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美学论文

李渔生活美学思想探微(2)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0-21 共9040字

  在他看来,欲望是人之天性,生活审美便是对此的满足与实现。“‘食色,性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也。‘古之大贤择言而发,其所以不拂人情,而数为是论者,以性所原有,不能强之使无耳”,“我有美妻妾而我好之,是还吾性中所有,圣人复起,亦得我心之同然。”( 《选姿第一·小序》) 欲望是人之天性,“性所原有”,对此不应压制,而应予以满足,这样才能获得生活乐趣,品味生活之美。李渔积极倡导对身体感官的满足,在他看来人间最乐之事便是男女性爱。“行乐之地,首数房中”,“房中之乐,何可一日无之。”( 《节色欲第四·小序》) 他甚至认为富人不应当过于节俭,应当主动娱乐,这样才符合其身份。“孔子云: ’素富贵,行乎富贵。‘人处得为之地,不买一二姬妾自娱,是素富贵而行贫贱矣。王道本乎人情,焉用此矫清矫俭为哉?”( 《选姿第一·小序》) “王道本乎人情”是李渔生活美学思想的基点,生活审美首先追求的就是生命欲望的满足与实现。当然李渔并非只追求性欲的满足,更注重家庭伦理之乐。家庭乃人之天然血亲关系之凝结,是人生在世的最基本单位。父母俱存,兄弟无故,妻儿无忧,此三者为人情之最,亦是乐境之最。家庭伦理之乐虽不脱生命欲望,亦非最高生存境界,却最能使人产生幸福之感。故“世间第一乐地,无过家庭”( 《家庭行乐之法》) .这种对生命欲望的追求影响到了其自然审美观,对于花木鸟虫,李渔重视的是其悦耳娱目之效果,重其媚、其态、其势。“花者,媚人之物。”( 《竹木》) “花鸟二物,造物生之以媚人也。”( 《看花听鸟》) 虽然他宣称“予谈草木,辄以人喻”( 《草木第三·小序》) .但这种比德色彩浓重的自然审美观,其目的仍是满足人的伦理欲望,而非王维、柳宗元式的形而上的自然天地境界。

  作为精神性活动,生活审美不仅仅满足于感官愉悦,还追求在此之上的精神愉悦---神怡。

  这种精神愉悦并不专门诉诸艺术,主要是在世俗生活中实现的。对李渔而言,生活审美的理想状态是做到“雅善俱利,而理致兼收”( 《途径》) ,也即做到实用与审美、功利与美感的合一。从美善关系论,李渔所说的神怡的具体内涵就是美善相济,目标是达到“尽美又尽善矣”( 《鞋袜》) .李渔认为生活审美并不是要抛弃功利之善,相反它必须立足于善,以善为先,“置物但取适用”( 《茶具》) .“’生活美学‘之主旨当是以美促善,化美为善,以善为美”[2].故生活审美应当依善立美,善中生美,最终做到美善相济。要想做到美善相济,需要对世俗生活进行创造性的改造,使其具有别致的形式与韵味,“饶有别致”( 《房舍第一·小序》) .实用之外兼有美感,赋予功利之善以审美的意味。进一步而言,生活审美实现的途径是对生活的再创造与再审视,对意义的再赋予与再发现。生活审美并非逃离功利世界,而是在功利之上产生美感。此美感产生于对世俗闲情的再创造与再理解,这就是生活审美精神愉悦的来源。换言之,生活审美实际是生活的艺术,是对生活形式与意味的再创造与再发现,借此实现诗意栖居。世俗闲情陈陈相因,不能引起人们的格外注意,而创造性的改造则使其焕发新质,别具韵味,给人以精神愉悦。故生活是一门艺术,不仅需要行乐之心,更需要人的精心筹划,这样才能化善为美,做到美善相济。这正是进行生活审美的关键,也是李渔生活美学思想的核心之所在。

  三、雅致之旨

  上文谈及生活审美实现途径是对生活的再创造与再审视,对意义的再赋予与再发现。简言之,生活审美即是对生活的再体验。这种再体验指对日常生活的设计与创造,对世俗经验进行观照性的反思,从而产生新的价值与意义。它改变的并非是日常生活的内容,而是对生活形式的再创造与再赋予。换言之,生活审美之所以可能,在于对生活形式的创造性改进,从而获得形式美感。这种形式美感并非脱离了功利之善,而是对功利之善表现形式的再造。此种形式摆脱了原有的粗俗、简陋之形态,呈现出精致化的特征。

  进一步而言,生活审美的实现途径是对日常生活进行的创造性改进,那么精致化就是其必然结果。这种精致化产生的形式美感,李渔称之为“精”“雅”“致”“韵”等,一言概之,即雅致。需注意的是,在李渔这里,雅致与世俗并非是相对立的,而是分别指代不同的层次。世俗指生活审美之内容,雅致指生活审美之形式,二者之间是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所谓的雅俗共赏或雅善俱利,即是指此种情形。李渔并不反对世俗生活,相反他对世俗生活格外倾心。他反对的是世俗之陈规陋习,即低俗、媚俗之内容,粗俗、庸俗之形式。在他看来,市井陋习沾染世俗功利之气、趋众雷同之风,既不能引起人们特别关注,也不能给人以积极价值。它使人混同于世,破坏、阻碍美感之生成,故要避市井陋习。“避市井者,非避市井,避其劳劳攘攘之情,锱铢必较之陋习也。见市井所有之物,如在市井中,居处可见,能移性情,此其所以当避也。”( 《藤本第二·小序》) 要想进行生活审美,需改变其粗陋之形态,变粗为精,即雅致化。故生活审美之旨趣在于雅致,源自于日常生活形式的精致化。

  生活审美要变俗为雅,生成雅趣,那么雅致之趣的具体表现又是什么呢? 李渔认为是新异,即他所说的“日新月异”“极新极异”( 《窗栏第三·小序》) .在他看来,生活之趣“妙在日异月新”( 《贵活变》) ,而雅致之趣的本质是“标新创异”( 《房舍第一·小序》) .新异“可变昨为今,化板为活,俾耳目之前,刻刻似有生机飞舞”( 《取景在借》) .新异打破了世俗陈规旧习,赋予原有生活以新的形式,使人体验到其中的生机活力。形式之新产生耳目之悦,耳目之悦进而生成精神愉悦。“眼界关乎心境,人欲活泼其心,先宜活泼其眼。”( 《贵活变》) 进一步而言,新异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首先是形式的再造,进而借此完成意义的更新,这恰恰是生活审美的本质特征。李渔生性好新异,“性又不喜雷同,好为矫异”( 《房舍第一·小序》) ,常常“竭尽心思,务为奇巧”( 《箱笼箧笥》) .他自负平生有两大绝技,一是辨审音乐,一是置造园亭。二者均力求创新,讲究独出心裁。“无论新裁之曲,可使迥异时腔,即旧日传奇,一概删其腐习而益以新格,为往时作者别开生面,此一技也。一则创造园亭,因地制宜,不拘成见,一榱一桷,必令出自己裁,使经其地、入其室者,如读湖上笠翁之书,虽乏高才,颇饶别致”( 《房舍第一·小序》) .他对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进行了创造性的设计与改造,无不焕然一新,别开生面。例如他取枯枝数段,稍加整理,制作成梅窗; 或糊纸之后,剪彩作花,缀之于上,俨然如活梅初绽花期,见者无不叫绝。

  他亲自制作了暖椅、凉杌,构思、制作精妙绝伦,实用之外又极具美感,让人拍案。此等事例在《闲情偶寄》一书中不胜枚举,可见李渔对新异之认同,创造力之丰富。此类新异之举均是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改进,其结果是转粗为精,变俗为雅。这种对生活事物细节的极度关注,源自于对世俗生活的肯定。只有热爱世俗之人才肯花费心思,力图改变生活陈规旧习,给予人生以新的体验与价值。故善于标新创异之人必是热爱生活之人,必是富于创造力之人。新异给予生活以新的形式,使其别具一格,异于常规旧习,见其匠心独具,故生雅致之趣。

  天地万物乃造物所生,其存在与发展均遵循自然造化之规律。人作为万物一员,其生活也应当顺应自然规律。故雅致之形式虽生于标新创异,却以自然为尚。生活审美追求的是随时随地即景就事行乐,于自然而然的生活过程中展开审美,而非别寻他境。所谓新异是在生活既有之框架下赋予其新形式,此形式实乃对旧有形式的精致化。新异并不是打破生活本身的规律,而为了集中突显生活中的自然规律,从而创造、品味生活之自然状态中的乐境。李渔有云,“造物之巧示于奇也”( 《山石第五·小序》) ,说的便是此理。故在李渔的生活美学思想中,自然是最高的审美风尚。那么自然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呢? 李渔认为,自然是指生活本身所呈现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与规律,它源自于自然造化,是自然与生活的“相宜”“合宜”.这种相宜既利于人事,而又不违天道,寓人工于天然,含匠心于天真,呈现出自然而然的状态。

  纵观《闲情偶寄》一书,自然的内涵大致可分为三层内涵。其一,实用与审美的合宜,也即美善相济。美善相济既不违背自然之本性,又能带给人审美享受,符合自然造化规律。李渔认为,生活中的事物首先是满足实用,“置物但取适用”( 《茶具》) ,“坚而后论工拙”( 《制体宜坚》) ,之后才求其审美属性。不能因追求审美而损坏其实用本性,否则就是本末倒置。“尝有穷工极巧以求尽善,乃不逾时而失头堕趾,反类画虎未成者,计其新而不计其旧也。总其大纲,则有二语: 宜简不宜繁,宜自然不宜雕斫。凡事物之理,简斯可继,繁则难久,顺其性者必坚,戕其体者易坏。”( 《制体宜坚》) 其二,自然是指自然的生活方式,即俭朴的生活作风。李渔反对奢侈之风,认为这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违背了自然之规律,不符合生活之自然状态。他主张生活应讲求“自然合宜”( 《炉瓶》) ,崇尚自然俭朴的生活风尚。例如对于屋舍,他认为“夫房舍与人,欲其相称”( 《房舍第一·小序》) ,不应求其高广富丽。

  “土木之事,最忌奢靡。匪特庶民之家当崇俭朴,即王公大人亦当以此为尚。盖居室之制,贵精不1一·小序》) .对于女性的穿着打扮,李渔认为应以自然俭朴为主,讲求得体恰当。在他看来,女性修容要综合考虑各部分之间的搭配,例如肤色、发型、相貌、体型、气质、身份等因素。各部分之间能协调统一,得体恰当,略加点染便可增娇益媚。浓妆艳抹反而让人感到拿捏造作,造成失真之弊。”今世之讲修容者,非止穷工极巧,几能变鬼为神,“然一时风气所趋,往往失之过当。”( 《修容第二·小序》) 因此女性妆扮需简洁得体,于俭朴自然之中见真态。“可见古人之妆,全用自然,毫无造作。”( 《盥栉》) 俭朴不意味着简单,它是对生活真实状态的自然呈现。俭朴不意味着粗陋,它是对富丽奢侈的扬弃,更符生活之本真,从而呈现出一种更为真淳的美。故俭朴是一种返璞归真之美,是对自然造化的领悟与体现。其三,自然是指与自然造化之规律契合,妙肖自然[3],做到自然而然,这突出地体现于其园林建筑的建造理念中。李渔认为建造房舍园亭要懂得因地制宜,巧妙利用自然之形势、物料,依自然设法。这既可做到美善相济,又可节省材料,更重要的是体现了造物化工之巧。“总有因地制宜之法: 高者造屋,卑者建楼,一法也; 卑处叠石为山,高处浚水为池,二法也。又有因其高而愈高之,竖阁磊峰于峻坡之上; 因其卑而愈卑之,穿塘凿井于下湿之区。”( 《高下》) .例如造山时,“用以土代石之法,既减人工,又省物力,且有天然委曲之妙。混假山于真山之中,使人不能辨者”,“遥望与真山无异矣”( 《大山》) 以自然之物成自然之形,浑然天成,于平常见自然造化之工巧,现“造物鬼神之技”( 《山石第五·小序》) ,这是李渔认为的构造屋舍的最高境界。与自然造化之规律相契合,实质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此为李渔生活美学思想追求的终极目标。

  四、结 语

  以上从三个方面概述了李渔的生活美学思想,一是生活审美的主观态度,即行乐之心; 二是生活审美的对象,即世俗闲情; 三是生活审美的价值标准,即雅致之旨。这三个方面涵盖了李渔生活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其生活美学思想精华之所在。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如何认识当下生活,如何进行生活审美,生活审美之价值取向等等,均有启示、借鉴之处,这正是李渔生活美学思想对当今社会的意义与价值之所在。由于本文只是概述性质的,未免挂一漏万,有所疏忽。李渔生活美学思想涉及门类众多,内涵丰富,见解深刻,有待于今人继续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需要注意的是,本文只是从积极的方面探究了李渔的生活美学思想,而《闲情偶寄》一书亦包含有许多消极、糟粕之处。例如李渔生活美学思想所呈现出的享乐主义倾向,对感官欲望的过度放纵与沉迷,缺乏必要的精神升华环节; 对待女性时所持有的男性中心主义立场,对女性表现出的玩弄态度,甚至仅把女性当做性欲对象; 对现实中不合理生活现象的肯定及表现出精神胜利法的消极一面,实有以审美掩盖现实生活之不平等,转移、消解人之意志力,有为贫富贵贱张目之嫌疑,等等。对此,我们应保持警惕,进行反思与批判。

  如何确立言说立场,端正言说态度,辨别精华与糟粕,发掘、阐释其思想之于当下的价值,这是当前研究李渔生活美学思想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马克思。 1844 年经济学 - 哲学手稿[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0: 87.

  [2]薛富兴。“生活美学”面临的问题与挑战[J]. 艺术评论,2010,( 10) : 53 -56.

  [3]杜书瀛。 李渔美学思想研究( 增订本) [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14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