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本文以河套灌区为例,采用已有数据资料收集和参与式农户调查等相结合方法,提出了河套灌区农业用水中所存在的问题。从灌区角度剖析了农业节水技术适宜性的内涵和评价原则。将频度分析、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以区域农业节水技术适宜性为评价目标,技术可行性、节水主体的认可性、运行可持续性三个方面为准则层,选取作物适宜性、增产效果、省工程度等 24 项指标,构建了农业节水技术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基于实码加速遗传算法的农业节水技术适应性评价投影寻踪模型,并选择 13项指标,对灌区 6 种田间节水技术进行适宜性评价。取得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从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节水、管理节水、生物节水、农艺节水 5 个方面建立了农业节水技术综合体系,分析各主要农业节水技术的特点与应用范围,从灌区角度剖析农业节水技术适宜性的内涵,进而提出农业节水技术适宜性评价的原则包括:发展农业节水技术应坚持包容性的思想、评价农业节水技术的适宜性要考虑地区差异性、农业节水适宜性评价具有动态性,为农业节水技术适宜性评价体系构建提供基础。
(2)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调研了河套灌区的农业用水和节水、作物结构和生态环境状况,分析了灌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渠系衬砌率低,配套建筑物破坏严重,输水损失较大;田间多为大畦漫灌,灌溉用水效率低;农民用水者管理协会有待完善,仍主要采用按亩收费,农田用水管理不到位;由于销路、价格等市场风险及农业收入比例较低等原因,部分农户对于种植结构调整积极性不高,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较大;农户节水意识淡薄,对于农业节水技术重要性认识不足等。调研与分析结果为农业节水技术评价指标构建与量化提供基础。
(3)将频度分析、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以区域农业节水技术适宜性为评价目标,以技术可行性、节水主体的认可性、运行可持续性三个方面为准则层,选取气候适宜性、作物适宜性、增产效果、单位面积工程投资、增产效果、改善农田小气候、农民纯收入提高等 24 项指标,构建了农业节水技术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4)建立了基于实码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以河套灌区为例,根据灌区数据可获取情况,选取所建立指标体系中的 13 项指标,对灌区 6 种田间节水技术进行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为 z (i)沟=1.6497, z (i)秋=6.0580, z (i)立=5.8828, z (i)平=7.130,z (i)低=3.6179, z (i)滴=0 表明:6 种田间节水技术在河套灌区的适宜性:平地缩块改造畦田>秋浇覆膜>立体种植>低压管道与波涌灌溉结合>沟灌>滴灌 .
(5)依据模型结果得出:平地缩块改造畦田、秋浇覆膜、 立体种植、低压管道与波涌灌溉结合、沟灌技术在河套灌区的适宜性较好,可适当推广,而目前发展较快的节水新技术滴灌,可能由于河套灌区的经济投入能力有限及作物种类等原因未表现出较好的适宜性,随着今后灌区农业的快速发展,可能会为其推广提供条件。并提出可采取加大衬砌及设备检修力度,减少输水损失;推广节水技术,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完善农民用水者协会对农业用水的管理;降低市场风险,鼓励种植结构调整;加大农业指导及节水技术知识普及力度等措施提高农业节水技术的适宜性。
7.2 存在问题及展望。
(1)本研究中仅是一个初步构建的包括与节水技术适宜性有关的技术对于地区的可行性、节水主体认可性、运行可持续性等方面的节水技术的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仍有待进一步修正完善。且文中由于数据资料所限,在具体地区评价时选取较少的评价指标,评价不够全面。
(2)本文将基于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计算方法求解投影寻踪模型引入到灌区节水技术适宜性评价过程中,运行结果较满意,但因为作者相关理论的研究和科学研究能力有限,在遗传投影寻踪模型和评价领域都未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所做工作还很肤浅。
本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有待完善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期望能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加以具体解决。
参考文献:
褚琳琳, 陈菁。 2011.节水农业综合效益价值评估。 灌溉排水学报, 05:61-66.
杜丽娟, 刘钰, 雷波。 2010. 灌区节水改造环境效应评价研究进展。 水利学报, 05:613-618.
段生梅。 2009. 浅谈节水灌溉适宜技术。 水利科技与经济, 07:627-628.
国亮。 2011.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扩散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陕西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国亮, 侯军歧。 2011. 农户禀赋影响节水灌溉技术普及的实证分析--以陕西为例。 开发研究,01:79-81.
韩青。 2004.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的经济分析。 [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农业大学。
黄琳琳, 王会肖。 2007. 节水灌溉效益研究进展。 节水灌溉, 05:45-48.
黄修桥, 高峰, 王宪杰。 2001. 节水灌溉与 21 世纪水资源的持续利用。 灌溉排水, 03:1-5.
金菊良, 魏一鸣, 丁晶。 2002. 投影寻踪门限回归模型在年径流预测中的应用。 地理科学, 02:171-175.
景小丽, 张权峰。 2010. 渭南市农业水资源及其农田利用现状与对策。 现代农业科技, 18:286-288.
雷波, 姜文来。 2004. 节水农业综合效益评价研究进展。 灌溉排水学报, 03:65-69.
雷波, 刘钰, 杜丽娟, 王蕾, 彭致功。 2011. 灌区节水改造环境效应综合评价研究初探。 灌溉排水学报,03:100-103.
廖玉静, 宋长春, 郭跃东, 等。 2009. 基于 PRA 方法的社区居民对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及退耕政策的认知分析。 自然资源学报, 24(6):1041- 1048.
梁春玲, 刘群昌, 王韶华。 2007.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发展综述。 水利经济, 05:35-37+76-77.
李金峰, 许春林, 初江, 吕艳东, 李宏宇。 2005. 水稻节水保护性耕作栽培的技术效果。 中国水稻科学,06:567-569.
李毅, 王文焰, 王全九。 2001. 论膜下滴灌技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节水抑盐灌溉中的应用。 灌溉排水,02:42-46.
李英能。 2003. 关于我国节水农业技术研究的探讨。 灌溉排水学报, 01:11-15.
李远华。 2003. 灌区高效用水。 中国水利, 16:31-34.
刘兴华。 2006. 节水灌溉效益评价研究进展。 中国科技信息, 12:100-101.
刘学军,张煜明。 2009. 宁夏灌区渠道防渗衬砌工程防冻胀技术研究与应用。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06:98-102.
卢玉邦, 郭龙珠, 郎景波。 2006. 综合评价方法在节水灌溉方式选择中的应用。 农业工程学报,02:33-36.
路晓颖。 2011. 内部控制对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天津大学。
孟夏, 张庆华, 李博杰。 2008. 我国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安徽农业科学, 04:1606-1608.
孟夏。 2008. 节水灌溉适宜技术选择方法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山东农业大学,
戚春燕。 2013. 节水灌溉技术在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小农户中的适应性及推广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钱少甫。 2010. 干旱地区水利管理措施。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13:105.
乔聚玲, 刘芳。 2008. 节水型社会体系构建研究。 科技管理研究, 02:37-39.
乔文生。 2003. 浅谈节水灌溉技术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06:243-244.
邵光成, 张展羽, 刘娜, 俞双恩。 2007. 投影寻踪分类模型在膜下滴灌模式评价中的应用。 水利学报,08:944-947.
宋文妍, 李东晗。 2006. 国外现代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综述。 黑龙江水利科技, 01:95+97.
王景雷, 吴景社, 齐学斌, 杨保中, 赵辉, 樊向阳。 2002. 节水灌溉评价研究进展。 水科学进展,04:521-525.
王娟, 吴普特, 王玉宝, 赵西宁。 2010. 黑河流域大满灌区节水型种植业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05:154-160+180.
王顺久, 李跃清。 2007. 基于投影寻踪原理的动态聚类模型及其在气候区划中的应用。 应用气象学报,05:722-726.
王亦宁, 李培蕾, 谷树忠, 姜楠。 2010. 基于永定河流域典型案例区的农业节水技术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资源科学, 06:1204-1212.
王远, 吴玉柏。 2002. 几种主要节水灌溉技术的经济效益分析。 水利经济, 06:35-40.
温随群, 李立峰。 2009. 我国农业节水灌溉问题及对策。 水利科技与经济, 06:485-487.
吴景社, 康绍忠, 王景雷, 黄修桥。 2003. 节水灌溉综合效应评价研究进展。 灌溉排水学报, 05:42-46.
吴景社,康绍忠,王景雷。 2004. 节水灌溉综合效应评价指标的选取与分级研究。 灌溉排水学报,05:17-19.
吴普特, 冯浩, 牛文全, 高建恩, 汪有科, 范兴科。 2003. 我国北方地区节水农业技术水平及评价。 灌溉排水学报, 01:26-30+34.
吴普特, 冯浩。 2005. 中国节水农业发展战略初探。 农业工程学报, 06:152-157.
吴普特, 赵西宁。 2010.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用水和粮食生产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02:1-6.
武前明, 杨路华, 翟宁, 郑迎春。 2009. 节水灌溉发展水平评价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06:2795-2797.
杨继富。 2003. 现代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方向。 农业新技术, 04:1-3.
杨树果, 王新利。 2010. 基于实数编码加速遗传投影寻踪方法在物流供应商选择中的应用。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02:89-94.
杨志, 关建。 2009. 简述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04:16.
余典范。 2008. 适宜技术理论研究综述。 财经问题研究, 02:22-28.
翟治芬, 王兰英, 孙敏章, 严昌荣, 梁瑜珊。 2012. 基于 AHP 与 Rough Set 的农业节水技术综合评价。生态学报, 03:931-941.
赵振霞。 2010. 基于神经网络的节水灌溉适宜技术优选模型研究及系统开发。 [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农业大学,
赵振霞, 白清俊, 唐涛。 2010.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节水灌溉适宜技术优选模型研究。 水利科技与经济, 03:294-296.
张金华。 2010. 亚健康评定量表的初步编制。 [硕士学位论文]. 南方医科大学。
张靖。 2012. 浅谈农业节水灌溉的重要性。 科技创新导报, 22:145.
章力建, 黄修桥, 仵峰, 吴海卿。 2005. 农田灌溉系统中的立体污染及防治对策。 灌溉排水学报,06:1-5.
张庆华, 白玉慧, 倪红珍。 2002. 节水灌溉方式的优化选择。 水利学报, 01:47-51.
张淑云, 张洪玉。 2008. 浅议节水灌溉的方法及主要技术措施。 水利科技与经济, 03:241-242.
张顺铃, 汪娜。 2006. 论标准化对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06:37-38.
甄霖, 谢高地, 杨 丽。 2007. 基于参与式社区评估法的泾河流域景观管理问题分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7(3) : 129- 133.
甄霖。 2000. 问题树分析法-区域发展研究的有效分析方法。 科研管理, 21(4) : 103-107.
周林, 栗秋华, 张凤。 2007. 遗传投影寻踪插值模型在电能质量综合评估中的应用。 电网技术,07:32-35.
周明耀, 陈朝如, 彭怀英。 2000. 灌溉管理的递阶多层次灰色评价方法。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04:120-126.
周杨。 2012. 科技成果转化视角的高校知识生产力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浙江大学。
朱秀珍, 崔远来, 李远华, 罗玉峰, 郑祖金。 2004. 灌区运行状况综合评价权重系数的确定。 灌溉排水学报, 01:10-13.
Arika Ligmann-Zielinska, Piotr Jankowski. 2014. Spatially-explicit integrated uncertainty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criteria weights in multicriteria land suitability evaluation. Environmental Modelling and Software57:.
Gangcai Liu, Fuqiang Dai, Ling Nan, Shuhan Du. 2013. Assessing the suitability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ractices in Southwestern China. Land Use Policy, 301:.
Huang Binbin, Gui Faliang, Zhang Xiaohui. 2011. Study of the suitable water-saving technique model
based on fuzzy neural network for Wannian County. Procedia Engineering, 15:.
Li dandan, Shi xiuzhang. 2011. Research of the Rationality on Teaching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Based on Factor Analysis. Energy Procedia, 11:.
M. Daszykowski, I. Stanimirova, B. Walczak, D. Coomans. 2004. Explaining a presence of groups in analytical data in terms of original variables. Chemometrics and Intelligent Laboratory Systems, 781:. P. M. S. Jayathilaka, Peeyush Soni, Sylvain R. Perret, H. P. W. Jayasuriya, Vilas M. Salokhe. 2012. Spatial assessment of climate change effects on crop suitability for major plantation crops in Sri Lanka.
Regional Environmental Change, 121:. Shun-Jiu Wang, Chang-Jian Ni. 2008. Application of Projection Pursuit Dynamic Cluster Model in
Regional Parti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China.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2210:. Shuqiong, Fang, Baoan, Yang, Yin, Yu. 2008. Construction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national energy
security based on CAS theory and PSR model. Kybernetes, 379/10:. T.R. Nisar Ahamed, K. Gopal Rao, J.S.R. Murthy. 2000. GIS-based fuzzy membership model for crop-land
suitability analysis. Agricultural Systems, 632:.
Xuejun Liu, Yingwei Ai, Fusuo Zhang,Shihua Lu, Xiangzeng Zeng, Mingsheng Fan. 2005. Crop
production, nitrogen recovery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in rice–wheat rotation as affected by non-flooded mulching cultivation (NFMC)。 Nutrient Cycling in Agroecosystems, 713:.
Ying Han,Li-min Dai, Xiao-fan Zhao, Da-pao Yu, Sheng-nan Wu. 2008.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n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for evaluating the eco-community's sustainability.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