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口语教学论文第四篇: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存在的心理困境及对策
摘要:在小学英语口语交际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是制约学生口语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教师运用多样化的手段和支持方法促使学生积极表达并参与各种各样的课上学习活动,但是仍旧有很多学生不愿意参与口语交际,导致口语能力发展受到不良影响,也降低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有效性。要在真正意义上改变这一局面,教师需要客观分析小学生在英语口语交际中存在的心理障碍,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和指导方案,让学生能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面貌投入口语交际活动,将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变成一种自觉行动。
关键词:小学; 英语; 口语交际; 心理障碍; 疏解方法;
心理障碍是影响小学生口语交际表达的非智力因素,但是给学生整个英语学习活动带来的消极影响却是非常突出的。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客观分析当前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存在的心理障碍问题,在此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疏解和克服方法,让学生能够切实把握口语交际目的,增强口语表达兴趣和能力。
一、小学英语口语交际中心理障碍的分析
心理因素是制约学生英语学习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又是教师在教学中容易忽视的要素。积极的心理状态能够给学生的口语学习提供动力,但是如果学生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障碍的话,则会让学生丧失兴趣和热情,给口语交际活动的正常推进带来巨大阻碍。通过对当前的英语教学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小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一是盲从心理。不少学生在口语交际当中不愿开口的原因是其他同学不愿开口说,因而学生自己也选择了追随这样的做法,同样闭口不说。学生出现盲从心理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年龄小,没有切实意识到口语交际与语言应用的价值,不能够给出自己独立性的判断。二是恐惧心理。很多学生在口语交际当中存在着过于恐惧和紧张的心理,害怕出错,也害怕受到教师的批评和其他同学的嘲笑,所以不愿意表现和表达自己。三是自卑心理。不少学生过低地评价自己,在口语交际当中缺少信心,长此以往,形成了严重的自卑心理,导致学生不愿意参与到一系列的口语交际活动中。
二、小学英语口语交际中心理障碍的疏解方法
1. 激励主动参与,消除盲从心理
在口语交际中,要让学生的英语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教师首先要积极思考与解决的就是帮助学生克服盲从心理障碍,让学生真正意识到怎样是对或是错的,不能一味地效仿他人而失去自己的判断。不过只是运用说教方法是无法获得理想效果的,更为主要的是要采取一定的策略,让所有学生都能够积极行动,主动参与到口语交际活动当中,使得他们能够产生表达的意愿,不再盲从他人。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有教师的耐心指导和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精心设计。例如,在练习句型“What is your favorite animal?My favorite animal is rabbit.”时,就是要求学生与同桌共编小对话,并进行表演。让每个学生都不得不参与其中,并且张口表达,进而逐渐消除盲从心理,保证学生的口语交际效果。
2. 降低表达要求,消除恐惧心理
对于英语这门相对复杂和难度较大的语言学习项目来说,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就应该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克服这样的心理,调整学习状态,积极主动投入到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中。为了避免学生产生恐惧紧张情绪,教师在口语指导中要尽可能地降低表达要求,而不是一味设置难度过大的任务而加剧学生的紧张。尤其是在口语交际的开端部分,教师更是要设计难度相对较小的学习任务,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先从简单表达着手,之后再过渡到复杂和高难度的语言表达当中。例如,在要求学生表达日常行为活动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从说完整的句子开始,而不是先让学生表达一段话。如I usually play football with my friends on weekends.I often do my homework after school.I always play the piano after supper.这样的简单练习会帮助学生逐步克服恐惧,走向从容,为今后更高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3. 给予表现机会,消除自卑心理
学生存在自卑心理障碍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对自己的口语表达缺少信心,过低认识自己的能力。那么,要让学生真正意义上走出自卑,就要给学生提供表现机会,让学生能够在这一过程当中认识自己的才能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进而建立信心。教师可以经常性的组织一些趣味性强的口语交际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能力和才华的机会,增强学生对自己的认可。例如,教师可以定期组织英语故事比赛、英语演讲竞赛、英语辩论赛等口语交际活动,并让学生踊跃参加积累口语交际的丰富经验,并在这些平台上展现自己,收获信心与成就感,消除自卑心理障碍。
参考文献
[1]刘万新.训练口语能力,培养初中英语核心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24):111.
[2]冯德兵.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14):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