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流转论文范文第五篇: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缓慢的因素及解决途径
摘要: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是农业现代化、规模化的前提条件。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对解决"三农"问题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意义。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农村土地流转过程发展相对仍然比较缓慢,规模仍相对较小。在土地流转过程里面,存在着几方面的障碍,亟待解决和扫清。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
作者简介:吕勇(1976-),男,大专,经济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
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是农业现代化、规模化的前提条件。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对解决"三农"问题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意义。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农村土地流转过程发展相对仍然比较缓慢,规模仍相对较小。在土地流转过程里面,存在着几方面的障碍,亟待解决和扫清。
1 障碍因素及分析
1.1 产权结构仍不明晰
产权清晰是市场机制正常运作的基本保证。土地产权不明晰,势必导致土地流转中存在着种种或显或隐的问题,增加转让双方对未来的风险预期,从而降低土地转出和转入意愿。
近年来,农村土地产权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集体土地产权主体不清晰、权益边界模糊;农村集体组织用地不能直接进入二级市场,土地增值部分不能为农民带来可见收益;土地经营承包权的不完整和不清晰,增加了土地转让和投资者的风险预期。
1.2 土地对农民的生存保障作用
农村土地的流转,跟土地经营主体的行为选择息息相关,当前形势下,由于我国农村社会保险体系和制度还不够完善,因此除了一般性的生产功能外,农村土地还承担着广大农民的就业、收入和保险三大社会保障功能。加上对收入预期的不确定以及传统思想的束缚,很多农民即使已经外出务工多年,也不会轻易出让自己的土地,而是选择农忙时回家耕种或是雇人代耕。更有甚者,许多抛荒多年的土地也由于上述因素得不到更高效的利用和开发。
1.3 农业生产的特殊性
我国的农业生产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利润率低。再加上农业生产的特殊性,生产周期长,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难以及时反馈市场信息,造成了农业生产的风险也较大。因此对农业的投资意愿普遍较低,投资动力不足,造成土地流转的缓慢和困难。
1.4 土地流转制度不健全
我国针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法律制度相对不完善,这同样严重限制着土地的流转规模。近年来的土地流转个案,由于土地流转制度不完善,法律缺失的真空地带较多而引起的土地纠纷屡见不鲜。相关制度的不健全导致转让主体不能很好地保障自己的利益,进一步降低了他们的土地转让和投资意愿。
2 解决途径
2.1 继续稳步推进土地确权工作,明晰产权主体和权益边界
2011年农业部发布了《关于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的意见》,首次要求在土地实测的基础上对农户承包地进行确权登记颁证。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工作".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截至目前,大部分省份已基本完成承包地确权工作。可见,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一直沿着稳定地权和市场取向的改革路径前进。坚持推进土地确权不动摇,是解决农村土地流转所遇到障碍的根本途径。
2.2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农民后顾之忧
农户之所以不愿意对自己的额土地轻易"放手",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担心失去生存的基本保障。因此,要解决土地流转缓慢的问题,就要解决农民的生存和社会保障问题。降低农民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增强农民抵抗风险的能力,让农民不再认为失去土地就是失去生存保障,是促进土地流转的先决条件。同时,还应该加快农民的"非农化"进程,加强对农民的就业培训,转移农业人口,减轻农民对土地的生理和心理依赖。
2.3 完善土地流转法律制度,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市场
应尽快制定并颁布相关法律法规,填补制度空白,让土地转让和投资者有法可依,切实保障土地流转双方的权益,保证流转的有序性,尽量避免可能产生的土地纠纷;健全征地制度,加强对补偿费用完整发放的监督,保证个体农户收益;增强农村土地流转的规范性,土地流转的双方应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依法签订合同,登记在案。
3 小结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扩大土地流转规模,是建设现代化农村的题中之义,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的要求。只要切实解决和扫清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各种障碍,土地流转才能畅通发展,为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