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人生哲学论文

人生价值经济功能的历史考察与当代特征(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原来是喵
发布于:2016-10-13 共5902字
  1、人生价值的消费功能仍然是最基本的经济功能。从人生价值的历史演变来看,人生的自我价值尤其是生存价值贯穿人类始终,而社会价值则若有若无。人生价值的起源之时,社会价值不明显,到近代则社会价值隐匿了。当今时代人生的自我价值全面展开为生存、发展和享受价值。人不但追求生存而且求发展和求享受,这就需要生存资料、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来满足人的三种需要。所谓生存资料即以为了满足人们生理需求为主要目的的消费资料,主要是指在吃、喝、住、穿上的消费,消费目的是要解决温饱问题。而发展资料是人们为了寻求更好、更高的发展而产生的消费需求,如人们为了丰富自己接受教育培训所支付的费用。享受资料是为了满足人们享受的物质供应,如高级食品、娱乐用品、精神文化用品,满足人们舒适快乐的需要。三种需要的满足是三种消费,这与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投资驱动、出口拉动减弱,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的现状正好吻合。要想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拉动经济转型升级,需要对国民展开人生自我价值的教育,这才抓住根本。我们此前的人生价值教育总是重社会价值、轻自我价值教育,讲奉献、轻索取,讲生产、轻消费,造成当前我国当下的高储蓄率,有钱也不花。自我价值无法实现,个人的生存不能得到更好保障,个人的发展得不到重视,个人的享受被放置一边,这种状况正是自我价值不够自觉的表现。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已经跨过温饱和基本小康,向全面小康迈进,个人的生存、发展、享受需要理应得到满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无论从宏观上,还是从微观上,自我价值都是必要的、紧迫的。
  
  2、人生价值的生产功能。自我价值是人生的基础价值,消费功能是人生价值的基本经济功能,而社会价值恰是为了满足自我价值而生成的,它服务于自我价值,而从属于社会价值的生产功能也是为消费功能服务的。人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在经济上也就转化为消费与生产的关系。消费是原动力,生产恰是为消费而存在。当下中国经济,一方面要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另一方面又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调整生产。不光存在内需不足的问题,而且存在生产不对路,产能过剩问题。需求侧与供给侧都存在问题,但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供给侧,故中央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以此为主推进经济改革。我们的内需表现为人生的生存需求、享受需求、发展需求三种形态,可我们的供给则不能满足需求,存在错位,故要改革。结合当前供需矛盾而进行的人生社会价值的教育,就不是要人盲目贡献社会,而要受社会主导价值系统的指引。在供给侧改革的引导下才能更好地实现社会价值。比如,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的作为正好是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引导下大胆创新,实现人生社会价值的典范,阿里巴巴马云的互联网经济也是典型范例。他们的供给正好满足了当前中国经济的需求。
  
  3、人生价值的交换功能。人生价值包括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是一对矛盾,即对立又统一。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一个满足自我,一个满足社会,显然二者不同,此即二者的对立。同时二者又是统一体,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的保障。从经济学上来讲,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就是消费与生产的关系,消费启动生产,生产满足消费。从伦理学和法学上来讲,二者的关系就是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自我价值是个体的权利,社会价值是个人的义务,权利需要义务支撑,义务也需要权利主体享用。既然二者是统一的关系,如何统一呢?生产会自动满足消费吗?义务全直接与权利重合吗?不会。统一的中介即交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表现得更具体。一个人基于生存需要的驱动,到市场上出卖劳动力换得货币,然后拿货币购买自己的生存资料,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社会价值也得以实现,二者完成了统一。这个统一中有二个交换作为中介,一个是劳动力与货币的交换,另一个是货币与生活资料的交换。当这个人生存需要得到满足后,发展需要又产生了,他就会为了接受教育而开始新一轮的参加劳动挣钱的活动,拿到货币后去交学费,发展需要满足了,社会价值实现了,中间也经历二次交换。再接着是享受需要的生成,他又会重复前面的过程,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由此来看,人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矛盾的解决需要交换,交换就是解决人生价值矛盾的中介。人生价值矛盾解决过程也就是其交换功能的生成过程。
  
  4、人生价值的分配功能。人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矛盾决定了二者在质与量上的不同。在质上,个人为社会劳动提供的是衣、食、住、行的生存资料,而目的可能是为了自己享受需要的满足,一个大学教授的劳动培育了学生满足其发展需要,但换来的工资可能用来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这种质上的错位十分正常。由于货币具有天然的通货功能,它可以把不同质的价值数量化,形成量上的可比性。这样,个体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便可进行比较了。比较的结果不外三种情况。其一,个体的自我价值小于社会价值。二者之间有一个差额,他的贡献大于索取,其余部分留给了社会或后人,这部分叫奉献。正是因为有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奉献,人类的文明才积累下来,后人有了比前人更好的文明基础。其二,自我价值等于社会价值。即二者差额等于零,贡献等于索取。这个人来世间,没有成为社会的累赘,也没有为世界留下什么,总体评价,这个人的人生价值即零价值,不少人处于这种状态。其三,自我价值大于社会价值。二者之间也有一个差额,索取大于贡献,靠社会的救济而生活,人生价值总体为负价值。这也是一种客观存在,有许多残疾人就处于这种状态,不可能自食其力,养活自己,但社会出于人道主义精神,必须保护他们的生存权。上述分析其实就暗合了人生价值的分配功能。其中个人到社会上劳动挣得工资,就是初次分配,而国家出于对贫弱者的救济即二次分配,个人贡献大于索取的差额,个人无偿留给社会就是三次分配。这三次分配形成经济的分配体系,这个体系即是人生价值的实现所促成的。
  
  参考文献:
  [1]夏尔·阿列克西·德·托克维尔。董果良译。论美国的民主(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625.
相关标签:人生价值观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