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发达国家小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
方言世界各科学领域的创新人才,我们不难发现,他们中绝大多数都是发达国家的公民。而他们优秀的创新能力是跟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密不可分的。发达国家的小学、中学以及大学都十分重视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在小学阶段主要反映在以创新品格培养为中心的小学生品格教育体系;以创新知识传授为重点建构式教学方法;以创新能力基础建构为指向的能力训练以及以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四个方面。
3.1 以创新品格培养为基本要素的品格教育体系
发达国家小学在各个环节中都十分重视学生的创新品格培养,具体可以体现在校训直指创新品格、课内教师重视创新品格的教育以及课外活动多余创新品格培养相关这三个方面。
3.1.1 校训直指创新品格
笔者随机选取了 10 所位于新加坡、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小学,并在它们的官方网站上找到了学校的校训,如表 4 所示:
表 4 内所记录的十所小学只是一个发达国家小学的缩影。无论是像 Qihua 和William R. Buckley 小学的将“创新”与其他品质一一罗列出来,还是像 Garden和 Alta Vista 小学这样直接以创新精神为校训核心,它们都是非常重视在校训中体现“创新”这一理念。而且这些校训都会在校园内醒目的地方,例如校门、墙壁、宣传牌以及教室内注明。同时也会对小学生的家长进行宣传,让创新品质培养深入人心,融入到教师与家长教育孩子的每一个环节中。
3.1.2 营造适合创新精神培养的课内外环境
国外研究表明,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需要在课内外营造一种合适的环境。这样的环境有两个重要条件,即“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建立在这样的共识上,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小学都试图在校园内为孩子们营造一种安全和自由的心理环境。
以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 Adams 小学为例,这所小学在办学过程中有三条办学理念:第一,对文化刺激持开放态度。学校会聘请持不同的甚至是完全对立文化的教师来为学生授课。这些来自于全球各地的教师带着他们独特的兴趣爱好、习惯、生活方式以及宗教信仰来到学校给孩子们传授不同的学科。小学生们会接触各种各样的现象,整个校园环境宽容,对许多行为都具有较高的容忍度。其次,学校强调独创性和多样性教学。在校老师的授课方式必须有自己的独创性,教学形式也必须做到多样性。在这样的要求下,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的教师开发出了许多内容风格迥异的课程。同时,该校布置给学生的作业也多为开放式,并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也需要有自己的独创性。最后,学校要求所有教师都要保护好小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以及自尊心,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尽量支持、肯定、鼓励、认同、表扬学生。
3.1.3 在社团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品格
发达国家小学所开展的社团活动从内容和形式上看,都与我国小学的不同。
他们更重视在社团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品格。
在对 Adams 小学的调查中,笔者统计了学校社团的开展情况,如表 5 所示:
正如上表所示,Adams 小学开展的社团活动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为主,例如在艺术俱乐部里,小学生们 2015 年将以“蝴蝶”为主题,在二年级和三年级走廊的墙壁上创作壁画。在“JR.的技术车间”社团活动中,学生们将使用一些废旧的零件,创造性地尝试着去修复一些学校损坏的物品。而在音乐俱乐部中,学生被要求用自己喜爱的乐器创作属于自己的音乐,并会在每学期的一次的社团展示中表演。可以说,Adams 小学充分利用了校内的社团活动,试图最大化地培养小学生的创新品格基础。
3.2 以合理知识结构建设为重要内容的育人模式
在发达国家,小学教学的基础理念是建构主义。正如皮亚杰所主张的,知识的学习并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以积极地态度去建构、发现以及创造的过程。而在建构小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创新知识基础的建构是这个体系的重点。其具体反映在重视学生原有知识和教学内容以实用为基础者两个方面。
3.2.1 重视学生的个性知识
每个小学生都是生活在不同家庭环境下的个体,他们所掌握的知识都是不同的,而这就是他们的个性知识。这些知识是他们在探索实践中的体验,是通过与身边的人交流而一点点建构起来的。虽然这些知识缺乏科学理论的系统性,但是它们是有价值的以及真实的。创新的领域是多种多样的,人们不但需要在科学领域创新,还需要在文化、艺术等领域创新,这就要求创新的个体具备不同的个性知识。
在美国,小学的班级人数一般为 16 人左右。老师可以很好地兼顾每一位小学生的具体情况。这些老师不会完全按照教材来授课,而是非常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差异性,观察他们在哪个领域有特长以及对哪些知识感兴趣。具体做法一般分为三个环节:第一,教师在单元教学之前,会根据单元知识预先设计一些问题,对小学生进行摸底测试。这样的测试不是为了对学生进行评价,而是为了在课堂中跟踪观察每一位小学生;第二,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会根据前期的测试对每一位小学生的个性要求予以把握,常常会偏离教材的方向,去照顾不同学生的个性要求;第三,在发现小学生在某一方面有特长或兴趣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对他们的个性知识予以进一步的开发。
3.2.2 教材内容以实用为基础
美国小学的教材融合了化学、物理、生物、地理等知识,而这些知识大多都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教师用这样的教材教学,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求知欲,还能够结合生活对小学生们传授大量的实践性知识。
以美国小学的科学课教材为例,2005 年出版的《科学》是如今美国的主流教材之一。这本教材一共分为三个主题,分别是生命、地球以及物理。整个教材的编写与我国教材正好相反,首先向学生们介绍身边的动物、植物,这些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接着在引入地球的概念,最后才会提及物理这种大自然背后的理论知识。整个教学内容都是以实用性为导向的。
不仅如此,整本教材都带着浓郁的职业意识,在介绍完一些生物后,会独立出专门的章节介绍与这些生物所相关的职业,例如:兽医、农场主、除虫专业人员等,以向学生引入“职业”的概念。这些概念有助于学生理解他人的生活方式,发觉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并在日后的学习中一步步朝着选择的方向迈进。
3.3 以创新能力模块搭建为重点任务的能力训练
除了重视小学生个性知识以及实践知识的培养之外,发达国家的小学还十分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基础。具体可以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团队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上。
3.3.1 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能力
发达国家的小学教育里,对于学生团队能力的培养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对于团队能力的培养已经渗透于英语、文学、社会、科学、数学以及音乐和艺术等各个科目中,在这些科目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会设计一系列以小组或团队为单位的活动,然后要求小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以便让他们了解“团队角色”这个概念。通过各种各样的团队联系活动,让小学生们反思他们的角色,以帮助他们有效地提升团队互动能力。
以帕拉玛小学一节用纸片拼小狗的手工课为例。首先,教师讲学生分为 A、B、C、D 四个小组,每个小组 4 名学生。然后,教师发给每个小组一些纸片。接着,教师会让每个小组选出小组长并明确分工,保证小组内的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职责,他们有的负责在制片上绘制小狗的身体部位,有的负责裁剪,还有的负责拼接。小组长则负责协调各个环节的工作。最后,在 4 名成员齐心协力的合作之下,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从上例我们可以看出,像这样的以小组为形式的课堂教学方式能力有效地让小学生们理解团队、重视团队,把握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与职责以及锻炼与他人沟通、协调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在发达国家的小学课堂内是常见的。
3.3.2 重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在我国的小学教育里,实验课多为向学生证明教材中所学理论的真实性。在实验课的教学中,小学给予学生固定的仪器设备做相同的实验,只是为了去验证课本中所学的知识。而在发达国家则不一样。在美国,小学并不存在专门的实验课。所有的实验均安排在各学科的日常教学中,而且这些需要动手操作的实验室不具备明确目标的。小学生们被鼓励运用手上的工具去发觉课本上或课本以外的知识与经验。教师要求小学生自己设计不同的实验,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材料,得到不一样的结果。
不仅在课内,美国小学的家庭也做也多要求学生以“做”的方式呈现。一位在美国定居的华人告诉笔者,他的儿子在美国的小学读书,儿子的家庭作业 50%以上都是类似于“用纸制作一个你喜爱的房子”、“写一篇蚂蚁怎么样生活的观察报告”以及“培养一株会开花的植物”这样的要求自己去动手操作或观察的作业。
儿子的每一个作业都是一个个“小工程”,必须亲自去看、去听、去闻、去尝、去制作,不使出浑身力气是没法完成的。在这样的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中,美国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4 以创新素养提升为拓展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发达国家的小学在课内外都非常重视对小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具体主要体现于在在问题情境中教学、实行开放探究性的教学方法和分年级开展开放性课题研究这三个方面。
3.4.1 在问题情境中教学
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这一着名的观点,他鼓励广大教师将学生置于带有问题的情境之中,以更好地帮助他们探究社会和智力的问题。在美国的小学教材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在一个单元的开头会首先设置一些类似于“为什么白天看不到月亮?”、“为什么河水不向上流?”、“为什么红色气球飘起来,而黄色气球掉下去?”这样的问题,将学生们置于一个问题的情境中。
这些问题都是贴近小学生生活的。
不仅如此,在课堂上老师也会经常提出问题让学生们思考,那位儿子在美国读书的华人告诉笔者:“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有时候非常大胆,甚至有问过儿子‘你认为托马斯·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有什么局限?’这样的问题。”老师为学生们营造了一种安全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无论什么样的事物都是可以去质疑的,要勇于发现身边的问题。
3.4.2 探究性的教学方法
探究性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包含了观察、质疑、信息查询;调查实验、整合数据;用一定的工具或手段收集、解析信息;设计答案;预测、解释实验结果等环节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主张学生自主设计、决策、解决问题,能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小学生提出假设、验证的能力。
在美国的小学里,教师会将单元的知识点融合在一个个问题中,例如“为什么雪会消失?”,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表层的生活经验出发,一点点逼近抽象的理论或原理。首先,学生被要求猜想出一种可能的推测,持相同推测的学生将被分为一组。接着他们将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区验证自己的小组的假设。最后,各个小组分别提交自己的实验报告。
探究性的教学方法具有鲜明的特点及优势。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锻炼小学生从提出假设到验证假设的能力,很好地提升了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3.4.3 分年级开展开放性课题研究
发达国家除了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之外,还为之开展了各式各样的开放性课题研究活动。
以澳大利亚的小学为例,无论在哪个年级,老师每个学期都会给学生们安排大大小小的研究性课题。这些项目的难度是随着年级而由低变高的。在低年级,小学生们会接到类似于“介绍一种濒危的动物或植物”、“制作一个网页”、“介绍一种传统工艺品的文化内涵”这样的简单的课题,而在高年级里,老师会安排类似于“设计未来太空探索计划”“改进一种生活中的物品以使之节约能源”这样的需要一定知识、技能基础的课题。
围绕着这些课题研究,学校会带领小学生们去国家公园、污水处理基地、再利用能源中心参观,或者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来学校为小学生们开设专门的培训班。通过这样的体验或训练,小学生们会掌握一些课题研究中必备的知识与技能,然后根据已有的经验来研究自己的课题。经过这样的课题研究,小学生们的创新能力都能得到比较大的提升,并且他们也能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优势与兴趣,能够在日后的学习中发展成一个个具备不同个性知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