删选掉 Treg 细胞能够增强抗病毒特异性 CD8+T 细胞的功能,包括记忆性 CD8+T 细胞的功能[48].
3 、CD8+T 细胞是抗 MAIDS 的关键
国外同行及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BALB/c 小鼠感染 LP-BM5 逆转录病毒后,该鼠非但不导致MAIDS,而且能产生保护性的抗 LP-BM5 病毒特异性的 CD8+T 细胞反应,包括 CD8+T 细胞活化与增生,产生抗病毒特异性的细胞因子( 如 IFN- ) 和细胞毒型 CD8+T 细胞作用( CTLs) 能特异性识别与杀伤被 LB-BM5 病毒感染的细胞,从而清除病毒而不导致任何疾病的发生,且能抵抗病毒的再次感染.
但是,如果给 BALB/c 小鼠注射抗 CD8+T 细胞的抗体,或者感染先天性 CD8+T 细胞缺陷的小鼠( BALB/c. CD8- / -小鼠) ,这些先天抗性的小鼠在缺乏 CD8+T 细胞时转变为敏感型而导致 LP-BM5 病毒引起的 MAIDS[32].如果采用 LP-BM5 病毒感染的 BALB/c 小鼠为供体,用磁珠分离出抗 LP-BM5病毒特异性的 CD8+T 细胞,而不是 CD4+T 细胞,经静脉输注到敏感型的 BALB/c. CD8- / -受体中,这些受体又能抵抗 LP-BM5 病毒的感染[32].这些研究结果强有力地证明: CD8+T 细胞是抗 LP-BM5 病毒感染的关键.
4 、CD4+T 细胞是 MAIDS 致病所需
我们首先采用 LP-BM5 病毒感染 B6 小鼠,该先天敏感型小鼠将导致 MAIDS.在所有的实验中,我们采用国际通用的标准来衡量 MAIDS 的严重程度,具体包括脾脏重量及血清中无功能的免疫球蛋白( IgM 和 IgG2a) 的水平,其增加的程度代表由 LP-BM5 引起的多克隆 T 和 B 淋巴细胞活化与增生的程度;3H 穿入法定量检测 T 细胞对 ConA 和 B 细胞对 LPS 天然抗原分化原的刺激反应,其降低的程度代表由 LP-BM5 病毒引起的 T 和 B 细胞免疫缺陷的程度; 采用 RT-PCR 检测 LP-BM5 病毒载量( Viralload) 在血液和各淋巴组织器官中持续上升.按照我们的常规方法采用 LP-BM5 感染敏感性 B6 小鼠,以上各项指标均得到同样结论: 脾脏重量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 IgM 和 IgG2a) 的水平持续上升,同时 T细胞对 ConA 和 B 细胞对 LPS 天然抗原分化原的刺激反应持续下降,病毒载量持续上升,详细的实验结果参见我们近期发表的论文[30].值得关注的是,在LP-BM5 感染的第 14 天,与未感染阴性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脾脏重量已经显著超过了阴性对照组( P <0. 05) .更令人惊讶的是,与此吻合,在 LP-BM5 病毒感染敏感型 B6. FoxP3-GFP 小鼠中我们检测到早期病毒感染引起的 FoxP3+CD4+Treg 细胞大量扩增,时间也是在 LP-BM5 病毒感染后的第 14 ~18 天的时间,FoxP3+CD4+Treg 细胞在 CD4+T 细胞的百分比及鼠脾脏中 FoxP3+CD4+Treg 细胞的总数均达到高峰,该时间段与 MAIDS 疾病呈现显著差异的时间点相近,不得不令人推测,在 MAIDS 疾病早期,即便不是唯一的抑制机制,至少相当一部分可能由于此阶段的 CD4+FoxP3+Treg 细胞大量增加和急速扩增,将严重抑制着机体免疫功能和抗病毒的能力 ( 抗病毒免疫中最主要的是 CD8+T 细胞的功能) ,从而导致 MAIDS 疾病的发生、发展及严重预后.该敏感鼠多在感染后的 3 ~ 4 个月合并多重感染和/或肿瘤 ( 如非柯杰金氏 B 细胞淋巴瘤) 而死亡.但是,挽救这些先天敏感型小鼠命运的方法是,给这些先天 MAIDS 敏感性的 B6 小鼠注射抗 CD4+T 细胞的单克隆抗体,或感染先天性 CD4+T 细胞缺陷小鼠,比如 B6. nude 裸鼠或 B6. TCRa- / -小鼠将转变为 MAIDS 抗性.最为关键的是,国外同行以及我们的前期研究结果均表明: 采用磁珠分离法从野生型 B6 小鼠供体中分离出 CD4+T 细胞,而不是CD8+T 细胞,经鼠尾静脉输注到这些先天性 CD4+T 细胞缺陷的 B6. nude 裸鼠或 B6. TCRa- / -受体小鼠中,这些先天 MAIDS 抗性的受体在得到致病性的CD4+T 细胞 ( 而不是保护性的 CD8+T 细胞) 后又可以导致 MAIDS 发生、发展及其晚期肿瘤等[28-30].
这些 研 究 结 果 强 有 力 地 证 明: CD4+T 细 胞 是MAIDS 致病所需.
5 、程序凋亡因子-1 ( Programmed Death-1:PD-1) 在鼠逆转录病毒导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模型中的作用
如前所述,许多动物和人类慢病毒感染 ( 包括HIV / AIDS) 的发生和发展皆由于 CD8+T 细胞无能所致.CD8+T 细胞功能的缺陷和无能往往是病毒感染发生与严重发展的直接原因[52,53].近期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在慢病毒感染中,PD-1 与 PD 受体 1( PD-L1) 抑制性信号通道等也是抑制抗病毒特异性CD8+T 细胞功能的关键[54].PD-1( CD279) 是最新发现的 CD28 家族中的一员,起初发现其表达在凋亡因子诱导下的 T 细胞杂交瘤 ( An apoptosis-in-duced T cell hybridoma ) 细胞株表面,预示这些PD-1+细胞将进入细胞凋亡阶段.PD-1 抑制性信号活化后与其受体 PD-L1 结合时,将抑制其细胞的功能.PD-1 只表达在活化的 T、B 细胞和 myeloid 细胞表面[54],而不表达在静止的淋巴细胞表面,最重要的是,PD-1 选择性增强表达在衰竭的抗病毒特异性的 CD8+T 细胞表面[48,55].在病毒感染发生后,在多种淋巴细胞表面检测到增强表达的 PD-1,特别是在 CD8+T 细胞中,表示这些 PD-1+的 CD8+T 细胞迟早会降低甚至丧失其功能,包括降低活化与增生,降低细胞因子如 IFN-γ 的产生和特异性 CTLs 功能,不能杀灭被病毒感染的细胞,结果导致病毒感染的进一步发展与恶化.
故此,PD-1 有可能显著增强 CD8+T 细胞的功能,选择性地阻断 PD-1 抑制性信号通路迅速成为国外免疫治疗学家青睐的治疗手段.在 HIV/AIDS 模型中,在体外采用抗 PD-1 单克隆抗体作用的 CD8+T 细胞能增强其功能,比如产生 IFN-γ、穿孔素( Per-forin,PEP) 、颗粒酶 B ( Granzyme B,GZMB) ,以及CD107a ( Lysosomal-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 1,LAMP-1 溶酶体相关膜蛋白质 1) 等,HIV 的体内实验则受到种种限制.在我们的 LP-BM5 病毒感染敏感 B6 小鼠模型中,病毒感染的第3 周至第8 周发现PD-1 在许多淋巴细胞表面高度表达,特别是在 CD4和 CD8+T 细胞表面非常显著的成倍增加[30].
在一些动物和人类慢病毒感染模型中,阻断PD-1 能够增强抗病毒特异性 CD8+T 细胞的功能[55].例如在慢病毒 LCMV 感染的模型中,用阻断PD-1 通路的抗 PD-1 单克隆抗体治疗,或抗 PD-L1抗体体内阻断 PD-1 与 PD-L1 通道,能够显著增强抗 LCMV 病毒特异性的 CD8+T 细胞功能,并显著降低各器官中 LCMV 的病毒滴度[48].在对 HIV/AIDS 的研究中,文献报道结果表明解除 Treg 细胞或阻断 PD-1 抑制性信号能够增强抗 HIV 病毒特异性的 CD8+T 细胞功能[56].采用以上观察结果运用到我们的鼠免疫缺陷模型中来,在 LP-BM5 感染早期,Treg 细胞大量扩增,各种淋巴细胞表面 PD-1 抑制性信号大量增加,导致 CD8+T 细胞功能受到严重抑制.如果在感染的早期删选掉 Treg 免疫抑制细胞,选择性阻断 PD-1 抑制性信号在 CD8+T 细胞中的表达,能挽救 CD8+T 细胞的功能从而可能治疗鼠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最后,让我们阐述 LP-BM5 逆转录病毒导致的鼠获得性免疫综合征 ( MAIDS) 疾病发展与宿主抗病毒特异性 CD8+T 细胞的平行关系.如前所述,由于无法产生抗病毒保护性的 CD8+T 细胞反应,LP-BM5 病毒在敏感型 B6 小鼠中导致 MAIDS 和晚期非柯杰金氏 B 细胞淋巴瘤.B6-1710 和 B6-1153细胞株是 CD8+T 细胞杀伤最强和最有代表性的两种细胞株,均为 LP-BM5 逆转录病毒阳性[35,36].格林实验室早期发表的论文表明,用 B6-1710 肿瘤细胞株免疫 B6 小鼠第 10 ~14 天后,可检测到抗该肿瘤细胞特异性的 CD8+T 细胞功能[35,36].最为关键的是,我们的最新研究结果 ( 尚未发表结果) 表明,在 LP-BM5 病毒感染,或采用 B6-1710 肿瘤细胞免疫的 B6 小鼠,早期 ( 如第 10 天) 皆能产生同样强度的抗 LP-BM5 病毒相关肿瘤细胞的 CD8+T 细胞CTLs 的功能.同时,CD8+T 细胞经纯化后,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技术 ( ELISPOT) 也检测到很强的抗肿瘤特异性 IFN- 的产生.
该结果显著表明,LP-BM5 病毒感染的细胞与其相关肿瘤细胞之间具有共同抗原,才会产生同样强烈的 CD8+T 细胞杀灭肿瘤特异性靶细胞的功能,包括特异性 CD8+T 细胞产生 IFN- 和 CTLs 功能,这些早期能够检测到的 CD8+T 细胞的功能,如果能尽早得到巩固和加强,将能控制甚至清除 LP-BM5 病毒感染.正如我们推测,在 LP-BM5 病毒感染发生的早期,能够被检测到的抗病毒特异性的CD8+T 细胞的功能,通过阻断机体的免疫抑制渠道( Treg 细胞大量扩增和 PD-1 的高度表达) ,提高了这些 CD8+T 细胞功能,可以达到控制和治疗逆转录病毒感染导致 MAIDS 的发生和发展.
我们发表的论文中详细介绍,通过剔除 FoxP3+CD4+Treg 细胞并同时阻断 PD-1 在 CD8+T 细胞表达的联合免疫治疗,能够彻底治疗鼠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30],而且我们认为联合免疫治疗控制MAIDS 关键机制是通过提高抗病毒特异性 CD8+T细胞的功能,阻止病毒感染的继续发生和进一步发展.
6 、剔除 CD4+Treg 细胞同时阻断 PD-1 在CD8+T 细胞的表达的联合免疫治疗小鼠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MAIDS) 的重要性
我们已经发表的结果表明,通过删除掉免疫调节细胞同时阻断 PD-1 抑制性信号表达的联合治疗手段,的确能够治疗 MAIDS[30].该项研究成果将为今后开发新型的 AIDS 免疫治疗手段包括艾滋病人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并对艾滋病预防和治疗起着积极作用.
我们采用 B6. FoxP3-GFP 小鼠为供体,先天性T-细胞缺陷的 B6. TCRa- / -小鼠为受体.通过流式γγ细胞仪识别绿色荧光来选择性剔除掉 FoxP3+CD4+Treg 细 胞,按照常规的实验步骤,构 建了 FoxP3+CD4+Treg 细胞缺陷型的鼠体内模 型[30],从 B6.
FoxP3-GFP 供体 鼠脾淋巴细胞中分离出 CD4+和CD8+T 细胞注射到先天性 T 细胞 缺陷的 B6.TCRa- / -受体小鼠中,再研究其对 LP-BM5/MAIDS的敏感性.
我们的结果表明,从 CD4+T 细胞 中筛选掉FoxP3+CD4+Treg 来阻断 CD4+Treg 细胞对 CD8+T 细胞的抑制作用,单一治疗组能够显著 减轻MAIDS 的发病程度[30].随即我们迅速构建鼠体内联合免疫治疗模型,剔除 FoxP3+CD4+Treg 细胞同时选择性地阻断 CD8+T 细胞中的 PD-1 抑制性信号通路,彻底缓解这些双重免疫抑制机制对 CD8+T细胞的抑制作用,从而进一步极大限度地增强和提高抗逆转录病毒特异性的 CD8+T 细胞功能.
故此,我们采用以上的方法筛选掉 FoxP3+CD4+Treg 细胞; 按照从 B6. PD-1- / -供体鼠中分离纯化 CD8+T 细胞来选择性阻断 CD8+T 细胞中的PD-1 抑制性信号通路,收集 FoxP3-GFP-CD4+T 细胞 ( 不含 Treg 细胞) 与 PD-1- / -来源的 CD8+T 细胞,混匀后输注到 B6. TCRa- / -受体小鼠再感染 LP-BM5 逆转录病毒[30].实验结果表明,联合免疫治疗组在 LP-BM5 逆转录病毒感染后对 MAIDS 产生极强的抗性,联合免疫治疗组显著控制了 MAIDS.
B6. TCRa- / -受体分别输注了: 野生型 B6 CD4+和CD8+T 细胞; Treg 缺陷的 CD4+T 细胞和野生型的CD8+T 细胞; Treg 缺陷的 CD4+T 细胞 和阻断了PD-1 通路的 CD8+T 细胞 ( 即 PD-1- / -CD8+T 细胞) .供体细胞静脉输注到受体小鼠后 48 h,感染常规剂量的 LP-BM5 病毒.感染 10 周后采用国际通用的标准来衡量 MAIDS 疾病,结果作 t 检验.该部分的详细结果见文献[30].
以上所有实验结果强有力地证明,剔除 FoxP3+CD4+Treg 细胞并联合选择性地阻断 CD8+T 细胞中 PD-1 抑制性信号通路,能够彻底控制治疗鼠逆转录病毒感染引起的 AIDS,表明剔除 CD4+Treg 细胞并同时阻断 PD-1 在 CD8+T 细胞的表达的联合免疫治疗 MAIDS 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孙晗笑,刘 杰. HIV 感染的 DNA 疫苗和蛋白疫苗防治[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1,28 ( 5) : 193-196.
[2] 彭宗根,奏德华,腾 立,等. 丹参复合有效部位抗 HIV-1 活性的实验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8 ( 8) :711-715.
[3] 彭宗根,陈鸿珊,郭志敏,等. 牛膝多糖硫酸酯体外和体内抗艾滋病病毒的作用[J]. 药学学报,2008,47 ( 7) : 702-706.
[4] 刘宏艳,孙晗笑. CD8+T 淋巴细胞非细胞毒性抗 HIV 作用研究进展[J]. 免疫学杂志,2005,21 ( B06) : 1-3.
[5] 孙晗笑,刘 杰. HIV 感染的治疗性 DNA 疫苗[J]. 暨南大学学报 ( 医学版) ,2001,22 ( 6) : 31-35.
[6] Ohnota H,Okada Y,Ushijima H,et al. 3'-Azido-3'-deoxythymi-dine prevents induction of murine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in C57BL /10 mice infected with LP-BM5 murine leukemiaviruses,a possible animal model for antiretroviral drug screening[J].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1990,34( 4) : 605-609.
[7] 冯 鹰,符林春,何金洋,等. 从 HAART 的缺陷看中医药治疗AIDS 的前景[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05,11 ( 6) : 477-478.
[8] Latarjet R,Duplan JF. Experiments and discussion on leukamo-genesis by cell-free extracts of radiation-induced leukemia in mice[J]. Int J Radiat Biol,1962,5: 339-344.
[9] 蒋 岩. 评价艾滋病治疗药物鼠模型的研究进展[J]. 中国病毒学,1997,12 ( 1) : 1-7.
[10] Mosier DE,Yetter RA,Morse HC 3rd. Retroviral induction of a-cute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 and profound immunosuppressionin adult C57BL /6 mice[J]. J Exp Med,1985,161 ( 4 ) :766-784.
[11] Mosier DE,Yetter RA,Morse HC 3rd. Functional T lympho-cytes are required for a murine retrovirus-induced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 MAIDS) [J]. J Exp Med,1987,165 ( 6 ) :1737-1742.
[12] Yetter RA,Buller RM,Lee JS,et al. CD4+T cells are requiredfor development of a murine retrovirus-induced immunodeficiencysyndrome ( MAIDS) [J]. J Exp Med,1988,168( 2) : 623-635.
[13] Klinken SP,Fredrickson TN,Hartley JW,et al. Evolution of Bcell lineage lymphomas in mice with a retrovirus-induc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MAIDS[J]. J Immunol,1988,140( 4) :1123-1131.
[14] Hartley JW,Fredrickson TN,Yetter RA,et al. Retrovirus-in-duced murine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natural his-tory of infection and differing susceptibility of inbred mousestrains[J]. J Virol,1989,63( 3) : 1223-1231.
[15] Morse HC 3rd,Yetter RA,Via CS,et al. Functional and pheno-typic alterations in T cell subsets during the course of MAIDS,amurine retrovirus-induc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J]. J Im-munol,1989,143( 3) : 844-850.
[16] Huang M,Simard C,Jolicoeur P. Immunodeficiency and clonalgrowth of target cells induced by helper-free defective retrovirus[J]. Science,1989,246( 4937) : 1614-1617.
[17] Aziz DC,Hanna Z,Jolicoeur P. Severe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induced by a defective murine leukaemia virus[J]. Nature,1989,338( 6215) : 505-508.
[18] Cheung SC,Chattopadhyay SK,Hartley JW,et al. Aberrant ex-pression of cytokine genes in peritoneal macrophages from miceinfected with LP-BM5 MuLV,a murine model of AIDS[J]. JImmunol,1991,146( 1) : 121-127.
[19] Jolicoeur P. Murine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 MA-IDS) : an animal model to study the AIDS pathogenesis[J].Faseb J,1991,5( 10) : 2398-2405.
[20] Morse HC 3rd,Chattopadhyay SK,Makino M,et al. Retrovirus-induced immunodeficiency in the mouse: MAIDS as a model forAIDS[J]. AIDS,1992,6( 7) : 607-621.
[21] Liang B,Wang JY,Watson RR. Murine AIDS,a key to under-standing retrovirus-induced immunodeficiency[J]. Viral Immu-nol,1996,9( 4) : 225-239.
[22] Simard C,Klein SJ,Mak T,et al. Studies of the susceptibility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