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黄山儿童公园位于浙江省余姚市谭家岭西路南侧、开丰路东侧,总用地 9.34hm2,总投资 1.08 亿元,2012 年 1月竣工试运行。
公园以儿童为主,富有地方特色,与余姚“东南最名邑”、“文献名邦”的文化内涵相结合,公园尊重场地特色,合理保留现状,充分展现出一个充满童趣、幸福快乐的童话乐园;一个自然生态、景观优美的的休闲场所。
1 公园区域
1.1 入口服务区
位于公园西北角,是公园的主入口及集散休憩空间,主要由主入口广场、停车场及公园管理中心组成。公园主入口设置卡通式的入口标志,主入口广场为舒展的椭圆弧形,并利用基地地势设计成 3 层台地式休憩空间,同时在广场两侧设置无障碍坡道。呼应广场设计三面标志性景墙,广场一层布置了彩绘墙,墙上收集更换余姚乃至宁波地区的少儿绘画作品,并形成特色活动定期延续。广场 2层通过东侧栈道连接至观景平台,途中穿越笑脸墙,墙上收集了 100 位儿童的笑脸,成为公园乃至余姚对外宣传的窗口。广场最底层通过景观桥跨河延伸至儿童服务中心,途中穿过家庭镂空墙,红色的墙体镂空一家三口及各式儿童卡通造型,三面墙共同构成主入口的独特景观标识。广场南侧展开面通过亲水台阶与水系接壤,台阶通过绿岛分隔,形成独特的休憩观景空间;广场上设置造型景石,上刻余姚河姆渡历史文化。
停车场位于主入口西侧,设计能同时满足 45 辆小车及 3辆大车停车需要,车位间设计林荫乔木,铺地设计改交以往传统的灰沥青、植草砖模式,设计成富有童趣、色彩鲜艳的彩色沥青风格。公园管理中心位于广场与停车场之间,为公园工作人员办公、休憩之所,同时游客咨询、接待等服务,建筑风格也与整体环境相协调,富有童趣。
1.2 亲子活动区
位于公园中心、主入口南侧,是公园的主要集散休憩活动空间。主要由儿童服务中心、小舞台及大草坪组成。儿童服务中心设计成钟表的指针造型,寓示儿童从小珍惜时间,以钢结构及玻璃风格,主要接待游客咨询、医疗、茶饮、简餐及团体活动服务。服务中心南侧为围合的大草坪空间,为家庭提供亲子活动的场所空间,主入口景观轴线端头设置儿童喜爱的大风车,周边配以樱花、郁金香等特色植物。大草坪东侧设置一处小型表演舞台,为学校等团体提供室外表演活动场所,舞台以饮料瓶等材料设计,向儿童传递节能环保的理念。
1.3 湿地游赏区
湿地游赏区位于公园西侧,溪凤桥河南北穿越,现状河中有墩岛,生态环境良好。设计在满足水利防洪 30m 宽要求前提下,将墩岛进行重新营造,由一座木吊桥连接至陆地,岛上通过木栈道、木桥连通,沿途设置雕塑小品,水边栽植菖蒲、鸢尾、茭白、芦苇等水生植物,让生活在城市中的小孩能在此感受乡间野趣。
1.4 儿童游玩区
儿童游玩区位于大草坪东侧,包括(0~3)岁游玩区:提供沙子、黏土、水、秋千和滑梯(最后 2 种需要在成人的看护下进行);(3~6)岁游玩区:提供滑梯、秋千、迷宫探索、科普及场地游戏等项目;(6~8)岁游玩区:提供攀爬墙、海盗船、科普及场地组织游戏等项目;(8~10)岁游玩区:提供林中栈网、趣桥园、科普、滑板、涂鸦创作及登峰等游戏体验项目。
2 黄山儿童公园的美学意义
中国园林造景的美学思想,首先便是要创造富于意趣的“生境”,然后要进一步上升到富于画意的“画境”,最后再从生境、画境“触景生情”,产生浪漫主义的激情,进入情景交融的“高潮”.这个感情升华的“高潮”便是公园的“意境”.
2.1 生境
余姚黄山儿童公园注重运用园林植物的体量、姿态、色彩、质感和芳香,充分调动游人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和味觉5 大感官媒介的审美感,按照美学基本规律,采用多样统一、对称、均衡、比例、对比、节奏和韵律等,有机组合成一个个和谐的整体。同时,该园造景还考虑植物景观的层次、季相、空间和透景形式的变化,以及植物景观的稳定性,将真实与艺术有机融为一体,达到“天人合一”的美学境界。
余姚黄山儿童公园园林景观配置中采用常绿与落叶、乔灌草相结合,乔木为主、灌木补充、草坪地被点缀,通过种植比例的控制,以营造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层次季相丰富的种植景观。在植物配置上,巧妙地利用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质地和习性等进行构图。通过植物的季相及生命周期的变化,构成一幅幅活的动态画卷。如春季可欣赏紫荆、黄馨相鸢尾,夏季可观赏广玉兰、紫薇之花,秋季观石榴、柿树等果实,冬季可欣赏常绿植物雪松的树形及腊梅、梅花等。显现出错落有致、层次多变的优美群落式植物景观。
2.2 画境
“画境”,在在造园中译为“布局”.园林是一种空间与时间的综合艺术,因而有静态空间布局和动态序列布局之分。
自然景色经过取舍、概括和艺术加工以后得到的美,已经在原始的美中注入艺术加工的美,这就是“画境”.余姚黄山儿童公园的山水布局是符合画论的。公园西南侧小山观景亭是全园赏景的布局中心,其下 2 条溪流环绕整个园区,园区东侧依附原有山体,西侧湿地岛屿由一座石拱桥及木栈道连接东西两侧,内中曲径通幽,生趣盎然。眼内有行列栽植的树木,也有自然生态布置的山水写生画,所以儿童公园全园布局的“画境”,是一幅“自然与规整”的统一。
儿童公园的建筑在设计时,每个建筑既符合其内在功能性,又在建筑四面运用彩绘技术。凡是在时间中开展的一切艺术,都有个开始,称为“起景”,也要有个结束,称为“结景”,中间还得有个高潮,称为“主景”.儿童公园可以分为 4 个景区,整个园林也好象是由这 4个章节组成的一部美文。由入口至入口广场,为第一景区;过桥至亲子活动区为第二景区;湿地岛屿为第三景区;儿童游玩区为第四景区。亲子活动区的大草坪,为全园“起景”“、结景”和“高潮”三者结合的序列布局中心。在这个景区中,进门的笑脸墙是全园的序幕,是用“抑景”的手法,达到中国园林“善露者未始不藏”和“欲扬先抑”的手法。这座墙体对于全园是个“抑景”的序幕,广场亲水平台则是园的“起景”;平台南侧的水面空间和水中的小岛,便是“中景”,这是作为承和转的过渡地段;进入景桥,则是这一乐章的结束,又是全园的高潮和主景。过桥后,则是第二章节的开始,这个景区又可以分为 3 个空间,即大草坪、小舞台和儿童服务中心,而以大草坪的“起景”为主景。进入木栈道,就是第三章节开始的“起景”,通过木栈道、木桥连通,水边栽植菖蒲、鸢尾、茭白、芦苇等水生植物,上布水杉、落羽杉等针叶乔木。构成一幅曲径通幽、生趣盎然的水乡绘卷;最后就进入包含各类游乐设施的儿童游玩区。游玩区南侧山坡上有一观景亭便是全园的“结景”(是第四景区的结景),又是全园赏景的布局中心。
2.3 意境
儿童公园的许多意境,既和园林中的空间布局、动态布局中的生境与画境交融在一起,又通过小朋友的欢声笑语来传达,同时公园内不同区域也体现出了各种不同的意境。如湿地游赏区,这是儿童公园内一个闹中取静、感悟心灵的地方。当你坐在湿地深处的那座人造凉亭的长椅上,定会把你包围在阵阵清凉的微风拂面,湿润而又凉爽的气息之中,使你的整个身心瞬间融合到一个远离喧嚣和车水马龙般的意境之中去。一条木制的板式通道,延续在林荫路上,连接着湿地里的桥与亭、路与岸、荫与边、堤与阶,让走上去的人们顿感脚步清闲,脚底柔软、两脚生风、快步如飞;树林、河水、水草、蛙跳,交织成一个绚丽多姿的画面,给前来欣赏的人们一个意外创意般的惊喜;一座创意独特、风格各异,衔接着沟壑两岸的石板桥和林间石凳,在林荫下静静地给人们带来游玩的方便。
如亲子活动区,那里多的是三口之家,天气风和日丽,暖暖的阳光透过云层晒在孩子们的身上、脸上,欢声、笑声、歌声此起彼伏,在各种亲子活动中,家长们不仅时刻捕捉着孩子的童真,还增进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与孩子一起玩,是一种享受,是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亲情的体验。看着童稚的笑脸,进入童真的意境,感觉自己的身心正经受着纯净的涤荡,有种难以名状的温馨包容了自己和周围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