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农业经济学论文

乡村振兴战略论文(最新范文6篇)

来源:未知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21-08-12 共8826字

  在农村经济综合实力日渐提升的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得以被提出,促使先进的能源开发技术在农村地区得到了推广应用。文中是乡村振兴战略论文6篇,供大家参考阅读。

  乡村振兴战略论文第一篇: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研究

  摘要:提升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于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至关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尤为重视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本文紧扣乡村振兴战略,概括了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构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涵与构建原则,将可持续发展能力剖析为三大层次:生存层,表现为生存发展的综合技能,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支撑;核心层,表现为创新创造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永动机;关键层,表现为科学管理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指挥中枢。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

  乡村旅游是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与抓手。因此,全社会不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在研究乡村旅游发展问题,特别是在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之后,我国更是掀起了乡村旅游研究热潮。但从现有文献来看,关注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还鲜有涉及。事实上,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不仅是乡村发展的受益主体,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乡村旅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最关键的要素就在于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没有人才的支撑,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就无法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也就无从谈起。基于此,本文专门研究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问题,以期为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1 提升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性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激发了乡村发展的新活力,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与更好的发展环境。乡村旅游发展要以促进乡村振兴为重要使命,以满足人们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力促“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能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强劲动力,切实提升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效率与效果。

  1.1 助推乡村旅游产业兴旺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和首要任务,而提升从业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助推乡村旅游产业兴旺。乡村发展普遍面临资源分布不均匀、“空心村”等问题。提升从业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方面解决乡村基本劳动力与人才不足问题,建立稳定的人才队伍,有利于整合、协调乡村资源,发掘乡村经济价值,延长农业产业链,推动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新型从业者”,激发创新思维,提高技术、服务、管理水平,有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业态,避免同质化竞争,从而繁荣乡村产业。

  1.2 改善乡村宜居宜业环境

  “生态宜居”和“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要求,而提升从业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改善乡村宜居宜业环境。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生态保护观念与环境保护能力提高,能够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对乡村生活和经济收入的重要性,能够主动保存乡村风貌、保护乡村生态系统、防止乡村环境污染。同时,从业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重视文明素质、道德规范的培养,为保护和传承乡村本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资本,推动乡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实现乡风文明与时俱进。

  1.3 提高综合应急治理水平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而提升从业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提高乡村综合应急治理水平。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知识储备更深厚、更全面,有助于提高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公众参与度,进一步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危机意识与治理能力更强,有助于防范风险,协调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确保乡村社会和谐有序。在自然灾害和流行病疫情等重大突发事件频发的当下,提高乡村综合应急治理能力和水平尤显重要。

  1.4 增加乡村居民稳定收入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而提升从业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增加乡村居民稳定收入。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重要资本,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意味着乡村居民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生产力的不断增强生产力、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彻底摒弃“等、靠、要”思想,从而实现更大的劳动力价值,稳步提升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让广大的农民群众和全国人民一起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向着共同富裕目标稳步前进。

  2 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的原则

  2.1 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其特性

  可持续发展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强调人的实际生活福利的提高,强调发展的后劲以及维持自然生态系统对人类生活的支持作用。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构建应当既重视自身利益的经营,也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既能完成当前发展目标,又能满足未来目标的需要;既注重乡村经济、社会的建设与发展,也能协调生态环境、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鉴于此,本文将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定义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在契合和服务乡村旅游发展以及乡村全面振兴的过程中,注重人的多元化、全方位发展,能够掌握和运用多项任务或目标的综合性技能;注重人的创造性和能动性的发挥,能够把握时代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与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与时俱进;注重人的文明素质、科学治理理念的培养,能够有效协调自然生态、文化传承、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乡村有序和谐持续发展的目的。

  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三个特性:一是可持续性,这是首要的特性,是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一种自我发展能力,能够满足并促使乡村旅游长期发展,不会因为外部环境的冲击而受到沉重打击;二是综合性,即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不仅体现在知识、技能等表层,还体现在思维、理念等内层;三是指向性,即指向乡村旅游发展,带有明显的乡村旅游发展的行业特性。

  2.2 构建原则

  2.2.1 紧扣乡村振兴战略要求

  乡村振兴已成为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词和主旋律,将统领农村地区社会、经济、生态、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等均对乡村旅游发展提出了任务和要求,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构建应当契合且服务于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

  2.2.2 立足乡村居民实际情况

  根据空间集聚理论,城市聚集了更多的人力资源,其中一线城市更是聚集了最优质的人力资源,而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源大多是“老、少、残、弱”。因此,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构建应该立足乡村居民的实际情况,不可好高骛远。同时,不同地区不同的乡村有不同的情况,要因地制宜,有所偏重地发挥特色人才的作用。

  2.2.3 面向乡村旅游长远发展

  乡村旅游不是特定时期的“短暂运动”,乡村旅游的作用和功能是全方位的、巨大的,但目前却出现了“每一个支持乡村旅游的理由背后总有反对的声音”的现象,如乡村旅游能解决就业问题,但乡村旅游所涉及的工作往往是无出路、低技能、低回报、季节性的。因此,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构建要避免急功近利,面向乡村旅游长远发展。

  3 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构成与释义

  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可分为三大层次:第一层为生存层;第二层为核心层;第三层为关键层(如图1所示)。

 1.png

  图1 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构成  

  3.1 生存层

  生存层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支撑,表现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在知识储备、文化修养、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综合“努力程度”。“努力程度”越大,生存能力越强,意味着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强,意味着能胜任更远大的发展目标。一般而言,乡村地区劳动力不足,人才缺乏,尤其是缺少综合性的高素质、高能力人才。而旅游业的发展涉及方方面面,乡村全面振兴对人才的要求更高。因此,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要强调全面发展,在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本土特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与结构调整、乡村综合治理与管理等方方面面都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建言献力。

  3.2 核心层

  核心层是可持续发展的永动机,主要表现为创新创造的能力,标志着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间的内部差异。首先,创新创造能力是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自身区别与其他人的重要特质,不拘泥于过去与现在已有的成就,能够不断学习、培育、积累和提高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稳健成长。其次,创新创造能力是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最近几年,乡村旅游的热潮掀起,全国各地纷纷效仿,但乡村旅游开发大同小异,同质化现象严重。具备创新创造能力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能够挖掘更多的产业形态,如农业观光体验、休闲康养等多种新兴产业,打造独树一帜的旅游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最后,创新创造能力是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对新思想、新事物、新技术的有力把握。时代的发展是日新月异、快速更替的,新的思想观念、新的事物、新的科学技术不断涌现,这要求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能够与时俱进,结合乡村发展的需要,灵活运用,而不是局限于“土气”,忽略了社会的进步。

  3.3 关键层

  关键层是可持续发展的指挥中枢,表现为科学管理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无论是个人还是整体,都可看作为一个系统,应当具备“健康、有序、稳定”的特征,科学管理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是对整个系统健康、有序、稳定运行的统筹与保障。

  对于科学管理能力,首先,要求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能够对宏观经济、政策举措等具有准确的判断。外部环境的变动虽不直接作用于乡村,但与乡村建设和发展息息相关,因此需要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及时了解社会动向,分析环境变化,发现现有和潜在的市场需求,抓住机遇,开发和培育有需求的产品与业态,选择有效的营销方式与手段,例如旅游云直播等,以便适应市场环境。其次,要求对乡村整体建设有精确的把握。只有清晰认识乡村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才能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长久之路。除了对内外部环境要素的剖析,科学管理能力更强调高效生产,达成最优目标。面对激烈的竞争、不断发展变化的旅游业,能够掌握现代旅游管理知识、现代科技、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的旅游人才,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制定规范的管理标准、形成乡村科学管理体系的主力。

  对于组织协调能力,一方面是对不同诉求和利益的整合与协调。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能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要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产生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当代人的发展与后代人的发展等不同层面的关系问题,以应对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矛盾和出现的问题、危机与挑战。另一方面是指对居民意识与社会行为的规范与引导。例如,乡村传统文化和本地民俗是重要的乡村旅游资源,也是乡村旅游特色之一,但在旅游开发,甚至在原先乡村建设中就被忽视了,有的甚至遭到当地居民的破坏。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应主动拾起保护和传承的责任,并组织和引导当地居民共同参与其中,实现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参考文献

  [1] Hjalager A M,Kwiatkowski G,Larsen M.Innovation gaps in Scandinavian rural tourism[J]. Sc andinavian Journal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2018, 18(1):1-1

  [2]蔡建刚,周波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旅游与脱贫攻坚[J].贵州民族研究,2020,41(4):93-97.

  [3]李娟梅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乡村旅游从业者职业能力提升探究[J].成人教育,2019,39(06):60-64.

  [4]向志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与人力资本投资[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2.(03):80-83.

  乡村振兴战略论文第二篇:乡村振兴战略下村干部执行力指标体系研究

  摘要: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背景和有关村干部情况的现实背景,综合国内外文献提出村干部执行力的概念,提取多级别、多层次的村干部执行力指标,为村干部在振兴战略执行中多方面培育、提升、挖掘他们的能力和潜能提供重要参考,其中包括素质能力、决策能力、凝聚能力、资源利用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5项一级指标,又下设14个二级指标、38个三级指标。

  关键词:乡村振兴;村干部;执行力;指标体系;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执行力研究现状

  “执行力”这一概念最早被应用于行政法学领域,近些年在企业管理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之后又进一步被运用到政府领域以及党的建设领域中,丰富和发展了执行力的内涵和意义。周永亮博士认为,“在形成了决策、制订了具体的计划之后,达成目标的具体行为就是执行,而确保执行完成的能力和手段构成了执行力。”范亚平、付建龙认为“执行力,就是实施发展战略、实现发展目标的能力,就是将思想转化为行动、 把理想变成现实、把计划变为成果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平时说得最多的‘贯彻落实’的能力。”根据已有研究可知,执行侧重行为,执行力强调通过行为达到目标的效果,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国外执行力研究主要是针对企业和政府,在政府执行力研究中,着名行政学家怀特指出“政府的公共行政,就是公共事务的执行;行政活动的目的,是使公共计划得以最迅速、最经济、最圆满地完成。”另外,还有学者通过定量的分析方法对政府的执行力进行研究。普利丹通过对政策能力、实施权威和运作效率三个方面的操作化分析,建立起了对政府能力进行量化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的研究。

  1.2 村干部执行力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执行力的时间比国内长,研究也相对较为系统。但国外研究的执行力主要集中在企业方面,后来拓展到政府以及其它方面。且由于我国的政体和国外不同,国外关于我国执行力的研究相对较少。国内有关执行力的研究也主要是在企业方面,逐步扩展到政府以及其它方面,关于村干部执行力的研究基本没有,这也是本文的一个创新点,研究有针对性。

  相比于执行力研究的广泛开展,村干部执行力研究的缺失不利于村干部这一重要角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贯彻落实各项任务。由此,建立一套合理的指标体系以衡量村干部执行力情况对于村干部队伍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道路上的重要一环。

  1.3 村干部执行力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提出一套系统合理的村干部执行力指标体系,对改善我国村干部执行力现状、提升我国基层治理成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但国内的研究基本没有聚焦于村干部执行力的指标体系建立,有少数学者对村干部能力或是胜任力进行了指标体系建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黄颖、余秀江识别了村干部鉴别性胜任力的5个维度,包括一般能力、工作态度、经历与经验、个性品质和执行能力,其中执行能力包括公共服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沟通协调能力 3项指标。李勋华、何雄浪建构了包括科学决策能力、村务执行能力、典型示范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学习创新能力5个准则层在内的村干部能力指标体系。

  上述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随着党的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村干部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执行人,其执行力又有了新的要求和标准。

  2 村干部执行力的相关分析

  乡村振兴战略政策下,“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20字对振兴乡村提出了总要求,全国各地的村庄都在村干部的引领下走出了不同的振兴之路,但限于村干部执行力的现实情况,各个村庄的发展情况也有很大的差别。

  本研究通过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若干村庄的村干部、村民进行半结构化访谈,了解各村如何因地制宜,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对乡村做出具体规划与行动。在梳理访谈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村干部的执行力进行总结和分类,以完成村干部执行力的概念界定和指标体系构建。

  2.1 村干部素质能力对比

  从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和工作态度三个方面综合对比,发达地区村干部素质能力高于欠发达地区。

  (1)知识结构:

  发达地区村干部的学历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区,村干部队伍更年轻化, 执行成效更加理想。浙江省的村干部学历都在大专以上,年龄大多在四五十岁之间,还涌现了不少三十几岁的年轻村干部;贵州省莲花村的副支书仅有初中学历,村支书已达60岁高龄,村里缺少年轻的、高学历的村干部,面临青黄不接的困境,执行力成效也很低。

  (2)学习能力:

  发达地区村干部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及其他有关农村发展的政策的了解程度、理解能力、认同力和贯彻力优于欠发达地区,浙江的村干部能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做出规划,对村庄未来发展有明确构想;而贵州省的村干部对乡村振兴战略仅停留在“有所了解”的层面,对于如何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本村尚未做出明确规划。

  (3)工作态度:

  发达地区村干部更具服务群众的意识,工作态度也更加积极,得到村民的认可,而欠发达地区的不少村民认为村干部只是在“混日子”“没有作为”。

  2.2 村干部决策能力对比

  从科学性、民主性、灵活性三个方面综合分析,发达地区村干部的决策能力优于欠发达地区。

  (1)科学性;

  发达地区的村干部更乐于向专家、专业性机构咨询,还会通过考察的形式与其他村庄进行交流,取长补短,比如浙江嘉兴的联丰村就曾与上海考察团的代表就如何通过党建引领村庄发展进行探讨。

  (2)民主性:

  通过与村民的访谈可知,浙江省村庄的村民大多认为村干部很注重群众意见,而贵州省村庄的村民认为村干部很少倾听群众的声音,没有解决自己的问题。

  (3)灵活性:

  欠发达地区村干部应对困难的能力偏弱,比如贵州省莲花村的村干部曾组织村民种植核桃树,但未获成功,此后村干部也没有采取其他方案。

  2.3 村干部凝聚力对比

  对村干部、村民两个主体进行考察可以发现,发达地区村干部更获民心,凝聚力优于欠发达地区。

  (1)村干部:

  村干部主要通过选举产生,发达地区村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但在欠发达地区却存在因后继无人不得不返聘年事已高的退休村干部的情形;发达地区村干部开会频率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区,比如浙江省的村庄都会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党员大会,而欠发达地区的部分村庄甚至存在村民倒逼村干部开会的情况;发达地区村干部还会定期慰问贫困家庭、孤寡老人、退休党员干部等。

  (2)村民:

  发达地区的村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更高,对村干部的认可程度也更高。

  2.4 村干部资源利用能力

  结合自然资源、经济资源、政治资源、文化资源四个维度分析,发达地区村干部资源利用能力强于欠发达地区。

  (1)自然资源利用:

  发达地区的村干部善于因地制宜,利用本村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比如浙江省的凤桥镇气候温暖湿润,水陆交通便捷,可以低成本运送保质期短的水果,因此三星村形成了以水蜜桃、葡萄为主的特色水果经济。相比之下,欠发达地区的村干部比较缺乏这样的条件与能力。

  (2)经济资源利用:

  发达地区的村干部更善于带领村民发展本土企业,招商引资的能力也更强。此外,浙江省的村干部特别注重旅游业的发展,很多村庄都开办了农家乐(如联丰村)和民宿(如金章村)。

  (3)政治资源利用:

  发达地区的村干部善于依靠党建引领村庄发展,能够发动党员走到村民身边倾听他们的诉求,鼓励党员建言献策,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欠发达地区的党建有待加强,党员“老龄化”情况严重,新生力量稀少。

  (4)文化资源利用:

  在文化资源的利用方面,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差异并不大,主要取决于村庄自身的历史。

  2.5 村干部沟通协调能力

  从与村民沟通情况、与上级沟通情况、与内部沟通情况以及对外沟通综合来看,发达地区村干部沟通协调能力高于欠发达地区。

  (1)村民沟通:

  发达地区的村干部和村民沟通情况更理想,会定期召开村民大会,也经常下访村民,在反映问题方面,通过和村民的交流得知,贵州省村民反映问题频率较高的原因是,“村里的问题实在太多了,村干部解决的太少了”,在问题解决方面,发达地区村干部解决村民问题的效率与效果满意度更高;在政策宣传方面,发达地区的村干部工作比较到位。

  (2)上级沟通:

  浙江省的领导到各个村庄视察的频率更高,在小组成员在联丰村调研时,恰逢市里领导到村里开会,而上下文村有上级委派的驻村干部,经常与村干部沟通。

  (3)内部沟通:

  欠发达地区村干部彼此间权责不够清晰,易产生推诿现象;而发达地区村干部沟通更加顺畅,村主任与村支书通力合作,共同参与村内的诸多活动。

  (4)对外沟通:

  在现代信息网络运用方面,发达地区做得更加好,如公众号的运营。发达地区的村干部更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宣传自己村庄的特色产品,打开销路。

  3 乡村振兴战略中执行力指标体系设计

  村干部执行力是指村干部在准确理解上级政策目标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民主的决策,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案,在充分利用基层各项资源的同时,贯彻落实上级工作部署的实践能力,是完成任务、达到目标、直接服务群众及凝聚人心的能力。

  根据上述的文献分析、概念界定和内容分析,可得出,村干部执行力不仅应当包括自身的素质能力,即自身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以及工作态度,还包括科学、民主的决策能力,凝聚能力,以及与上级和群众的有效沟通能力,同时还要求有良好的基层资源运用能力。因此,村干部的执行力是由决策、资源获取、凝聚、沟通等诸多阶段和环节中执行的合力共同作用而生成的,而并不仅仅是对某个具体问题的简单执行。

  通过对村干部执行力内涵的分析,构建了村干部执行力指标体系。村干部执行力指标体系含有5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38个三级指标,3个层次,具体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乡村振兴战略中村干部执行力指标体系 

2.png

  参考文献

  [1]李娣.党的制度执行力问题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 2010.

  [2]周永亮本土化执行力模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

  [3]范亚平,付建龙论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执行力J]求实,2006,(12)-39.

  [4]伦纳德D.怀特.公共行政研究导论[A].彭和平等编译.国外公共行政理论精选[C]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46.

  [5]李美娟基层党组织执行力测评体系构建研究[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 2016.

  [6]黄颖,余绣江乡村振兴战略下村干部的胜任力模型构建与应用--来自广 东、广西、云南三省423个样本的分析[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19,18(04):548-560.

  [7]李勋华,何雄浪村级干部能力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以四川川南为例J.北京 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06):22-2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