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论文第四篇:乡村振兴背景下小城镇规划与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小城镇是乡村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的中心,也是农村商品流动与交易的枢纽,它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使小城镇建设取得了显着的成绩,特色小城镇如雨后竹笋般兴起,拉动着一方特色产业的崛起。小城镇科学规划与建设的目的是提高小城镇的综合功能,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但是,当前的小城镇规划与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土地规划不合理、规划脱离实际情况、缺少产业支撑和缺少建设融资等,不利于乡村战略的实施和“三农”问题的解决。对此,小城镇建设通过科学规划、健全配套设施、发展特色产业和科学引进人才等措施,提高小城镇规划与建设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关键词:小城镇;规划建设,乡村振兴战略;问题;对策;
小城镇是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中主要的建设对象,它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前沿阵地。小城镇规划与建设的目的就是实现农业产业的发展、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善和农民经济收入的提高。但是,小城镇建设不科学因素而导致小城镇化昙花一现的现象屡出不鲜,对此,在乡村战略背景下,对小城镇规划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研究小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很有必要。
1 小城镇规划与建设中的问题分析
1.1 土地规划不合理
小城镇规划与建设存在许多乱象,定位不清晰,没有结合实际情况,主要表现为:一是模仿出名的小城镇模式。模仿小城镇的规划意味着小城镇规划没有实事求是,没有挖掘本地资源,导致小城镇规划与建设不科学和失去特色。二是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长远发展。小城镇规划谋求短期高回报的经济效益,注重商业效益,以街区商铺规划与建设为主,减少人居生活的娱乐设施与空间,使小城镇布局杂乱紧凑,导致整个小城镇规划不科学,而且还会使土地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造成大规模的浪费,长此以往,影响小城镇化持续规划与建设。
1.2 规划脱离实际情况
规划是小城镇建设的必需条件,规划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小城镇的建设与后续发展。小城镇规划要结合实际情况,有目的地进行规划设计才能保证城镇的繁荣发展,但是在规划过程中急于求成或者渴望当前的经济效益而导致出现规划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现象,或者规划设计方案受到领导的干扰而使方案偏离目标,忽视了地方主导产业的建设与经济发展。小城镇建设中基础设施不配套,道路、广场、绿化、电力、给排水和供暖等设施不完善,致使小城镇难以保证居民正常的生活工作需求,致使流动人口较少,房屋居住率下降,最终导致小城镇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
1.3 缺少产业支撑
小城镇是城乡连接的纽带,在这里实现农产品的交易和农村人员的流动,使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这里实现二次就业和发展特色产业。但是,出现一些不容乐观的现象,小城镇的规划建设或是单纯为解决部分居住在地质灾害地带居民的住房安全问题,或是为农村有钱人在政府驻地修建第二住宅,实质是小城镇建设成为基层政府展现政绩的脸面。大部分的小城镇规划与建设只是修建了几十套或者几百套房子,呈现出房子整齐划一和数量庞大;但与居民生存相关的特色产业却没有纳入小城镇规划的范畴里,使居民没地方务工,没生活来源,在小城镇“站不住脚”,锁门回老家,出现房在人不在的现象。这与前些年全国部分城市出现的“鬼城”相似,导致小城镇难以“活起来”。
1.4 缺少建设融资
影响小城镇建设的首要因素就是资金是否有保障。小城镇规划与建设大多数是以易地搬迁、灾后重建或者棚户区改造等国家项目的形式实施的,这样规划与建设的目的是减轻地方财政的压力和搬迁农户的困难。但是,小城镇建设面对的农户较多,可谓是“僧多粥少”,精准扶贫户和受灾农户由于国家在购房上给予全力补助而争相购买导致房源不足,其他农户在房屋购买过程中享受国家财政补贴较少,房屋价格超出农户承受能力,地方政府无力补贴,致使房屋积压代售的现象比较严重,严重影响了小城镇的持续建设。
2 科学的小城镇规划与建设分析
2.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小城镇的规划与建设必须与农村经济的发展相结合,必须与县域经济的发展布局相协调,尊重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国家的整体发展规划,确立小城镇在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教育的中心地位。小城镇规划必须以当地的山水地貌、人文风情作为基础参考,优化小城镇的布局、结构和功能,规划好小城镇建设的内容和规模,完善相关的配套设施,在小城镇规划中体现出田园文化、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等优秀文化的元素,使小城镇成为有深厚人文底蕴的城乡结合区。
2.2 科学规划配套设施
小城镇的规划与建设不仅是城镇房屋主体的规划与建设,更重要的是完善的配套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在小城镇配套设施的建设上存在着不少问题。规划道路、绿化、广场和管道等设施必然会使建设房屋的空间缩小,房屋套数减少,建设成本加大。对此,地方政府部门及其领导要克服困难,按照小城镇规划标准实施,尽可能完善配套设施,减少后续带来的矛盾纠纷和维修拆建成本的增加。按照小城镇建设的标准规划出各种生产生活设施,减少农民在教育、医疗、娱乐、垃圾处理、水电供应等生活中产生的麻烦,方便农民的生活生产,有助于增强农民生活的幸福感。
2.3 科学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小城镇规划与建设的目的是给农民一个全新的生活空间环境,让他们在新的环境中勤劳致富和过上小康生活。小城镇规划与建设要让农民在这里定居生活,让农民能够站得住“脚”就要发展特色配套产业,让他们在新农村周边务工挣钱和生活,实现生活有保障。小城镇规划与建设中,特色产业的配套必须结合当地市场环境、自然环境、资源环境和农民自身条件,那些凸显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设施农业、传统手工业、农产品加工等非常适合农民从事,而且这些产业在小城镇能够吸收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特别是花卉和温室大棚蔬菜等产业,既能减轻成本,又能及时将这些农产品通过物流送到城市居民家庭,体现小城镇发展的优势,实现城乡发展的统筹与互补。小城镇规划与建设还要带动村落文化旅游的发展,吃农家饭、参与田地劳动、观看民俗歌舞、居住农家小院和体验农家生活在小城镇完全可以实现,它能够增加小城镇农民的收入。小城镇是乡村的物流中心,通过小城镇完成农产品的分拣和集装,最后输送到全国各地,使农产品快速商品化。
2.4 科学引进和培育劳动技能人才
小城镇规划与建设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物质建设就是具有现代化、工业化气息的可视性事物的建设,而精神方面的建设就是引进有文化、有技能的人才和提高城镇居民的文化、技能水平。对于小城镇在精神软实力方面的建设,一是加大农村职业技能的培训,如种植技术、养殖技术、手工技术、电商知识和服务技能等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生存技能;二是加强对农民文化知识的教育,例如营销方面的知识、服务方面的知识、写作与表达方面的知识、生活数学方面的知识等,这些文化知识在农民生活中凸显了实用性,体现了培训与教育的实际意义。
3 结语
小城镇规划与建设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也是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经济社会实现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小城镇的规划与建设要立足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立足于人文和自然资源的优势,才能体现小城镇规划与建设的价值,否则小城镇规划与建设便是“无木之本、无水之源”。因此,小城镇规划与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在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同作用下完成这个建设任务。
参考文献
[1]史旭敏,管京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小城镇发展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8(11):24-26.
[2]立博乡村振兴战略下小城镇的“惑”与“道" :江苏省的实践与思考[J].小城镇建设.2019(1):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