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实验)》“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1]”的要求,筛选出本节中13个重要知识元素定为教学子目标,用①、②……?表示( 如表1)。
( 二) 理清子目标间直接关系,建立直接目标矩阵
如果对于子目标a和b而言,学习b之前,必须学习并掌握a,那么a与b之间则存在着“直接关系”,且a是b的直接子目标( 如图2所示)。1.根据表1中整理的教学子目标以及直接子目标的定义,对13个教学子目标进行直接关系分析,得出相互间的直接关系( 如表2)。
2.表2中已经理清了教学子目标间的直接关系,依此建立直接目标矩阵( 如表3,矩阵横轴表示教学子目标,纵轴表示各教学子目标的直接子目标,二者之间存在直接关系则在对应位置标注“1”,无直接关系则不标注,留为空白。)
( 三) 计算制作目标关系图,分析子目标之间的层级关系
观察表3,矩阵中第一列为空白,表示教学子目标①没有直接子目标,故将①作为第Ⅰ层目标。进一步计算将①所在的横行的“1”全部取为空白,建立剩余目标矩阵( 如表4)。
分析剩余目标矩阵( 表4) ,根据上述方法继续计算,确定第Ⅱ层目标为教学子目标②。依次计算,每计算一次得到相应剩余目标矩阵,直到整个矩阵变为空白,最后得到10个层级的子目标,所有的教学子目标构成“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节由低级至高级的教学子目标关系图( 如图3)。
( 四) 完善教学结构序列
图3中教学子目标关系图已经展示出了子目标间的直接关系,将其整理,把图中相应数字替换成具体目标内容,构建教学结构序列( 如图4)。教学序列要按着低级目标先于高级目标的原则进行[6],教师依据教学序列的顺序安排组织教学内容。
同一层级存在多个直接子目标时,教师与备课组组织研讨,依据其难易程度、知识元素间因果关系以及学生的知识储备状况、心理特征等个体差异,调整教学序列。对于此节教学结构序列而言,近地面冷热不均是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同一水平面的水平气压差异是形成热力环流的直接原因,近地面冷热不均、水平气压差异与热力环流存在因果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热力环流”时,要阐明其关系; 故需要完善教学序列,在教学序列中将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加入( 如图4) ,明确显示出教学元素间的关系,使教学序列更加清晰明了。
教师对教材结构分析的目的是能够全面准确的把握教材知识内容,深层把握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进而设计教学目标、编写教案,达成教学任务。
参 考 文 献:
[1] 教育部。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实验) [J].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戴敏利,谈国新,陆峰,等。解释结构模型在教学计划制定中的应用[J].计算机时代,2006(10)。
[3] 佘春华,冼伟铨。 ISM教材分析法及其个案研究[J].软件导刊( 教育技术) ,2010(2)。
[4] 皇甫倩,王后雄。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高中化学教材结构分析[J].化学教学,2013(3)。
[5] 吴晓楠。基于ISM分析法的高中地理教材分析[J].地理教学,2015(10) :14 - 16.
[6] 吕超,彭云。解释结构模型(ISM) 法在农业高效教材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0)。
[7] 张卫青,徐宝芳。中学地理教材分析方法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