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人生哲学论文

唐君毅对人生问题的认识(3)

来源:学术堂 作者:原来是喵
发布于:2016-10-13 共10293字
  1.哲理人生的散文诗
  
  唐君毅对人生问题的感悟和体验,采用散文诗的形式写作的共有三个部分:生活之肯定、心灵之发展和自我生长之途程。我们前面对他“生活之肯定”部分的文化哲学的内容作了解读,可以看出唐君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对人生价值的充分肯定。他的这些对人生价值的感悟和见解,与他的哲学理论的表述是大不一样的,采用了随笔和散文诗的语体和文体的轻松、生动而富有诗意的形式。如“说人生之智慧”“说真理”“说宁静之心境”,等等,这是随笔的语体,把深奥的道理,轻松随意地口语化地“说”出来,而不是抽象严密的逻辑结构。在句式上,多采用短句,避免了哲学论文语句的繁复。在段落的处理上,没有冗塞的长段落,而是短段落,分段灵活,很多地方像诗歌一样分行排列。这些构成了语体形式的美,给人以直观视觉随性、轻松、跳跃的美感。
  
  文体上采用了散文诗的形式,如在“说人生之智慧”里写道:
  
  人生的智慧是不待外求的,因他不离你生命之自身。智慧是心灵的光辉,映着水上的涟漪,生命是脉脉的流水。
  
  只沿着生命之流游泳,去追逐前头的浪花,你是看不见水上的涟漪的。
  
  你要见水上的涟漪,除非你能映放出心灵的光辉,在生命之流上回光映照。
  
  这是说,你当发展一个“自觉生命自身的心灵”,如是你将有人生之智慧。[1]24
  
  这就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不是哲学的说教。他把智慧比作心灵的光辉,把生命比作脉脉的流水,智慧映照着生命流程中的每一个涟漪。也就是说,在人生的每一个曲折波澜的地方,都需要智慧的光辉来映照。这把智慧形容得多么形象而富有诗意。
  
  2.“赋、比、兴”的运用
  
  我们知道,赋、比、兴是诗歌写作的常用手法,起源于《诗经》,唐君毅对赋、比、兴有过专门的研究,因此运用起来得心应手。他说,受《楚辞》抒发人文美和人格美的影响,中国文学产生了“赋”这种特殊的体裁,唐君毅认为这可能是希腊罗马人没有的。赋就是对中国传统美学看重人文美、人格美的集中体现,他认为:“如班固两都赋、张衡两京赋、左思三都赋等,都不以言情、咏物为主。这些长赋描写的对象,却是大城市的人文社会状态,而以此人文社会之美,为其所赋。此是很特别的文学。我想希腊罗马人,未必有雅典赋、罗马赋。此外,汉赋中如司马相如之上林赋,扬雄之杨赋,是赋畋猎;扬雄之甘泉赋,是赋郊祀的;王文考鲁灵光殿赋,是赋建筑之宫殿的。魏晋时代之文学,更有长笛赋、琴赋、笙赋、啸赋之赋音响,陆机文赋之赋文。此皆是将人之文化活动的美,成为文学描写的主要对象。”[2]317可见,抒写都市和自然的赋,是表现的人文美;抒写田猎、人神的赋,则是表现的人格美。赋这种铺排、渲染的手法,在唐君毅的笔下运用得十分娴熟,如“说宁静”:
  
  人类灵魂最高的幸福,是它的宁静。
  
  在宁静中,你的思想情绪,在它的自身安住。
  
  在宁静中,你的性灵生活,在默默地生息。
  
  在宁静中,你的精神,在潜移默运,继续地充实它自己。
  
  在宁静中,你的人格之各部交互渗融,凝而为一,以表现于你自己心灵之镜中,而你的心灵之镜光,能互相映射。[1]27
  
  关于“宁静”的体悟,唐君毅用了四个小段,铺排开去,从情绪、性灵、精神和人格各个方面,做了充分的发散和渲染,扩散了“宁静”的含义,加重了其表现力。
  
  唐君毅对《诗经》中的“赋、比、兴”的“比喻”手法,谈得尤为透彻。他认为诸子的哲学,都贯穿着“义”,而诸子文章在讲“义”时,又多善用“喻”的手法,来形象化地说理。他认为“方才说诸子之义属哲学,连上譬喩,则又属文学”,这就是文学譬喻手法的源起。唐君毅梳理总结了六种表义的譬喻手法:第一为“即事喩义”,如“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第二为“以喩明义”,如墨子释其不修饰文章之故,以“买椟还珠”为喩。第三为“即事成喩”,孟子最善取当前之事为喩,故常就对方事譬喩,转为己用。如孟子之与告子辩性,告子云:“性犹湍水,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以喩性无善不善。孟子即取此水为喩而曰“水无不就下”,以喩人性之无不善。第四为“遥喩引义”,其喩初与理不即相干,是为“遥喩”;以不相干之喩而逐渐衬出其义理,是为引义。庄子最善于用此譬喻。第五为“以喩破义”,多见于韩非之文,此类譬喩,不重建立一义理,而重破一义理。第六为“以喩合义”,此为《吕氏春秋》文之特色。《吕氏春秋》喜用人事作譬喩;而一譬喩配合一义理。其义理与喩,合则道理大明,分亦能达其意。[2]321-324
  
  唐君毅经常运用“比”的手法,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深入浅出地阐述人生的哲理。如:“真理总是千古常新,犹如朝朝海上涌出的初阳”“你将觉新真理,自旧真理涌现出来,犹如胰子泡上的新花纹,随胰子泡之吹大,而自旧花纹之夹缝中,涌现出来”“你可以吮吸宇宙之真理,如婴儿之吮乳,你将获得幸福”;“真理的知识,犹如生丝,当浸润在充满意味的水中时,自然条条清澈,婉转如画”“这时你再向真理招手,你将如火车开动后的客人,你愈向月台上送别的人招手,你离开他愈远了”.[1]24-26把真理比作初阳,把新旧真理的关系比作肥皂泡的花纹,如此等等,抽象的概念和道理,成为生动的形象比喻,使晦涩的理论具有了优美的诗意。
  
  二人生的拟人化
  
  书中“人生的旅行”部分,唐君毅采用了童话的寓言体形式,把人生拟人化,用讲述故事的生动形式,描述了人自出生到获得智慧的旅程。
  
  (一)人生旅程的故事
  
  人生从呱呱坠地开始,每一个人的人生旅程就开始了。人生所面对的宇宙,在宇宙的时空里经历的磨砺、苦难,以及如何与智慧相伴,获得人生的升华,唐君毅用童话故事演绎了人生旅程。
  
  1.人类与自然之母。人生的母亲是大自然,人是降生在自然的怀抱里。自然之母没有赋予人的本能,人类需要在独立的生存中获得能力。于是,自然之母离开了人生。可以说自然诞生了人类,但是自然之母又抛弃了人类,让人生在野兽出没的世界中,在充满矛盾的世界中,走出自己的前途,获取生存的本领。于是,人生离开了人间,开始了独自的旅行。
  
相关标签:人生价值观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