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高考改制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作用研究
【绪论 第一章】高考制度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高考改革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影响
【第三章】思想政治课顺应高考制度改革的调整措施
【结论/参考文献】高考改革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顺应高考制度改革的调整措施
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我国可以参考国外有关的教学制度。在教学的内容方面,国外的公民教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政治教育,即本国的政治制度、建国历史、爱国主义思想,增强学生们对于政治的关心程度;其二,法制教育,即学生身为本国的公民,要明白自己能够享受到了公民权利是哪些,应该尽到的公民义务有什么;其三,思想道德教育。在教学的特点方面,不同于国内明确直接的教授思想政治内容,国外的公民教育有着广泛性、隐秘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它没有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是将其讲授的内容散布在与其相关的各个科目中,通过历史故事的讲述、戏剧情节的排演、社区义工的实践活动等,来帮助学生们加深对于思想政治内容的理解,使得政治教育不仅局限在书本知识上,更为学生们提供了现实生活中的权利、制度支持。
在教学方法方面,国外的公民教育虽然也以课堂授课为主,但是教师更加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由于没有如中国高考一般严格、竞争激烈的高考制度,因此课外的实践活动非常丰富,如社区活动、参观本市政府、议会、听取政治相关的讲座等等。借鉴国外的教学制度,结合我国的教学实际,我国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改进:
一、鼓励学生在高考中选考思想政治,提升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学科地位
正如前文所说,学生对于一个学科的认同程度,对于该学科的学习起着非常大的影响作用。如果学生对于该学科的认同程度高,那么他就会有较高的学习热情,该学科所传递的知识和理念就会对他有较深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书本间的知识运输,更会融入他的生活中,对于他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产生指导作用,学生也更容易获得较好的成绩,在高考时选择该科目作为考试科目。但与其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对所学科目没有什么认同感,那么他就会丧失学习的激情和动力,学习的过程变为单调枯燥的记忆和背诵,无法在考试中取得较好成绩,因此也不会选择该科目参加高考。
因此,学校应该提升社会对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认同感,巩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学科地位,而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做起。
其一,提高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程的认同程度,可以先提高家长们对思想政治课程的认知,从而发挥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学校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对家长们强调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性,它主要包括如下几点:首先,思想政治课程不仅仅局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它更提供了对于社会经济、政治领域的理解途径,使得学生对于社会现状有着更加深刻的认知,也为学生以后选择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奠定了基础;其次,思想政治为同学们提供了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正确引导和有力支持,众所周知,学生们在高中阶段还处于青春期阶段,其心理和思想也不完全成熟,但是,对于世界有着很多的困惑和试图了解的好奇心,在这个成长阶段,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避免学生们误入歧途,督促学生们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真正有用的事情上面,而思想政治课程就为青春期迷茫的学生们提供了支持;此外,思想政治作为高考科目中的一门,其实是有着自己的学习和考试技巧的,只要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认真听讲,勤加练习,掌握了这些技巧,就能够在高考中获得较高的分数。因此,通过面向家长强调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性,能够使得家长对于思想政治的固有观念得到改善,从而在自己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向孩子传达思想政治学科的重要性,从而引起孩子们的重视。
其二,面对学生们,老师提高他们对思想政治课程的认同感,可以定期发放时政类的阅读资料,在帮助学生们了解时事政治的基础上,运用思想政治课程中学到的原理对现实进行分析,从而使得学生们认识到,思想政治并不是一门"无用"的学科,恰恰相反,它在人们认识当前社会、分析社会热点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强化学校对思想政治课教学重视程度
仅仅是提高家长和学生们对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学校的领导以及管理层的重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老师们的教学过程。因此,要强化学校对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视,它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增加思想政治的课时安排,合理分配政治课程。正如前文所说,在当前的高中教学过程中,尤其是理科生的课程安排中,存在着政治课程课时过少的情况,一周仅有一两节课,有限的时间使得教师无法深入讲解知识,也无法解答学生们的疑惑。因此,首先应该增加思想政治的课时,在授课的时间上对它有所保障,这样,教师才能比较自如的授课、归纳知识点、讲解课后习题,从而推动教学进行的良性、稳定的进展。
其二,增加思想政治课程的师资力量投入。学校应该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工资,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同时,以较高的薪水来吸引更高水平的教师来到本校授课;学校可以定期的为思想政治教师们提供培训课程,获得最新的高考信息,整合教学和考试资源,学习新的教学方法,逐渐提高教师们的授课水平;学校还可以为学生们订阅思想政治类的期刊、以及时政类的报纸,放在学校的图书馆和阅览区,方便学生们随时取阅,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增加他们的思想政治知识,锻炼他们用课本知识来分析当前社会现状的思辨能力,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们对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视程度、以及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帮助他们在考试中获得更高的分数。
三、推进教师教学理念转变,提升教师素养
除了在家长、学生、学校领导和管理层做出改善之外,教师一直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他直接同学生们接触,传递给他们所学的知识。如果一个教师的水平不高,那么即使家长和学生再重视、学校投入再多的教学资源,学生们也很难获得较好的考试成绩,可能会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因此,教师的能力至关重要,它有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中一点就是教学理念。
目前,面对着新课程改革的建议、以及全新的高考改革制度,一些有较深资历的教师并未投入较大的注意力,教学的思维还停留在原有的模式上面,认为只要把考试中的重点内容讲透,多加练习,让学生们在考试中取得较高的成绩,就已经达到了自己的教学目的。面对这种情况,应该在教师群体中确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使得他们充分认识到,学习不仅仅是学生们的事情,作为教师也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习先进理念,转变教学思维。
当然,教学思维的转变并不是一个简单、容易的事情,资历深厚的教师容易将自己的经验作为授课的利器,对于改变和学习新的事物产生抵触的情绪,而刚刚进入工作领域内的教师,年级尚轻,还处在迷茫的阶段,缺乏自己独立的判断能力,大多只是模仿年长教师的教学。因此,在改变教学思维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可以运用"雁阵模式"的方法,即从学校中的骨干教师入手,这些教师一般人在中年,拥有了一定的教学资历和经验,但同时对新鲜事物还能够保持敞开的心态,能够适应全新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法。因此,学校可以集中对这些骨干教师开展培训工作,转变他们的教学思维,并鼓励他们在平日的教学中应用这些方法,从而树立起榜样作用,当这个风气逐渐在骨干教师群体中形成时,就自然能够引起年长教师和年轻教师的重视,他们或者出于不愿被年轻人淘汰、或者出于模仿的目的,都会开始自觉的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在形成了规模效应之后,学校的培训工作就能很容易的展开了。
四、转变教学思路,关注学生发展
对于教师工作的改进,除了在教学理念的环节上,需要转变教师们的固有思维之外,对教学的内容,也要及时的加以更新。课程改革的标准明确表明了,高中的教学更加注重素质教育,逐渐摆脱过去的僵化的、填鸭式的应试教育,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不仅使学生了解知识,更要知道如何运用知识,提高思辨和判断能力,能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因此,在平日的教学内容上,教师不能像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只做一个知识的搬运者,将课本知识整理出来供学生们抄写和背诵,教师要引入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将社会现象同书本中的原理相结合,这样学生们就能够明白,书本中的原理是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应用的。而且,教师运用案例进行讲解的方法也是对考试中解答的预热,由于高考愈发看重素质教育,因此,在出题的比重上,解答题、论述题、分析题所占的分数越来越大,这些题目往往会给出一个社会热点或者社会现象,要求学生们用学到的知识对其进行分析,这就是原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一种体现,而如果这种思维模式在老师教学的过程中就体现出来,学生在遇到相似的问题的时候,就能够自然而然的答出来了。
本来,知识就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只有转变教学思路,更加注重与学生们的需求和综合素质相结合,才能真正做到这一点。
五、改革教学评价制度,建立双向评价机制
目前,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评判者,然而学生却很少参与到教师的评价中,这种评价机制的不均衡是教学双方的不平等,因此学校应该进一步改革教学评价制度,建立双向评价机制。除了自上而下的改进教师的工作之外,还应该建立起反馈和评价机制,及时倾听学生们对老师教学的意见,建构多元的学习评价方式。
具体说来,学校可以定期在学生中发放调查问卷,将教学的工作划分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多个方面,每个学生在每个项目中,为对应的老师进行打分,学校统计出结果后,进行比对,从而发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而且,学校的管理层还可以随机抽取学生进行采访,让他们对于教师的教学提出建议,再反馈给老师,从而为其教学短板的改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指明方向。
此外,在执行的过程中,为了得到老师的重视,学校可以将教师的同学评价与奖金等经济激励方式挂钩,每个月同学评价最高的三名老师,可以获得额外的教学奖励,通过这种行为,以金钱作为动力,调动了老师们的积极性,促进他们更加重视学生对于教师教学反应的建议。
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近些年来,通过教育学学界的不断探索和讨论,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研究人员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的是学生。以往的观念会认为,由于在教学中,老师是掌握知识的一方,因此处于优势的主体地位,学生由于是被教授的一方,因此处于被动的地位。但教学的主体性理论认为,恰恰相反,在教学中,只有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学生的需求,才能调动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才能使其更好的理解和接受所学到的知识。
因此,这就要求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在讲课方式上,教师要转化过去以教师为绝对主导地位的"一言堂"式的单向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增加同学生们的互动,通过提问、课堂报告等方式,增加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机会。
在与学生的交流方面,教师应该及时了解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通过随堂测验、考试等方式,了解学生哪些问题没有学明白,哪些知识点还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哪些知识是知道后却不懂得怎么应用,哪些错误是由于马虎粗心造成的,通过做练习题的方式再一次的加以检验,直到确认学生们对于知识已经能够熟练掌握为止,学习就是一个反馈和练习的过程,只有及时发现学生们的短板,有针对性的强化,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从而保持学生们的学习进度,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