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农业经济学论文

青州蜜桃产业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3-14 共674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目录】青州蜜桃产业现状、不足及解决措施善  
【第一章】青州蜜桃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研究绪论  
【第二章】农业产业发展基本理论  
【第三章】青州蜜桃经济发展概况  
【第四章】青州蜜桃产业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五章】青州蜜桃产业建设的对策   
【结论/参考文献】青州蜜桃产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4 青州蜜桃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分析

  4.1 青州蜜桃产业发展优势分析

  4.1.1 独特的地理优势

  地理位置:青州蜜桃主产区位于青州市的西部山区,地理位置是北纬 36 度 4 分至36 度 8 分,东经 118 度 0 分至 118 度 6 分。该区为石灰石低山丘陵区,山脉呈西南--东北走向,是泰沂山脉的延伸。境内群山起伏,沟谷纵横,植被丰富,果树树种繁多,土壤适宜,环境优美,非常适宜各种果树的生长发育。

  气候条件:青州地处北温带季风区,背陆面海,气候属暖温带季风型半湿润大陆型。其特点为: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春季风多雨少;夏季炎热多雨,温高湿大;秋季天高气爽,晚秋多干旱;冬季干冷,寒风频吹(刘克长等,1998)。西部山区气候资源丰富,全年平均气温约在 12-12.5 摄氏度之间,寒暑变化显着全年日照总时数2500-2800 小时,无霜期 185-211 天,较长的无霜期使青州蜜桃得到了充分的生长发育,青州蜜桃的成熟季节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与表面的着色,故着色良好,品质极佳。

  年降水量 700 毫米左右,且多集中在夏季,青州蜜桃成熟季节多旱少雨,有利于提高品质。桃树从开花到摘果期的五至十月降水 455.1mm,占全年降水量的 68.9%;雨季一般从六月下旬至九月结束,基本上是雨热同期。降雪较少,最大降雪量 5.8mm.

  地表主要通过片状、面状和沟谷流水作用补给地下水;桃树发育旺盛期主要在六、七、八三个月,这正好是青州地区降水量和日照最佳的时期,大自然赋予青州蜜桃生长发育的气候条件,也是制约桃的产量、品质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这对青州蜜桃的生长发育颇具重要意义。

  温度一般从“立春”开始增温,二至四月增温最快,平均每旬增温 2.4-2.6 度,七月为最高温度值,温度大于 30 度的时间,多集中在六月至七月,约 60 天时间,从八月温度开始降温,降温的最快时间在十月下旬至十一月。一年内小于零度的严冬时季,集中在十二月中旬至次年二月中旬,约 60 天左右。全年大于零度的积温为4368 度。有霜期 176 天,无霜期 189 天。初霜期平均在十月中旬,终霜期最早在三月中旬。河水结冰期多在十一月下旬至十二月上旬,封冻期在一月上旬,冬季冻土层厚一般在 20-40cm.

  交通条件:交通运输便利,物流业发达。青州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地,如今,胶济铁路、益羊铁路、青临铁路、济青高速公路、东红高速公路、荣兰国道等在这里交汇,青州已经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地,为桃鲜果的销售运输提供了便利。

  根据上述资料及桃树生理特性,在青州蜜桃生长的自然环境条件里,青州蜜桃的全生育过程中较适宜的气温为 13-27℃,积温 3951-4082.7℃,日照 1060.77-1659.6小时,降水量为 398.69-416.76mm,相对湿度 61.73-77.77%.结合地下农业地质背景和其它有利因素,可以看出这些自然条件赋予的生物链环境,对青州蜜桃的生育、发展和成熟都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反映出青州蜜桃的生长所处的自然环境是十分协调平衡的。青州山区和半山地区的独特土质、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为青州蜜桃的种植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再加上青州发达的物流业,为其向外地运输、销售,打开外地市场,提高知名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可以说,青州市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出了独特的农业产品-青州蜜桃。

  4.1.2 栽培历史悠久

  青州蜜桃种植有着悠久的历史,据青州府志(明嘉靖四十四年本,至今约 420 余年)记载:“果之品,有文冠果、桃、杏、李、枣、柿、栗、梨、榛莲、核桃、樱桃、络丝桃、秋桃、冬桃……”从目前现有青州蜜桃品系中分析,早熟蜜桃品系的果实稍有纤维,晚熟红皮品系和最晚熟蜜桃品系成熟期分别为深秋及初冬,这与络丝桃、秋桃、冬桃相对而存,据此,络丝桃、秋桃、冬桃很可能是青州蜜桃的前身。又据清咸丰九年重镌青州府志记载:“博山谷菽与益都同,惟不产姜果之异,惟梨味最甘。出县东南茨阜蜜桃,十月下霜开始成熟,与现在青州蜜桃的成熟期基本一致,乃指青州蜜桃而言。悠久的种植历史使桃农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在桃树种植技术方面已经成熟。

  4.1.3 品牌价值巨大,经济效益较高

  青州蜜桃是青州市名优果品之一,在青州市及周边地区均有较高的知名度。青州蜜桃栽培历史悠久,品系繁多,它以晚熟、肉细、味甜、色艳、较耐贮存而着称。青州蜜桃成熟期为 9 月下旬至 11 月上旬,正好在秋冬交替的季节,这时其它品种桃早已下市,青州蜜桃独占熬头,且果色浓艳,果肉丰满,质脆而甜,使人望而生津,据测果实含可溶性固形物达 18%以上,含糖量大于 13%,含酸 0.2%,Vc6.7~8.4mg/1.00g,另外还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VB1、VB2 等营养物质,风味香甜。青州蜜桃不仅营养丰富,味美香甜,而且其药用价值也很高,其根、皮、叶、花、仁皆可入药,其中桃仁为中医要药,并为中药提供了丰富资源,历代都被列为贡品,建国后于1954 年被国务院列为”特供果品“(王锡华,1995)。2011 年在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青州蜜桃品牌价值达 3.27 亿元,可以说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与发展前景。

  根据 2012 年青州市桃产业经济信息调查,2012 年青州市桃园面积 5.5 万亩,产量126500 吨,平均价格 2.3 元/斤,其中香山红桃亩产量 5100 斤,价格 2.4 元/斤,早晚白塔亩产 5000 斤,价格 2 元/斤,青州蜜桃亩产 5500 斤,价格 3.5 元/斤,冬雪蜜桃亩产 6500 斤,价格 2.8 元/斤,映霜红桃亩产 6000 斤,价格 4 元/斤。青州蜜桃包括每亩收益明显高于其他品种,分析其主要原因主要是品质优良,上市季节恰当,正值中秋节、十月一假期,因此价格高,经济效益好。由此可见,发展青州蜜桃产业不仅有利于保护当地品种,并且能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为当地果农增收提供良好的经济支点。

  4.1.4 建立了完善的科研推广服务体系

  为提高桃农的种植水平,增加青州蜜桃生产的科技含量,青州市委、市政府对青州蜜桃的种植高度重视,市里专门设立了青州蜜桃研究所,市农业局果树站技术人员定期到各乡镇农业办公室对相关农技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各青州蜜桃重点生产村由技术人员包靠,形成了上下贯通的市、镇、村三级科技推广服务网络。市青州蜜桃研究所与国内一些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部门已经形成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青州蜜桃新品种的研发和栽培技术的不断更新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近几年,逐步加快了青州蜜桃优良品系的选育工作,使青州蜜桃的品种结构不断趋于优化。由益民果树研究所杂交选育出的优良品种映霜红桃,2012 年经山东省农业厅鉴定认证,在高端市场很有发展潜力,目前是青州市果树站的重点推广品种,在谭坊、王府等镇街道均有种植,经中央电视台第七频道《科技苑》,山东卫视《乡村季风》介绍播出后,现已经开始向全国各地推广。

  4.1.5 实现了产业化发展

  龙头企业和组织是实现产业化发展最重要的组织形式之一,在青州蜜桃产业化经营中起主导作用,龙头企业和组织的性质及影响力决定着青州蜜桃产业化发展的活力与竞争力。根据龙头企业的组织类型和性质特征,可以把青州蜜桃产业化组织分为龙头企业带动型、专业市场带动型以及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三个类型。

  龙头企业带动型。是指以公司或者集团企业为主导,联合生产基地与农户,以农产品加工、运输企业为龙头,重点围绕某种农产品与销售,进行一体化经营,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龙头企业带动型的组织模式就是”公司+基地+农户“,就青州蜜桃产业来说,就是由青州市桃加工、销售企业,与”小规模大群体“式的桃生产基地的农户,通过合同契约关系,建立起相对稳定的联系和某种程度的利益共同体(郭晓鸣等,2007)。签约农户按照合同约定,从事青州蜜桃生产,按质按量向龙头企业提供产品;龙头企业则按照合同规定为农户提供必要的物资、技术、信息服务,并按约定的保护价或市场价收购桃农的鲜果,较好地解决了桃农的买难卖难的问题。

  专业市场带动型。分散种植,自主经营是目前形势下,农民生产的主要模式,为提高农民的产业化水平,把分散的农户,通过专业市场的带动,形成稳定协调的交易,并以合同或联合体的形式将自己纳入市场体系,从而有效地降低农户专业化生产的市场交易费用、风险和不确定性,这样不仅帮助农户获取产业化经营的经济性,而且有助于农户分享批发销售环节的外部规模经济(侯超惠等,2002)。同时专业市场也能获得稳定的商品供给、扩大市场规模和影响力。

  青州市现有桃交易市场 5 个,形成了以青州市区桃批发市场为中心,以王府、邵庄、云门山、谭坊四个镇街道基地市场为纽带,连接 2133 公顷青州蜜桃的销售网络。使青州蜜桃销往国内 20 多个大、中城市。

  通过专业市场与生产基地联结,将桃农纳入到市场体系,使桃农得以快捷地接受市场信息,敏感地做出反应,从而做到了桃市场带动了桃产业,桃产业带动了千家万户,形成了青州蜜桃产业化区域经济发展带。有效地促进了青州蜜桃产业的快速发展。

  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型。专业合作组织是指农民在自愿互利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各种专业合作社、协会,这种合作组织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前提下,把乡村集体及其他各种利益主体的资金、技术、人才、劳力等生产要素优化配置起来,增强了统一经营层次的功能,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把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与大市场有机地衔接起来,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保护了农民利益,增加了农民收入;把千家万户农民有序地带进产业化轨道,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效载体(孙亚范等,2003)。合作经济组织内部实行共同经营,自愿加入和退出,民主管理、盈利返还等原则,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保护了农民利益。

  青州市围绕青州蜜桃产业先后成立了 17 个农村专业协会或合作社,发展会(社)员 2830 人,带动桃基地面积 2100 公顷。合作组织通过统一引进优良品种,统一购买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采购、销售等,为会(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形成农、工、商一体化产业链。

  4.2 青州蜜桃产业存在问题分析

  4.2.1 标准化生产水平低,影响果品质量的提高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也不断提高,消费者对鲜果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果实的外观鲜亮,个头适中,内在品质好,而且要求果实无污染,品质好。就目前青州蜜桃的生产状况来看,所产果实中优质果率不到60%,主要是标准化生产水平低,生产不规范等原因所导致的。桃生产者在生产中还存在着使用有机肥或饼肥量过少,使用氮、磷、钾等无机肥料比例不合理等等,有的桃农使用氮肥数量过多,在病虫害防治中甚至还有使用六六六、滴滴涕等禁用农药的现象,不仅影响果品外观质量,还造成化肥、农药残留超标(许淦玉等,2003);还有的桃园管理比较粗放,尤其是在山区瘠薄地的桃园,桃农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管理技术落后,对桃园技术、经济投入不足,直接影响了果品的产量和质量;还有的偏远山区如王坟、庙子等乡镇,由于经济条件较差,本地就业岗位少,农村的青壮年往往选择到城里或外地打工,种植的桃园基本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到收获季节才回桃园采摘销售,收获的果实中优质果率极低,品质低劣,难以卖出高价。

  以上的诸多管理不规范的现象导致青州蜜桃上市后价格差异较大,从最高接近4元到最低不足1元,既影响了桃农的经济收入,也不利于青州蜜桃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4.2.2 品种结构不合理,缺乏市场竞争力

  虽然在近十几年的发展中,果树工作者利用自然变异或者人工杂交也发展了几个青州蜜桃变种,尤其是近几年新培育的映霜红桃以其内在品质好,外观色泽艳丽,耐贮运,成熟期介于传统青州蜜桃和冬雪蜜桃之间等优点,在果品市场需求旺盛,但是这部分品种在青州市桃产业中所占的比例较少,且推广较为缓慢,其面积只占到青州市桃种植面积的3.7%;而传统的青州蜜桃品种在青州市种植面积大,比重偏高,占到了青州市桃面积的37.3%,且树龄普遍老化,结果率低,品质低下,致使青州蜜桃的整体价格不理想,影响了种桃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及时更新桃园,大力发展优秀青州蜜桃亚种,加大培优力度,提高果品质量,抓好产后延伸增值,是立足当地资源,挖掘产业内在潜力,增加青州蜜桃产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4.2.3 桃农的专业化水平低,组织化程度不高

  高度的专业化、组织化是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内容。目前青州蜜桃产业化经营还是以松散型为主,各利益主体间缺乏紧密结合的利益机制,桃的产业化生产水平低,桃农的非专业化经营倾向较强,难以有效实现规模化经营。在调查的青州蜜桃产业化组织中,真正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所占比例较少,大部分桃农还是主要通过中介服务组织、市场交易等方式连结产业组织和农户(郭晓成等,2004)。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首先是产业化组织本身缺乏有效的利益激励机制,对农户的吸引力不强。特别是在追求主体利益最大化思想的驱使下,没有在系统内将增值利润分配给农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是分散的农户受生产成本、市场交易费用和风险高昂以及社会化服务功能弱化等多重因素的约束,为满足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选择了生产的多样化以规避市场风险。这种非专业化经营方式,也制约了产业化发展所需的专业化、商品化进程。

  涉足青州蜜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少、企业少,中介组织和龙头企业发展缓慢,销售网络不健全,商品化处理、品牌创立、营销体系建设严重滞后,营销水平还处于初级贩运营销阶段。市场发育程度、流通秩序和信息服务等不够完善和充分,与邻近大中城市衔接不紧,市场对生产的引导作用难以充分发挥;生产者由于缺乏产销信息的引导,生产的盲目性较大。

  4.2.4 桃农缺乏先进的技术、信息服务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信息化的基础,两者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农业的产业化意味着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必然产生对先进管理技术、信息的大量需求。由于桃农普遍素质不高,信息化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强,难以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及形成正常的信息需求。在生产中缺乏新技术的引进与推广,致使桃农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先进生产技术得不到推广应用(姜全等,2000)。

  以曹家沟冬雪蜜桃专业合作社为例,合作社共有社员105余户,324人,全社种植面积1000亩,在施肥、用药、剪枝以及销售过程几乎全凭经验,没有先进技术、信息服务作指导,仅有的就是青州市果树站技术人员偶尔下乡进行技术宣传指导,但是由于果树站技术人员较少、工作量大,很多时候不能及时有效地传递信息,这里就体现了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在农业信息化基础工作中,由于桃农缺少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传播信息的软硬件设备,以及信息网络体系不健全,无信息服务中介组织,缺少能够主动、科学地进行信息管理的人员,致使信息来源可靠性差,很容易给桃农带来不应有的损失;阻碍了青州蜜桃产业的快速发展。

  4.2.5 品牌创立有待加强

  虽然青州蜜桃己有一定的知名度,但仍然是一个区域性的品牌,还未成为国内品牌,更谈不上成为国际品牌,本地化消费现象严重,绝大部分蜜桃是借个体贩运户进行销售,并且青州蜜桃生产加工方面还没有一个着名的品牌,缺乏青州蜜桃龙头营销企业,阻碍了青州蜜桃产业的发展。这些均要求青州市围绕”文化建设、品牌树立、技术创新、规模扩大、效益提升“(虞云翔,2012)等方面进行跨越式的建设和发展,尽快增强其青州蜜桃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4.2.6 深加工产业规模小,产业化开发后劲不足

  深加工产业作为农业生产的下游产业,对桃生产的促进作用明显,是其重要的相关性产业。青州蜜桃不仅鲜食可口,桃肉可制作成桃干、桃脯、果酱等,而且桃核、桃木也可加工成工艺品出售。青州蜜桃深加工产业的发展,蜜桃加工领域的不断拓宽,大大加快了青州蜜桃产业结构调整速率,提高了青州蜜桃产业化的经营水平,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但对照青州蜜桃新阶段面临的新形势,青州蜜桃相关龙头企业的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企业与农户、基地之间的联系还不够紧密,与发达地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随着青州蜜桃品牌的逐渐形成,我市生产桃干、桃脯、果酱的青州蜜桃深加工企业有了一定发展,并且也出现了一些桃核、桃木工艺品加工企业。但从总体来说,我市青州深加工企业中绝大多数是小型工厂、小作坊的形式,在国内同行业内没有形成具有较大知名度、影响力的企业。目前,全市青州蜜桃加工率不到30%,相比之下发达国家桃产品加工率则可达到70%以上,目前青州蜜桃总产量达到7.2万吨以上,但当地以青州蜜桃为原料的果品加工企业刚开始起步,加工能力十分有限。由于加工企业发展滞后,加工率不高,因此以青州蜜桃为主的农产品生产的市场风险很大,严重影响了农民调整结构的积极性,影响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