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普通话论文

媒体语言对普通话推广的正反作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6-01 共3124字

  媒体语言是推广普通话的有效媒介,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对大众学习普通话起到了引导作用。媒体语言主要包括报刊语言、广播电视语言、网络语言。2001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一条规定:“汉语文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1](P29)”

  第十二条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1](P29)”然而,我国媒体语言的现状不容乐观,不规范的媒体语言频频出现,影响到普通话推广工作的进程。媒体既是普通话推广的工具,又是普通话推广的对象。媒体使用不符合国家语言文字法规的语言,势必会影响普通话推广的权威性[2],从而误导受众,阻碍普通话的大力推广和健康发展。

  一、媒体语言对大力推广普通话的积极作用
  
  媒体语言是人们了解世界的窗口,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是人们生活、娱乐、学习的工具。小到婴幼儿、大到老年人,每天都离不开媒体语言,可见,媒体语言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其影响力之大不容忽视。

  规范的媒体语言有利于提高全民的语言素质,媒体也就顺理成章成为大力推广普通话的主渠道。普通话已于 1982 年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推行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这就从法律上确定了普通话是我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普通话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学习、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通用语言[3](P296).随着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对外交流的日益广泛和各民族的进一步融合,“汉语热”已经成为全世界学习语言的一种趋势,普通话也成为人们谋求自我发展的重要选择。

  (一)媒体语言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渠道
  
  随着人们对普通话认知度的提高,媒体语言对公众的示范引领责任也越来越大。“写规范汉字,说标准普通话”已成为媒体语言的基本要求,媒体语言对公众的语言习惯有积极影响,特别是对在校学习的青少年影响更大。人们在日常使用语言时会出现读音或书写错误,媒体对纠正人们的错误读音和错误书写有举足轻重的作用[4].媒体是否使用规范的媒体语言直接影响普通话的推广效果,因此,规范的媒体语言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保障。

  (二)媒体语言是新词传播的主要阵地
  
  语言是社会发展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总有一些新鲜事物出现,一些新的词语就应用而生,媒体将这些新词迅速传播开来,使之流行于社会,使用的人多了,慢慢就会进入普通话,成为新的普通话词语。2012年 7 月 15 日新版《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一些流行词语:“给力”“雷人”“宅男”“宅女”等。新词的诞生是靠约定俗成。大家共同认可,它就有生命力,媒体语言正是孕育新词的温床,也是新词传播的重要渠道。

  二、媒体语言对普通话规范的负面影响
  
  规范的媒体语言对普通话推广有积极作用,同样,媒体语言失范会对普通话的推广产生负面影响。

  (一)普通话的规范性问题层出不穷媒体语言失范主要影响到普通话的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的规范问题。在广播电视领域存在语音有失规范的现象。一些影片为了标新立异让主角讲方言,甚至春节联欢晚会频频出现东北方言的节目;有些播音员用普通话播音时,夹杂方言、外语;一些地方台播音员普通话不够标准,模仿港台腔时有出现,这样很容易误导受众的读音,以讹传讹,使规范的普通话语音受到冲击。

  在报刊杂志领域存在用词用语有失规范现象,如错别字、简称使用不当、误用标点符号、遣词造句不符合语法规范等。特别在网络语言中存在的问题更多,时髦用语、生僻新词层出不穷,出现了数字语言、字母语言、火星文、流行语、强者语、谐音简化、表情语等不规范用语,如 25184(爱我一辈子)、GG(哥哥、兄长)、版主(论坛版面管理员)(斑竹)、稀饭(喜欢)、逆天(形容强大)、马甲(用来掩饰身份的备用 ID,出自赵本山小品名言“小样,别以为你穿上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等。网络语言已经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词语构成语法,各种汉字、数字、英语或简写混杂在一起,语序不受限制,倒装句时有出现,如:“……先”,“大家报个到先”“洗个手先”,等等。随着这些不规范用语使用人数的增多,会出现混淆正误现象,影响普通话的推广效果。

  (二)正统语言的逻辑性被打破语言是约定俗成的,人们在长期使用中形成了普通话特有的语言逻辑性。然而不规范的语言现象,用一种无拘无束的形式,打破了规范语言的内部平衡性。非系统性替代了系统性,非稳定性打破了稳定性,造成了语言的支离破粹、时断时续,严重影响了语言的逻辑性[5].

  (三)普通话的思维习惯在改变语言习惯的培养过程也是思维习惯的形成过程。使用普通话思维的人,如果长期使用不规范的语言,就会对自己的语言思维习惯产生不利影响,在说话和书写中必然会出现不规范的读音和不规范的词汇及语法等错误,普通话思维习惯渐渐会被一套新的语言思维习惯取代。可见,只有坚持使用规范的普通话,自己的语言习惯才不会被外界语言环境改变和同化。

  三、规范媒体语言的措施
  
  语言学家周有光曾说,“一个国家的人民,如果语言彼此不同,那是一盘散沙,算不上一个现代国家。”文明、统一的国家都非常重视语言和文字的规范工作。

  1997 年 12 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确定了跨世纪的语言文字工作的奋斗目标:“在本世纪中叶以前,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和各项管理制度更加完善;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交际中没有方言隔阂;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显著提高;中文信息技术产品在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方面实现较高水平的优化统一。[6](P59)”一种语言的习得和规范需要良好的语言环境,这种环境不仅包括家庭、学校环境,还包括社会环境。推广普通话的工作任重道远,可从规范媒体语言入手,有以下几点措施。

  (一)国家要加强媒体语言的法制建设==无规矩不成方圆,媒体语言的规范离不开法律约束,加强媒体语言的法制建设,才能保障媒体语言的规范使用。2010 年新闻出版总署要求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2014 年 1 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广播电视节目规范使用通用语言文字,在推广普及普通话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通知要求播音员、主持人除节目特殊需要外,一律使用标准普通话。这是规范广播电视节目强有力的约束机制,更是推广普通话事业的有效保障。目前,尚未出台有关网络用语的政策,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日益突出,亟待立法。

  (二)媒体部门要增强使用规范用语的意识==媒体部门要认清大众媒体肩负着传播、宣传、示范的责任,是我国普通话推广的重要渠道。语言是一个国家的符号象征,媒体人要有民族使命感,不断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自我约束力,提高业务素质,以身作则,做推广普通话的排头兵,从而有效推进普通话推广工作。

  (三)语言工作者要重视媒体语言研究==从语言学角度来研究媒体语言,特别是网络语言,是语言学研究的新课题。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排斥者和批评者居多,收集整理的人偏少。这就需要语言工作者关注这一新课题,及时归纳、总结,并概括提炼其中的内在规律,提供一整套媒体语言的使用标准。《中国网络语言词典》等网络语言规范专著的问世,就是很好的例子,极大推进了我国网络语言规范化的进程。只有加强媒体语言研究,才能营造一个和谐的语言环境。

  参考文献
  
  [1]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教育室,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学习读本[M]. 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
  [2]钱晓玉 . 媒体语言的规范问题对于普通话推广的影响[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2,(11):25-28.
  [3]赵颖,朱建国,冯昀霞 . 普通话口语[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4]汪一丁,雷春香 . 从文化自觉视觉看网络语言对大学生的影响力[J]. 语文建设,2013,(4):45-46.
  [5]杨晓 . 网络语言对传统汉语的影响[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1):210-211.
  [6]姚喜双 . 普通话水平测试概况[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4-2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