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人生哲学论文

王龙溪的人生境界学说研究(4)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10-12 共8499字
要接着分析的第三个问题是,个体反讽与其对共同体的责任、义务问题。克尔凯郭尔享受自己境界攀升之乐,却没有很好地尽到对恋人、对父亲、对家庭、对基督教会、对国家的责任,这是他的境界学说的缺陷。同样地,王龙溪的反讽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上文讲到,出世间大豪杰之境是”有无合一之境“,倘若说,在阳明那里,不管逍遥的精神生活对他有多么大的吸引力,”有“对”无“仍具有优先性,那么,在龙溪这里,他却将”无“的份量大大增加了。作为一个士大夫,龙溪不热衷于政治,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游山玩水、讲学在外,少了些对家事、国事的承担。与宋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相比,龙溪的大境界又显得有些小家子气。当然,按照余英时先生的讲法,这里面有政治环境的原因,宋儒所处的政治环境较明儒更为开放、宽松,是故宋儒比明儒更热衷于政事。但即便是这样,积极改造社会的热情,龙溪也比不上同门的王艮,王艮改造社会的影响传至颜山农再传至何心隐甚至到梁漱溟那里仍有回响,令人感叹。[21]虽都认同”万物一体“,但在龙溪那里,万物一体更多的是一种逍遥境界,而在王艮那里,他以万物一体为哲学基础,走向了社会关怀,他吸收古典儒家视民如伤、博施济众的人道主义,自觉地承担起救苦救难的责任。到了明代后期,读书人多甘做”自了汉“,写”小品文“,”无事袖手谈心性,临难一死报君王“,顾宪成批评当时的士人:”官辇毂,念头不在君父上; 官封疆,念头不在百姓上; 至于水间林下,三三两两,相与讲求性命,切磨德义,念头不在世道上。“[22]从某种意义上说,明朝的灭亡与读书人空谈心性、党社相争,不能积极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有莫大的干系。牟宗山先生对此有极其深刻的认识,他告诫我们说:”我们现在对于道德理性即须一面内在地讲,一面外在地讲。为何要外在地讲? 因为凡有客观性社会性的事皆为人间所创造,皆在人生活动范围之内。既如此,则代表价值之源的道德理性即必须要照顾到此,不能使之荒凉; 道德理性之光明必须照射到此,不能使之黑暗而成为非道德理性的。若道德理性通不出去而自限,即与道德理性之本性相违。因道德本性是无偏私的,是无远弗届的,故说:’一夫不得其所,若己推而内诸沟中。‘因此绝不能将道德理性之光限于照射个人人格,只为内在所有,而不足以言道德理性之充分实现。“[23]
  
  以上分析对我们现时代亦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科学、民主及消费水平均空前提高的现时代,人的平均化和庸俗化现象也越发明显,掌握足够多的知识或实用技能,获得足够多的权利,拥有足够高的消费能力成为许多人的追求,他们对做一个”圣洁之人“毫无兴趣。鲍曼说:”一个人通过对未实现的痛苦感觉、经由对自己的流行的弊病的不满,认识到道德。道德自我是 经 常 怀 疑 自 己 是 否 还 足 够 道 德 的 一 种 自我。“[24]对照这句话,我们发现,现时代的很多人已经没有了道德成长的冲动,失去了不断地自我否定的勇气。从反讽概念来解读王龙溪的人生境界学说,可以刺激我们思考: 我们对自己道德成长的义务。同时,王龙溪的人生境界学说的局限性也启发我们: 个体的解放、自由、创造不能仅仅停留在主观的领域,它需要在客观领域里实现,而其实现又需要共同体提供的经济基础及教育、安全和休闲的机会,因此,个体应为共同体的团结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正如罗蒂所说的,要积极地”筑就我们的国家“.
  
  注 释
  
  [1][丹]克尔凯郭尔: 《论反讽概念: 以苏格拉底为主线》,汤晨曦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年版,论题10、11、15.
  [2]陈来: 《有无之境: 王阳明哲学的精神》,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13 页。
  [3][4][23]牟宗三: 《人文讲习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117 页、第 130 页、第101-102 页。
  [5][7][9][10][11][13][14][15][18][19]王几: 《王龙溪全集》,台北华文书局 1970 年版,第 389、164-165、397-380、498、820、397、1184、279-280、123-124、1206 页。
  [6][8][日]沟口雄三: 《中国前近代思想的演变》,索介然译,中华书局 1997 年版,第 159、165页。
  [12][16]王阳明: 《传习录》,张怀承注 译,岳 麓 书 社2004 年版,第 286-287、342 页。
  [17]方祖猷: 《王几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438 页。
  [20]牟宗三: 《圆善论》,吉林出版集团 2010 年版,第251 页。
  [21]梁漱溟: 《我生有涯愿无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36 页。
  [22]《明儒学案》卷五十八《东林学案一》,见《黄宗羲全集》( 第八册) ,沈善洪主编,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2 年版,第 731 页。
  [14][英]齐格蒙特·鲍曼: 《后现代伦理学》,张成岗译,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94 页。
相关标签:哲学与人生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