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珠江的传说》,属于“胡人识宝”传说类型,以“羊城三石”之一的“海珠石”为传说核,讲述了“珠江”名称来历的故事。据《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广东卷》收录的版本,其情节内容可简括为:读书人崔炜,偶然帮助神医鲍姑,获赠井岗艾并以此救治了仙人安期生乘坐的白龙玉京子;玉京子带他畅游赵佗墓,他因此得到宝物阳燧珠;后来一位波斯商人以十万贯重金从崔炜手中购得宝珠,登程回国途中,宝珠却跃至江中一巨石下;此后,巨石每到夜晚便发奇光,当地人以其珠光宝气遂称之为“海珠石”,而称流经海珠石的那条江为“珠江”.
然而,按照同一采录人在另一民间故事集中的说法,此传说系其根据两位讲述人分别讲述的《崔炜的传说》和《海珠石的传说》综合整理而成,原口述材料中关于崔炜与鲍姑交往的详细情节被另行整理成《鲍姑与崔炜的传说》.这就引发了本文对《珠江的传说》形成过程的探讨。由于《珠江的传说》主要以民间文学作品的形式流传,故本文立足于该传说的文本,对传说的形成背景、相关历史文献以及母题的相关社会情境进行分析,呈现《珠江的传说》形成的历史过程。
一、作为“民间文学作品”的《珠江的传说》
就《珠江的传说》而言,此故事文本出现的时间大概不早于 20 世纪 80 年代。其理据有三:第一,清代以前的典籍记载中,并未发现所谓的珠江传说,仅有海珠石的相关传说。第二,民国至上世纪 80年代前,在一些重要的广东民间文学资料集中,如 1929 年 10 月刘万章编辑刊印的《广州民间故事》,1957 年向碧等编写、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白鹅潭:广州民间传说》,1959 年中山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研究组编、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广东民间故事》(第 2 集),1982 年由关汉等人在 1959 年《广东民间故事选(初选本)》基础上编选出版的《广东民间故事选》,均未收录有相关的珠江传说。第三,其文本主要见于 1980 年以后的民间故事资料集中,如越秀区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领导小组所编的《越秀民间故事传说》,叶春生、刘克宽所编的《广州的传说》(1985 年),叶春生搜集整理的《广州的故事和传说》(1986 年),王建勋等人主编的《羊城人仙神》(1989 年)等;且该传说的采录人已在《广州的传说》一书中明言,此传说系其于1980年搜集的口述材料基础上,综合整理崔炜故事和海珠石传说而成的。因此,《珠江的传说》显然是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在地方开展的产物,是采录人整理、创编的结果。其性质,按照万建中老师的说法,属于民间文学作品,而非生活形态的民间文学.
根据傅玛瑞的梳理,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的开展,一方面是对中国搜集口传文学的传统,尤其是 20 世纪初以来民间文学搜集整理运动的批判继承;另一方面则是 1978 年以后,中国现实日常生活的急剧变化,以及民间文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恢复,使老一辈民间文学研究者认识到再次实施搜集民间文学资料计划的迫切性的结果.对于以“汇集和总结全国各地各民族民间文学搜集整理的成果,保存我国各族人民的口头文学财富”,“让民间文学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也为民间文艺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中有关学科的研究,以及文学艺术创作的借鉴提供较完整的资料”为目的的“三套集成”,傅玛瑞不仅承认该项工作创造、提供了非常多元的书面转录民间文学的形式及大量可供研究的材料,还从自身的研究经验出发,提出了一个“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书面资料的本真性问题.
针对学界出现的关于“三套集成”本真性问题及相关不足的讨论,万建中老师认为,这是因混淆了民间文学和民间文学作品两个基本概念而造成的误读。作为作品的“三套集成”与生活形态的民间文学有着本质的差异,以后者的标准去衡量前者,显得不切实际。“三套集成”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数量庞大的元文本和多种可能性,具有独立、完整的学术价值.因此,他进一步认为:我们可以把民间文学的记录文本看作是一种社会记忆。对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不能一味揭露它有什么不足,不能反复衡量它的科学性或可信度到底有多高,否则,就可能成为“文献考据”.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是在一种“情境”(context)下产生的,可以讨论它如何被“制造”,在什么“规范”下被“制造”,如何被操弄,又是如何被“使用”的,努力发掘民间文学三套集成背后的东西。
户晓辉老师表达了相似的观点,在他看来,“民间文学文本的整理、转录(写)过程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从实践研究的观点来看,采录人与讲述人都有形式意志或形式冲动,采录人整理出来的理想文本形式同样是民间文学体裁叙事行为的一种表演”.受上述观点的启发,本文认为,《珠江的传说》作为采录人搜集整理出来的“民间文学作品”,其形成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虽然它的出生带有“三套集成”满足学术研究需要和保存口传文学的目的,但正如户晓辉老师所言,无论是采集人还是讲述人,他们作为某种具体的民间文学体裁叙事行为的实践者,都被卷入这种体裁叙事行为的传统之中,均有传承的权利和形式意志.换言之,采录人的搜集整理工作除了要符合科学性、全面性、代表性等细则要求外,还要受到体裁传统的规范。高丙中老师曾言,传说是民间的口述历史,有其现实的和历史的根源,但传说更是一种艺术创造,是用想象的手段,把历史、传说人物与地方古迹、风物、特产等联系在一起,以表达民众对家乡的热爱.因此,探讨《珠江的传说》的采录者如何在传说的规范下,根据民间口传已久的崔炜故事和海珠石传说,创编符合当地民众审美的新的地方风物传说,并且为何要选择综合整理崔炜故事和海珠石传说,将是下文论述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