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图书档案学论文 > 图书馆学论文

服装类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中微信的引入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8-04 共5695字
摘要

  融合、创新、发展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移动互联也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重要支撑,微生活、微交流、微服务、微支付更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变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们的生活节奏、生活习惯。作为高校信息资源建设的核心部门图书馆同样也受到了新技术、新机制、新常态的挑战,信息资源服务移动化、个性化、微观化、自助化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纺织服装类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同样面临着如此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由于纺织服装类信息资源来源广泛,收集、整理很难由某一个高校图书馆全面完成,因此需要纺织服装类高校图书馆进行协同服务,并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手段、方式、方法。微信的出现,特别是微信服务号的推出,为图书馆开展信息资源微服务特别是协同服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尤其是对纺织服装类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资源协同服务带来了全新的服务模式,有效解决了各纺织服装类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参差不齐的现状,有效促进了服务时效性的提高。

  1 纺织服装类高校信息资源协同服务的现状分析

  纺织服装类信息资源的建设主要集中在原纺织部隶属的中国纺织大学(现更名为东华大学)、天津纺织工学院(现更名为天津工业大学)、苏州丝绸工学院(合并入苏州大学)、西北纺织工学院(现更名为西安工程科技学院)、浙江丝绸工学院(现更名为浙江理工大学)、北京服装学院、郑州纺织工学院(现更名为中原工学院)、武汉纺织工学院(现更名为武汉纺织大学)、南通工学院(现合并入南通大学)等八所高校的图书馆。由于各纺织服装类高校主管部门的先后改变或进行合并或是进行改名,目前只有东华大学保留部属高校(教育部)的身份,北京服装学院没有改名和武汉纺织大学从名称上保留纺织称谓。尽管这八所高校已经不属于一个部门管理,但在长期的交流与合作过程中,已经达成了众多共同发展与合作的机制,在纺织服装类高校图书馆中就一直保留着全国纺织服装高等院校图书馆情报工作委员会,负责相关信息资源的组织、建设与协调。尽管如此,纺织服装类高校信息资源协同服务的现状还不是非常令人满意,主要现状表现如下:

  1.1 提出了很好的愿景,但资源建设各自为阵居多

  东华大学图书馆的刘建平和陈惠兰[1]在《高校图书馆纺织服装学科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研究》一文中提出纺织服装类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文章提出:要根据各成员馆的特点与能力购置文献资源,然后通过共建共享,实现优势资源互补,以此满足纺织服装学科资源丰富性与完整性需求,最终共建纺织服装特色数据库,整合各馆的馆藏资源。而目前的现实是各自为阵的居多,没有真正形成合力。如武汉纺织大学图书馆建有《服装图文影像数据库》和《纺织服装专题图书库》,北京服装学院图书馆建有《基于网络的艺术图片数据库》,天津工业大学图书馆建有《服装信息平台数据库》和《馆藏时装图库》等。[2]这些数据库基本上都是利用本馆特色资源进行开发建设的,资源建全性不高,且重复建设率高,并受检索平台和相应技术的影响,易于共享度也不高,没能真正发挥建设的既定目标。

  1.2 协同方式很多,主流协同方式相对滞后

  从参考咨询服务到信息咨询服务,是图书馆开展信息资源服务两个不同的阶段,前者主要是手工服务,后者主要是依靠数据库、网络资源等开展服务工作。在纺织服装类高校图书馆间开展信息资源服务也先后经历了原版进口图书、期刊的影印协同,手工文献传递协同,电子文献传递协同,同时由邮件咨询协同到电话咨询协同,再到传真、EMAIL、QQ、微博、咨询平台、授权访问等形式协同。这些协同的变化都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移动互联等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改变的,特别是移动互联已经深深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尤其是以微信为代表的微平台服务将成为纺织服装信息资源服务的重要工具,但目前在纺织服装类高校图书馆中大部分还没有利用这类微平台开展信息咨询工作。武汉纺织大学图书馆就还没有开展微信信息服务工作。所以纺织服装类高校图书馆开展相应信息服务的手段和工具相对滞后,常常处于被动要求利用新手段服务的时间比较长,利用新工具开展协同服务的滞后时间可能更长。

  1.3 资源建设投入参差不齐,人员配备有待改善

  原来的八所部属纺织服装类高校,除东华大学留在部属高校中外,其它高校受地方财政和政策的影响或是受合并的影响,图书馆的投入差别大,对纺织服装学科信息资源建设的投入差别就更大。如天津纺织工学院变成了天津工业大学后,纺织服装学科不再是一家独大的优势学科,图书馆在资源建设时,受资金的限制,纺织服装学科的信息资源建设只能是作为主干学科之一进行建设,其纺织服装信息资源的建全率就会极大地下降。在武汉纺织大学也是如此,学校虽然叫纺织大学,纺织服装学科也仅仅只是学校优势学科之一,其它一些交叉学科和相关学科做相应的支撑,但也已经不是学校的独家优势学科了,学校已经成为综合性的大学,再加上投入经费的限制,较以前的纺织服装信息资源建全率也有所下降,至少在复本率和相关电子资源所占比率都有下降的趋势。另外,高校图书馆的人员配置问题一直是图书馆的诟病。虽然近年来由于高校进人的门槛不断提升,新进人员的水平有所提升,但与图书馆的发展水平与速度相比,人员结构还是有很大的偏差,也是导致新服务手段或工具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2 微信服务号引入纺织服装类高校信息资源协同服务的优势分析

  摇一摇、扫一扫,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口头禅和生活习惯,这就是微信的魅力所在。微信,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倡导极致简洁、迅捷沟通,使沟通更加方便,无论你在那里,只要有手机、移动终端、电脑,你就会享受到微信带来的强大功效。滕胜娟[3]在《高校图书馆全民阅读微环境构造探讨》一文中提出:微信平台的出现,为高校图书馆开展微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天地。那么,微信服务号引入纺织服装类高校信息资源协同服务的优势何在呢?

  2.1 微信服务号功能带来的优势

  微信服务号自 2013 年推出以来,受到了各行各业的欢迎,并迅速在众多领域中得到推广和应用。其原因是微信服务号的功能逐渐强大,将所有微功能发挥的淋漓尽致。目前,微信服务号的主要功能有:普通服务号可以将消息直接显示在好友对话列表中、每月可以群发 4条消息、基本消息接收 / 回复接口、聊天界面底部自定义菜单;在普通服务号的基础上,订阅服务号还增加了语音识别、上传下载多媒体文件、客服、生成带参数二维码、获取用户地理位置、获取用户基本信息、获取关注者列表、分组管理、OAuth2.0 网页制授权等九大高级接口以及微网站开发、wifi 自动互联、申请开通微信支付等强大功能。九大高级接口可以让微信服务号更好地为用户服务和方便用户操作。

  同时通过申请开通微支付,可以开设微信小店、实现智能硬件接口、账号体系、App 应用一体化,使微信成为“连接一切”的载体。微信服务号特别是认证服务号的功能正好满足信息资源协同的所有要求,可以实现统一平台的交互性服务和咨询费用的支付与管理。因此,微信服务号引入纺织服装类高校信息资源协同服务的优势非常明显,功能性和实用性兼备。

  2.2 微信群体大众化带来的优势

  微信已成长为国内最大的超级 App,全球拥有超 11 亿的用户,月活跃用户接近 5 亿。在2014 年大年夜的全国微信抢红包大战、微信压岁钱红包等活动中,差不多是全民皆在摇一摇,这一现象更好地说明了普通微信用户的大众化。而微信公众号是微信商业化的其中一环,作为“连接”商家和用户的桥梁,其战略意义重大。微信公众号已经推出两年多,截止到目前总数量已经接近千万,并以每天 1.5 万的规模增长。

  尽管微信公众号热度不减,普通微信用户众多,但我们要精细化运营方能赢在起跑线上。因此,微信服务号引入纺织服装类高校信息资源协同服务,有众多普通微信用户作为强大支撑,只要我们精心布局,让读者真正感受到微信服务的便捷,就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微信交流平台带来的优势

  微信不仅可以一对一的进行沟通,还可以通过建立工作群的方式实现群交流与沟通并能辅以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等多种方式进行商讨,并且参与人员只要有手机或移动终端,就可以随时解决各类问题。在具体工作中,读者通过微信服务号提出问题后,纺织服装类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将问题在交流群中发布,对应问题的学科馆员开始工作,如有困难,在交流群中讨论,然后各馆对应学科馆员开始补充有无,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信息资源咨询工作并通过微信服务号反馈给读者。在整个服务流程中,新读者扫一扫加关注,然后在线提问,结果以消息形式收到,而对于老读者就好像只发了一条消息,困难就解决了。就这么任性,微信交流平可以大大节约读者的时间。因此,微信服务号引入纺织服装类高校信息资源协同服务的优势突出,达到沟通无极限,一个消息随时随地解决问题或困难。

  3 构建纺织服装类高校信息资源微信协同服务体系的要求

  目前,微信可以在 iOS、Android、Symbian、Windows Phone、BlackBerry 等手机平台以及网页版微信平台上使用,并提供有多种语言界面。对纺织服装信息资源需求者(读者)来说,只需要使用任何能上网的设备均可使用微信解决自己对信息资源需求的问题或难题。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纺织服装信息资源需求者(读者)们看似一条简单的需求信息,但对众多相关图书馆和相应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以及技术团队等来说,是一个协同创新的过程。只有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才能使反馈的信息及时快捷地到达需求者的微信账号中。为了达到迅速沟通、快速反馈的机制,我们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强化。

  3.1 微信协同信息资源分类要求更细化、更具针对性

  细微化的信息服务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提供更加精细的信息资源。因此,在参与协同服务的纺织服装类高校图书馆在其纺织服装信息资源的建设、挖掘、加工、整理过程中,要坚持统一的分类标准、统一的管理方式、统一的服务流程,使每个图书馆都能比较直观的明确各自收藏相应信息资源的优势所在、不足之处。只有这样,每个图书馆的学科馆员才能在最短时间内找到需求者的信息资源所在和向那个或那几个协同图书馆的学科馆员进行相关信息资源的索取,从而减少讨论,重复发送请求的次数,确保用时最少、环节最少,读者满意率最高。另外,在纺织服装信息资源建设中还要强化针对性建设,特别是强化本校服务对象的针对性信息资源建设,以保证重要服务对象和协同服务对象的协调一致,更好地突出收藏特色。

  3.2 微信协同服务团队要求更专业化、专家化

  现在的信息服务已经不是传统意义的参考咨询服务,对学科馆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素养、计算机水平、外语水平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具体来说,纺织服装类高校图书馆的纺织服装学科馆员既要能撑握纺织服装学科的发展史,还要能洞察纺织服装学科的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具备良好的信息检索和驾驭信息的能力,撰写相应的发展报告和综述。只有这样,针对信息倍增的信息浪潮,在纺织服装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的学科馆员才能在信息的海洋中真正成为领航者,也才能写出准确、及时的信息咨询报告,也才能把微信服务号每个月的 4 条免费群发消息用到极致,读者认可度也才有可能节节攀升。因此,微信服务环境下、纺织服装类高校的学科馆员要更加专业化并具备专家化服务素质,方能不断提升读者满意度,也才能在信息资源协同服务过程展现其个人魅力,成为学校发展的名片。

  3.3 微信协同技术团队要求更精湛、更高效

  微信服务看似是利用微信提供的平台进行服务。如果简单的如此看问题,那么在进行纺织服装信息资源协同服务时就会陷入很多困境,而无法有效推广和提供微信信息资源服务。要开展好微信服务,我们必须要用好自定义菜单和九大高级接口以及 Weixin JS 等其它接口,使微信服务号的访问界面更加友好,互动性更强,功能更多,支付更安全,微网站内涵更丰富、更有特色。与此同时,还要使微信服务号的后台管理更合理、更专业、更简单,方便学科馆员的工作。另外,微信的服务还离不开各图书馆的网络环境建设和访问安全建设等多个方面。如微信新增 wifi 功能,读者在图书馆或学校的任何角落就可以通过微信服务号免费登录图书馆的网络,访问其信息资源和利用微信服务号公众平台进行信息咨询活动。这些都要有安全技术进行控制。因此说,在微信服务环境下,对纺织服装类高校信息资源建设的技术团队来说,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要求有更加精湛的技术和更高效的处理技术问题的能力,确保访问正常、安全高效。

  3.4 微信协同服务环境要求更高、更细微化

  在微信环境下,要进行纺织服装信息资源协同服务,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协同环境。这个环境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人文环境、虚拟环境和实体环境三部分。就人文环境而言,在微观环境下,我们强调的是要加强小微文化建设。因为在跨学校组成的微信协同服务团队,是一个全新形式下的小团队,不谋其面,而同其事。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人文环境创建尤其重要,事关协同的效率、效果。而对于虚拟环境来说主要体现在时空和服务平台的融合方面,读者与协同学科馆员之间、各校协同学科馆员之间以及协同技术人员之间等的交流与工作状态都是“虚拟”的,而进行纺织服装信息资源协同服务是实实在在。正是由于这些“虚拟”环境的特殊性,对其创造的要求就显得更高,否则就会影响协同的进程。就实体环境而言就很好理解了,那就是各纺织服装类高校图书馆为了开展相应的纺织服装信息资源协同服务而进行的相应配套环境建设,包括电脑、扫描仪、传真机、网终环境、电话等最基本的服务设施配备。因此,从总体上来说,在纺织服装类高校开展信息资源微信协同服务的环境要求比其它类型的信息资源服务的要求更高、更细微化,方方面面都要考虑清楚,否则协同的效率、效果就会打折扣,达不到协同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 建平,陈惠 兰。高 校图书 馆纺织 服装 学科 信息 资源共建共享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11):80-82.

  [2]滕胜娟 . 服 装学科信 息资 源数字 化 建 设 研究 [J].服饰导刊,2013(4):87.

  [3]滕胜娟。高校图书馆全民阅读微环境构造探讨[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5(1):67.

  [4]易 伟。微 信公众 平台 服务 号开发:揭 密九 大高 级接口[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3.

  [5]史上首 份揭 秘微 信公众 号用户 行为 习惯 研究 报告[N].时代周报,2015-02-11(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