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图书档案学论文 > 文献计量学论文

关于竞争情报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1-17 共3534字

  2.2.2 SPSS 聚类结果分析

  由图 1 可以看出, 对于大部分关键词的小范围聚类,SPSS 的分析结果基本符合前文的分类, 部分与专业人员素质与能力或信息技术设施有关的关键词分散于“企业外部环境”及“发现和满足情报需求”等关键词中。 如“数据挖掘”“大数据”“数据仓库”等,虽然从语义上隶属于 “专业人员素质与能力”“企业外部环境”与“信息技术设施”3 个不同分类,但在具体的文献分析中, 这 3 个关键词的共现情况相对常见,因此会被软件聚为同类。类似的还有“竞争环境”“竞争策略”“竞争对手”“竞争优势”“动态竞争” 等;“情报分析”“微博客”“分析方法”等。

  2.3 基于关键词的竞争情报关键影响因素统计分析

  基于对图 1 的分析, 对原分类进行了一些微调,得出关键影响因素在文献中出现的频率如表 2 所示。

  2.4 关键词的竞争情报关键影响因素统计结果

  由表 2 可以看出,在被统计的文献中,提到最多的 5 个影响因素为:专业人员素质与能力、企业规模与内部结构、信息技术设施、企业外部环境、发现与满足情报需求。其在所有关键词中出现频次均为 100 次以上。 说明这 5 项影响因素是比较关键的。 其中发现与满足情报需求和专业人员素质与能力 2 项因素的统计频次远远超过其他 3 项,达到 900 次以上。

  3 解读式内容分析和关键词聚类分析的结果比较

  3.1 不同分析结果中共同因素的比较

  表 1 与表 2 同样筛选出的比较关键的因素为:专业人员素质与能力、信息技术设施及发现与满足情报需求。 这说明以上 3 个影响因素的确非常关键。

  3.2 不同分析结果中差异因素的比较

  3.2.1 企 业 文 化 与 企业内部支持

  企 业 文 化 与 企 业内部支持 2 项因素是国内外学者非常重视的,但在文献统计分析中所占比例却非常低。

  这是由于被统计的文献都是以竞争情报为主题的学术论文。 如果为了更好地开展竞争情报工作,而让相关工作人员或研究者去研究如何使企业文化更友好,无疑是一种本末倒置、 收效甚微的行为。 另一方面,企业文化本来就是一个很宽泛的、 影响深远的课题,如果在这个课题上深入研究下去,那么文章的主题显然就不会是竞争情报。 同样,“企业内部支持”也不会在以竞争情报为主题的学术论文中有比较高频率的出现。

  3.2.2 企 业 外 部 环 境因素

  在 关 键 词 词 频 统计中,企业外部环境因素的出现频次达到 125次, 但这个因素在表 1统计的 13 位研究者中支持率并不突出。

  在属于企业外部环境因素的关键词中, 除竞争对手、竞争环境以外,网络环境、大数据等类似时代背景的描述性关键词占到一半以上。 根据 CNKI 的指数统计,对于网络环境、知识经济时代这样的关键词, 其在国内学术关注度大约是在 2005 至 2010 年间呈上升趋势并达到一定高度的。 在被统计的文献中, 包含网络、 大数据等关键词的文献多发表于2006 年以后。 在表 1 中提到企业外部环境因素的 6位学者中,有 4 位是国内学者,占全部国内学者中的2/3. 这也说明在这样的环境背景影响下,国内学者针对我国实际情况, 对竞争情报的关键影响因素也做出了相应判断。

  4 总结与讨论

  4.1 总结

  竞争情报的关键影响因素有企业文化、 企业内部支持、 专业人员素质与能力、 企业规模与内部结构、信息技术设施及发现与满足情报需求 6 个。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全面到来,企业外部环境因素也应受到国内竞争情报工作者们足够的重视。

  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首先, 本文使用的共词分析方法中所统计的文献仅来自于中文数据库, 因此研究结果可能仅对国内情况有较好的适用性。

  其次, 在基于关键词的竞争情报影响因素统计分析中,可以明显看出关键词频次的统计差异较大,排名第一的“发现与满足情报需求”的出现频次是同为关键因素之一的“企业规模与内部结构”的 10 倍。

  因此,在本文所列的影响因素中是否应有层级划分,如何划分, 以及划分后的统计分析结果又将具有怎样的指导意义,或许值得继续深入研究。

  最后,基于木桶效应与阈值理论,竞争情报的某个或某几个关键影响因素要“短”到什么程度会使其他因素对竞争情报的正面影响趋于零?另一方面,是否存在一个阈值, 当竞争情报的某个或某几个关键影响因素在超过一个阈值后便可无视“短板”,继续对竞争情报产生积极的作用? “短板”与“阈值”能否量化,不同影响因素的“短板”与“阈值”是否不同,以及企业对于“短板”和“阈值”因素的投入又应该如何取舍? 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陈峰 . 竞争情报理论方法与应用案例[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4:20-22.

  [2] 陈晓梅 . 竞争情报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与应用[D].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3.

  [3] 徐宏宇 ,张左之。 中国企业竞争情报实施现状调查分析[J].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2):82-86.

  [4] Allen B,窦平安。 图书情报学研究中的内容分析法[J]. 国外情报科学,1993,11(1):27-30.

  [5] 邱均平,邹菲。 关于内容分析法的研究 [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30(150):14-19.

  [6] 杰里·P·米勒。 企业情报智囊团成员。 新千年情报 :数字时代理解与实施竞争情报[M]. 刘敏,卢平,张东,等,译。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32-33.

  [7] 陈峰,梁战平。 竞争情报与战略管理 [M].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2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