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皮肤病学论文

中医中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

时间:2014-06-26 来源:未知 作者:7号编辑 本文字数:2880字
       论文摘要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丘疹鳞屑性皮肤病。银屑病分为寻常型、脓疱型、红皮病型和关节型四种,相当于中医学的“白疕”“松皮癣”“干癣”“风癣”等。目前该病病因尚不明确。临床以寻常型银屑病常见,其病理变化是表皮角化过度及角化不全,角化不全区域内可见中性白细胞构成的小脓肿,称Munro氏小脓肿;颗粒层明显减少或消失;棘层增厚;表皮突延伸,其下端增宽,可与邻近表皮突相吻合,真皮乳头延呈杵状,其上方棘层变薄;乳头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周围可见淋巴细胞及嗜中性白细胞等浸润。临床中运用西医治疗多因副作用大,儿童、老年人及其他特殊群体患者不能耐受致中断治疗。用中医中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有着较好的疗效,且副作用相对较小。
  
  临床表现皮损初期为红色丘疹或斑丘疹,粟粒至绿豆大小,以后可逐渐扩大融合成红色斑片,境界清楚,基底浸润明显,皮损表面覆有多层银白色鳞屑,易刮除。去除表面鳞屑可见一层淡红色发亮薄膜,再刮除薄膜,出现筛状小出血点,称为“点状出血现象”。白色鳞屑、发亮薄膜和点状出血是本病的临床特征。
  
  辨证治疗
  
  1.热毒炽盛(血热)。
  
  主证:皮损鲜红,皮疹不断出现,红斑增多,刮去鳞屑可见发亮薄膜,点状出血,有同形反应。伴心烦口渴,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舌苔黄或腻,脉弦滑或数。
  
  治则:清热解毒,凉血活血。
  
  方药:用白庀一号加减。生槐花、生地黄、紫草根、赤芍、鸡血藤、丹参、白茅根。加减:风盛痒甚者,加白鲜皮、刺蒺藜、防风;夹湿者,加土茯苓、薏苡仁、茵陈、防己、泽泻;大便燥结者,加大黄、栀子;因咽炎、扁桃体炎诱发者,加大青叶、板蓝根、连翘、玄参。
  
  例1.患者,男,34岁,2009年3月26日就诊。全身泛发红色皮疹,瘙痒6d。患者感冒后出现皮疹,误以为过敏,经治后无效来诊。症见:四肢、躯干部位大小不等的红色皮疹,表面附有银白色鳞屑,剥落后底面有筛状出血点,鳞屑周围有红晕,咽红,脉数,舌苔薄白,质微红。辨证为热毒炽盛。宜清热凉血、解毒止痒。方药:
  
  生槐花30g,生地黄10g,紫草10g,牡丹皮10g,赤芍15g,白茅根15g,大青叶10g,连翘10g,白鲜皮15g,鸡血藤10g,栀子6g。上方服7剂(同时嘱其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无新皮疹出现,瘙痒减轻,出现胃脘部不适,服药后恶心。原方去紫草加茜草15g,玄参10g,白花蛇舌草10g,继服15剂,皮疹全部消退,无恶心、胃脘不适。继服5剂以巩固疗效。
  
  2.血虚风燥
  
  主证:皮损色淡,部分消退,鳞屑较多,周围有红晕或潮红。伴心烦口干,爪甲薄脆,失眠多梦,大便秘结。
  
  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
  
  治则:滋阴润燥,养血祛风。
  
  方药:用白疕二号方加减。鸡血藤、生地黄、土茯苓、当归、丹参、蜂房、麦冬、天冬。进行期红斑明显者,加生石膏、知母;皮损肥厚者,加丹参、三棱、莪术;红斑色淡者,加当归、何首乌;咽痛者,加玄参、板蓝根;瘙痒明显者,加苦参、白蒺藜;便秘者,加大青叶。
  
  例2.患者,女,49岁,2010年10月17日就诊。躯干、四肢起红色皮疹、斑块,脱大量银白色皮屑14年。
  
  患者10年前曾服用迪银片治愈,半年后复发用迪银片、郁金银屑片等好转,一直未愈。症见:四肢、躯干大小不等红色斑块,上覆银白色鳞屑,皮损肥厚,部分融合成片,搔抓后大片鳞屑脱落,强行剥离基底色红且有筛状出血点。指甲薄脆,大便秘结。脉细,舌苔薄白,质淡。
  
  辨证为血虚风燥。宜滋阴润燥、养血润肤。方药:生地黄10g,麦冬10g,天冬10g,知母10g,当归10g,丹参15g,鸡血藤15g,郁金10g,莪术10g,土茯苓15g。
  
  上方连服10剂,皮损明显变薄,瘙痒减轻,食欲欠佳。
  
  原方加炒白术10g,桑白皮10g,去土茯苓后再服10剂,皮损部分褪去,多数红斑周围有白晕。上方继服15剂,生少数绿豆大小皮损,舌边有齿痕,苔薄白,质淡红。
  
  原方加苍术10g,泽泻10g,服10剂痊愈。
  
  3.湿热蕴积
  
  主证:多发于头部、躯干,皮损潮红,局部浸润明显,时有渗出,红斑肥厚,痂屑黏厚,瘙痒剧烈,常见患处有抓痕样血丝,身热,口干不渴,四肢困倦,心烦纳差,舌质红,舌苔黄厚或腻,脉沉滑或滑数。
  
  治则:清利湿热,凉血解毒。
  
  方药:萆解渗湿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龙胆草、黄芩、黄柏、苦参、茯苓、泽泻、苍术、萆解、生地黄、牡丹皮、薏苡仁、土茯苓、草河车、北豆根、蒲公英、白鲜皮等。湿重者宜萆解渗湿汤化裁,热盛者宜黄连解毒汤化裁。
  
  例3.患者,男,46岁,2010年3月9日就诊。全身泛发红斑,瘙痒,部分皮疹有渗出,反复发作6年。患者6年来间断服西药治疗,时好时坏。症见:患者头发成簇状,疹间无正常皮肤,红斑处有裂缝、渗出,鳞屑黏腻状,四肢、躯干红斑肥厚,基底潮红,抓痕明显,银白色鳞屑不易剥离,强行剥离后有点状出血,口干不渴,四肢困倦,脉滑,舌苔白腻,质红。辨证为湿热内蕴。宜清热解毒、除湿止痒。方药:土茯苓15g,苦参10g,黄芩10g,黄柏10g,茯苓10g,泽泻10g,萆薢10g,蒲公英15g,白鲜皮15g,牡丹皮10g,鸡血藤10g,荆芥6g。服上方7剂,头部外用乐肤液,四肢、躯干皮损外敷凡士林,头部红斑明显减轻、无渗出,其他皮损无发展,瘙痒明显好转。停用外用制剂,上方加生槐花10g,赤芍10g。
  
  半月后头部皮损消退,下肢、躯干红斑变化甚微,脉滑,舌苔白腻,质淡红,原方去黄芩,加生地黄10g,生槐花10g,白术10g,龙胆草10g。服15剂后皮疹基本消退,去生地黄继服10剂而愈。
  
  4.瘀滞肌肤
  
  主证:皮损肥厚浸润,颜色暗红,经久不退。面色晦暗,口唇青紫,肌肤甲错,舌质紫暗或见瘀斑、瘀点,脉涩或细缓。
  
  治则:活血化瘀,养血润燥。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
  
  发于胸胁者,加柴胡、川楝子;发于头额部者,加白芷、菊花、金银花;发于肩背部者,加桑枝;发于尾骶及外阴者,加柴胡、枳壳;纳差者,加白术;眠差者,加夜交藤。
  
  例4.患者,男,56岁,2009年10月6日就诊。双手背、臀部、胫前非对称性红斑,脱白色鳞屑7年。患者7年前发现臀部两片红斑,瘙痒、脱屑,自行用外用膏剂后消退,次年春季原部位皮疹复发、肥厚,随之四肢、躯干也出现类似斑片,经多方治疗后好转,因服药后胃痛、腹胀等中断。症见:双手背、臀部、双胫前片状红斑,肥厚浸润,附白色鳞屑,成片脱落,周围抓痕明显,手背皮损增殖变硬,全身皮肤干燥无弹性,面色晦暗,舌质暗边有瘀点,脉涩。辨证为瘀滞肌肤。宜活血化瘀、养血润肤。方药:熟地黄15g,当归15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赤芍、白芍各10g,柴胡6g,郁金10g,麦冬10g,制何首乌10g。上方服7剂,瘙痒好转,皮损无明显变化,原方加白术10g,僵蚕10g。服7剂后皮损变薄,舌边瘀点减少,继服20剂,胫前、臀部红斑消退,手背部仍有核桃样大三片。原方去制何首乌加白术10g,黄芪10g,桑枝6g,服10余剂痊愈。
  
  小结 银屑病外因以风邪为主,兼有寒、湿、毒等相兼致病;内因在于血热血燥。本病系情志内伤,气机壅滞,郁久化火,心火亢盛,毒热伏于营血;或因饮食失节,过食腥发动风的食物,脾胃不和,气机不畅,郁久化热,复受风热毒邪而发病。临床对银屑病的辨证分型日趋增多,并且辨证方式亦趋多样,如按气血辨证可分血瘀、血瘀风燥、血燥、血虚、血虚风燥、血热、血热风燥等,按脏腑辨证可分肝肾不足、脾虚毒恋等,按六淫辨证可分风湿、湿热、湿毒、湿热蕴毒、风热、毒热、火毒等,按经络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又可分为冲任不调、毒热伤营等。虽然辨证分型各有侧重,但都把血的异常作为最主要的辨证对象,普遍意识到“血”的重要性,因而不论哪一分型都不能忘记血热、血瘀之药的适用。由于该病服药时间较长且多是寒凉之剂,在治疗中也要注意顾护脾胃方能取得好的疗效。
    论文来源参考: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