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普通语言学论文

积极语用模糊和消极语用模糊

时间:2020-02-22 来源: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 作者:李建良 本文字数:4044字
语用学论文第七篇:积极语用模糊和消极语用模糊
 
  摘要:语用模糊是交际的一种常见现象。语用模糊的产生和消除是人们依赖语境因素的认知推理过程。本文拟运用关联理论对交际中的语用模糊现象进行分析,根据交际意图最终是否顺利实现,分为消极语用模糊和积极语用模糊,前者主要源于认知及意义映射的模糊性;后者则主要是出于交际策略和语境效果的需要,交际者有意使用模糊策略、方式或手段来隐含传递交际意图,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
 
  关键词:语用模糊; 关联理论; 积极语用模糊; 消极语用模糊;
 
  Abstract:Pragmatic ambiguity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communication. The emergence and elimination of pragmatic fuzziness is a cognitive reasoning process that relies on contextual factors. This paper intends to use relevance theory to analyze pragmatic vagueness in communication. According to whether communicative intention is finally realized smoothly, it can be divided into negative pragmatic vagueness and positive pragmatic vagueness. The latter is mainly for the needs of communicative strategies and contextual effects, and communicators intentionally use vague strategies, ways or means to convey communicative intentions implicitly to achieve specific communicative purposes.
 
  随着认知语言学研究在我国的兴起,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开始引入到模糊语言学研究,但多数论文都是围绕“模糊语义”做出的探讨,对语用模糊现象的认知分析并不多见,因此本文拟从认知的角度,运用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对语用模糊现象做初步探讨。语用模糊是一种交际现象,在特定语境条件下,听话人需要形成一定的假设来理解说话人的意图,形成假设的过程就是人们推理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依赖语境的认知过程。语言学家对模糊语言的分类默认为以下五类:
 
  (1)模糊限制语;(2)非数字指示语;(3)约整数词;(4)形容词或副词比较级和最高级;(5)频率副词。
 
  以上的分类主要从语用角度对模糊语言进行划分,我们可以称之为语用模糊。语用学家在这个分类的基础上对模糊语言的分类进行了补充,提出了“语用模糊”的概念。模糊语言不仅是一个语义现象,而且还是一个语用现象。语用模糊成为话语者使用的一种交际策略。在言语交际中,话语者原本具备准确表达的能力却反而选择模糊的表达方式,以期达到某种交际需要的目的。语言学家何自然认为,语义模糊脱离于语境而存在,而语用模糊必须依赖语境来实现。研究模糊语言,要研究语用模糊,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清晰地认识语言的本质。
 
  一、语用模糊的认知语用理论依据
 
  关联理论认为语言符号的运作或言语交际是语言生成和语言理解现象的过程,符号提供某种信息方向,协助调整交际双方的互有认知环境,以便在双方的心理表征之间产生某种相似,从而实现交际目的。人们在处理信息时通常会寻求最佳关联,即寻求一种语境以平衡效果与投入之间的关系,以最小的努力来取得最大的语境效果,从而获得最相关的信息。交际从认知层面来看,是交际双方在意图和意义之间映射的互动过程。从意图到意义的投射过程中,话语作为一个传递信息载体,其所承载的信息部分,有可能大于也有可能小于发话人的预设意义,从而产生衍生意义或含意,语用模糊随之产生。
 
  从关联理论来看,受话人在理解说话人话语时,首先应假设话语与意图及语境存在关联性,然后再通过语境推理和优化关联原则对话语作相应的删除或增补等信息加工程序来达到最佳理解。这是一个选择语境和寻求最佳关联的信息处理过程,也是语用模糊与交际认知互动的过程。
 
  二、积极语用模糊和消极语用模糊
 
  Sperber和Wilson认为人们在话语生成和理解的交际过程中,总是遵循关联原则。那么,语用模糊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现象是否遵循了关联原则?
 
  语用模糊包含以下几种情况:第一,遵循关联原则,却有意使用模糊策略或模糊手段,从而导致语用模糊,这包括表面违反而实质并不排斥关联原则的语用模糊;第二,因违反关联原则而导致交际失败的语用失误(pragmatic errors)。第一种情况我们称之为积极语用模糊;第二种情况称之为消极语用模糊。由此,我们可以肯定关联原则对积极的语用模糊有着较强的解释力。
 
  1. 积极语用模糊的认知分析。
 
  积极语用模糊是交际者的一种语用策略,即交际者在特定语境中使用不确定的、模糊的或间接的话语向听话人传递某种言外之力以达到某种特定的交际效果。
 
  (1)积极语用模糊的意图关联。交际中的积极语用模糊现象是发话人为实现某种交际意图,在特定语境中采取语用模糊策略使言语与意图,间接传送其言外之意,以求得特定的交际效果。间接言语行为就是这种类型的典型代表,它们依赖于发话人的交际意图和交际策略,所以这类交际实质上是以语言形式作为载体的语用含意的认知关联交际。如:
 
  A.Would you like to go to the beach with me?
 
  B.It’s raining.
 
  在这一对话中,根据具体的语境,我们对B的会话意图和言外之意可做如下两种推断:如果B非常乐意接受A“一起去海滩”的邀请,其答语“正下雨呀”,传达的是一种对这种不利出行的糟糕天气的抱怨和由此带来的不能外出的遗憾心情;如果B对A的提议并无兴趣,不想接受邀请,但又担心直接回绝伤了A的面子,故采取了“下雨呀”这种答非所问的回答,实则传递的是婉拒的信息。
 
  下面是则幽默故事中的一番对话:
 
  甲:你家的碗挺不错的,大概是江西产的吧?
 
  乙:我家的锅比碗更好,不信你去看看。
 
  这番对话中各自的语言表层意思看似并不含糊,但如果我们结合具体的语境,就会发现原来双方都是“言非所意”。当时的具体背景是:甲在乙家吃饭时欲求乙给添饭,由于不便直说,便把饭碗作为话语主题以引起对方注意,希望乙能注意到“饭碗空了”这个事实并给予添饭。乙明白了甲的意图,但锅里煮的饭已盛完了,于是便如法炮制,同样以模糊语用策略妙答,从而使言语交际取得含蓄、礼貌和幽默的语用效果。这场交际实际上是以语用模糊作为策略的意图关联交际,语言仅仅起到一种符号作用。积极语用模糊正是巧妙地利用了交际的这一特点。
 
  (2)积极语用模糊的关联推理。Sperber和Wilson认为人类认知过程追求以最小的处理努力获取最大可能的认知效应,或说话人旨在实现最佳关联性。他们的“最大关联性”是从受话人角度提出的,投入的努力最小,但产出的效应最大。“最佳关联性”是从说话人角度提出的,它是指在说话人能力和意愿允许范围内的最大关联性。积极语用模糊在交际中的产生,正是因为交际双方运用了这种关联原则。交际双方可以通过语境的信息补缺和推理修正作用,在推理中建立起语境关联,使话语含义得到显映。如:
 
  A.Did you ever read Charles Dicken?
 
  B.I prefer non-critical realism.
 
  从表面看,B似乎没有给出问题的回答,但只要我们做适当的推理,不难发现答案。根据关联原则,我们对话语信息做了推理。推理过程如下:
 
  Charles Dicken is a novelist
 
  He is considered as a leading author of the school of critical realism.
 
  Charles Dicken stands for his works.
 
  B does not like Charles Dickens’works
 
  根据推理,我们可以得出隐含结论:
 
  B hasn’t read Charles Dickens’novels.
 
  可见,语用推理过程是寻求话语的信息处理努力与语境效果之间的最佳平衡的过程,也是追求话语与语境的最佳关联的过程。交际的效果不在于话语的多少,而在于其语境的关联度是否足够推理所需的信息处理努力。积极语用模糊在交际中的产生使交际双方的认知环境得到了较大程度的调节,语境效果得以较大程度地凸显,从而大大增加了交际的动态性和丰富性。
 
  2. 消极语用模糊的认知分析。
 
  交际存在着可变性,也就是说交际具有不可预测性。从关联理论来看,推理机制只能使交际成为可能,但却无法保证交际成功。这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消极语用模糊。
 
  (1)概念化过程中的认知模糊性。人类语言中,许多概念本身的界定是不明确的。如“现在”、“过去”和“将来”这三个概念就没有一个精确的划分点。另外,人的认知机制和思维机制本身就有其模糊性。在交际意图的语用化过程中,由于交际双方认知的差异,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消极语用模糊现象。
 
  (2)模糊映射与关联假设的失效。“语言交际的基础是交际双方共存的认知环境。”语用意义的最终获得是双方认知环境调节达到互显的结果。否则,意图与意义的映射关系就会呈模糊状态,导致交际的失败。
 
  丈夫:看,收获不少!
 
  妻子:你干这种事时,为什么不替我和孩子想想?
 
  丈夫:我想到了。不过这家商店没有女人和孩子的衣服。
 
  这是丈夫行窃归来和妻子的一段对话,妻子的“替我和孩子想想”是数落丈夫不该做这种犯法的事情,担心严峻的后果。但此时的丈夫正欣喜若狂地清理、欣赏偷盗而来的东西,他误解了妻子的话。由于缺乏必要共有知识作语境补足,妻子话语意图的投射在目的认知域中呈多重性而显模糊,关联假设和最佳关联原则无法起决定性的指导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妻子的话语表达使她的真实意图不能在丈夫那里得到正确的解读,从而导致交际失误。
 
  结语:本文运用关联理论对交际中的语用模糊现象进行了认知解析。从认知语用的视角来看,关联原则可以对语用模糊交际起指导和解释作用,但却不能保证交际的成功。根据交际意图最终是否顺利实现,语用模糊分为消极语用模糊和积极语用模糊。前者主要源于认知及意义映射的模糊性;后者则主要是出于交际策略和语境效果的需要,交际者有意使用模糊策略、方式或手段来隐含传递交际意图,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语用模糊,主要是积极语用模糊并不影响交际,而且由于其极大程度地刺激了交际双方的认知环境的调节,强化了交际的认知性和关联性。
 
  参考文献
 
  [1]林波.交际意图的语用认知新探[J].外语教学,2002(2).
  [2]文旭.语义模糊的认知分析[J].福建外语,1999(2).
  [3]吴世雄,陈维振.论语义范畴的家族相似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4).
  [4]吴世雄,陈维振.中国模糊语言学:回顾与前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1).
  [5]熊学亮.认知语用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6]徐盛桓.关联原则与优化思维[J].外国语,2002(3).
点击查看>>语用学论文(优秀范文8篇)其他文章
    李建良.语用模糊的认知解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08):40-41+76.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