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今天的经济空间发展模式正在变得越来越引人注意:一方面,世界经济正迅速趋于一体化,空间位置对企业自身竞争力的作用似乎变得微乎其微了;另一方面,区域布局在经济增长中的影响力非但没有变弱,反倒比之前更加强劲了。纵观国际经济格局,全球经济版图正逐步被产业集群主导着,这些产业聚集区域就好像“平滑空间上的粘滞点”,聚集吸收了经济能量。美国硅谷的电子科学技术园区、德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区、英国的出版和印刷业产业带以及瑞士的钟表业产业聚集区都是国际上比较有代表性的产业集群。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现在越来越多的正在逐步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产业集群正在一步步发展壮大,如印度班加罗尔的电脑软件产业聚集区,台湾地区新竹的电脑科技产业园区,北京海淀中关村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等。
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某产业内相互关联的企业及相关组织、机构、支撑体系,大量聚集发展并因此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体的集合,我们就可以称之为产业集群。作为当今全球经济发展一体化的新增长点,产业集群是一种新型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不但能够主导某一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且可以提高一个地区甚至是整个国家的产业国际竞争力,正逐渐被各国认可并成为当今世界最基本的经济空间构架之一。产业集群不仅于发达国家广泛存在,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屡见不鲜;不光存在于高精尖的高新技术产业,于传统的手工产业中也普遍存在。产业集群为经济发展、区域实力增强乃至国家优势竞争提供了一种全新思路,引起了各国政府、决策部门、产业规划部门和专家学者的关注和重视,成为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各个领域的研究热点。
1.2 研究内容及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主要内容
本文拟运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一般理论和各种分析方法,在对邯郸冀南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进行客观阐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分析影响邯郸冀南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各种因素及研究政府在推进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作用,最后通过研究借鉴国内外典型产业集群的发展经验,为冀南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1.2.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990 年以后,我国沿海经济迅速发展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形成了为数众多较成熟的产业集群,其所产生的经济成就引人瞩目。经济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表明,产业集群是经济转型和区域竞争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产业集群的形成正全力推进着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加快发展产业集群,保持经济科学、快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已成为当下区域经济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因此,研究邯郸冀南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对进一步增强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文献评述
大约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产业集群的理论就开始出现,却直到 1990 年以后才掀起研究热潮。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是目前公认第一个较为系统研究产业集群理论的经济学家,他从经济学角度以三个方面因素(劳动力市场共享、专业化附属行业创造、技术外溢)的作用解释了产业的区域性集群现象,被奉为产业集群研究的鼻祖。与马歇尔不同,德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韦伯从工业区的角度深入解释了产业集群现象,并开创性地提出一个全新的概念——聚集经济。
但随着新古典经济学登上舞台,产业集群理论进入了长久的“黑暗时代”,在主流经济学之外游离了数十年。一直到上个世纪 90 年代初,随着哈佛大学的迈克尔?波特教授的《论国家的竞争优势》(1990 年)和保罗?克鲁格曼的《收益递增与经济地理》(1991 年)两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面世,主流经济学领域才重新对产业集群理论敞开大门,产业集群理论似乎一夜之间成为经济学中最耀眼的“新星”。产业集群理论之所以能够迅速繁荣,得益于世界各国在过去 30 年间呈现出产业集群急剧发展的状况,涌现出的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产业集群,使得经济学界不得不密切关注这种聚集现象的产生和发展。正如斯科特与斯多波书中指出的那样,当今为数众多的产业集群的世界经济版图上构成了色彩斑斓、分布明显的块状产业聚集区域,全球绝大部分财富都是在这些“经济马赛克”内被创造出的(1992 年)。
1.3.2 国内文献研究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令举世瞩目。国内经济学界专家学者分析我国具体的产业区域实践,并结合国际理论研究前沿在研究,产业集群理论取得了飞速发展。目前国内对产业集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尤其是在中小企业集群迅速发展的长三角地区。长三角的经济学者们从区域经济、制度变迁、产权制度等方面对产业集群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同样也总结出了相关的结论;而珠三角的学者对这一问题则侧重于从产业网络和企业家网络的角度来研究,同时强调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在集群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北京大学的王缉慈教授把企业集群看成是适合创新的空间,并将其聚集原因归结为两组效应,即地理毗邻和社会根植。但我国经济学界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集群理论体系,而且所采用的产业聚集研究方法也处于尝试与探索阶段。
1.4 研究思路、方法与论文结构
1.4.1 研究思路
论文首先基于作者长期从事产业项目管理和综合规划编制的经验和需求提出项目的选题,查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并对同类型的产业集群进行了调研和分析,为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论文以产业集群的产生发展和各种分析方法为理论基础,针对邯郸冀南新区运用各种定性及定量方法进行识别、分析、评价以及提出建议,以帮助冀南新区产业集群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经济转型的战略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1.4.2 研究方法
(1)文献索引法:本人利用网络、图书馆等多种渠道,收集和研读国内外有关产业集群方面的大量专着和文献,特别是借助互联网进行大量的论文资料搜索,归纳整理后汲取其理论精华,提升本文理论水平,充实本文的研究内容(2)比较研究方法:通过比对参考国内外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先进经验,在比较的基础上,借鉴国外产业集群情况和战略方案的经验,发现我国产业集群的不足,得出启示。
(3)案例分析方法:以邯郸冀南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实际为例,研究我国产业集群发展进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4)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国内外推进产业集群做法的发展研究,进行归纳与分析,得出系统化、理论化的经验,从而提出值得邯郸冀南新区产业集群健康发展借鉴的方法。
1.4.3 论文结构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包括: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等。
第二部分为基础理论。主要立足于产业集群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发展,进而引申出政府在产业发展集群中应起的作用,从而构成论文的出发点和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为邯郸冀南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分析。介绍冀南新区的区位、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全面分析冀南新区产业发展现状,从而构成论文的现实基础。
第四部分为邯郸冀南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分析邯郸冀南新区发展产业集群的条件和基础,深入分析影响冀南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各种因素,找出制约和影响冀南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问题与不足。
第五部分为国内外产业集群发展的比较和借鉴。分别介绍国外和国内的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并通过分析、借鉴国内外典型产业集群模式的发展经验来得到对邯郸冀南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启示第六部分为邯郸冀南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与建议。综合前面的理论与经验,分别对邯郸冀南新区产业集群的定位、新区服务、入驻企业和当地政府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从而助理冀南新区产业集群的良性发展。
最后为结论部分。概要地回顾了本文的主要工作,并对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