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对 2011 年12 月 -2012 年12 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 50 例进行中医干预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50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均符合COPD 诊断标准,且均为稳定期患者; 中医诊为痰瘀内阻,伴或者不伴有肾气虚; 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患者预计生存期不到半年,整体状态较差; 合并其他严重性疾病或者是脏器疾病以及原发性疾病; 精神病患者; 不愿意接爱研究措施或者是由于其他原因不能合作者; 临床诊断有困难者等。均符合(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病全球倡议》和2007 年中华医学会对呼吸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断指南;(2)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辨证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以及《中医药基本名词诊断学》中的诊断内容。50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25 例。
对照组男 13 例,女 12 例,年龄45 ~62(56. 8 ±7. 8) 岁,观察组男 12 例,女 13 例,年龄 44 ~63(56. 7 ±7. 5) 岁。2 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 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安慰剂,每天 1 剂,免煎颗粒。观察组采用中药处方: 鱼腥草 10g,野荞麦根 10g,桑白皮 10g,连翘10g,红花 10g,桃仁 10g,川芎 10g,浙贝母 10g,赤芍 10g,黄芩10g,莪术 10g,丹参 10g,当归 10g,生甘草 10g。病情急者加葶苈子 10g; 喉间哮鸣者加广地龙 10g,水煎服,每天 1 剂。2 组患者在治疗中均需要进行基础治疗,并且需要加用支气管舒张剂,连续治疗 60d,随访 4 个月,将患者病情详细记录下来,注意观察急性加重情况,对比 2 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疗效分析评价。
1. 3 疗效判断标准 COPD 治疗效果标准依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疾病疗效判断标准》: (1) 有效: 咳嗽、咳痰、气喘基本消失,肺部哮鸣音明显减轻或有一定减轻; (2) 无效: 咳嗽、咳痰、气喘及肺部哮鸣音无改变或减轻不明显,以及症状及哮鸣音加重。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3. 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以 P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 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有效率为 96. 0%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 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 。见表 1。
2. 2 不良反应 2 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
3、 讨 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是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由于其缓慢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在临床研究与评价工作中,西医发展与中医发展都有着较为系统的理论基础体系和诊断方法,但是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区别,中医主要关注于患者个体化的治疗以及患者终点结局的生存质量,同时,这也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了现代医学发展的人文理念,针对慢性疾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传统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有许多种,但是多注重于症状改善,且无相关的质量评估与操作规程,致使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加上临床疗效可以说是现代医学发展的生命,需要其建立于科学、严谨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之上。在临床研究与评价工作中,中医有较大优势。本结果显示: 中医干预疗效显著;但中医临床疗效仍旧缺乏统一标准、且标准不全面、或者是直接套用相应疾病临床疗效评价标准,难以反映出自身的治疗特点和理论体系,因此,需要进一步的深入分析与探讨。
参考文献:
1. 陈宪海,崔荣珍,刘兆恩.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病机述要[J].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 : 30 -31.
2. 吕佳苍,王智瑜,王天芳,等. 774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常见的中医证候类型及其舌象分布特点[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32(1) : 19 -25.
3. 李友林,王伟. 基于形神一体观构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辨证论治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思路[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7) : 1461 -1463.
4. 黄波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防治的进展[J].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5) : 117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