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美学论文

福柯生存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研究进展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10-15 共8877字
论文摘要

  福柯作为当代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他的思想已成为我国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 相对而言,对福柯的生存美学思想,我国学界研究得还不够深入.在国内学界,高宣扬、李晓林、汪民安、方珊、索良柱等对福柯的生存美学思想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在吸收和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笔者试图通过本文的研究进一步推进对福柯生存美学思想的研究.

  一、 福柯的思想转向

  晚年福柯的思想有没有发生转向, 对于这一问题我国学界学者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有的学者认为福柯的思想一以贯之,根本不存在所谓的转向问题. 这种观点以高宣扬先生为代表, 他认为生存美学思想贯穿于福柯思想的始终. 有的学者认为晚年的福柯思想发生了转向, 福柯由前期关注权力问题转向了后期的 "生存美学",这种观点以索良柱博士为代表.

  1975 年,福柯出版了其代表作《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 之后,开始了《性经验史》的写作,很快《性经验史》第一卷《求知之志》(The Will to Knowledge)就出版了. 该书的出版在学界和一般读者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然而,自此之后福柯很长时间没有新作问世,人们一度怀疑福柯已经江郎才尽. 实际情况怎样呢? 1976 年,福柯出版《性经验史》第一卷《求知之志》时仍信心满满,他在书的封底就向读者发出了《性经验史》后续几卷的出版预告.

  在《性经验史》第一卷《求知之志》出版之后,原先预告的《性经验史》的后续几卷都迟迟不见出版,这令读者感到非常失望. 经过了八年沉寂之后,到 1984 年福柯逝世前夕他出版了《性经验史》第二卷《快感的享用》、第三卷《关怀自身》.

  福柯为什么要改变自己原先的写作计划呢? 其实,为了写作《性经验史》,福柯作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写作后几卷的资料,他也收集好了,就等着最后成文的时刻,他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按原先的出版计划完成书稿. 但是福柯没有那么做,他完全放弃了原先的写作思路,因为他不想简单地重复自己,他要闯出一条新路. 1984 年,福柯在接受亚历山德鲁·方塔纳的采访时,谈到了他放弃原先出版计划的原因:"在写这些书的时候,我真厌烦到了极点:它们同我早期的着作太相似了.对某些人来说,写一部书是一种冒险---他们害怕完成不了. 如果你预先就知道你要在什么地方结束的话, 那么你就不会有这样的冒险, 也就没有了同这种冒险结合在一起的那种新鲜的经验,于是我改变了自己的计划:我不再把性放在知识和权力的领域里来研究,而是进一步回溯,去考察,对主体而言,性作为一种欲望究竟是怎样构成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研究了一些非常古老的拉丁和希腊文本. 这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到头来,给我留下了很多不能遽下结论的疑问. "[1]

  通过对古希腊、罗马相关文献的研究,福柯很快就完成了《快感的享用》和《关怀自身》的写作.《关怀自身》与原先写作计划迥然不同,他不再把性放在知识与权力的领域来研究,而且这两卷研究的问题也远远超出了性问题的范畴. 在《快感的享用》与《关怀自身》这两卷中,福柯提出了生存美学思想,也就是说福柯前、后期思想发生了明显的转向,即由前期关注性、权力转向了后期关注"生存美学".

  至此,我们就不难明白福柯在 1976 年出版了《性经验史》第一卷《求知之志》之后为什么会有八年的沉寂. 他放弃了原先的写作计划,花费了很多的时间、精力研究古希腊、罗马相关文献.福柯付出了常人不可能付出的代价,很长时间没有新作问世,他面临着人们的质疑. 然而,"不创新毋宁死"是当代法国思想家们的共同信念,福柯为此甘于寂寞. 如果不是因为身体状况的原因,福柯《性经验史》的第二卷、第三卷还不会这么快地问世.思想家的思想转向是痛苦的,他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自我反思过程.在《性经验史》第一卷《求知之志》出版后的八年时间里,福柯焚毁了一些手稿,即使留下来的一些手稿,他也交代家人今后不许出版. 在福柯去世之前,他不想以一张老面孔出现在世人面前,他要以一张全新的面孔与世人告别,这就是福柯的特立独行之处.

  在逝世之前,福柯接受了吉尔·巴尔巴特、安德烈·斯卡拉的采访. 在这最后一篇访谈中,福柯指出:"当我七八年前写作《性史》第一卷的时候,我绝对是要打算写一部关于从 16 世纪开始的性的历史的研究,分析这种知识一直到 19 世纪的演化过程. 当我做这项工程的时候,我感觉到有问题:为什么我们把性变成一种道德的经验? 于是我把自己关起来, 抛弃了已经写完了关于 17 世纪的章节,然后把工作往回推---先是到公元 5 世纪, 为的是观察基督教经验的开端,然后是它之前时期,古代的后期. 最终, 我在三年前结束了对公元前 5 世纪和 4 世纪的性的研究.你也许会问我:在开始的时候你是心不在焉呢,还是有意就隐藏了一个准备在最后抖出来的秘密? 我真的不知道. 我承认自己甚至都不想知道. 我写作《性史》是要回顾古代的情况,看性是怎样被某些因素所探纵、运作和修改的. "[2]

  由此看来,福柯之所以要改变自己原先的写作计划, 原因主要是因为他发现按照原先的写作计划写下去有问题,于是他把自己关起来,抛弃了已经写完的手稿,用八年的时间在世人面前展示了一张全新的面孔. 在《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和《求知之志》中,福柯对现代规训权力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批判. 在现代规训社会,人们陷入了一种新型的权力之网中, 现代规训权力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毛细血管之中. 但是如何反抗这种规训权力,福柯却没有指出一条可行之路. 他试图通过"生存美学"来反抗现代规训权力,这显然是软弱无力.

  当然,晚年福柯提出日常生活审美化、生活艺术化有他的良苦用心. 在消费主义、拜金主义与xuwuzhuyi盛行的当今世界,人们只有物质的追求,而没有精神的追求.越来越多的人丧失了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 人们的精神世界日益空虚. 为了医治这些现代性的病症,福柯提出日常生活审美化、生活艺术化,也就是要求人们把注意力由外在世界转移到自己的内心世界.

  二、 福柯生存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生存美学" 这一概念是福柯 1982 年在法兰西学院关于"主体解释学"的课程中首先提出来的. 然而,福柯的生存美学思想却不是突然产生的, 而是经过了长期的酝酿、研究之后,福柯根据现代西方现实创造性地提出来的新型的自由生活方式, 也是福柯用来反抗现代规训权力的重要法宝.

  福柯通过对古希腊、罗马相关文献的研究,发现在古希腊罗马文献中所谈论的生活的艺术、 生活风格和生活技巧,都是以关怀自身为中心,因而关怀自身就成为福柯生存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 在 1981 年至 1982 年度法兰西学院课程中,福柯就表达过这种思想. 对于"生存美学"(the Aesthetics of Existence)这一概念,福柯非常重视,他指出:"我要把上一学年(1980 年至 1981 年度)已经提到的那个概念,即'关怀自身'(the Care of the Self)的概念作为出发点.这个概念是非常复杂的,不但内容丰富,而且在古希腊的文献中经常出现, 并在希腊文化生活中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 我要花费好大力气, 才能翻译出它的意义. "[3]

  在福柯的生存美学思想中, 除了关怀自身这一核心内容之外,还包含着其他极为丰富的内容.李晓林在《审美主义:从尼采到福柯》一书中,把福柯生存美学的内涵归纳为九个方面. 这种归纳有助于人们更方便的把握福柯的生存美学思想. 然而,李晓林对福柯生存美学这几个方面内容的论述并不充分.方珊教授在《福柯的生存美学》一文中指出, 福柯的生存美学思想就是指人的主体化即艺术化过程,这个过程的整个演变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即从摆脱自我经过关怀自我到达创造自我. 笔者认为,方珊教授对福柯的生存美学思想的把握非常精准, 论证得也很充分. 方珊教授的观点与高宣扬先生提出的"生存美学不是抽象的哲学信条,而是引导生活艺术化的美学原则,是探索生存技术与生活技巧的学问, 是审美生存的实际经验的实践智慧的结晶"的观点不谋而合.

  综合以上各家对福柯生存美学思想的认识, 笔者认为福柯的生存美学思想至少还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福柯的生存美学将生活本身艺术化,将日常生活与艺术密切联系起来. 福柯认为,艺术并不停留在专业文化领域,它也不是艺术家独享的专利,而是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只要具备审美意识,生活本身就是艺术.在一次访谈中,福柯指出:"让我吃惊的是这样的事实,在我们的社会里,艺术已变成了只与客体、不与个人或生活有关联的东西. 艺术被专业化,只由搞艺术的专家来做. 为什么每个人的生活不能成为艺术品呢? "[4]

  福柯的这一番话初看起来似乎天真幼稚,其实它包含着极为深刻的含义,它也是福柯自己一生生命体验的结晶, 在这里福柯实际上道出了当代西方社会生活的异化与艺术的异化并存这一严酷的现实. 在当代消费社会,艺术的商业气息越来越浓厚,艺术家也变得心浮气躁,他们更多关心的是金钱、名誉与地位, 而艺术品收藏者大多关心的只是艺术品的市场价值,用福柯的话来说就是"艺术已变成只与客体、不与个人或生活有关联的东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所谓的艺术作品被大量的复制,许多赝品充斥艺术品市场,艺术已不成其为艺术,也就是说艺术已经异化了. 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生活与艺术的双重异化这一事实, 马克思早年就做过深刻的批判,他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忧心忡忡的、贫穷的人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经营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独特性;他没有矿物的感觉. "[5]在当代消费社会, 许多人也变得像经营矿物的商人一样完全失去了审美意识与审美感受,在他们的眼睛里只有金钱与财富.

  在消费主义,拜金主义与xuwuzhuyi盛行的当代世界,不仅艺术已经异化了,而且生活也已经异化了,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现实,越来越乏味,越来越失去审美的维度.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深刻的指出了人的生活所应具有的审美意义:"动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 它就是自己的生命活动. 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 它具有有意识的生命活动.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 "[6]

  在马克思看来,人比动物高明的地方就在于人具有审美意识,人可以把自己的生活、生命活动本身作为审美对象,在人的劳动产品中,也可以显示出人类对于美的追求精神及其审美鉴赏能力. 然而,在私有制条件下人类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却日渐丧失, 人们陷入了马尔库塞所说的"单向度的人"的状态,也就是说在当代消费社会人们只追求物质享受而丧失了精神追求与审美意识. 对于这种情况,马克思进行过深刻的批判,他指出:

  "私有制使我们变得如此愚蠢而片面,以致一个对象只有当它为我们拥有的时候,就是说,当它对我们来说作为资本而存在,或者它被我们直接占有,被我们吃、喝、穿、住等等的时候,简言之,在它被我们使用的时候,才是我们的."[7]

  尽管今天的时代与马克思生活的时代有很大的不同,但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人的异化的批判同样适用于当代消费社会.

  正是鉴于当代西方社会出现的这种生活与艺术的双重异化的严峻现实, 福柯提出了生活艺术化这一生存美学的重要思想, 而这一思想也成为福柯生存美学的重要内容.福柯认为,生活本身就是美的,但人类的生活之美要依靠每个人在自身的生存实践中去发现和创造. 福柯曾经指出:"从自我不是被给予的观点出发,我想只有一种实际的结果,即我们必须将自己创造为艺术品. "[8]

  也就是说,在福柯看来,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反复地在自身的生活过程中,进行学习和生活体验,从身体、精神等方面进行不断的训练,才能深刻地体验生活之美.

  第二,福柯的生存美学确立的是个体与自身的关系,而不是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福柯的生存美学的核心思想是"关怀自身",因而确立个体与自身的关系就成为他的生存美学的一条基本原则.Self(自身、自我)是西方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这一范畴尤其为许多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想家所津津乐道.然而,理性主义哲学家与非理性主义哲学家对于"自我"这一范畴的理解却截然不同.福柯认为,自我是具体的,而不是普遍的,自我可以在生存美学实践中不断深化自己、发展自己,按照方珊教授的说法,就是在人的主体化过程中需要经历三个阶段, 即从摆脱自我经过关怀自我到达创造自我. (参见方珊:《福柯的生存美学》,《美与时代》2011年第 1 期. )福柯在《主体解释学》一文中指出:"在整个古代哲学中,关注自我既被称为一种义务,也被视为一种技术,一项基本责任和一系列精心构思的方法. "[9]也就是说,古希腊人把关怀自身当成了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 然而自笛卡尔以后, 关于认识和认知的主体问题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关怀自身逐渐被人们所淡忘,也逐渐地被"认识你自己"所取代.其实,在福柯看来,在古代希腊,关怀自身与认识你自己这两条原则是相互包含的, 因为认识你自己其实也是为了关怀自身. 正因为如此,福柯把关怀自身作为他的生存美学的伦理基础.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福柯所说的"关怀自身"并不是要以个人的"自我"为中心,过一种损人利己的生活, 以关怀自我为宗旨的生存美学还要求处理好自身与他人的关系. 关怀自身的生存美学并不意味着把自身与他人对立起来, 也不意味着可以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而损害他人的利益. 关怀自身也不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不受道德的约束而为所欲为, 可以毫无节制地满足自己的欲望. 也正因为如此,福柯曾经把他的生存美学称为 "关于自身的伦理学". (参见高宣扬:《福柯的生存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

    第三,福柯的生存美学是通过"自我的技术"把个体构成为主体的.福柯认为,"自我的技术"是"允许个体以自己的方式或通过他人的帮助,对自己的身体、心灵、思想、行为、生存方式施加影响,以改变自己,达到某种快乐、纯洁、智慧、美好、不朽的状态. "[10]也就是说,个体可以通过自由选择生活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生存风格. 在当代消费社会,人们完全受广告、各种传媒的影响,追求某种千遍一律的所谓的时尚,从而失去自己独有的生存风格.

  第四,福柯的生存美学是作为伦理学的美学,因而实现了伦理学与美学的交融. 福柯的生存美学不同于传统伦理学,而是一种"作为伦理学的美学". 福柯不注重寻求普遍的道德的规范,而关注个体的风格、精神气质和行为方式的审美化.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福柯的生存美学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学, 福柯把生活和人的生存当作艺术品,作为审美的对象,这实际上已经把生活美学化,因而福柯的生存美学也只能是属于广义上所说的"美学".

  第五, 福柯的生存美学注重人在审美自由中实现创造与超越.高宣扬先生指出:"它(指福柯的生存美学,引者注)要求在自身的生存历程中,扎扎实实而又自觉自强的进行,必须在生存的每时每刻,让自身的生活变成为艺术的创造过程,成为充满活力的美的创造、提炼和不断更新的流程. "[11]李晓林也指出,福柯的生存美学指向的是创造,而不是解放.也就是说,福柯的生存美学注重的是人们的内在精神世界的完善,而不是外在的"解放".

  三、 生存美学:反抗规训权力的"精神胜利法"

  对于福柯的生存美学思想, 国内外学者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是全盘肯定,即认为福柯的生存美学是反抗现代规训权力的有效路径,是"为了彻底摆脱近代西方思想模式及其社会制度的约束, 为了不断满足自身无限审美超越的愉快, 福柯根据现代生活条件而创造性地设计出来的新型的自由生活方式. "[12]

  另一种观点则是对福柯的生存美学持总体上的批判态度, 贬抑多于褒扬. 索良柱认为,高宣扬先生对福柯的生存美学思想的局限性认识不足, 对福柯的生存美学思想缺乏批判的维度, 夸大了福柯生存美学思想在现代西方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

  虽然李晓林对福柯的生存美学思想的危险性有所认识,但总体上还是充分地肯定了福柯的生存美学思想. 她指出:"福柯的'生存美学'主张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其重要性却远远大于其危险,是因为福柯的'生存美学'思想隶属于审美主义传统, 这种传统因过多的强调个体的感性体验,有可能导致对本能的依赖;这种传统因过多的强调个体的独立自足,有可能导致对道德的敌视.说它重要,是因为福柯没有回避这一危险,实际上,他试图化解这一危险.

  福柯的意义既在于他指出了身体体验的重要, 更在于他试图融合感性与理性、肉体与精神;福柯的意义不在于他置身于审美主义潮流,更在于他发展并纠正了这一潮流,他在审美中融进了古典智慧和启蒙精神, 使得自由和自律得以统一; 福柯的意义不仅在于他发现了道德的相对性, 更在于他致力于将个体与社会的摩擦降低到最小的程度."[13]不难看出,李晓林对福柯的生存美学思想显然是褒扬多于贬抑.索良柱在他的博士论文中对福柯的生存美学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批判, 他认为福柯的生存美学是一种反抗权力的美学乌托邦.

  综合高宣扬,李晓林、索良柱等人对福柯生存美学思想的研究,笔者认为在当代消费社会时代背景下,福柯试图借助于生存美学来反抗现代规训权力是一种类似于阿Q 式的精神胜利法,它在反抗强大的现代规训权力方面起不了什么实质性的作用.

  福柯晚年把关注的目光放到了古希腊罗马文献中,在古希腊人那里福柯发现了生存美学, 并试图借助于古希腊的生存美学来解决当代西方社会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为人们走出现代性的困境指明方向.笔者认为,福柯的生存美学作为一种人生态度是可取的, 他要求人们过一种艺术化的生活,关注人们的内心世界,提高人的道德修养,这在当代消费社会显得是非常必要.但是,福柯的生存美学作为反抗现代规训权力的途径与方法毫无疑问是根本行不通的.

  首先, 福柯把古希腊罗马人的生存美学过于理想化了. 福柯认为,古希腊罗马人过着一种悠然自得的美学化的生活, 实际上这只不过是类似于浪漫主义诗人的美好想象. 其实,古希腊罗马人的生存美学只能是一种奴隶主阶级的美学,广大的奴隶阶级从事极为艰苦的体力劳动,他们过着极为艰苦的生活. 在古希腊罗马社会,生存美学是奴隶主贵族的美学,而广大的奴隶阶级甚至连生存权、生命权都没有保障. 奴隶的生命被奴隶主阶级随意剥夺,对广大奴隶来说,还奢谈什么"生存美学". 对于福柯生存美学的这一严重缺陷,索良柱有着非常明确的认识,他指出:"福柯所说的古代(希腊、罗马)人的'生存美学'实际上是一种特权者的美学:从阶级的角度看,生存美学是奴隶主阶级的美学,奴隶被排斥在外;从性别的角度看,生存美学是男性的美学,女性被排斥在外;从年龄、是否成年的角度看,生存美学是成年人的美学,儿童被排斥在外.也就是说,只有属于奴隶主阶级的成年男子,才具备'生存美学'的主体资格".

  我们知道,"关怀自身"是福柯生存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 其实,关怀自身也是奴隶主贵族所享有的一种特权. 因为要关怀自身就必须要有充裕的时间、充足的财富和比较高的文化教养,而这一切只有那些在经济、社会和政治上享有特权的奴隶主阶级才具备. 而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广大奴隶阶级长年累月地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劳动,他们无力也无暇"关怀自身".

  在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 垄断资产阶级不仅占有整个社会绝大部分的财富,而且他们还掌握着国家政权,依靠庞大的国家机器对被统治阶级进行身体上和精神上的控制. 而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广大人民群众则受到垄断资产阶级的剥削与压迫. 福柯无视当代西方社会存在的严重的阶级对立与阶级差别,试图借助于所谓的"生存美学"来反抗现代规训权力未免显得过于天真与幼稚. 在当代西方社会仍然存在严重的阶级对立与阶级差别的情况下, 福柯提出用生存美学来反抗现代规训权力就显得非常不合时宜了.

  其次, 福柯的生存美学说起来头头是道, 非常吸引人, 但是真要把这种生存美学贯彻到西方社会现实生活中去却有很大的难度,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这种生存美学甚至毫无意义. 当代西方社会是一个马尔库塞所说的"单向度的社会",人们日益陷入对物欲的追求之中,人们沉迷于物质的享受从而丧失了批判意识、 审美意识与反抗精神. 在这种情况下,福柯试图借助于生存美学思想来反抗现代规训权力无异于痴人说梦. 由此看来,抛弃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与国家理论, 否认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革命,任何的思想理论都显得是多么的苍白无力.

  在当代西方社会,各种社会矛盾与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犯罪率、自杀率与精神病发病率不断攀升、吸毒、卖淫嫖娼、色情与暴力日益猖獗. 在这种情况下,福柯寄希望于生存美学来解决当代西方社会存在的种种问题, 从而使人们走出现代性的困境,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一种空想. 难怪索良柱博士把福柯的生存美学思想称为"美学乌托邦".福柯经过了八年的沉思提出的生存美学思想, 对于广大受垄断资产阶级统治与压迫的被统治阶级来说意义不大,即使是垄断资产阶级对福柯提出的生存美学思想也毫无兴趣,他们关心的是如何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如何攫取更多的社会财富,如何更有效地控制被统治阶级.

  再次,福柯的生存美学思想存在着索良柱所说的"自恋"的严重缺陷.索良柱认为,福柯提出"关怀自身"的本来用意是要批判以"认识自己"为主导原则的现代认识论,但福柯的这一批判路径存在着一个致命的问题. 那就是当福柯用"关怀自身"来反抗"认识自己"时,他的着眼点是在"关心"与"认识"的对立与差异上,对自己缺乏足够的批判与审视.在福柯所倡导的以"关怀自身"为原则的生存美学中,福柯没有认真考虑"主体间性"的可能性,因而他的生存美学就显得特别的软弱无力.

  总之,在消费社会时代背景下,福柯提出的生存美学思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然而福柯抛弃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 否认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与无产阶级革命理论,试图依靠纯粹的个人体验与精神修养,依靠以"关怀自身"为基本原则的生存美学来反抗现代规训权力,这在当代西方社会是根本行不通的.

  参考文献:

  [1][2]〔法〕米歇尔·福柯.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M].严锋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16,17,118.

  [3]高宣扬.福柯的生存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01.

  [4]Michel Foucault, "On the Genealogy of Ethics : anOverview of Work in Progress",in Ethics:Subjectivityand Truth,P.261.

  [5][6][7]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87,57,58,85.

  [8]Michel Foucault, "On the Genealogy of Ethics: anOverview of Work in Progress"in Ethics: Subjectivityand Truth,P.262.

  [9]〔法〕米歇尔·福柯.福柯集[C].杜小真编选.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475.

  [10]Michel Foucault: "Technologies of the Self,in Ethics:Subjectivity and Truth,P225.

  [11][12]高宣扬.福柯的生存美学的基本意义[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13]李晓林.审美主义:从尼采到福柯[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1.

  [14]索良柱.福柯:从权力的囚徒到生存美学的解救[D].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11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