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快递业务市场环境分析
3.1 一般环境分析
一般环境分析就是企业对外部环境各种要素(通常为 PEST 四个要素)进行环境调查及分析研究,以此来明确企业目前所处环境的现状和变化趋势,从中找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机会和阻碍企业发展的威胁,并由此结合企业自身的条件和情况做出相应的市场对策。以下的章节将运用 PEST 分析工具,从政策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技术环境四个方面,对邮政快递业务目前所处的一般宏观环境进行分析,以此确定邮政快递业务的前景和应该注意的问题[24]。
3.1.1 政策法律环境分析
2001 年 11 月 11 日,中国加入 WTO。根据加入该组织的相关承诺和规定,经过合理的过渡期后,我国所有的服务行业将大面积取消对外国股权进入的限制。2005年 12 月 11 日,国外快递公司被获准可以在中国市场上全资建立经营机构和分支机构。随后,国际快递公司(以 FedEx、DHL、UPS、TNT 为代表)加快了进入中国快递市场的步伐,也加剧了中国快递市场的竞争程度。可以预见,邮政快递业务不仅在国内快递市场上,而且在国际快递市场上,都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邮政快递能够长期垄断国内快递市场、并至今还处于领导地位的原因,与《邮政法》赋予邮政的专营权息息相关。1987 年颁布的《邮政法》很大程度上对私营快递公司的经营范围进行了限制,从而从根本上保证了邮政企业的基本利益。
但是随着市场完全竞争化程度的加快,在全球,邮政的专营权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弱化趋势,2003 年欧盟规定邮政垄断的信件重量由原来的 350 克降至 50 克,由此导致英国邮政在 3 年内损失超过 10 亿英镑的利润。而国内快递行业反垄断的呼声也是此起披伏,现行的《邮政法》在修订颁布前,已经八易其稿,其中“邮政专营”、“500 克限制”的界定以及“邮政普遍服务基金”等内容,引起社会多方的不同意见。
在 2009 年生效的新版《邮政法》中,第一次用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快递企业的法律地位,确定了准入制度,也由此结束了中国邮政在快递市场上的专营局面。
3.1.2 经济环境分析
中国经济增长速率分别为 2005 年 11.3%、2006 年 12.7%、2007 年 14.2%、2008年 9.6%、2009 年 9.2%、2010 年 10.4%、2011 年 9.2%(以上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年报 )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经济的复苏将带动中国出口量,由此带动国际快递业务的增长及高速发展;而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必将促使国内快递市场拥有更加广阔的空间。国内经济的高速增长对国内速递市场的强大拉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二、三产业有强劲的经济发展动力,其高速发展推动快递服务需求快速增长;对外贸易及进出口增长也将拉动中国市场上的国际快递业务需求。
3.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一方面,随着劳动力的流动速度、频率逐渐加快,城镇化程度不断提高,城镇人口数量的增长将大幅提升信息及商品的交易,从而带动整个快递服务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快递服务不再是遥不可及的高端服务,也不仅仅局限于商务交流,而是越来越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另外,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普及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如网上购物)。如何提高企业及个人时间效率成为关注的焦点问题,而这种需求将会推动人们对快捷、安全的快递服务现实的市场空间的形成。
3.1.4 技术环境分析
技术环境一方面对快递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对快递服务的信息化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并对快递服务的发展提出了挑战。
1)电子商务的兴起推动快递业发展
在商品电子商务流通领域,随着新兴交易方式(如 BtoB、BtoC、CtoC 等)的兴起,快递服务需求也得到了巨大的拉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开始广泛运用到快递业务的各个环节(收寄、投递环节的信息化;生产环节的自动化;运输环节的实时监控等)。
2)科技进步对快递服务的发展提出了挑战
网络技术的发展,在提高快递服务质量的同时,也对快递企业信息化程度及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在拉动快递需求的同时,对快递行业也带来了潜在的危机。例如,电子签名技术如果成为可靠的电子认证手段,使得商业文件、票证等将不需要通过实物进行运输和递送,势必会对快递服务产生巨大的替代和削弱作用。
综上所述,用 PEST 工具对快递服务一般环境分析可以看出:随着国家逐渐减弱邮政快递政策的保护壁垒,对邮政快递业务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和发展阻碍;经济全球化和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的经济环境,对邮政快递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机会;社会环境是促进整个快递市场需求,尤其是邮政快递需求的重要因素;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邮政快递业务造成机会与威胁并存的局面。因此,此章节的分析研究认为,邮政快递业务应当在制定营销战略之前认清社会发展形势,把握全球快递业的发展机会,通过充分利用自己的显着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提高竞争力,从而获得快速的可持续发展。
3.2 行业结构分析
目前,运用波特五力模型,能够科学地分析快递行业进入门槛低、竞争烈度高的业态。通过分析行业环境,可以对快递行业的竞争因素有更深入的认识,而这些竞争因素在行业吸引力、参与竞争的方式、市场战略等方面起着决定作用。本章节主要根据国内快递行业的竞争状况,参考管理学者波特的五种竞争力模型,对邮政快递的行业内环境进行分析[25]。
3.2.1 现有竞争者分析
现有竞争指的是行业内现有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直接对抗。同一行业内出现的每一个竞争行动,都会对其他竞争者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竞争者的数量、目标战略,竞争者的 4P 营销策略,竞争者优劣势等都决定了现有竞争市场上的激烈程度[26]。表3.1 所列的是国内外对邮政快递影响较大的知名快递企业,并对邮政快递同行业竞争对手的优劣势进行了分析和归纳。
3.2.2 潜在进入者
潜在进入者既可能是新企业,也可能是原从事其它行业,后期采用多元化经营战略而涉足该行业的企业。潜在进入者会带来新的生产能力与现有市场上的企业进行抗衡,并要求获取一定的市场占有率。行业的进入壁垒以及原有企业反应的强烈程度都决定着潜在进入者对本行业或本企业的威胁[27]。
在快递行业市场上,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制造企业、零售企业,随时都有可能成为邮政快递业务的竞争者。如:大型制造企业、大型零售企业等都具有同邮政快递进行抗衡的能力,在具备相当条件时,他们随时都有可能建立自己的运输网络,从而逐步涉足快递服务。
3.2.3 替代产品或服务威胁性
邮政快递业务的替代产品来自于邮政企业内部和科技发展两个方面:一方面邮政企业内部的各种信函、包裹等业务不断提速,用户在选择服务时有选择寄递时限差别不太大、价格又相对较低的业务的倾向;另一方面,科技通信业的发达及计算机的普及,造成一些业务可以被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等业务代替。
另外,工业生产型与流通型企业(工业生产型企业如青岛海尔、青岛啤酒、联想集团、上海宝钢、通用汽车、红塔集团等;流通型企业如华联连锁、国美电器等)逐渐重视自身内部物流环节的改造与发展,也都在建立与发展自有的物流配送体系。
3.2.4 客户议价能力。
中国邮政快递业务的大型终端客户,一方面对邮政快递业务降低价格有较强烈的要求,另一方面对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购买国内快递服务时,因为国内快递市场价格普遍较低,这使得终端客户对邮政快递具有较强的讨价还价能力;同时,终端客户对产品的质量和增值服务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些都使得客户对邮政快递业务具有较高的客户议价能力。
3.2.5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快递公司的供应商包括商业、工业、农业等多种行业的企业,它们既是供应商同时又是快递业务的需求者。供应商对快递公司经营的影响尤为突出,特别是当供应商处于主导地位或更换供应商的成本较高时,并且快递公司对供应商的依赖性较强的情况下,供应商就能通过限制供应、降低供货质量、提价等条件,向快递公司施加压力[28]。因此,快递公司通常设法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同关系或战略关系,以期获得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快递市场上,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受很多因素的共同影响。
快递行业环境中,五种竞争力量共同决定了该行业的获利能力和竟争激烈强度。但是针对不同的行业或具体行业的不同发展时期,五种力量的作用程度是不同的。通常是其中的某一种或某两三种力量起到支配作用,其它力量的影响较次要些。那么,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于目前邮政快递来说,现有竞争者的压力、替代者的威胁和客户的议价能力这三种力量起着支配和主导的作用。
3.3 SWOT 分析
通过 SWOT 分析法可以比较客观、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企业内外部的现实情况,该方法综合考虑了企业内部资源、外部环境及企业战略三个方面。通过企业内部资源的分析,明确指出企业内部的优势及劣势;通过深刻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可以找出企业面临的潜在机会和挑战。在企业制定竞争战略和采取有效的竞争策略中,该方法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29]。
竞争优势(S):超越其竞争对手的能力或能够使企业产生独特优势的资源及因素。
竞争劣势(W):某种资源或某种因素的短缺或使企业处于竞争弱势的某种条件。
潜在机会(O):那些对公司战略有影响的关键外部因素。如果企业能充分认识并把握住这些潜在机会,能使企业获得一定的竞争优势[30]。
外部威胁(T):那些威胁企业的市场地位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企业如果没有对那些可能危及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和阻碍做出准确识别的因素制定相应的战略,将有可能阻碍企业的正常发展。
表 3.2 通过对邮政快递的优势及劣势、机会与威胁的分析,由此可指导中国邮政制定快递业务的相应营销策略。
3.3.1 竞争优势分析
S1:政策支持力度较大。2007 年,根据国务院关于邮政体制改革的要求,中国邮政实现政企分开,国家将邮政品牌(包括邮政快递服务子品牌)交给新成立的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经营。传统的邮政政企合一的历史情结,以及国内快递行业的中央国有企业等因素,决定了邮政快递与政府部门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能在较大程度上得到政府方面的政策扶持。邮政体制改革之后的实践证明,也确实如此。
S2:中国邮政具有集“实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的独特优势,拥有装备精良、服务优质、运作高效的资金、信息、实物平台。邮政快递可以利用遍布城乡的邮政网点、信息技术网和贯穿城乡的运输投递网络,为社会和民众提供多层次的、全方位的、精益化的快递服务。目前,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旗下的国有股份制公司,在国内 31 个省(市、区)设有子公司,网络覆盖所有的县(市)、乡(镇),与全球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稳固的快递服务合作关系。
S3:末端销售和投递网络健全。遍布全国的 45000 多个营业网点形成了强大而广泛的销售网络。形成“互联网+呼叫中心+短信中心”的信息平台、速递物流“揽投站+营业窗口”的实体店面平台的营销体系,为客户提供快件限时寄递、合同物流和代收货款服务。邮政快递规模庞大的实物运输网络由以汽车为主、多种运输手段相结合而组成,拥有国内先进的航空和陆路运输网络,具有 200 多个高效发达的邮件处理中心,干线运输体系联结全国各城市,同时建立了以南京为集散中心的“全夜航”航空集散网。这些都为邮政快递构建健全的实物寄递网络奠定了坚实的销售及投递网络基础。
S4:国内信誉度高。作为国内知名的老品牌和最大快递业务的提供商,邮政快递品牌效应尤存,并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目前在市场上仍占据主要地位。曾获得中国货运大奖的四个奖项(规范服务最佳、现场操作最佳、服务效率最佳和信息系统最佳奖)的前三名、“中国消费者(用户)十大最满意品牌”、万国邮联 EMS 质量认证金奖、“国内最佳快递业务”和“国际最佳快递业务”两项金奖、“全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示范企业”。这些都说明邮政快递服务在国内具有较高的信誉度。
3.3.2 竞争劣势分析
W1:内部管理水平相对较弱。由于受到制度、环境、人才等多方面的制约,邮政快递的运营控制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较弱。在产品体系方面,划分为快递、包裹和物流三大类别,经营界面不明晰,市场需再定位;在价格方面,需研究制定更好的措施,应对竞争对手灵活多变的价格策略;快递服务质量管控方面,全程时限管理还不到位;揽投能力方面,投递网络建设力度不够,专业化的揽投队伍的生产架构和运营模式缺乏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等等。
W2:大客户比例及质量都不高。国际业务中,邮政快递客户以中小企业为主,高端客户被掌握在国际四大快递巨头手中。国内业务中,单证照类业务是利润最高的业务之一,但同时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诸如时效性、政策风险以及其他不确定的因素加大了邮政快递的劣势。
W3:行政管理呈现纵向一体化组织结构。在企业内部重视上下级之间的行政隶属关系,从而使其对消费者的需求反应较慢,难以满足快递客户的特殊要求,进而阻碍了整个业务的发展。
W4:缺乏低成本优势。经营成本居高不下,导致产品价格偏高。
W5:“三网”(实物传递网、金融结算网、信息技术网)分离,没有形成强大的优势,以致邮政快递利用的邮政网络大而不强。
W6:人才稀缺。由于邮政长期处于政策保护,同时也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因此对员工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作为有限。
3.3.3 潜在机会分析
O1:快递市场需求增加。一方面,经济发展推动快递行业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客户的消费习惯和方式逐渐改变。这些都将增加快递市场的需求。
O2:在国内外同业中尚存比较优势。国外竞争对手存在短板,国内大多数竞争对手还尚处于初级阶段。跨国快递公司因对中国市场情况及文化缺乏足够的了解,在企业自身优势显着的同时也存在短板,即在处理当地各方面关系时还需一个消化、磨合时期;国有企业的优势在于拥有自有业务网络、运输能力强,但机制不够灵活;中小快递公司经营灵活、价格较低,但缺乏品牌和网络等。
O3:市场环境逐步规范。规范快递行业市场环境已成为经济结构全面调整的趋势,也成为政府政策宏观调控的重点之一,快递行业的市场环境、竞争环境将逐渐地得到规范和完善。
3.3.4 潜在威胁分析
S1:遭遇内外夹击。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加入 WTO,中国快递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一方面,国外快递公司(如四大快递巨头)快速进入中国沿海发达地区市场。另一方面,本土快递公司奋起直追,对邮政快递的国内市场份额构成威胁。
S2:潜在竞争对手涉足快递行业市场。因其初期进入门槛较低,同时利润较为可观,各类物流公司等利用低端产品进入快递行业,与邮政快递展开了激烈竞争,使得邮政快递竞争压力逐渐凸显。
S3:技术发展迅速。信息技术化已经成为邮政快递业务发展的瓶颈,同时随着各环节的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也对邮政快递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威胁。