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图书档案学论文 > 图书馆管理论文

上海高校图书馆馆员培养问题的原因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7-16 共408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大学图书馆馆员培养模式探析
  【第一章】高校图书馆馆员教育形式研究绪论
  【第二章】高校图书馆馆员相关基础理论
  【3.1 - 3.3】上海高校图书馆馆员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3.4】上海高校图书馆馆员培养问题的原因分析
  【4.1】大学院校图书馆馆员培养的基本思路
  【4.2】建立与完善高校图书馆馆员培养模式的具体对策
  【结论/参考文献】高校图书馆馆员服务水平提升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3.4 上海高校图书馆馆员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4.1 培养理念存在偏差。

  上海高校图书馆馆员培养理念中往往存在着很多守旧的思维,片面的追求某一方面的成果,而忽视了馆员培养过程中综合性发展,目前单方面的畸形发展,已越来越明显,对于馆员的培养显然是不利的。

  3.4.1.1 重视理论培养轻视实践培养。

  如图 3-4-1 所示,73%被调查者认为所在高校图书馆在整个馆员培养过程中,设置的培养内容基本都是理论为主,对馆员培养主要采取灌输理论性知识,但是却很少提供实践的机会,以至于大部分馆员在目前所从事的岗位上难以很快地学以致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是需要依靠实践来逐步认识发展的,单靠馆员本身来学习体会很难达到最佳成果。

  同时,单单的参观学习、小组讨论等形式属于实践培养的浅层次部分,显然这些还远远不够,需要给馆员提供更进一步的实践经历,加大轮岗、挂职等实践方式的机会,馆员培养方面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馆员能力才能得到快速而有效的提高。

  3.4.1.2 重视信息技术轻视图书馆本身专业。

  如图 3-4-1 所示,53%被调查者认为所在高校图书馆在整个馆员培养过程中,因信息化所带来的发展,让馆员培养整个重心主要放在了信息技术上反而忽视了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基础知识的培养。

  对于目前高校图书馆馆员,特别是年轻官员,虽然学历大部分是硕博士,但图书馆本身专业占的却很少,主要是集中信息技术、管理、教育等专业,他们本身对于信息技术有很强的操作能力,但对于图书馆方面的认知却是很浅,而因部分高校图书馆不重视图书馆学、情报学知识的普及,很多馆员又因工作不直接接触,对于图书的分类、编目等基础性知识都不是特别清楚,馆员都不了解自己本馆,那么其服务就可想而知。只有馆员真正认识了、了解了自己所工作的图书馆,才能在把自己的所长与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相结合,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全校师生。

  3.4.1.3 重视学术成果轻视图书馆本职工作。

  如图 3-4-1 所示,61%被调查者认为所在高校图书馆在其整个馆员培养过程中,衡量一个馆员的标准,往往首先考虑的是否有学术成果,在刊物上是否发表过论文,盲目的追求学术论,而不去考虑其能对实际工作是否具有真正有价值的推动,往往把学术成果作为了馆员培养成功的具体表现,目前部分高学历高职称的馆员对于图书馆核心服务工作参与能力不高,工作只能是普通借阅的岗位,造成了这些馆员对本校师生所产生的价值往往不大于一个普通馆员的工作。只有馆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再通过工作得出的学术成果,并以此能提升馆员的服务,这种学以致用的方式才是最好的,馆员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

  3.4.2 外部环境缺陷。

  高校图书馆馆员培养是一个常态化的工作,离不开本学校、学院长期的支持帮助,不仅需要资金上的帮助、制度上的倾斜,也需要图书馆在开展信息服务工作时的配合。

  3.4.2.1 学校不重视。

  信息化发展给图书馆信息服务带来高速发展,服务趋向多样性,在扩展了图书馆服务的广度同时,也带来了危机,高校师生的获取信息的选择不再局限于图书馆,图书馆在有些师生心目中位置有逐渐边缘化的倾向,也让图书馆在学校的地位也越来越得不到重视,如图 3-4-2 所示,51%被调查者切身感到图书馆在学校的重视程度低于其他同类型非教学部门。培养馆员只靠图书馆本身是远远不够的,也需要学校一定的倾斜政策,例如:改善馆员的福利待遇,提供馆员的进修机会,提高图书馆的地位等。同时加大图书馆的经费投入,提高馆员的工资福利水平,关心和改善馆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解决他们在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社保等方面的问题,才是最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近几年来,这些方面都已在不断的改善中,但如何能够提升到兄弟部门一样的地位,需要图书馆不断的加紧自身的建设,得到学校的认可。

  3.4.2.2 学院漠视。

  图书馆信息化的服务,不再局限于原来的传统借阅,不同于以往的只要窝在图书馆内就行了,现在需要图书馆馆员主动走出来,参与到学院的教学科研中来,主动地与广大师生接触,了解他们的需求,了解他们的动向。图书馆一直尝试与学院接触,但如图 3-4-2 所示,48%被调查者认为图书馆与学院合作上,不太能得到有效配合,主要是学院主观上对于图书馆认知还停留在传统意义上,对于新服务功能也不是很感兴趣,认为他们的信息服务需求完全有能力自己获取,不一定要依靠图书馆,学院的片面看法往往错失了图书馆的优质服务,只有双方合作,才能各取所需,达到双赢。与学院共建数据库、开展信息检索课程等已有不错的开始,但合作程度存于表面,这些还远远不够,具有代表性的美国大学的图书馆早已走在了我国前沿,他们的馆员早已参与学院内的教学已常态化,并且在科研中承担重要角色。

  3.4.3 培养对象参差不齐、培养力量薄弱。

  上海各个高校图书馆的馆员,由于历史等原因,图书馆长期不受学校的重视,往往是家属的集聚地,认为是养老的地方,从而造成了目前馆员整体水平参差不齐,同时馆员的服务观念普遍停留在简单的把馆藏资源提供给师生即可,图书馆阅览、借阅等日常工作现有馆员完全可以胜任,以至于长期对馆员的培养力度远远不够,近年来上海高校图书馆都致力于消除以上弊端,提升全体馆员整体素养,但所面临的实际困难也不小。

  3.4.3.1 整体馆员能力不齐、需求不齐。

  上海各高校图书馆今年来一直引进高端人才,年轻馆员的比例不断上升,准入的门槛也不断提高,这些改变带来了图书馆的良性循环,但基于图书馆总体馆员来说,目前不少的问题还需要解决,就以馆员基本信息表 1 所示,被调查者共289 人,整体的文化水平就参差不齐,其学历有专科以下的,也有博士,跨度很大,接受能力的差异性造成培养课程必然不能统一化,并且每一个馆员由于在年龄、学历、职称等方面的背景差异很大,造成其所接受培养的意愿也是不一致的,如图 3-4-3 所示,年轻馆员的继续教育的欲望最强烈,达到了整体的 85%,而具备新公共服务理念方面却最差,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以师生为本的服务意识还完全没有深入人心,只有整体的 36%.以上这些都给馆员培养带来了很大的问题,需要加大力度,分层分级的细化培养方案,才能达到每一个馆员培养的预期目标。

  3.4.3.2 培养资金不足、能力不足。

  由于培养对象的复杂性,必然需要加大投入,但核心问题--资金,一直是困扰图书馆馆员培养的一个主要问题,图书馆作为一个非营利部门,完全是由学校来提供经费支持的。如图 3-4-4 所示,馆员出国培养的比例很小,近年来的国内学习也很少,覆盖面很小,其供需比例完全不平衡,又如图 3-4-5 所示,开展的培训频率不高,质量也不稳定,不受大部分的馆员所认可,而影响这些的首要因素就是经费。同时培养馆员需要系统的规划、专业团队,但上海高校图书馆,特别是普通院校很难有能力独立把整个培养过程做到面面俱到,就如前面 3.4.2.2章节所介绍,现代高效信息化服务需要主动接触了解师生,其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把馆员培养深入到学院日常教学与科研中来,但图书馆目前自身能力得不到学院的认可,以至于馆员培养实践操作很难进一步在学院中开展下去。以上这些问题,既需要学校、学院的帮助,又需要上海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合作,更需要图书馆自身的能力支撑。

  3.4.4 培养机制存在误区。

  在目前的馆员培养模式中,上海高校图书馆馆员培养机制存在一定的误区,以至于出现培养不到位、针对性不强,针对这些现象,我们要及时矫正。

  3.4.4.1 培养对象模糊。

  如图 3-4-6 所示,63%被调查者认为所在高校图书馆在馆员培养方面主要是小部分的精英教育。图书馆内只有少数重点培养的馆员,才能够得到系统的学习机会,认为大部分图书馆岗位工作比较简单,只要能够按时做到开门关门,保证正常的借阅即可,出现了普通馆员没有必要进行系统培养的观点。

  高校图书馆馆员是一个整体,都是服务于全校师生,不管是直接与师生接触,还是间接提供服务的,其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是不可或缺的,在岗位上的每一个馆员服务质量都代表整个图书馆服务质量,这要求我们岗位上的每一个馆员都要做到最好,所以培养的对象必须是图书馆全体馆员,并且是一个终身培养的过程,而不是小部分的精英教育。图书馆作为学校的公共部门,承担了全校师生的信息服务,为了保证全体师生的公共利益,需要所有馆员除了出色的个人能力外,还应一起互相协作、共同参与,只有这样才能提供最好的服务。

  3.4.4.2 培养方向不明确。

  如图 3-4-6 所示,49%被调查者认为自己所接受的培养方向只考虑了满足于师生所提出的需求服务,这种服务模式更偏向于企业化的管理,注重追求效益。

  高校图书馆主要职能是服务于全校师生,尽可能的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有效的服务到每一位师生,这些需要馆员走出图书馆,能够与师生交互,对他们的需求具有发现、分析、提供的能力,而不是仅仅是根据师生自身提出的需要什么,我们来满足什么,应以师生为出发点,具有主动地服务意识,全心全意维护全校师生的利益,可见馆员必须具有提供以上服务的专业能力,但现有的培养模式还远远不够。

  3.4.4.3 评价机制淡化。

  如图 3-4-6 所示,57%被调查认为所在高校图书馆对设立馆员培养评价机制的重视程度不够。上海高校图书馆对于馆员培养一味注重馆员的培养过程,却忽视衡量培养措施的有效性分析,不重视馆员通过以上培养后能否达到所预期目标,缺少有价值的理性评估。馆员培养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指标,每年必须完成的一个任务,而是一个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图书馆是否能跟上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学校在不同发展时期,其教学科研方向也在变化,师生信息服务的需求也有所不同,馆员培养模式必然需要随着师生需求的发展进行变更,那么如何得到有效的认可,就需要有量化的评价指标、完善的评价机制,没有达到培养的预期目标就要重新制定培养模式。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