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美学论文

孔子美学思想与德育的关系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5-06 共3367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孔子美学观对现代德育的启示探究
    【导言】德育中孔子美学思想的价值研究导言
    【第一章】孔子美学思想的内容构成
    【2.1】孔子美学思想对现代德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2.2  2.3】孔子美学思想对现代德育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
    【第三章】现代德育对孔子美学思想的借鉴
    【结语/参考文献】孔子美学思想与德育的关系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结语

  孔子美学思想是以"仁"为核心的体系,包括孔子的艺术美学、社会美学和自然美学三个方面。孔子美学思想以中和之美为审美核心,具有美善合一的伦理化倾向,有着人文本位的生命关怀,又体现了实践性与超越性的并存。这些特征使孔子美学思想在现代德育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孔子美学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它的借鉴有利于德育发展的本土化,是对功利主义德育的一种超越,有利于丰富德育研究方法,体现德育的终极关怀,并且可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途径。孔子美学思想还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通过对品德心理结构的各环节施加影响,最后作用于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推动德育效果的实现。当然,孔子美学思想也具有局限性,这是由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所决定的。

  孔子美学思想为现代德育提供重要借鉴,它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当前德育存在的一些问题,促进德育事业的发展。现代德育是现代教育的灵魂,应充分调动孔子美学思想资源,将其运用于德育内容、德育主体、德育方法、德育环境等各个方面,为德育建设服务,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为培养具有道德发展性的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参考书目:
  
  [1]杨伯峻。论语译注(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6.
  [2]杨天宇。礼记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3]李泽厚。论语今读[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潘知常。生命美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1991.
  [6]潘知常。诗与思的对话[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
  [7]潘知常。没有美万万不能--美学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8]杨安伦,程俊合。先秦美学思想史略[M].长沙:岳麓书社,1992.
  [9]孔智光。中西古典美学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
  [10]赵士林。李泽厚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11]陈望衡。中国美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12]李泽厚。美学三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13]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14]朱光潜。谈美书简[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15]朱立元。接受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16]张岱年。中国伦理思想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17]罗国杰。中国传统道德·规范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18]唐凯麟,曹刚。重拾传统: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评估[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9]蔡仁厚。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M].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
  [20]涂可国。儒学与人的发展[M].济南:齐鲁书社,2011.
  [21]詹万生。整体构建德育价值体系总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2]詹万生。整体构建德育价值体系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3]陈昭瑛。儒家美学与经典诠释[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4]张毅。儒家文艺美学:从原始儒家到现代新儒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25]霍然。先秦美学思潮:中国美学主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6]施东昌。先秦诸子美学思想述评[M].北京:中华书局,1990.
  [27]石毓智。非常师生:孔子和他的弟子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8]檀传宝。德育美学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9]孙俊三。教育过程的美学意蕴[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0]周义。教育美学引论[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
  [31]孙迎光。诗意德育[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1.
  [32]鲁洁。超越与创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3]鲁洁。当代德育基本理论探讨[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34]段鸿主编。现代德育:理论和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35]陈泽河,戚万学主编。中学德育概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1.
  [36]刘济良主编。德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7]沈壮海,佘双好等。学校德育问题研究[M].郑州:大象出版社,2010.
  [38]张艳红。德育资源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39]范树成。德育过程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40]郭湛。主体性哲学:人的存在及其意义(修订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1][德]恩斯特·卡西尔,甘阳译。人论[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3.
  [42][日]今道友信,周浙平、王永丽译。美的相位与艺术[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88.
  [43][韩]崔英辰,邢丽菊译。韩国儒学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4][美]西奥多·狄百瑞。儒家的困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参考论文:
  
  [1] 陈立雯。新时期孔子美学思想研究综述[J].教育评论,1998(3)。
  [2] 马德邻。孔子美学思想再评价[J].与孔子对话--新世纪全球文明中的儒学--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2004.
  [3] 蒋孔阳。孔子的美学思想[J].学术月刊,2000(6)。
  [4] 皮朝刚,刘方。中国传统美学的生命智慧[J].美学,1998(3)。
  [5] 叶朗。儒家美学对当代的启示[J].美学,1995(4)。
  [6] 唐检兰。简谈儒家美学及孔子[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2(2)。
  [7] 刘宗贤。孔子思想的人文精神底蕴[J].孔子研究,1998(2)。
  [8] 徐文英。从生存本体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2003(1)。
  [9] 陈望衡。论孔子的礼乐美学思想[J].美学,2003(3)。
  [10] 姜小丽,尹正茂。浅析孔子美学思想[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6)。
  [11] 刘珙。 孔子美学思想初探[J]. 甘肃社会科学,1995(6)。
  [12] 傅松雪。与时偕行:孔子美学思想的时间性研究[J].孔子研究,2009(6)。
  [13] 邓承奇。孔子美学的潜体系[J].孔子研究,2000(1)。
  [14] 杜维明。面对全球化的儒家人文主义[J].国际儒学研究·第 13 辑,2004.
  [15] 赵沛霖。从"五美"看孔子美学思想的特点[J].青海师范学院学报,1983(1)。
  [16] 陈祥明。对孔子美学的现代阐释--今道友信美学思想述评[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2(2)。
  [17] 周锡山。冯友兰哲学史著作中的美学思想述评[J].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 110 周年暨冯友兰学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5.
  [18] 万志全。改革开放 30 年来孔子美学思想研究[J].理论探讨,2009(9)。
  [19] 路亚红。孔子的和谐美学思想及其对中国艺术的影响[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1)。
  [20] 宋文翠。孔子的美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J].闽江学院学报,2009(4)。
  [21] 杜学敏。孔子的自然美思想:何以是与是什么[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4)。
  [22] 余开亮。孔子论"美"及相关美学问题的澄清[J].孔子研究,2012(5)。
  [23] 葛荣晋。孔子论"仁"及其现代意义[J].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2007(9)。
  [24] 赵祖地。论德育价值的本质与形式[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
  [25] 刘慧。论孔子的美学思想及艺术教育功能[J].北华大学学报,2002(4)。
  [26] 项久雨。论全球化背景下德育价值的主体性特征[J].社会主义研究,2004(4)。
  [27] 杨恩寰。评孔子"仁为美"说[J].社会科学辑刊,1981(1)。
  [28] 李文秋。儒家审美的基石--孔子人格美学思想述要[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8(2)。
  [29] 朱仁宝。试论儒家文化的当代德育价值[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7(2)。
  [30] 张连第。孔子美学思想探析[J].孔子研究,1991(1)。
  [31] 王亚贤。礼乐及仁:孔子美学思想的发展[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6(1)。
  [32] 王珍珍。"正名"与孔子美学思想[J].中州大学学报,2005(3)。
  [33] 傅新禾,李菩菩。社会转型期德育价值及实现路径探析[J].人民论坛,2013(8)。
  [34] 许丽英。德育前沿理论与中国德育问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德育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教育学刊,2004(11)。
  [35] 李楠。孔子"贵和"思想的德育价值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师范大学,2012(5)。
  [36] 王晓燕。论孔子的美学思想[D].硕士学位论文,河南大学,2002(5)。
  [37] 顾俊灵。儒家"仁学"思想的当代德育价值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河北科技大学,2010(1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