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普通话论文

普通话在香港、澳门和新加坡的传播和发展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6-01 共8651字

  我国的推普工作源自 1956 年,至今已接近60 年,推普工作取得很大成效,普通话普及率逐年提升[1 -7],普通话不仅是全国各地区、各族人民的通用语言,也是全球华人的通用语言,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与此同时,境外华人社区的普通话①传播和推广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分析境外华人社区普通话传播的现状、得失以及背后的原因,对我们总结推普工作得失,调整或修订语言政策及语言规划等,都很有启发意义。本文选择了香港、澳门及新加坡作为研究对象,三个国家 ( 地区) 的共同特点都是以华人为主的多元语言文化社会。其中香港是 “两文三语”, “两文”指 “中文、英文”,“三语”即 “普通话、粤语和英语”,官方语言是中文和英文; 澳门是 “三文四语”, “三文”指 “中文、葡文和英文”, “四语”即 “普通话、粤语、葡语和英语”,官方语言为中文和葡文; 而新加坡政府规定英语、华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为官方语言,英语是行政语言,马来语是国语。本文拟探析普通话在上述地区( 国家) 的传播和发展情况,研究促进境外普通话发展的因素,分析得失。

  一、香港普通话使用现状
  
  香港 ( 2011 年) 总人口约 707 万,其中华人占 93. 6%,达到 662 万。百年来,香港主要流通广东话,这是英国将香港同中国内地分离的一种语言政策。尽管香港很多有识之士、团体曾推动普通话传播,但香港社会真正开始重视普通话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这三十多年,商贸界人士和中国内地的生意频密,带动了香港人的普通话学习。

  长期以来,普通话进入香港社会总是通过两条不同的途径: 一条是原先在内地习惯说普通话的人移民香港时把普通话随之带进来; 另一条是通过近十年来在香港兴起的学普通话热潮中陆陆续续学会普通话的人 “学以致用”地把普通话打入语言社会去[8].1984 年 《中英联合声明》签署之后,香港的政治走向明确,推广普通话名正言顺,逐渐掀起推普的热潮。加上后过渡期时普通话已在教育界有一席之地,社会对普通话的认识整体得到扭转和提高。1997 年香港回归以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章 “总则”第九条规定: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除使用中文外,还可使用英文,英文也是正式语文”.基本法确定了中文的正式语文地位,是香港语言规划史上的一大转折,它既符合香港大多数居民的语言文字使用现状,也是国家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必然要求和体现[9].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以来,行政长官董建华在 1997 年、1998 年、1999 年的三份施政报告和公布的 《工作进度报告》中,都明确提出 “两文三语”的语文教育政策及贯彻这一政策的具体措施。所以,目前香港的基本语言状况是“两文三语”.普通话的问题在 “两文三语”的大政策中也得到解决。回归后政府提倡普通话,并有一系列措施保证,特别是普通话科进入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普通话成为香港社会流通的语言之一,将是水到渠成、指日可待的事[10].

  回归十多年来,香港社会语言生活有了细微的变化。香港与内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交流越来越频繁,香港青少年对国民身份认同不断提升 ( 较 10 年前上升 6%) ,港人热衷学习普通话。学好用好普通话,成为广大市民的努力目标,并且自发地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会听会说普通话的人也将越来越多。可以预期,港人的普通话水平也会逐渐提高,向二级成绩迈进[11].许嘉璐在香港回归前也曾预测,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化城市,必须保持其英语的优势,粤语仍会成为香港最通行的日常语言①,普通话将会日益普及,地位上升,并将与英语、粤方言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12].我们根据香港统计局 2001 年、2006 年和2011 年连续三次的统计资料 ( 表1、表2) ,发现学界对香港语言状况的预测基本正确。【1】

  
  由表 1 可以看出,香港回归后粤语的主体地位无法撼动,近 9 成人口的惯用语言依然是粤语。

  由表2可以看出,近十年普通话和英语作为其他语言/方言,所占的比例最大,且逐年呈增长趋势。客家话、福建话所占的比例变化不大,潮州话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这也验证了学界[12 -13]关于香港未来是粤语、普通话和英语三足鼎立的语言状况的预测。【2】

  
  由图 1 可以看出,普通话和英语作为其他语言/方言,所占比例相差不多,且都呈增长趋势,都属于主流。但是 2011 年,普通话所占比例已经超过了英语。也就是说,普通话在香港发展迅猛,其速度超过了英语。按照目前正常的发展趋势,到 2016 年人口普查时,普通话所占比例估计达到50% 以上,与英语的比例差距将进一步拉大。

  二、澳门普通话使用现状
  
  澳门的居住人口约 60 万,其中华人约占97% .葡萄牙人 1553 年登陆澳门改变了其开埠之前的单语社会,此后逐渐形成了汉语和葡语等双语和多语社会。1840 年鸦片战争失败,葡语在澳门获得了官方语言的合法地位。当时实行的语言政策有三个特征: 一是在官立及政府资助的中小学中推销葡语---将葡语作为教学语言或开设葡语课程; 二是在招聘政府公职人员时,要求应聘者 “必须懂得阅读及讲葡语”; 三是要求所有招牌、海报、通告、餐馆等会所或场所都必须用葡语书写。这些语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广葡语的作用。总之,回归前澳葡政府推行的是语言霸权主义,采取 “葡语独尊”的立场,坚持葡文教育政策,仅关心少数官立葡文学校的发展,为只占澳门 4% 的葡萄牙后裔提供相对较好的教育条件和支持。对基础教育中的语言教学,特别是占澳门绝大多数私立学校中的语言教学,长期“扮演着不闻不问、不负责任的角色”[14].1987年 3 月 16 日中葡政府签署 《中葡联合声明》,该声明第二条第五款规定: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机关、立法机关和法院,除使用中文外,还可以使用葡文。”1991 年第 455 /91 号法令出台并规定: 中文在澳门具有与葡文相等之官方地位及法律效力。1993 年 3 月 3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3 号公布,自 1999 年 12 月 20 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 《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该法案第一章第九条规定: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除使用中文外,还可使用葡文,葡文也是正式语文。至此中文作为官方语言在澳门的法律地位确立。

  2001 年人口普查的结果表明,普通话在对外和对内两方面都扮演着其它汉语方言不可替代的角色。对外而言,外国人学汉语主要是学普通话,不是学习地区性的方言。普通话在双语中扮演的角色特别重要,几乎是大多数 “双语”的参与者。普通话在 “可操一种其它语言”中占据高位,比广东话高出 4 倍,原因就在于普通话实在是一种有实用价值的语言[15].【3】

  
  从表 3 可以看出,澳门居民的日常用语还是以广州话为主,但比例略有下降,由 2001 年的87. 9% 下降到 2011 年的 83. 3% .普通话作为日常用语有所提升,由 2001 年的 1. 6% 提高到 2011年的 5. 0%.福建方言和其他中国方言作为日常用语都呈下降趋势。由表 4 可以看出,澳门居民的能讲语言比例最高的还是广州话,尽管 2011 年比 2001 年下降了 4. 4 个百分点,但比例依然达到 90%.普通话作为能讲语言发生了急剧增长,由 2001 年的26. 7% 增长到 2011 年的 41. 4% .英语也由 2001年的 13. 5% 增长到 2011 年的 21. 1%.作为官方语言之一的葡萄牙语却呈下降趋势,由 2001 年的3. 0% 下降到 2011 年的 2. 4% .随着全球化的到来,澳门已经成为国际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英语的重要地位也越来越不可置疑。作为全球通用语言,英语对个人经济、前途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比起中文,澳门人更普遍认同英语在国际上占据的主要地位。而葡萄牙语在国际上的地位显然还无法与英语抗衡,尽管葡萄牙语是澳门的官方语言之一,其语言的竞争力依然不如英语[16].【4】

  
  三、新加坡的语言状况
  
  根据新加坡政府 2013 年统计数据,新加坡的面积为 704 平方千米,目前常住人口达 539. 92 万人,其中 331. 35 万人 ( 61%) 属于本国公民,其他则属永久居民或外籍劳工,有 23% 本国公民在新加坡以外地区出生,永久居民约有 53. 12 万人。2009 年,在本地居民 ( 本国公民及永久居民的总称) 中,华人占 74. 2%,马来人占 13. 4%,印度裔 ( 以泰米尔人居多) 占 9. 2%,而欧亚混血人口和其他族群 ( 包括峇峇娘惹) 则占 3. 2%.由于新加坡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种种历史原因,自 1819 年英国宣布新加坡为自由贸易港并制订和实施大规模的移民方案以后,许多国家的人们纷纷移民来到这里就业、经商、开发或创办企业。

  当时的移民大部分来自中国 ( 来自广东、福建、上海、浙江、海南等地) 、印度尼西亚、印度、巴基斯坦、锡兰 ( 现在的斯里兰卡) 、菲律宾等。

  移民带来了他们各自的种族语言,致使新加坡在19 世纪中后期就成为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如今,新加坡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东西方文化交汇的枢纽,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城市国家[17].各个种族在融入新加坡这个整体的同时也保持了自己的文化。自 1965 年建国以来,政府规定英语、华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 ( 当地称淡米尔语) 为官方语言,英语是行政语言,马来语是国语。大多数新加坡人都会讲各自的民族语言和英语两种语言[18].经过 40 多年的不懈努力,新加坡终于实现了以英语作为各民族共同语言的语言规划目标。

  由于政府认为方言影响了华语的学习,遂于1979 年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 “讲华语运动”,目的之一是要传承儒家文化。 “讲华语运动”于1979 年由时任总理的李光耀发起。“讲华语运动”旨在改变新加坡华人因各自不同的籍贯而使用不同方言这个根深蒂固的社会语言习惯,改用华语,以取代方言,让华族新加坡人有一个共同的沟通语言,促进华族新加坡人之间的沟通与了解,营造一个有利于推行双语教育政策的讲华语的环境。

  从1979 年至1981 年,“讲华语运动”的对象是华族社群[18].相比中国大陆的 “推广普通话”以及台湾的 “国语运动”,新加坡的讲华语运动更着重在口语方面。新加坡政府每年都会提出 “讲华语运动口号”,如 1979 年 “多讲华语,少说方言”,1993 年 “讲华语·受益多”,2011 年 “华文华语 多用就可以”等。【5】

  
  由表 5 可以发现,2000-2010 年 10 年间,新加坡华人家庭惯用语言为中国其他方言的,由2000 年的 30. 7% 骤降到 2010 年的 19. 2% .但家庭惯用语言为普通话的,只由 45. 1% 增加到47. 7% ,增加了 2. 5 个百分点,而家庭惯用语言为英语的,由 23. 9% 上升到 32. 6%,上升了 8. 7个百分点。可见新加坡轰轰烈烈的 “讲华语运动”的确减少了福建话、粤语、潮州话等中国其他方言作为家庭惯用语言的比例,但是绝大多数人转变为英语,并未转为华语。

  四、方言和普通话状况
  
  ( 一) 香港、澳门及新加坡语言状况的比较
  
  香港、澳门和新加坡都是中国大陆以外的华人聚集区,其中香港、澳门的华人达到总人口的90% 以上,新加坡华人达到总人口的 70% 以上;三个地区 ( 国家) 都是前殖民地,其中香港和新加坡是英国的前殖民地,澳门是葡萄牙的前殖民地。三个地区 ( 国家) 都从法律层面确定了中文的合法地位,香港、澳门在回归以后,都将中文列为官方语言之一,新加坡早在 1965 年建国初期,就将中文列为官方语言之一。三个地区 ( 国家) 都是多元文化、多元语言的代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地。

  ( 二) 方言发展的不同轨迹
  
  在香港和澳门,粤方言依然占统治地位。在香港,2001、2006 及 2011 年连续 3 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显示,其五岁及以上人口的惯用语言广州话的使用率维持在 90% 左右 ( 详见表 1) ,按照其发展趋势,如无颠覆性的语言规划政策,未来 5 ~10 年,依然会保持这种状态。

  根据澳门统计暨普查局的统计数据,2001 年澳门居民日常用语为广州话的占 87. 9%,到了2011 年, 略 有 下 降, 达 到 83. 3% ( 见 表 3 ) .2001 年澳门居民能讲语言为广州话的为 94. 4% ,到了 2011 年,虽略有下降,但依然高达 90. 0%( 见表 4) ,可以预测,在未来 10 年,澳门居民以广州话为日常用语和能讲语言的人口比例,也许会继续下降,但是粤方言作为占统治地位的语言,依然无法撼动。由此可见,在香港和澳门,粤方言的统治地位在未来 20 年都无法替代。

  在新加坡,华人祖先大多来自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在 1979 年 “讲华语运动”前,华人大多操不同的汉语方言,如粤、闽、客家等,但一直未形成某种方言一语独大的局面。自新加坡政府在 1979 年开展轰轰烈烈的 “讲华语运动”后,各种华语方言更是深受打压,使用人口逐年降低。

  新加坡五岁及以上华人居民家庭惯用语言使用中国其他方言的比例,2000 年为 30. 7%,2010 年降为 19. 2% ( 见表 5) ,按照这个发展趋势,再过 20 年,新加坡五岁及以上华人居民家庭以中国其他方言作为惯用语的,几近灭迹。从语言多样性的角度来说,这的确是一场灾难。
  
  ( 三) 普通话的发展
  
  自鸦片战争后,香港主要流通广东话,一方面与香港属于粤方言区有关,另一方面也是殖民统治者刻意将香港同中国内地割断的一种语言政策。新中国从 1956 年开始全国范围的推普工作,从 1956 年到改革开放前这段时间,普通话在香港的影响及推广十分有限,仅限于有普通话或北方方言背景的移民内部使用。普通话在香港被重视,是改革开放后,随着双边经济贸易的往来,才有了学习普通话的客观需要[8,10,12].1984 年,中英两国签署 《中英联合声明》后,香港未来的政治走向基本明确。1997 年,香港按时回归。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章 “总则”第九条规定: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除使用中文外,还可使用英文,英文也是正式语文”.这是香港的法律第一次给予中文以正确的、合法的、应有的地位。

  1998 年普通话成为香港中小学的核心课程,2000年又成为香港中学会考科目,这是语文教育政策上一个划时代的变化[19].香港推广普通话的相关研究在语言学界也是关注度最高的,如语言规划研究[8,20]、普通话教学研究[21 -22]等等。时至今日,普通话在香港的发展趋势,正如学者预测一般。2001、2006 及 2011 年五岁及以上人口以普通话为惯用语言的分别为 0. 9%、0. 9% 和 1. 4%,增幅不是很大。但是普通话作为其他语言/方言的五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为 33. 3%、39. 2% 和46. 5% ,呈稳定的增长趋势 ( 见表 1、表 2) .也就是说,改革开放后,特别是香港回归后,香港普通话的推广工作取得实效,可以预测,到 2016年人口普查时,一半以上的香港居民有使用普通话的能力。

  澳门在回归前,澳葡政府推行的是语言霸权主义,采取 “葡语独尊”的立场,坚持葡文教育政策[14,16 ,23 -24].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澳门华人开展 “中文合法化”运动,反对官方语言仅葡语一家的状态。葡萄牙殖民政府逐步改行 “双语政策”.但双语政策指的是个人双语,具有极大的欺骗性,这种双语政策实际上是以往单官方语言政策在新形势下的翻版[15,23 -24].

  1999 年 12 月 13 日,即澳门回归前 7 天,澳门政府颁发 101 /99/m 号法令,该发令第一条规定: “一、中文及葡文均为澳门正式语文。二、两种正式语文具同等尊严,且均为表达任何法律行为之有效工具。三、以上两款之规定并不妨碍每一个人选择本身语文的自由,在个人与家庭范围内使用该语文之权利,以及学习与教授该语文之权利”.自此,中文在法律层面被认定为官方语言,葡文不再是一语独尊的地位。回归前澳门教学语文政策含有不自由的成分,当时凡官立学校都硬性规定必须进行葡语教育,中文反而未必是必修课。回归后学校学习何种语文不再是政府意志,各校可以自由选择教学语言和语言教学[24].虽然大部分的中小学仍然是选择粤语作为教学语言,但不可否认的是,伴随着澳门特区政府语言政策的变化,普通话的发展比预期快得多。

  日常用语为普通话的比例,从 2001 年的 1. 6%,上升到 2011 年的 5. 0%; 普通话作为能讲语言的比例,更是从 2001 年的 26. 7%,上升到 2011 年的 41. 4% ( 见表 3、表 4) ,增速与香港相当。这也客观反映了普通话在澳门的重要性日益提升。

  可以预测,再过十年,能讲普通话的人口要超过总人口的半数。

  1824 年,新加坡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一个多世纪以来,官方语言是英语。1965 年新加坡独立之后,新加坡政府规定英语、华语、马来语、泰米尔语为官方语言,但英语是法定的行政管理、学校教学语言,享有一家独尊的特殊地位。新加坡政府在独立之后,便在全国推行双语教育,各族人民在把英语文作为第一语文来学习的同时,还需把本族语文作为第二语文来学习。对于华人来说,汉语方言不可能作为第二语文,因此,首先在全体华人中,大力推广华语[25].1979 年,由时任新加坡总理的李光耀先生发起,新加坡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 “讲华语运动”.时至今日,“讲华语运动”作为新加坡政府的一项重要的语言规划活动和语言政策的实施活动,对新加坡的华人语言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以华语为母语的人数及比例一直呈增长趋势。2010 年,新加坡五岁及以上华人居民以华语为家庭惯用语言的比例达到47. 7% ( 见表 5) ,但是这种增长是以牺牲华语各种方言为代价的,功过是非还待后人评价。

  五、普通话在境外广泛传播的原因探析
  
  ( 一) 语言政策是关键
  
  香港、澳门和新加坡,讲普通话或者华语的比例逐年提高,与政府的语言政策是密不可分的。

  香港、澳门在回归中国之时,都是在立法层面规定中文为官方语言; 新加坡在建国之初,华语就被列为官方语言之一,从 1979 年开始,更是在政府的强势推行下,实施了 “讲华语运动”的强制性语言政策,讲华语的比例逐年提升。正因为有了政府的语言政策和规划,普通话的推广工作才能迅速进行,能讲普通话的人口才能持续增长。

  可见,从地区 ( 国家) 的立法层面规定语言政策,是实施语言规划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 二) 中国综合国力强大是推手
  
  香港、澳门在回归前,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普通话就逐渐开始发展。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自 1949 年建国,到 1978 年改革开放前,我国还是一穷二白,综合实力不强。正如郭熙所言,在这个充满 “势利眼”的世界上,语言的使用也一样 “嫌贫爱富”.语言地位取决于背后的经济实力。在经济和文化这个天平上,砝码永远偏向经济那一端[18].如今,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仅次于美国) 、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和世界第一大农业国,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在过去 30 年均增长率近 10%.中国是世界最大贸易国、世界最大的出口国和世界第二大进口国。由于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普通话在境外,尤其在华人社区的影响日益增强,这也客观推动了普通话在海外的普及。新加坡学者周清海认为,中国以目前的成长速度向前迈进,对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从语言应用的角度看,新加坡华语文的发展前景全赖于中国的发展[26].

  ( 三) 汉语国际地位的提升
  
  学界对汉语国际地位的评价常常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历史最悠久的语言之一、联合国规定的 6 种工作语言之一,等等。但是汉语真正在国际上受欢迎,还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进入 21 世纪后,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得到长足的发展,孔子学院遍布世界各地。截至 2012年,已建立孔子学院 400 所,建立孔子课堂 535个,分布在 108 个国家和地区。注册学员 65. 5 万人,开办各类汉语教学班约 3. 4 万班次,举办各种文化活动约 1. 6 万场,参加人数达 948 万人次。

  共有专兼职教职员工 2 万人,其中,中方人员占30%①.汉语国际地位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或正在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27].我们对香港、澳门的研究也发现,两地持续增长的普通话人口也是以普通话作为第二语言。以普通话作为日常用语或者惯用语言的人口增长有限。

  ( 四) 华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认同是影响语言变异与变化的又一个重要的社会因素[28].香港和澳门与大陆一衣带水,同根同源的文化背景,对中华文化理所当然是高度认同。因地理近便,华人侨居东南亚的历史久远,而且相较于东南亚的土著,中华文化代表了一种更具优势的文化[29],所以新加坡的华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度也非常高。香港和澳门的华人比例都超过了 90%,新加坡的华人比例超过了 70%,因为占优势的人口存在,所以在这三个地区 ( 国家) 普通话推行得以顺利展开。

  六、普通话境外传播存在的问题
  
  普通话在香港、澳门发展前景良好,但在新加坡受政府第一官方语言政策的影响,越来越多华人的家庭惯用语言转为英语。同时,普通话的一些词汇在香港、澳门、新加坡和中国内地之间有差异。值得庆幸的是,已经有学者进行实质性的推进工作。此外,与语言相对应的文字,有繁简之分,新加坡、马来西亚和中国内地使用简体字,香港、澳门以及台湾使用繁体字。文字的差异,客观上也是汉语普通话国际传播的阻力。在全球化环境下,规范必须既要注意交流的需要,也要顾及各个区域相对的自主性[30].语言是资源,汉语是全球华人共同的宝贵资源,只有平等对话,相互沟通,求同存异,加强合作,才能充分挖掘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资源。

  七、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比较香港、澳门和新加坡的语言状况及普通话发展现状,探讨普通话在境外发展的途径及缘由,探析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其中,政府的语言政策和规划、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汉语国际地位的提升以及文化认同是促进普通话在境外华人社区发展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指出,普通话在境外华人社区的传播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词汇的差异、繁简体的差异等。但汉语普通话作为全球华人共同的宝贵财富和资源,全球华人尤其是主要华人言语社区应该联合起来,相互沟通,求同存异,共同珍惜、开发、使用和推广祖先留下的语言宝藏。
  
  参 考 文 献
  
  [1] 侯精一。 推行普通话( 国语) 的回顾与前瞻[J]. 语言文字应用,1994( 4) : 74 -78.
  [2] 郭熙。 对新时期“推普”的一些思考: 以江苏为例[J]. 南京大学学报,2001( 2) : 117 -123.
  [3] 汪平。 普通话和苏州话在苏州的消长研究[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 1) : 29 -36.
  [4] 韩清林。 语言的强势同化规律与强势语言的先进生产力作用[J]. 语言文字应用,2006( 1) : 48 -55.
  [5] 张璟玮,徐大明。 人口流动与普通话普及[J]. 语言文字应用,2008( 3) : 43 -5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