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引导者,班主任要学会用真情从平时生活细节、亲情体验、心理教育等各个方面加强教育引导,让留守儿童找回亲情、找回快乐,健康。
关键词:班主任 留守儿童 关爱
近年来,随着人才市场的开放,那些地处偏远的农村,没有特殊的资源,于是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了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把孩子都交给老人或亲戚抚养,于是社会上便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在家的儿童们,便开始咀嚼没有父母之爱的“孤独和寂寞”,成为继离异家庭子女之后又一值得特别关注的群体。全国妇联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 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 000多万。因家庭教育中缺失关爱,使留守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笔者在乡镇中学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经过多年对留守学生进行的调查,总结出了他们在学校种种令人堪忧的表现:1)我行我素,不受管束;2)生活铺张,不懂节俭;3)情感冷淡,缺乏爱心;4)性格偏激,容易激动;5)行为怪僻,不计后果;6)有自卑感,自信心弱。
为了这些学生,班主任应更多地将关爱倾注于这些形单影只的“孤雁”,理所当然地用爱去浇灌这个特殊的群体,使其健康成长、享受温暖。那么,班主任怎样让这些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一样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呢?
1、调查摸底,建立教育档案
班主任首先应认真调查,摸清本班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并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专门动态档案,将这部分学生的家庭状况、父母亲务工地点、联系方式、临时监护人姓名、年龄、住址及监管儿童个数、留守儿童的心理品质、学习行为、生活习惯、辅导工作等进行详细记录。这样,对留守儿童有了深入了解后,工作才能有的放矢,使关爱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心坎中去。
2、无微不至,善于从小处关爱
很多教育家都指出,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爱是教育学生前提。在班主任工作中应把爱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缺少爱,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注。俗话说:“老师为再生父母。”的确,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还要引导学生习得良好的习惯,特别是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中,班主任要深知学生的心理,处处对他们细心地关爱,无论在学习上、生活上都让这些孩子感到老师犹如父母般真情的关爱。在学习上,哪怕学生细小的“闪光点”也应及时表扬,让他燃起希望的火花;经常询问他们学习上的困难,并耐心辅导;在生活上,时常关心他们穿的衣服暖不暖,吃得饱不饱,文具够不够用,身体好不好。如我班有名叫刘佳棋的女学生,性格内向,平时总是沉默不语,课堂从不举手发言,下课也不和其他学生一起活动,她不是在教室里坐着,就是一人漫步在校园的角落里。我发现后,经常与她谈话,问她生活情况,在校学习情况等,详细了解她的思想动态,结果发现她是留守学生,是缺少亲情所致。我用关爱自己孩子的心情去关心她,让她从我这里享受到父爱。在课堂上,我多给她发言机会,鼓励她发言,多让她展示自己的特长,让她享受集体的快乐;我还经常在班会上,用她远离父母仍能按时上学,努力学习的精神教育其他学生,让她产生自豪感,产生自信心;对她的学习倾注更多的耐心进行辅导,活动时多与她沟通、交流,让她在各方面都不落后。我的这些“偏爱”,使她的情绪很快调整了过来,从此她变得活泼起来,校园内随处可见她快乐的身影,看到她的进步,我笑了!
3、关注心理的健康
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外出务工的父母无暇顾及孩子,孩子在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这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留守儿童除性格内向、敏感、情感比较脆弱之外,还有另一部分留守儿童是因为父母外出务工,经常往家里寄钱,有的甚至给孩子买了手机,加上监护人的娇宠溺爱,导致孩子养成花钱如水、逃学上网、吸烟喝酒、自暴自弃等不良行为,这样的学生往往自私、孤僻、蛮横。针对这些特点,我经常利用班会课讲勤俭节俭的重要性,放一些农民工在外打工的片子,让他们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体会父母找钱的艰辛,让他们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爱他们,而是为了使他们生活得更好。并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如开办音、体、美兴趣小组。这些活动的开展填补了学生心灵的空白,让他们觉得学校生活的充实、美好。另外,还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帮他们少走弯路。鼓励、组织留守儿童多参加业余活动,以填补父母不在身边的空虚。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不能在父母身边撒娇,和父母一起享受快乐,所以他们的思想难免会出现空虚,也由于他们有比别人多出来的大量的时间无所事事,如果不能正确引导,他们很容易养成自闭的性格或是迷上打游戏的不良嗜好。针对这种情况,我除了在平时引导他们多读书,多进行有益的业余活动外,还利用每年的“元旦文艺汇演”和每年学校举行的“秋季运动会”这些机会对他们进行格外的关照。在选定参加这些活动的同学时,我有意识的对留守儿童进行了照顾,争取让他们都参加到这些大型活动中来。此举既保证了我班各项活动有足够的人数参与,又填补了留守儿童的生活空白,算是一举两得。
4、团结互助,营造温暖大“家”庭
学校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当孩子不能得到一份完整的爱时,他们渴望在学校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爱护,去感受来自集体的温暖,以慰藉自己脆弱的细小心灵。所以,老师要成为留守儿童的知心朋友,还要引导学生相互之间成为知心伙伴,一个班级,甚至一个学校,都营造成一个温暖大“家”。为了给留守学生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将部分留守学生安排在学校寄宿,让他们在学校生活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群体的爱心,让他们感受到他们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里,在这里能让他们逐步形成勤奋、认真、严谨、进取等良好的行为习惯。班主任要当好留守学生的直接代管责任人,成为留守学生的“代管家长”。“代管家长”要定时找他们谈心,交流感情,了解他们各方面的情况;要定期清理他们的生活费用,让孩子稍有余钱,但也绝不少钱;监督他们的学习和日常行为,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因材施教。学期末,我们应对进步较快的留守学生给予表彰奖励。在这个“家”里,人人都来关心和帮助他们,与他们结成互助对子,开展手拉手活动;在这个“家”里,经常开展关注留守儿童的专题活动,如给留守孩子开生日party、《夸夸我的爸爸妈妈》书信比赛、《我爱家乡》演讲等活动,培养他们广泛的爱好,纠正孤癖古怪的个性心理,养成良好的习惯。
5、配合家长,弥补“亲情的缺失”
“一个母亲,能胜过100个教师;一个父亲,能胜过100个校长。”这是国际基础教育界的一句名言。班主任为了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还需与家长配合。学校一般都开通了亲情电话,应该让留守孩子每个月给家长通一次电话,并给家长写一封信,以弥补这些孩子“亲情的缺失”。此外,笔者给每一位留守儿童的家长寄去一封《致留守儿童家长的一封信》,信里着重强调了联系与沟通问题,要求家长平时多给孩子打打电话写写信,多了解孩子在学校、在家中的情况,关心他们心灵上的感受。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发现自己同样是一个幸福的孩子。
目前,全社会都在关注留守儿童问题。班主任要当好留守儿童的 “知心爸爸”“知心妈妈”。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把你和你学生的生命放在大众的生命里,这才算是尽了教师的天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只要我们用真诚去面对,用爱心去感受,留守儿童也一样拥有花样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