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子的内容特性比较鲜明,即讽刺性与黄色性,所谓“灰段子”和“荤段子”。它讽刺的范围、对象极广,差不多涉及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对党内腐败现象的揭露;有对商业造假的直击;有对教育问题的反思;有对医生敷衍塞责的嘲弄;有对享有特权阶层的漫画;有对乱收费现象的痛斥;有对新闻炒作的厌恶;有对颠覆经典的反讽;有对文化落后的奚落;有对愚昧无知的揶谕……它主要是通过否定性的讽刺、嘲笑,以达到对假恶丑的鞭挞、对真善美的肯定。其中多数段子都是讽刺领导干部的。领导干部本来是人民的公仆,勤政为民,造福于民。但是,由于一些领导干部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利用人民赋予他的权力,假公济私,贪污受贿,追求享乐,腐败堕落,损害了我国党政的形象,不仅失信于民,还激起了极大的民愤。作为立足于民间立场的段子,其讽刺的矛头直指这些贪官污吏。
一、讽刺贪官,漫画污吏
某市长被劫匪绑架了,劫匪让拿 1000 万赎人,否则就用汽油烧死他。现在正在募捐。记者街头采访一市民“:你愿意捐多少”答:“10 升吧!”记者又问“:关于某市拟投资 6.2 亿建公墓只埋干部一事,你怎么看”答“:是活埋吗”又问“:你对今年新政反腐要动真格的怎么看”答“:你的意思是说往年都是闹着玩的吗”“10 升”也好,“活埋”也好,都表明平民百姓对腐败分子恨入骨髓。最后一答,并非要否定我们党多年来反腐倡廉的胜利成果,而是表达对反腐力度的不满或者说一种期待。再看一则:国人最大的敌人不是这国那国,而是戴着假面具,穿着洋西装,裹着糖衣炮弹的 118 万裸官和一群脑残办的猫粪。这些人“赤条条来回无牵挂”,在国内当官能捞就捞,能贪就贪,一看风头不对,就脚底下抹油溜之大吉,跑到外国合家欢乐了。
“裸官”并非都是贪官;移民也是每一个中国公民自由选择的权力。问题在于,有些领导干部开口爱党闭口爱国,扎根本土、报答父老乡亲挂在嘴上,退休后自己却举家移民,签证异国养老。再说,仅凭在位的工资收入,是否具备移民的经济能力平民百姓岂有不怀疑之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由于官场腐败现象一时难以彻底消灭,以至形成了官与民、政府与百姓的对立。立足于民间立场的段子,一定程度上便成为民意、民情的代言:
1. 三十年目睹中国官场之怪现象:(1)工资不高存款不少;(2)外语不懂出国不少;(3)老婆不碰房事不少;(4)上班不多应酬不少;(5)讲话不精掌声不少;(6)牌技不好赢钱不少;(7)办事不公捞钱不少;(8)工作不多功劳不少;(9)本事不多头衔不少;(10)见事不好拔腿就跑。
2. 一个县长被免职了,气成了植物人,被送到医院。医生诊断后说:“给他念个官复原职的通知兴许就好了。”妻想:“既然要念,干脆念个厅长,让他高兴高兴。”哪知县长一听挺身而起,大笑气绝。医生感叹:“不遵医嘱,擅自加大剂量。”
近年来被纪委查处的贪官污吏多为政府官员,这些贪官污吏严重损害了我国政府形象,以致造成了广大百姓对政府的不信任甚至对立情绪。客观地说,我国政府部门多数官员是廉洁自律、勤政为民的。不能因为少数贪官污吏而一竿子打死一船人。
第一则段子所列举中国官场之怪现象,确实存在,但只是少数腐败分子如此。第二则段子通过漫画手法,暴露了一个官迷心窍、一听到破格提拔却能起死回生的官员的丑恶灵魂。***同志指出“: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一些问题还相当严重,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为什么要聚焦到‘四风’上呢因为这‘四风’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党内存在的其他问题都与这‘四风’问题有关,或者说是这‘四风’衍生出来的。”
二、关注当下,直面现实
段子关注当下,直面现实,被视为“舆情直通车,社会晴雨表”。段子是“民间日常生活与思想的记录和艺术再现,像地方史志一样记录俗众世界的大事件,也如道德教科书治礼俗、辩善恶以形成民间小传统,还像政治晴雨表一样反映民众的社会评价与人心背向,折射社会变迁,勾画出立体的底层民众生活的镜像,呈现新的历史景观。”[2]
因此,即时性是段子的生命所在。如鉴于我国一些地区地震灾害频发,于是有了如下段子:国家地震局专家再一次严正公告:今晚到明天,或者今后 15 年,不震就不震,震了就震了。
震多少级震后才知道;震多少次震后会告诉大家。请大家放心,害怕的就出去睡,不害怕的就在家里睡,并保持正常生活秩序。不要没事瞎他妈传播谣言,搞得我们也很恐怖。尽快把多余的房子卖掉。地震来了才知道:不动产原来也会动的,而且动起来要人命。学习一点常识,初一睡家里,十五睡帐篷,因为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可以出家当和尚,但别睡庙里,因为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最近几年我国一些地区地震灾害频发,应该说与国家地震局的预测无关。限于科学水平,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达到准确预警地震发生的水平。这个段子与其说是对国家地震局的讽刺,不如说是对国家地震局的期望。
2008 年我国三鹿集团生产含有三聚氰胺毒素的奶粉被媒体曝光后,在追查事故责任人时,该集团层层推诿责任,于是民间编撰了这则段子加以讽刺:在追查事件责任人时,三鹿说责任人是奶农,奶农说责任人是奶牛,奶牛支吾了半天,说出了一个字:“草。”草很委屈,含泪道“:怪也得怪我妈生了我。”终于找出了罪魁祸首——草他妈。草他妈极其冤枉地大声哭道“:怪也得怪我妈生了我。”终于找到罪魁祸首——草他姥姥。
有些段子是针对现实中国种种负面的现象加以夸张式的嘲讽:
1. 早起,买两根地沟油油条,切个苏丹红咸蛋,冲杯三聚氰氨奶,吃完开着锦湖轮胎的车去上班。中午,瘦肉精猪肉炒农药韭菜,再来一份人造鸡蛋卤注胶牛肉,加一碗石蜡翻新陈米饭,泡壶香精茶叶。下班,买条避孕药鱼,尿素豆芽,膨大西红柿,石膏豆腐,回到豆腐渣工程天价房,开瓶甲醇勾兑酒,吃个增白剂加吊白块和硫磺馒头。饭后抽根高汞烟,去地摊买本盗版小说,回去上一会盗版操作系统的 XP,晚上钻进黑心棉被窝。核辐射算啥,很盐重吗中国人开的车,行驶在全世界最堵的路上,交着全世界最多的买路钱,避让着全世界最多的特权车,提防着最厉害的马路杀手,暴露在全世界最密的电子眼下,担心着全世界最诡异的罚款命运,买车缴上全世界最多的税费,烧着全世界最贵的油,还他 × 找不到停车位!我们要坚强地活着。尽管油价又涨了,房价还坚挺;尽管核辐射笼罩着天空,地震持续不断;尽管双汇含有瘦肉精,毒大米时有出现;尽管学位紧缺床位难求,尽管小三横行滥情成风,我们都要坚强地活下去,因为墓地又涨了!
2. 考官:“什么学历”考生:“小学没毕业。”考官:“打过架吗”考生“:家常便饭。”考官“:有案底吗”考生:“刚刚出来。”考官“:体能呢”考生“:还可以,一脚可以踢翻小贩的小三轮车。”考官“:敢拿人家的东西吗”考生:“这是我的强项,就像拿自己的东西一样。”考官:“老头敢打么”考生:“小菜,俺爹就是让俺打残的。”考官:“你考试通过了,我们城管需要的就是你这样的人才!”考官:“再问一句出事了怎么办”考生:“就说是临时工。”考官:“今晚就上班。”
第一段直击了我国现实社会的种种负面现象:食品不安全,环境污染,盗版侵权,交通堵塞,赋税繁重,地震频发,车位紧缺,汽油昂贵,房价高涨,小三横行,墓价飙升……其中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段子比较多,再示一例“:一大群小妖精扛着被捆成粽子的唐僧,兴冲冲走进洞内,高喊‘:大王!大王!我们终于抓住唐僧了!’老妖精从睡梦中被吵醒,抬眼看了一眼,无精打采地说:‘送回去吧。’小妖精奇怪地问为什么,老妖精说:‘报纸上说唐僧肉里含有致癌物质。’”第二则:关于城管粗暴执法,每每见诸媒体曝光,有些小县城,临时雇用一些社会青年充当城管,由于文化素质差,加上缺乏必要的培训,时常与那些流动摊贩发生冲突,甚至暴力执法,在广大市民中造成恶劣影响。但我们认为,若将城管与学历低、惯于打砸偷、还坐过牢的流氓无赖等同起来,则是极端偏执的错误认识。
先秦历史散文《国语·周语上》中有一篇《邵公谏厉王弭谤》,载周厉王实行暴政,激起国人的反对,因而谤议丛生。厉王则采取高压政策,严禁国人提意见(弭谤),造成“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百姓在路上相遇,不敢说话,只有以眼神示意的恐怖局面。周厉王的卿士邵穆公是一位具有丰富政治经验的政卿,尖锐指出厉王“弭谤”的危害是严重的,正所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进而阐述民为国家之本的政治观点,最后指出要让民众发表意见,这是关系到国家政治成败的重大问题。[3]9-10
这一思想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至今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周厉王时代一去不复返。我们的国家正在向高度民主、政治文明的国家迈进,中国人民也正在奔向小康生活。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改革开放虽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各种社会矛盾仍然存在,加上西方各种文化的侵入,尤其是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腐化堕落,拜金主义,信仰危机,诈骗抢劫,谋财害命,黄赌毒……总之,假恶丑现象还顽固地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之中。嫉恶如仇的中国百姓决不会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他们便通过言论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评判,讽刺性段子由此而产生。《汉书·艺文志》载朝廷组织采集民歌,目的之一是“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4]1355
我们相信我们的党和政府更有这种胸怀,广开言路,倡导言论自由,允许民众发表不同的意见。讽刺性段子一定程度上能够成为领导者“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的一面镜子,防微杜渐,从而在工作与生活中的尽量少犯错误、不犯错误。
三、颠覆权威,消解传统
颠覆权威、调侃英雄、解构经典、戏谑明星、亵渎神圣、消解传统,也是讽刺性段子内容的突出特性,体现了平民阶层的价值观。相对于官方的主流文化形态而言,民间段子属于一种非主流文化形态。平民阶层立足于民间立场,形成了自己的话语体系、文化空间和价值判断。“民间是与国家相对的一个概念,民间文化形态是在国家权力中心控制范围的边缘区域形成的文化空间”。[5]
“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转型时期:旧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社会制度被人们抛弃,新的市场经济体制及其相应的运行规则正在建立,整个社会处于一种新旧交替的大变动时期。伴随社会的这场变革,人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伦理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逐渐丧失对人们的约束能力,无论是传统的儒家学说体系,还是曾经发挥过巨大的历史作用的新意识形态,面对这种变革,都感到了力不从心的悲哀。人们从一个虚幻的神圣世界里走了出来,恋恋不舍而又如释重负地大步踏进了一个十分真实的俗世世界,那种曾经统治人们数十年之久的政治意识、政治理想逐渐淡薄,那种人们多年来已经习惯了的英雄崇拜日趋淡化,人们的头脑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空虚”。[6]140
平民阶层地位卑微,身份平凡,生活琐细,文化世俗……他们对权威、英雄、经典、明星、神圣既向往又觉得遥不可及;他们对传统有一种怀旧情绪,又觉得过时落伍。在矛盾纠结中他们选择了游戏人生,于是转向颠覆、调侃、解构、亵渎、消解。试看以下几则段子:
1. 农村茅厕简陋,男女厕只隔一面薄墙,下面的粪池相通。一男正在蹲厕,听到隔壁一位女士自言自语:“遭了!没带手纸。”男子将自己的手纸撕了一半,从墙底相通处递了过去。女士见了,惊恐地脱口而出“:谁!”隔壁传来低沉的声音“:雷锋。”
2. 十年生死两茫茫,恒源祥,羊羊羊。千里孤坟,洗衣用奇强。纵使相逢应不识,补维 C,施尔康。夜来幽梦忽还乡,学厨师,新东方。相顾无言,洗洗更健康。料得年年断肠处,找工作,富士康。
3. 老夫聊发少年狂,治肾亏,不含糖。锦帽貂裘,千骑用康王。为报倾城随太守,三百年,九芝堂。酒酣胸胆尚开张,西瓜霜,喜之郎。持节云中,三金葡萄糖。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阿迪王。
4. 两个黄鹂鸣翠柳,(韭菜上俩鸡蛋黄)一行白鹭上青天。(一片菜叶上铺一行切成片的蛋白)窗含西岭千秋雪,(四根韭菜围一框,里面洒点碎蛋白)门泊东吴万里船。(清汤上浮两蛋壳)5. 人生四大悲:久旱逢甘雨,一滴;他乡遇故知,债主;洞房花烛夜,隔壁;金榜题名时,重名。
6.(1)当局者迷,旁观者不敢说。(2)山不厌高,水不厌深,钱不厌多。(3)仕途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打点去。(4)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大款豪车处。(5)子在川上曰:污染如斯乎!(6)井水不犯河水,河水污染井水。(7)天下英雄谁敌手没有!老子就是一把手。(8)己所不欲推给别人。
第一则段子并非要否定雷锋这一英雄形象,而是通过调侃雷锋,以达到对我们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对雷锋精神庸俗理解的讽刺:不分场合,为做好事而做好事,有做秀的嫌疑。这一段子说明,不是任何好人好事都能做的。第二、三则段子虽然其主旨是讽刺我们现实中言过其实的虚假广告,但由于它借助了苏轼的两首着名的词作,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也起到了解构经典的作用。
第四则将杜甫的《绝句》诗编成菜谱。这类解构经典、消解传统的段子还有借中学生填句为名的编创,诸如“君子成人之美,小人夺人所爱”“;想当年,金戈铁马;看今朝,死缠烂打”“;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妻妾成群”;“问君能有几多愁,恰好一瓶二锅头”“;我劝天公重抖擞,天公对我吼三吼”“;心肌梗塞遇神医,心有灵犀一点通”“;书到用时方恨少,钱到月底不够花”“;天生我材必有用,老鼠儿子会打洞”“;三个臭皮匠,臭味都一样”“;管中窥豹,吓我一跳”“;半夜三更鬼敲门,路上行人欲断魂”“;床前明月光,李白睡得香”。“段子的本质在于消解,似乎没有什么是段子消解不动的”。[7]
第五则段子将传统中的四大喜事改成否定式四大悲,道出了平民阶层对人生的无奈,借以自嘲,达到了对传统价值观的消解作用。第六则通过对成语、俗语、名句、名言的改造,来达到对现实的针砭,同时对经典与传统也起到了解构作用。
四、宣示色欲、疏泄本性
告子曰“:食色,性也。”[8]326是说食欲与性欲是人的本性,具体言指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两大不可或缺的生理需求。因此,由民间编创并在群众中广为传播的段子,多数带有“荤”就不难理解。我们不能简单指责这些编创段子与传播段子的人下流无聊、低级趣味,它实际上一定程度折射出大众的文化心理:压抑情绪得到宣泄与释放,借此自娱和娱人,以缓解工作和生活中的精神压力,从而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和自我满足,从整体而言,大体如此。已故民间文学研究专家陈驹先生对这一现象这样理解“:‘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人们需要‘男女’,需要‘性’,这是人类生理本能的一种表现。因而有人说,这类作品其实是某些群众‘画饼充饥’之‘饼’,‘望梅止渴’之‘梅’。但这种说法仍有问题:‘饮食’也是‘人之大欲’之一,也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为什么唱吃唱喝方面的民歌也不多对此,有人解释为:因为‘男女’的问题牵涉到人类的感情领域,而‘饮食’的对象却不涉及感情问题。但是,牵涉到感情也不一定就非有‘性’、非‘猥亵’不可啊那么,是不是出于年轻人的好奇看来也不是。因为,这类作品从其描述的情景来看,作者显然不是缺少‘有关经验’的年轻人,而是‘有关阅历’比较丰富的年长者;从其传唱的情况来看,传唱者也多为已婚的年长者,而且传唱时一般是不许未婚者在场的。那么,是不是由于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男人普遍将女性当做自己的附属品,当做男人的玩物,因而出于男性的某种变态心理,就进行了这类作品的创作和传唱从作品的内容和创作的态度来看,确实如此。但是还有疑问:既然女性处在从属地位,被当做玩物,而且由于传统的封建道德对女性的束缚比男性多,养成了她们一般比较内向的性格,那么为什么她们也爱听这类作品”[9]146-147进而他分析原因说“:中国历史上长期的封建统治,使得历代人们不仅物质生活贫穷、困苦,而且精神生活也匮乏、单调,而这又限制了人们对更高尚的精神境界的追求。另外,历来的封建卫道者反对进行性知识的教育,造成很多人对‘性’的神秘感、困惑感,恐怕也是其中因素之一。”[9]147人类的生存状态无非由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欲望本能等形而下层次与探索、奋斗、理想、殉道等形而上层次构成,而形而下为多数个体生命的生存状态和心理。段子不仅要表现“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生存状态,也要表现“欲者歌其性”的生存心理。可见,谈论性欲是人类的共同本性之一。在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伪君子:明处道貌岸然,暗地里却利用手中的职权,欲壑难填地占有大量的性资源。广大百姓对此痛恨入骨,但又无能为力,因此通过编撰段子的形式,对此加以讽刺,借以宣泄自己的性压抑,压根儿只是过一把“嘴上瘾”。诚然,也有少量段子既不“灰”也不“荤”,如:北京人埋怨风沙大,内蒙人就笑了。内蒙人说自己的面积大,新疆人就笑了。新疆人说自己的民族多,云南人就笑了。云南人说自己的地理位置高,西藏人就笑了。西藏人说自己文物多,陕西人就笑了。陕西人说自己革命早,江西人就笑了。江西人说能吃辣,湖南人就笑了。湖南人说自己的妹子漂亮,四川人就笑了。四川人说自己的性子直,东北人就笑了。东北人说自己做事狠,山东人就笑了。山东人说自己开放早,上海人就笑了。上海人说自己的民工多,广东人就笑了。广东人说自己有钱,香港人就笑了。香港人说自己二奶多,台湾人就笑了。台湾人说要独立,全中国人都笑了。
这则段子从地域文化视角切入,它大致概括了我国部分省之最,出彩的是最后一句,它反映“台独”逆时代潮流、不得人心,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表达了我国各族人民渴望早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愿望。那么这类段子是否能称之为“红段子”呢为抵制与对抗民间流行与传播的灰段子、荤段子,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在 2005 年率先策划推动内容积极健康向上的信息——“红段子”。所谓红段子,“是通过互联网,在电脑、手机等媒介上传播的一种内容积极健康向上的信息。其主要形式包括励志短句、哲理箴言、管理格言、警句良言、真情祝福、幽默小品等”。
我们认为,这类作品就不能称之为“段子”。因为段子的本质特性是讽刺性与黄色性,冠以“红色”二字就不伦不类,让人感到别扭。宋人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载宋代杂剧演出:“杂剧中,末泥为长,每四人或五人为一场,先做寻常熟事一段,名曰艳段。”[10]96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十五“院本名目”条解释“艳段”云:“又有焰段,亦院本之意,但差简耳;取其如火焰,易明而易灭也”,[11]346我们认为,陶宗仪的解释只说到“艳段”体制短小的一层意思。宋杂剧、元院本在正剧演出之前,为何要“先做寻常熟事一段”呢“寻常熟事”的短小只是“艳段”的形式,其内容是什么,由于宋人未具体言明,我们只能推论。宋杂剧、元院本是在民间大型娱乐场所——瓦舍勾栏(戏台)演出,观众要花钱买票才能入场观看。从当时汴京众多瓦舍、最大的瓦舍有勾栏五十余座的规模来看,其商业竞争十分激烈。为了吸引和争夺观众,正剧演出之前的“艳段”除了表演“滑稽戏竞技游戏”外,[12]74很可能就是“说诨话”之类的讲述黄色的荤段子,这从时下东北的“二人转”表演可以略见一斑。在正式演出之前说点黄色的荤段子,一是为了招徕看客,二是为了等待一些迟到的观众。我们认为,它正是宋杂剧和元院本“艳段”的遗存和最好的注脚。
因为广大市民观众花钱来看戏,不是为了接受教育,也不是为了了解时事,而是来消闲取乐的。黄色段子是他们最感兴趣的消遣项目之一,亦极易引起感情上共鸣和心理上的满足。可见,在我国古人看来,段子不带点“荤”,就不足以为段子。检视所谓“红段子”,多数既无讽刺性,也不带黄色,更少有可笑之处。因此,所谓“红段子”的提法不能成立,它是一个悖论命题。
有些段子属于寓理于荤的,这类段子的数量不少。多数取喻虽然涉“荤”,但确实触及我们现实中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如果将其中的比喻抽掉,就成了日常生活中的索然无味的闲聊;或是枯燥无味的公文,毫无可笑之处,也不能称之为段子了。它说明“黄色”不只是一种包装,有时还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添加剂,对段子来说,它具有调味的特殊功能。有了它,就能引人发笑,令人深思。当然,“荤”而无边,过于浅薄,就另当别论了。
参考文献:
[1]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党建研究,2013(7).
[2] 戴剑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和文化导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论文,2010.
[3] 上海古籍出版社.国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4] 班固撰,颜师古注.汉书(简体字本):第二册[M].北京:中华书局,2000.
[5] 陈思和.民间的浮沉——对抗战到文革文学史的一个尝试性解释[J].上海文学,1994(1):65-80.
[6] 牛爱忠,方国根.俗文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7] 韦华.讲段子:冯小刚电影的喜剧策略[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90-93.
[8] 孟子.孟子·告子上[M]//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