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本情况
浮山县位于太岳山南麓,临汾盆地东缘,总面积940.6 km2,辖 2 镇 7 乡,185 个村委,人口 13 万,其中农业人口 10.7 万。境内地势东高西低,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多年来,全县共建成各类农建工程 385 处,累计完成土石方2 185 万 m3,流域综合治理 8 533.3 hm2;绿化工程14 项,1 666.67 hm2;土地开发 333.33 hm2;中低产田改造 1 066.67 hm2;建设各类饮水安全工程 313 处,解决了 567 个自然村、97 267 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近年来,浮山县坚持把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放在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高度,坚持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围绕产业抓农建,依托项目促农建,捆绑资金推农建,创新机制活农建,全面铺开以农业节水、土地整治、饮水安全、改善生态为重点的农建工程,极大地推动了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展,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2、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建设标准偏低,老化严重
浮山现有的农田水利设施大部分为几十年前所建,基本上不符合排灌标准,经多年运行,老化严重,不能发挥其应有功能。另外,提灌工程能耗大,效率低,灌溉水利用系数低,不能满足灌溉需要。
2.2 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投入分散
近年来,浮山县对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投入大多为一些小型工程,项目分散,致使资金使用效率低。再加上农村税费改革、“两工”取消后,出现了劳力组织难、连片治理难、资金投入难、现有水源污染严重整治难、上级资金捆绑使用难等问题。
2.3 农田水利工程缺乏管理机制
目前,农田水利工程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产权不明晰,致使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混乱,长期无人维修,工程实际效益难以有效发挥。
3、 发展对策
3.1 围绕产业建设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围绕全县“草食畜、干鲜果、小杂粮”三大主导产业,依托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通道绿化、旱作农业、流域治理,实施“引水、植树、保水、改土”等项目,带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整体规划,帮助农民彻底摆脱贫困,走向富裕。
3.2 统筹谋划,部门联动,形成合力,促进农田水利建设工作
要搞好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主要内容,对水、田、路、林、机、牧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同时要求各涉农部门在项目“建设主体不变、资金使用用途不变、管理职能权限不变”的前提下,对工程项目进行联体实施,使涉农部门分工协作,统筹兼顾,有效克服过去涉农部门工程项目分散,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整体效能不佳的状况。水利、国土、林业等部门要在县委、县政府统一组织下,工程统一规划,人员统一使用,资金捆绑投放,任务分工包干,有力促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3.3 产业联动,增强效力,让农田水利建设为新农村注活力
政府要始终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贯穿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全过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围绕调产抓农田水利建设,抓好农田水利建设促调产,通过产业融合,提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农业产业化的优化升级。建设规模大、起点高、效益好的农田水利工程,同农业结构调整、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紧密结合,改善全县农业基础设施,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打好基础。
3.4 创新机制,广筹资金,为农田水利建设提供动力和资金保障
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保障机制,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一是企业帮扶。鼓励引导厂矿企业对农田水利建设工作进行帮扶。二是社会融资。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的原则,鼓励社会各界、个人及工矿企业参与小型设施的承包、租赁、拍卖和股份制合作,并允许继承、承包、有偿转让。三是项目投入。加强纵向联系,想方设法上项目,争资金,组建项目梯队,大的不放,小的不丢,千方百计加大水利水保投资。四是财政补贴。培养工业反哺农业的理念,逐年提高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支出比例。
五是以劳代资。严格执行国家的税费改革政策,按照农民自愿的原则,坚持“一事一议”,积极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农田水利建设工程。
3.5 创新模式,加强管理,推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认真总结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的经验,创新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模式,强化监管,力求把每项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建成富民工程、效益工程。后续管理要到位,坚持管理始于建设,落实管理措施,确保工程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政策,采取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明晰所有权,出让使用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切实推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