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市场营销论文

板城酒业品牌市场营销品牌战略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7-31 共283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河北省板城酒业品牌营销问题研究
【第2部分】板城酒业品牌营销策略探析绪论
【第3部分】板城酒业品牌现状分析
【第4部分】基于消费者视角的板城酒业品牌检核
【第5部分】板城酒业品牌营销具体建议
【第6部分】 板城酒业品牌市场营销品牌战略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5 结论与对酒业品牌建设的启示
  
  5.1结论
  
  本文以板城酒业为具体研究对象,从企业、消费者双重视角对企业现行品牌营销策略进行分析,发现问题,以市场营销理论为依据,从消费者需求出发,对板城酒业提出了相应的品牌营销建议。主要结论如下:

  (1)基于企业视角对板城品牌营销现状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板城酒业品牌营销目前在产品和品牌传播方面存在问题。产品问题表现:产品组合不合理,低端占比过大拉低产品整体形象。

  板城产品价格覆盖高、中、低档,覆盖范围较广,公司级产品仅占整体销售额的5%,占比过小,造成公司统一的产品在市场上难得一见;高档与中档品牌贡献度低,仅占销售总额的27%,高端产品未成功提升主导品牌形象;板城品牌整体受中低价位产品占比高影响(73%),品牌形象局限于低档、老化。另外,产品命名、视觉欠规范。品牌传播问题:广告投放较为粗放,欠规划;品牌传播缺乏统一管理;主视觉设计较土,画面设计有待提升;品牌传播话术缺失。

  (2)基于消费者视角对板城品牌进行检核,我们发现板城品牌存在品牌老化现象严重,品牌定位不清晰、品牌形象不鲜明的问题;在消费者沟通上主要问题是产品多于品牌,功能多于情感;主导品牌“板城”的形象很大程度建立在普档产品认知上,而中高档类别仍很弱;普档产品的系列又比较“乱”,产品未能传递一致的品牌风格;同时,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也多停留在功能性特征上,并未有强烈的情感归属。

  (3)针对板城酒业现有问题提出具体建议,第一,建议企业突出自身核心优势特点,明确品牌定位,占领亲朋聚饮细分市场,建立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提出品牌主张“真性情”,引起消费者情感共鸣;第二,在品牌组合方面建议优化产品架构,谋求产品与品牌的匹配。首先设计合理的产品线,打造战略产品,扩大公司级产品占比,限制区域及客户包销产品的盲目开发。对公司级产品采用多品牌和主副品牌共同发展的策略,单独打造高端品牌;中端产品升级裂变,打造品牌形象;中低端产品砍掉原有杂乱的产品线,开发战略产品,新品要有较强的系列感,包装、设计风格统一规范。第三,在整合营销传播,塑造品牌形象方面,建议要做到聚焦重点市场,短期引爆;传播媒介多无化;打造品牌形象店,营造整体氛围;有效运用新媒体吸引消费者参与品牌传播过程。
  
  5.2 对酒业品牌建设的启示
  
  通过对板城酒业品牌营销策略的研究,对市场营销知识的梳理,笔者认为对酒类企业的启示有以下几点:

  (1)随着国家限制三公消费等政策的出台,白酒消费结构调整,品质消费的理性回归,消费的不断升级,消费者对品质和品牌形象提出了新的需求,未来白酒企业品牌营销必须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展开。

  (2)酒类企业要做好市场细分。在各个细分市场和营销领域,可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模仿市场领导者,但在追随的同时,又要保持一定的差异性,根据自身特色,做好细分市场的定位。

  通过提高产品差异化,满足某个特定的消费群体。

  (3)酒类企业普遍存在产品线杂乱的现象,一味研发新产品,一年换一个品牌,不仅造成企业研发等成本的浪费,对企业品牌的树立有弊而无利。因此,白酒企业一定要懂得梳理产品线,应用品牌组合策略,发展核心品牌群,通过品牌的合理组合,发挥更大的效应。产品战略也是品牌战略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一环。

  (4)整合营销传播的有效应用,有助于企业成功树立品牌形象。酒类企业品牌传播多停留在传统手段,随着时代的进步,白酒消费者也逐渐接触互联网、微信,新媒体传播具有费用低、受众广、速度快的特点。因此,新媒体的应用不容忽视。白酒企业应懂得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做到传播媒介的多元化。另外在品牌形象的传播上一定要有统一的规范,即品牌要用一个声音说话。

  目前关于品牌营销的话题并不新鲜,但专门针对酒业品牌营销的研究还不多,对酒业品牌营销的课题,尽管本文已经完成,但是市场是瞬息万变的,没有哪一个营销方案是一成不变的,企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及实际操作情况,不断修正、不断完善。笔者作为酒行业从业人员,这样的话题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也应该多关注和探讨。  
  
  参考文献
  
  [1]曹垣,廖仁春。我国企业品牌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商论,2005,(2): 52-54.
  [2]李超。我国企业品牌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市场营销,2012,(6): 117-118.
  [3]周正。我国企业品牌营销中的瓶颈及创新路径探究[J].中国商贸,2010,(12):28-29.
  [4]余明阳,舒平。论“品牌传播”[J].国际新闻界,2002, (3): 63-68.
  [5]刘强。论品牌传播效果[J].现代营销,2011,(5): 54-55.
  [6]张金海,段淳林。整合品牌传播的理论与实务探析[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5):99-102.
  [7]艾。里斯,杰克。特劳特。定位[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8][美]艾尔。强森。跨位[M].延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2.
  [9]李倩如,李培亮。着名品牌营销实务[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
  [10]赵翠霞。“海尔”成功的品牌延伸策略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09,(3): 63-64.
  [11]陈渊。品牌延伸策略的优势与风险[J].中国市场,2008,(3):31-33.
  [12]雷燕。浅谈多品牌策略[J].商业研究,2003,(13):71-72.
  [13]赵菁,葛松林。关于多品牌策略的几点思考[J].商业周刊,2003,(12): 14-15.
  [14]赵定涛,陈世吉。品牌忠诚度一利润模型与品牌策略矩阵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 (8) : 166-168.
  [15]AllanD. Shocker, Rajendra K. Srivastava, Robert W. Ruekert.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acing Brand Management: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994, (31):149-158.
  [16]BlackettT, Boad B. Co-branding The Scienc of Alliance[M]. London:Palgrave Macmillan, 1999.
  [17]潘磊,秦辉。品牌联合研究评述[J].宏观热点,2011,10(6) : 91-95.
  [18]郑新刚。浅析品牌联合策略[J].青年文学家。文化论坛,2013,(21): 238-239.
  [19]吕涛,高梅,王震声。企业多元化经营与品牌策略选择[J].地质技术经济管理,1999,4 (2) : 5-7.
  [20]张欣瑞,徐露。相关多元化战略下的品牌策略选择研究[J].中国市场,2014,(3):93-96.
  [21]费丽萍。论企业不同发展时期的品牌策略选择[J].学术论坛,2004,(3): 65-69.
  [22]蔺全录,葛俊峰,苏娟。基于消费者意向性心智的品牌定位研究[J].商业时代,2008,(36) : 27-29.
  [23]周永,王栋。品牌定位新视角[J].企业活力-营销企划,2005,(11) : 26-27.
  [24]刘省平。品牌定位:差异化营销的制胜利器[J].中国蔬菜,2009,(23): 47-48.
  [25]刘俊涛。白酒行业的必由之路[J].特区经济,2005,10(10): 338-339.
  [26]卢勇。美酒Style:白酒行业迎微营销时代[J].声屏世界。广告人,2013,(3): 68-69.
  [27]余雪莉。高炉家酒品牌策略研究[D].安徽:安徽大学,2013,11
  [28]王凯。浅析泸州老窖的双品牌塑造[J].商业现代化,2008(4) : 169-170.
  [29]周永、王栋。品牌定位新视角[J].营销企划,2005(11) : 26-27.
  [30]王莉莉。加多宝集团:从“幕后”走向“台前”.中国对外贸易,2010(5) : 60-6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