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制约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因素
(一) 农民主体生态意识不强
我国生态农业的社会认识不到位、民众生态观念薄弱是导致我国生态农业建设推广不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广大农民的生态农业参与能力和投入直接关系到生态农业的发展,毕竟农民是重要的参与主体。在国外,是非常重视国民的环境教育的,而我国的环境教育在现阶段刚刚起步,长期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维惯性还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国民的价值观,从而使一些人忽视了生态建设。虽然我国已经倡导绿色消费、低碳经济,有关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完善,可是国民的参与热情依然不高。目前,政府也没有对公众参与生态农业建设的行为提出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要求。从企业角度来讲,生态农业建设意识也较为滞后,认为发展生态农业的投入产出比过高,不能形成短期经济效益。而在生产过程中,考虑到防止污染的成本过高,企业没有动力防止或治理污染,仍然以环境破坏为代价达到企业增加效益的目的。
(二) 资源环境的外在制约
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挤压着农业发展的空间,尤其是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农业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目前,我国资源环境严重制约着生态农业的发展。首先,我国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经济发展对石油、煤炭等资源过度依赖,工业上造成的水、土、大气污染,在客观上影响了生态农业的发展;其次,传统农业过度依赖化肥农药等化学药品来提升农产品产量,化肥农药的积累造成了土壤板结和水体污染,另外,传统农业造成的白色污染也破坏了土壤质量,影响土壤结构和土壤通透性。
发展生态农业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续的环境改善,要改变资源环境对生态农业的外在制约,就需要从生态农业建设的外部环境入手,改变资源依赖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坚决杜绝环境污染。
(三) 生态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体系不健全
一方面,目前我国生态农业技术水平不高,难以形成生态产业的技术普及。首先,农民对生态农业技术理论知识缺乏复合统一的设计,就是对某一成功实践案例的照搬也较为困难;其次,生态农业生态工程设计规范尚未形成,技术支撑体系和技术成果转化率都不高,在社会上,也缺乏相应配套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即使有了成熟的技术,也不能将农业技术有效推广;第三,传统农业的发展适应了当地的生态农业发展,而新的技术、新的操作方式方法和工作流程与农民传统技术的有效融合需要一个过程,使得生态农业技术推广、普及缓慢。
另一方面,虽然生态农业技术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重视,但是从科研的投资、试验点的投入、社会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善上都缺乏有力的推广,尤其基层农业部门,没有明确的职责、工作标准和考核机制。技术推广体系的不健全,使得先进技术引入生态农业建设中的速度缓慢,技术成果的转化效率和农业经济产出效益也比较偏低。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国生态农业建设还是处于试点阶段,还未成“燎原之势”,生态农业的推广力度远远不够。
(四) 政策支持和组织建设力度不够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伊始,就是在“靠政策、靠投入、靠科技”的道路上模索行进的,可以说是政府单方面的主导。在教育投入上,但是在生态农业实践过程中,政府特别注重基础生态农业基础技术人才的培养,但是资金投入和教育资源投入不足,有些地方即使有充足的教育资源,但是在对生态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过程中多流于形式,没能达到预期效果,浪费了教育培训资源和教育培训资金。政府对生态农业建设的支持力度和效果显得缺乏和不足。在政策制定上,尽管生态农业建设有政府的支持,政府一直在推,可是在一定程度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相矛盾的,在政策干预手段不足和经济干预手段乏力的背景下,官员以经济指标为重的“政绩观”让政策成为了短期行为,没有持续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生态农业建设的效果不明显。
另一方面,生态农业建设的组织建设也是影响生态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当下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已经建立,市场经济比较活跃,但是按照市场机制建立起来的各类生态农业组织缺乏。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指出:新的问题和挑战的相互依赖与综合特征,与当前的组织机构的特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为这些独立的、片面的机构将要和某些狭隘的决策过程相关[15].而这些组织的作用在于将原来简单的生产、销售、加工等的买卖关系转变成以利益为链接纽带的利益共同体,以便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新机制,这些组织之间也能进行互帮互助,形成服务利益共同体。
(五) 生态农业的管理体制制约
生态农业建设从技术环节、生态农产品、政策保障等方面都需要建立严格的生态农业建设管理体制。当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建立生态农业生产规程所要求的相关管理制度体系仍没有建立,制约着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如,生态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流程的规范,生态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的制定,生态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的认证、农产品质量监察与执法体系以及市场资源与信息体系的建立等等,都没有完善建立。没有国家政策和管理体制的规范、企业技术指导和资金上的支持,是难以提高生态农业发展的高效率和农民进行生态农业发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的【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